婚禮的祝福~花朵蕾絲夏紗圓舞曲民俗與宗教
「婚禮的祝福~花朵蕾絲夏紗圓舞曲民俗與宗教」於資料集「文化部國家文化記憶庫-民俗與宗教類」由單位「文化部」的林千筠 小姐所提供,聯繫電話是02-85126685,最近更新時間為:2022-01-07 18:31:06。 欄位MOC_Id的內容是Culture_Object512672 , 欄位Id的內容是512672 , 欄位Title的內容是婚禮的祝福~花朵蕾絲夏紗圓舞曲 , 欄位Description的內容是
花朵蕾絲夏紗圓舞曲,林桂麗老師於2019年製作,肩寬43,袖長24,衣長90,衣寬62。
創意毛衣DIY編織老師林桂麗,德明商專畢業後,參加日本N.A.C.編物文化協會手編物畢業,從事鉤針、棒針編織達三十餘年,開班授課也已25年,經歷有宜蘭市立圖書館創意毛線編織講師、宜蘭市中途之家暫時安置中心毛衣編織講師、宜蘭市農會家政班毛衣編織講師、壯圍鄉農會家政班毛衣編織講師、五結鄉農會家政班毛衣編織講師、樂活教室和樂齡礁溪國小快樂編織毛衣班、羅東國中社團老師等。近期專研歐美與日本流行編織,並於2017年獲得DARUMA秋冬講習台灣第10號證書,現職為宜蘭及羅東社區大學講師。
這件花朵蕾絲夏紗小洋裝,是桂麗老師給女兒婚禮的祝福—花朵蕾絲夏紗圓舞曲—原來幸福的感覺是如此美好。桂麗老師描述編織中的體會:想著小時候的女兒是個極度愛笑的小孩,學校老師課堂上的一個小笑話,她笑到停不下來被罰站教室外。她是一個心思細膩的孩子,能貼心主動幫忙家務,總讓桂麗老師感動暫時忘卻勞累,而不知不覺中女兒已長大,看著她在講台上發表碩士論文;看著她陪伴迷失青少年傾聽內心;看著她為可憐流浪動物關懷奔波;如今她覓得相知相惜的另一半,在邁向人生重要的階段,桂麗老師為女兒獻上滿滿的祝福,用心織成的蕾絲夏紗,先織好一片片大型蕾絲花朵,再細心將美麗花片平整縫合,長版洋裝禮服樣式設計,下半身搭配白色蕾絲裙,戴上長版珍珠項鍊,無論參加婚禮或宴會,均散發高貴華麗的氣息。
這款藝術蕾絲編織作品,採可利絲義大利舒柔花線材,豔彩漸層段染有機棉夏紗,大型花朵一圈圈波形紋理,就像跳著輕盈曼妙的圓舞曲華爾滋,加上輕柔靈巧的傾斜、擺盪、反身和旋轉,以及各種優美花朵的造型,具有典雅大方華麗多姿的獨特風韻。
這件洋裝帶著滿滿的祝福,祝福小倆口永遠相愛,攜手共度美麗人生。真誠愛情的結合是最純潔的,希望永遠保存這份純潔的愛情,擁有一段幸福的婚姻,最浪漫的故事沒有結局,最幸福的愛情沒有言語,只有彼此心靈的契合,祝福新人們新婚快樂,愛情甜蜜。
編織重點如下:
1、起針1:起6針,分在3根棒針上面,一行行地織成圓形,織出的3針加針是上針和掛針加針,3針併1針織上針。
2、起針2:分成3隻針編織時,每次的第一針起點,一定要拉緊,盡量排列織下針是第一針。
3、花片A:織好22片大朵蕾絲花片A,4片大朵蕾絲花朵,編織由外往內的別緻織法結合,編織花片B。
4、花片B:編織花片B,分別從4枚A花片挑取13針,每一圈在結束時,和開始時,注意拉緊。
5、挑針併針:可以從領口挑針和袖口挑針,搭配織女體型,注意收尾領口,下擺,袖口轉角處併針處理。
, 欄位Keyword_Des_Rights_2的內容是CC0 , , , 欄位MOC_Url的內容是https://memory.culture.tw/Home/Detail?Id=512672&IndexCode=Culture_Object , 欄位Original_Url的內容是https://cmsdb.culture.tw/object/87E98B62-5664-423A-B72C-0F1E37A19B4D , 欄位Keyword_Format的內容是圖像 , 欄位LastUpdateTime的內容是2020-10-27T20:15:21 , 欄位Keyword_Subject_1的內容是民俗與宗教 。
MOC_Id
Culture_Object512672
Id
512672
Title
婚禮的祝福~花朵蕾絲夏紗圓舞曲
Description
