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rcusuar Band(燈塔樂團) 族群與語言
「Mercusuar Band(燈塔樂團)
族群與語言」於資料集「文化部國家文化記憶庫-族群與語言類」由單位「文化部」的林千筠 小姐所提供,聯繫電話是02-85126685,最近更新時間為:2022-01-07 18:29:39。 欄位MOC_Id的內容是Culture_Organization733357 , 欄位Id的內容是733357 , 欄位Title的內容是Mercusuar Band(燈塔樂團)
, 欄位Description的內容是
燈塔樂團為活動於2020年的在臺印尼移工樂團,成員包含四位印尼漁工及一位印尼廠工,經常翻唱印尼的搖滾歌曲,起初是為參加高雄勞工博物館舉辦的《移起下班‧華麗轉身》東南亞文化日活動而組成。
根據團員阿里的說法,團名取名燈塔是因為他的漁船出海工作結束準備進港時,看到港邊的燈塔就會覺得心情很平靜,彷彿在不安的海面看到靠岸的曙光,音樂對他的生活來說就是如同燈塔般讓人安心且不會改變的存在。
「燈塔」團員分別來自臺南安平漁港、高雄興達港和台南的汽車零件工廠。漁工組樂團不易,因為漁船工作沒有平假日之分,休息時間也因捕撈魚種有所不同,捕撈蚵仔的漁工從凌晨3點工作到下午1點,捕撈螃蟹的漁工從下午5點工作到凌晨4點,加上從漁港到市區的交通時間,都讓樂團的維繫變得困難。
因此在不確定有無下一場表演時,團員對樂團練習的積極程度就出現差別,最後燈塔樂團於2021年開始暫停練習。如今「燈塔」的兩名團員與兩名移工樂手另組搖滾翻唱樂團,定期在臺南的練團室團練,目標是報名每年在臺南舉辦的「五月音樂季」。
, 欄位Keyword_Des_Rights_2的內容是CC BY , , , 欄位MOC_Url的內容是https://memory.culture.tw/Home/Detail?Id=733357&IndexCode=Culture_Organization , 欄位Original_Url的內容是https://cmsdb.culture.tw/organization/6D190174-35BA-407E-9699-63109A047F48 , 欄位Keyword_Format的內容是圖像@#@圖像 , 欄位LastUpdateTime的內容是2022-12-01T10:21:37 , 欄位Keyword_Subject_1的內容是族群與語言 。
MOC_Id
Culture_Organization733357
Id
733357
Title
Mercusuar Band(燈塔樂團)
Description
燈塔樂團為活動於2020年的在臺印尼移工樂團,成員包含四位印尼漁工及一位印尼廠工,經常翻唱印尼的搖滾歌曲,起初是為參加高雄勞工博物館舉辦的《移起下班‧華麗轉身》東南亞文化日活動而組成。 根據團員阿里的說法,團名取名燈塔是因為他的漁船出海工作結束準備進港時,看到港邊的燈塔就會覺得心情很平靜,彷彿在不安的海面看到靠岸的曙光,音樂對他的生活來說就是如同燈塔般讓人安心且不會改變的存在。 「燈塔」團員分別來自臺南安平漁港、高雄興達港和台南的汽車零件工廠。漁工組樂團不易,因為漁船工作沒有平假日之分,休息時間也因捕撈魚種有所不同,捕撈蚵仔的漁工從凌晨3點工作到下午1點,捕撈螃蟹的漁工從下午5點工作到凌晨4點,加上從漁港到市區的交通時間,都讓樂團的維繫變得困難。 因此在不確定有無下一場表演時,團員對樂團練習的積極程度就出現差別,最後燈塔樂團於2021年開始暫停練習。如今「燈塔」的兩名團員與兩名移工樂手另組搖滾翻唱樂團,定期在臺南的練團室團練,目標是報名每年在臺南舉辦的「五月音樂季」。
Keyword_Des_Rights_2
CC BY
ImageUrl
-
0
-
1
Keyword_Rights_2
-
0_CC BY_
-