花朵蕾絲夏紗圓舞曲,林桂麗老師於2019年製作,肩寬43,袖長24,衣長90,衣寬62。 創意毛衣DIY編織老師林桂麗,德明商專畢業後,參加日本N.A.C.編物文化協會手編物畢業,從事鉤針、棒針編織達三十餘年,開班授課也已25年,經歷有宜蘭市立圖書館創意毛線編織講師、宜蘭市中途之家暫時安置中心毛衣編織講師、宜蘭市農會家政班毛衣編織講師、壯圍鄉農會家政班毛衣編織講師、五結鄉農會家政班毛衣編織講師、樂活教室和樂齡礁溪國小快樂編織毛衣班、羅東國中社團老師等。近期專研歐美與日本流行編織,並於2017年獲得DARUMA秋冬講習台灣第10號證書,現職為宜蘭及羅東社區大學講師。 這件花朵蕾絲夏紗小洋裝,是桂麗老師給女兒婚禮的祝福—花朵蕾絲夏紗圓舞曲—原來幸福的感覺是如此美好。桂麗老師描述編織中的體會:想著小時候的女兒是個極度愛笑的小孩,學校老師課堂上的一個小笑話,她笑到停不下來被罰站教室外。她是一個心思細膩的孩子,能貼心主動幫忙家務,總讓桂麗老師感動暫時忘卻勞累,而不知不覺中女兒已長大,看著她在講台上發表碩士論文;看著她陪伴迷失青少年傾聽內心;看著她為可憐流浪動物關懷奔波;如今她覓得相知相惜的另一半,在邁向人生重要的階段,桂麗老師為女兒獻上滿滿的祝福,用心織成的蕾絲夏紗,先織好一片片大型蕾絲花朵,再細心將美麗花片平整縫合,長版洋裝禮服樣式設計,下半身搭配白色蕾絲裙,戴上長版珍珠項鍊,無論參加婚禮或宴會,均散發高貴華麗的氣息。 這款藝術蕾絲編織作品,採可利絲義大利舒柔花線材,豔彩漸層段染有機棉夏紗,大型花朵一圈圈波形紋理,就像跳著輕盈曼妙的圓舞曲華爾滋,加上輕柔靈巧的傾斜、擺盪、反身和旋轉,以及各種優美花朵的造型,具有典雅大方華麗多姿的獨特風韻。 這件洋裝帶著滿滿的祝福,祝福小倆口永遠相愛,攜手共度美麗人生。真誠愛情的結合是最純潔的,希望永遠保存這份純潔的愛情,擁有一段幸福的婚姻,最浪漫的故事沒有結局,最幸福的愛情沒有言語,只有彼此心靈的契合,祝福新人們新婚快樂,愛情甜蜜。 編織重點如下: 1、起針1:起6針,分在3根棒針上面,一行行地織成圓形,織出的3針加針是上針和掛針加針,3針併1針織上針。 2、起針2:分成3隻針編織時,每次的第一針起點,一定要拉緊,盡量排列織下針是第一針。 3、花片A:織好22片大朵蕾絲花片A,4片大朵蕾絲花朵,編織由外往內的別緻織法結合,編織花片B。 4、花片B:編織花片B,分別從4枚A花片挑取13針,每一圈在結束時,和開始時,注意拉緊。 5、挑針併針:可以從領口挑針和袖口挑針,搭配織女體型,注意收尾領口,下擺,袖口轉角處併針處理。
Keyword_Des_Rights_2
CC0
ImageUrl
-
0
Keyword_Rights_2
-
0_CC BY_
Keyword_Format
圖像
LastUpdateTime
2020-10-27T20:15:21
Keyword_Subject_1
民俗與宗教
「婚禮的祝福~花朵蕾絲夏紗圓舞曲民俗與宗教」所屬的資料集:「文化部國家文化記憶庫-民俗與宗教類」的其他資料
MOC_Id:
Culture_Object278228
Id:
278228
Title:
紅毛井鑿自荷蘭而名,相傳居民飲此井水,則不犯疫癘 重修臺灣府志卷一 台灣文獻史料叢刊
Description:
紅毛井:在縣署左.鑿自荷蘭,因名.方廣六尺、深二丈許;泉甘冽於他井.相傳居民汲飲是井,則不犯疫癘。
MOC_Id:
Culture_Invisible156882
Id:
156882
Title:
馬祖文化禁忌:節日
Description:
禁忌也稱忌諱,與積極遵守的禮俗相比,屬於消極避災的生活法則,有時觸犯禁忌不會造成身體或財產的損傷,卻會影響社會關係。馬祖地區早年的節日禁忌多與農曆年節活動相關,像是正月初一忌出遠門,也不能說不吉利
MOC_Id:
Culture_Object598423
Id:
598423
Title:
砂崙腳巡天府五府千歲藥簽第三十首
Description:
歸全一錢、谷精、鱉甲、白芷、甘草各五分。水一碗煎五分。
這是雲林縣四湖鄉砂崙腳巡天府未分科的第30首藥籤。歸全(當歸),補血藥物,治血虛病人。谷精(穀精草),疏散風熱,處理風熱導致的眼睛紅腫流淚
MOC_Id:
Culture_Object283047
Id:
283047
Title:
探訪一九二九年的羅東街--以「羅東街職業明細案內圖」為藍圖
Description:
〈探訪一九二九年的羅東街--以「羅東街職業明細案內圖」為藍圖〉一文,作者吳永華,於2002年1月刊登於《宜蘭文獻雜誌》第55期,詳細介紹日治時期昭和年代的羅東街各行各業的街道分布之概況。 文中前言
MOC_Id:
Culture_Object563840
Id:
563840
Title:
高雄道德院大人科第四五號
Description:
生馬茶金五分、古己心五分、白菊花葉七片。水八分煎四分。
生馬啼金(又稱馬蹄細辛),功效與細辛差不多,為一般感冒常用藥物,可以溫暖肺部及脾胃,兼有止痛的功效。古己心(枸杞心)對眼睛有保護保養的功效
MOC_Id:
Culture_Object606658
Id:
606658
Title:
內媽祖廟大人科第四七號
Description:
馬蹄金二分、白茯苓四分、石松干四分。水不拘煎服。
這是新竹市北區內媽祖廟大人科的第47首藥籤。馬蹄金(又稱馬蹄細辛),功效與細辛差不多,為一般感冒常用藥物,可以溫暖肺部及脾胃,兼有止痛的功效。白
MOC_Id:
Culture_Place293265
Id:
293265
Title:
重光里威靈殿之五營(西營)
Description:
重光里威靈殿之西營營頭,西方由劉元帥安鎮。原來位置在重光里96-1號附近,因為聚落範圍擴大,改遷到現在的「黑妞黑糖糕」廠房大門口對面空地。其形式為「交椅座式」,石質大簽在後,三支小竹符在前,前方置
MOC_Id:
Culture_Object487777
Id:
487777
Title:
興濟宮保生大帝大人科第一一八首
Description:
茯苓二錢、杏仁錢半、川貝二錢、白菊花一錢、連喬錢半、麥冬三錢、淡豆鼓一錢、箔荷一錢、甘草七分。水碗六煎八分。
茯苓,袪濕健脾,保護脾胃消化功能。杏仁,透過調降氣機來達到平喘止咳的效果。川貝,可以
MOC_Id:
Culture_Object562605
Id:
562605
Title:
四湖參天宮關聖帝君藥籤男科第三十七號
Description:
潤肺開胸滋腎陰,消痰化氣解勞心。三臍若不療全癒,恐變虛癆日日深。
元參一錢、遠志一錢、黃柏一錢、生地二錢、赤苓二錢半、知母錢半。水碗二煎六分、渣碗煎五分。
元參即為玄參,和一般大眾耳熟能詳的人
MOC_Id:
Culture_Object487338
Id:
487338
Title:
民雄保生大帝廟第五十二首
Description:
蘇子、杏仁、沈香、川苓、羗蠶、冬花各錢二、大八寶三分。水一碗煎五分,小兒各半。
蘇子、杏仁、冬花(即款冬花)皆為常用於降氣化痰、止咳平喘之藥物,沈香能行氣止嘔,溫中止痛,使氣機下降達降氣平喘之功
MOC_Id:
Culture_Object563843
Id:
563843
Title:
高雄道德院大人科第四八號
Description:
川連四分、甘菊三分、冬瓜七條。水六分煎三分。
川連(黃連),清心火。甘菊(菊花),疏散風熱的藥物,熱性感冒常用,還可以清肝火,使眼睛因肝火上衝,導致看不清楚的目疾得到改善。冬瓜,清熱、利尿兼消腫
慈生宮外科第八十三方民俗與宗教
MOC_Id:
Culture_Object486469
Id:
486469
Title:
慈生宮外科第八十三方
Description:
沖犯灶神。宜誠禳解。
丹皮、澤瀉、前胡、元胡、木通各二錢。水煎服。
藥籤是提示求籤者,此病痛是因沖犯了灶神而致,宜誠敬謙虛,以求化解。並提供了幾味藥物:丹皮,清熱涼血活血;澤瀉,淡滲利溼,透過
MOC_Id:
Culture_Object563883
Id:
563883
Title:
高雄道德院大人科第八七號
Description:
杜仲一錢、甘菊一錢、甘杞一錢、川苓一錢、甘草三分。水碗煎五分。
杜仲,補肝腎,強腰膝的藥物。甘菊(菊花),疏散風熱的藥物,熱性感冒常用,還可以清肝火,使眼睛因肝火上衝,導致看不清楚的目疾得到改善
MOC_Id:
Culture_Object563952
Id:
563952
Title:
學甲慈濟宮保生大帝藥簽第二二首
Description:
金蟬三個、六味三分、柿蒂三個。水一碗煎五分。
金蟬(蟬蛻),蟬脫殼的外衣,可以疏散風熱,一般熱性感冒可以用,起疹子會癢的時候也可以用;此外,還可以清肝火,達到明目的效果。六味,指的是六味地黃丸,
內媽祖廟眼科第三一號民俗與宗教
MOC_Id:
Culture_Object606368
Id:
606368
Title:
內媽祖廟眼科第三一號
Description:
銅青一錢、甘草一錢、川連一錢、明矾三分、烏棗三錢、羗五分。煎水洗之。
這是新竹市北區內媽祖廟眼科的第31首藥籤。銅青為銅器表面的綠色銹衣,古代一般多作外用藥,研末撒或調敷,專治鼻瘜肉,眼瞼糜爛,
廖府先生廟第四四號 民俗與宗教
MOC_Id:
Culture_Object561875
Id:
561875
Title:
廖府先生廟第四四號
Description:
川連錢半、陳皮錢半、連召錢半、條芩二錢、枝子二錢、黃柏錢半、生甘二錢、銀花二錢、生地二錢。
本首內容出自於圖片中右方第一張藥籤。條芩(黃芩),川連(黃連),黃柏,合稱為三黃,均為清熱燥濕藥物。其
MOC_Id:
Culture_Object562575
Id:
562575
Title:
四湖參天宮關聖帝君藥籤男科第八號
Description:
寒熱從症事已明,解表之方不可行。如兼下痢難調治,悞服竣劑一笑傾。
刈根三錢、甘草一錢、黃連一錢、黃岑錢半。水拾煎五分、渣碗煎四分、連服二帖。
本方即葛根黃芩黃連湯,出自醫聖張仲景的《傷寒雜病論
MOC_Id:
Culture_Object231947
Id:
231947
Title:
山西靈臺公史記碑─北竿橋仔境山西靈臺公廟
Description:
本碑文為山西靈臺公史記碑,現存於連江縣北竿鄉橋仔村靈臺公廟內,以紀念先人因品德高尚,救助民眾,最終成神之事蹟,全文如下:
靈臺公本名周律,商末周初人,降生於周朝西岐郊陵,為周公旦第二世代次子。自
MOC_Id:
Culture_Event630126
Id:
630126
Title:
蘭大衛醫生返回英國休假送別紀念
Description:
蘭大衛醫生與梅鑑霧牧師1896年底抵達彰化後,全力展開醫療及教會的工作,兩人除了因染患瘧疾曾經短暫北上淡水避開酷熱並養病外,甚少長時間休假。1923年底,蘭大衛醫生與連瑪玉結婚11年後,兩人籌劃帶
MOC_Id:
Culture_Object487470
Id:
487470
Title:
六房天上聖母男科第九十三首
Description:
通二便兮以解毒淋。除凝血兮煩慮清心。宜仔細兮頗免呻吟。
瞿麥一錢半、山查一錢半、木通一錢半、只壳一錢半'川連一錢半、支子一錢、黃岑一錢、連召一錢、歸尾一錢、桃仁一錢、車前一錢、甘草七分。頭煎水一
內媽祖廟眼科第四十號民俗與宗教
MOC_Id:
Culture_Object606389
Id:
606389
Title:
內媽祖廟眼科第四十號
Description:
製甘石一錢、煆砰砂七分、硃砂五分、氷片三分、海螵蛸三分、雲射香一分、熊胆一分。共末。抹目內。
這是新竹市北區內媽祖廟眼科的第40首藥籤。製甘石(爐甘石),可用以解毒明目、退翳、生肌斂瘡。煆砰砂(
MOC_Id:
Culture_Object566648
Id:
566648
Title:
學甲慈福寺觀音佛祖眼科藥簽第八九首
Description:
蟬退、白菊、乙厘、萬京、草決、車前、防風、黃岑、甘草各一錢。水一碗二煎七分。
本方源自於宋朝《太平惠民和劑局方》的蟬花散加減變化而成。方中以多種清肝火藥物如白菊花、乙厘(蒺藜)、草決明、黃岑(黃
小鑼─南竿金板境天后宮民俗與宗教
MOC_Id:
Culture_Object232473
Id:
232473
Title:
小鑼─南竿金板境天后宮
Description:
本物件為南竿金板境天后宮內的鼓板樂樂器之一的小鑼,會與鼓、小鈸、鈔與拔等打擊樂共同組成一鼓板樂隊,主要出現於每年元宵擺暝期間迎神遊藝的主要伴奏器樂,展現重大節慶熱鬧歡氣氛。該物件與與其他具廟宇代表
聖帝廟女科第17首民俗與宗教
MOC_Id:
Culture_Object487179
Id:
487179
Title:
聖帝廟女科第17首
Description:
生平口過惹愆尤,孝順須知第一籌。罵雨呵風宜急改,回頭是岸要勸修。
當歸一錢、生地一錢、只一錢、茯神八分、白朮一錢、姜活一錢、川芎一錢、白芍一錢。靈符一道、爐丹一包,化單合水一碗一煎五分,渣一碗煎
MOC_Id:
Culture_Object566671
Id:
566671
Title:
雲林北港朝天宮小兒科第二二號
Description:
茯香、大茯皮、紫蘇、茯苓、白芷各六分、陳皮、厚朴、半夏、桔梗各四分、甘草二分。水六分煎四分。
茯香(藿香),一般感冒兼有濕邪常常使用,夏季感冒常常使用。大茯皮(大腹皮),檳榔的皮,具有降下氣機,
MOC_Id:
Culture_Object487764
Id:
487764
Title:
興濟宮保生大帝大人科第一O五首
Description:
柴胡一錢、酒芩、錢半、姜夏、二錢、甘草、七分、姜棗、各二。水一碗煎五分。
柴胡,能舒理肝氣,解鬱悶。酒芩(酒製黃芩),清熱燥濕藥物,清熱解毒、降肝火等功效。半夏,除濕化痰、也可以用來止嘔。甘草,
MOC_Id:
Culture_Object565185
Id:
565185
Title:
大甲鎮瀾宮大人科第十四號
Description:
山甲分五、皂尖五分、射干五分、別甲一錢、麥文一錢。
本首內容出自於圖片中右方第二張藥籤。山甲(穿山甲),活血走竄藥物,現為保育類動物,已不使用,而用其他藥物替代。皂尖(皂角刺),常用於排膿,可以
MOC_Id:
Culture_Place604490
Id:
604490
Title:
羅東震安宮前殿中港間正面
Description:
羅東震安宮前殿中港間除中間開雙扇板門外,兩側牆面最下方為石雕櫃台腳,再往上的裙堵為石雕麒麟堵,再上方之腰堵、身堵與頂堵則以7片木雕花堵構成。中門龍虎兩邊的木雕身堵,以中央之祥獸花果圖案與兩側之
慈生宮男科第六十九方民俗與宗教
MOC_Id:
Culture_Object486779
Id:
486779
Title:
慈生宮男科第六十九方
Description:
運氣不佳。病體纏綿。
須多許善。誠可格天。
抽到此籤的人,你的運氣不好,才常常生病感冒,你需要多做一些善事,只要你是誠心誠意的,上天也會幫助你恢復過來的。此藥籤即所謂宗教心理療法也。心念一轉,
北門福德祠民俗與宗教
MOC_Id:
Culture_Place284806
Id:
284806
Title:
北門福德祠
Description:
北門福德祠位於宜蘭縣頭城鎮城東里和平街154號,頭城老街最北端,為頭城鎮上第一間土地公廟,祀奉土地公、土地婆各一尊。 本廟建於清同治2年(1863),於大正五年(1916)修建。在大正13年(
文化部 的其他資料集
戲劇表演資訊
每日更新,97黃建文 先生 | 02-85126684 | 2022-01-07 18:44:23
文化部文化部訴願案件收辦統計
每1年更新,23陳純美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5:32:17
文化部查詢單一活動詳細資料
每1日更新,25謝致潁 先生 | 02-85126683 | 2023-07-27 16:41:38
文化部文化部我國國產與進口影片核定准演部數統計
每年更新,26范益綜 先生 | 02-85126787 | 2021-04-07 16:57:59
文化部典藏目錄-纖維染織類
每年更新,20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0-02-19 17:36:19
文化部
蒙藏業務支出統計表
每半年更新,20林雅萍 小姐 | 02-2356-6453 | 2018-08-10 15:56:48
文化部典藏目錄-玻璃類
每年更新,18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0-02-19 17:47:34
文化部文化部國家文化記憶庫-人物與團體類
每1日更新,105林千筠 小姐 | 02-85126685 | 2023-07-27 15:47:49
文化部文化部國家與地方考試文化行政類錄取人數統計
每年更新,25范益綜 先生 | 02-85126787 | 2021-04-07 16:57:58
文化部蒙藏珍貴文物統計表
每1年更新,22張德媛 小姐 | 02-2341-1105 | 2023-07-28 14:46:09
文化部
蒙藏培訓援外志工統計表
每1年更新,18黃靖智 先生 | 02-2356-6447 | 2023-07-28 14:43:46
文化部文化部文化資料開放諮詢小組會議
每半年更新,26黃建文 先生 | 02-85126684 | 2022-01-06 18:14:16
文化部音樂表演資訊
每1日更新,118謝致潁 先生 | 02-85126683 | 2023-07-27 17:33:52
文化部文化部國家文化資料庫-工藝
每周更新,29黃思維 先生 | 02-85126683 | 2018-07-13 12:01:12
文化部典藏目錄-維管束類
每1年更新,33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30:09
文化部
典藏目錄-雕塑類
每年更新,27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0-02-18 18:15:42
文化部文化部附屬單位決算-作業基金
每1年更新,15鄭卉倢 小姐 | 02-85126646 | 2023-07-06 11:42:04
文化部文化部附屬單位預算-特別收入基金
每1年更新,22蘇建龍 先生 | 02-85126631 | 2023-07-27 16:04:34
文化部典藏目錄-宗教禮俗類
每年更新,25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0-02-19 17:24:06
文化部文化部人民申請提供政府資訊案件統計
每年更新,19黃建文 先生 | 02-85126684 | 2022-01-07 18:32:22
文化部
典藏目錄-版畫類
每1年更新,34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18:28
文化部國家電影中心典藏目錄
每1年更新,28何秉融 先生 | 02-23924243 | 2023-07-27 16:05:26
文化部典藏目錄-爬蟲類
每1年更新,21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27:55
文化部蒙藏委員會內部訓練出席人數性別統計
不更新更新,16林雅萍 小姐 | 02-2356-6453 | 2018-08-14 10:33:41
文化部典藏目錄-武器防禦類
每年更新,21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0-02-18 18:10:14
文化部
典藏目錄-書法類
每1年更新,19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16:52
文化部查詢單一文化設施詳細資料
不定期更新更新,22謝致潁 先生 | 02-85126683 | 2023-07-27 16:42:09
文化部文化部會計報告
每年更新,26黃建文 先生 | 02-85126684 | 2022-01-07 18:33:19
文化部蒙古警察警政研習班統計表
每年更新,29紀英豪 先生 | 02-2356-6445 | 2018-08-09 15:40:37
文化部文化部典藏網類別統計
每1年更新,18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6 | 2023-07-27 15:32:57
文化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