1_CC BY_
Keyword_Format
圖像@#@圖像
LastUpdateTime
2022-12-01T10:21:37
Keyword_Subject_1
族群與語言
「Mercusuar Band(燈塔樂團) 族群與語言」所屬的資料集:「文化部國家文化記憶庫-族群與語言類」的其他資料
MOC_Id:
Culture_Object734254
Id:
734254
Title:
當代排灣族 百步蛇紋+齒形紋組合
Description:
照片中的圖紋為傳統排灣族男子胸紋,但圖紋內容進行變形。
傳統排灣族男子胸紋為波形紋(pinarukalavikav),其形狀像山的高低起伏,也像是波浪一般。波形紋並不是獨立出現,它紋在上、下二排
MOC_Id:
Culture_Object734275
Id:
734275
Title:
當代排灣族 太陽紋+四象頭目紋+月亮紋
Description:
傳統排灣族的文身原為貴族所有,故人形紋不用區別貴族或平民,所有人形紋都是貴族紋。傳統人形紋的造型都很簡單,由圓圈表示頭部、身體及四肢以線條構成。宋海華文身師由此發想,進行人形紋的改造,首先以四位人
MOC_Id:
Culture_Object756544
Id:
756544
Title:
仁和宮—族群邊界上的開漳聖王廟
Description:
此為桃園土牛溝的相關歷史與文化的故事,詳細記錄土牛溝的歷史背景以及周邊的客家文化與信仰,本篇故事為「庇護與生存」下的「仁和宮──族群邊界上的開漳聖王廟」,此故事為仁和宮的信仰故事,大溪頂埔仁和宮主
MOC_Id:
Culture_Object485335
Id:
485335
Title:
成為客家人
Description:
本篇圖像為貼布畫故事,為社團法人花蓮縣牛犁社區交流協會藉由二手衣物剪碎以後,邀請長輩們透過拼貼的形式進行創作,將生命記憶猶深的畫面製作成藝術作品。畫中圖像為2014年豐田地區舉辦「收冬豐田」活動時
清末盛裝的少女族群與語言
MOC_Id:
Culture_Object661886
Id:
661886
Title:
清末盛裝的少女
Description:
清末盛裝之少女,可見民國前昔日臺灣人之一種不同裝扮。 「大襟衫」,是一種中式早期服飾,衣襟右掩前胸,延續漢族傳統的「右衽」。剪裁方式也遵循中式平面剪裁,直到接觸西方洋服以後,才有一些腰身、喇叭袖等
喜瑯宮部落街景族群與語言
MOC_Id:
Culture_Place589385
Id:
589385
Title:
喜瑯宮部落街景
Description:
照片中是喜瑯宮部落的街景。Silangkong部落,漢語稱做喜瑯宮部落,位在花蓮縣玉里鎮源城里,目前居民以阿美族居多。阿美族為臺灣原住民中人口最多的一族,明治32年(1899)日本民族學者伊能嘉矩
MOC_Id:
Culture_Object721325
Id:
721325
Title:
炒紅糟雞-5
Description:
炒紅糟雞過程,薑切碎後爆香,加上紅糟拌炒,再放入雞肉炒至半熟,加入水悶煮。
MOC_Id:
Culture_Object272136
Id:
272136
Title:
紅頭部落(Imaorod)
Description:
紅頭位於臺東縣蘭嶼鄉西南隅的紅頭村,西元1946年,與西邊的漁人部落合併成為紅頭村。紅頭原稱imaurutsuru(或imororu),意思為「協商」,另一說為「imororu」意指一堆一堆的人群。在
MOC_Id:
Culture_Place589286
Id:
589286
Title:
滿自然部落入口意象
Description:
照片中的彩繪牆面,是滿自然部落的入口意象。Mangcelan部落,漢語稱做滿自然部落,位在花蓮縣玉里鎮松浦里,目前居民以阿美族居多,信仰以基督教和天主教為主。部落名稱的由來,是因為東面山區地勢陡峭
MOC_Id:
Culture_Event630008
Id:
630008
Title:
蘭醫生樓前廣場有兒童主日學女生一起跳舞
Description:
蘭醫生樓前面有一片廣場,隨著時間不同有不同的功能演變,這張照片中記錄的是1960年代中期在廣場上進行兒童主日學女生舞蹈教學的情景。
彰化基督教醫院的院長宿舍係由英國長老會提供經費興建,俗稱蘭醫生
克尼布部落街景族群與語言
MOC_Id:
Culture_Place589562
Id:
589562
Title:
克尼布部落街景
Description:
Knlibu部落,漢語稱做克尼布部落,位在花蓮縣秀林鄉和平村,居民以太魯閣族佔多數,照片中的道路為Knlibu部落中的街景。此地在百年前是原始森林,物種豐富,太魯閣人時常到此打獵,因而常與南澳的泰
MOC_Id:
Culture_Object272130
Id:
272130
Title:
富興部落(Cikowaay)
Description:
富興部落部落位在富興村1至9鄰,池上車站南方約6公里處。北方為萬安村和錦園村;東方為海岸山脈鄰近東河鄉北源村和泰源村;南方為振興村;西方為隔著卑南溪與關山鎮德高里相望。縣道197號為部落重要道路,北通
MOC_Id:
Culture_Object665150
Id:
665150
Title:
左營果貿三村剪綵
Description:
這張照片刊登在《中華婦女》,第十一卷第一期(1960)頁14,拍攝時間8月21日,拍攝地點左營前峰尾。
是日上午結束台南二空「貿易四村」驗收後,下一站來到了左營軍區,從軍區循中正大道直駛「四海一
MOC_Id:
Culture_Event630031
Id:
630031
Title:
蘭大弼與高仁愛夫婦相隨在山上小徑
Description:
這張照片是彰化基督教醫院所有同仁都認識的照片,雖然僅是背影,但卻是蘭大弼與高仁愛呈現出深厚情感,且永恆不離的照片。
蘭大弼醫生與高仁愛醫生雖然於1980年7月自彰化基督教醫院退休,返回英國居住,
守護者族群與語言
MOC_Id:
Culture_Object732375
Id:
732375
Title:
守護者
Description:
2022年4月20日拍攝於桃園市復興區羅浮部落鄰近羅浮溫泉之公共藝術品,畫作作者哈勇米路為當地泰雅族藝術家,擅長轉化泰雅族傳統文化以設計概念再現當代泰雅族面貌。本件公共藝術作品以臉部文有傳統文面(
MOC_Id:
Culture_Event648434
Id:
648434
Title:
【日文文獻解讀-5-2】1935年5月1日〈深不見底的布農文化〉
Description:
標題:深不見底的布農文化
內文:(接續)即約1930(昭和5年)時,丹大駐在所管轄的Habaan(哈巴昂,ハバアアン)社的祭司Vilian Manququ(ビリアンマンココ)表示擁有比現在已發現
MOC_Id:
Culture_Object272205
Id:
272205
Title:
麻荖漏部落(Madawdaw)
Description:
麻荖漏部落位於臺東縣成功鎮三民里,屬於新港地區,位於成功溪右岸的臺地上,阿美族在新港國中西北方一帶成為聚落,以三民路為界,與忠智里、忠仁里相鄰。根據文獻記載,麻荖漏社原本為都歷社人的耕地,距今大約有1
椰油部落(Yayo)族群與語言
MOC_Id:
Culture_Object272139
Id:
272139
Title:
椰油部落(Yayo)
Description:
椰油部落位於臺東縣蘭嶼鄉椰油村,「Yayo」是來自其它社群對椰油部落的稱呼,意指椰油的居民英勇團結強悍。椰油村是對外交通樞紐,蘭嶼對外航運所繫的開元港、唯一的公園、最大的自來水蓄水池、蘭嶼國中都在村內
於花蓮田浦合影族群與語言
MOC_Id:
Culture_Object514622
Id:
514622
Title:
於花蓮田浦合影
Description:
荳蘭在荷蘭時代的文獻中被稱「Talleroma」,有本家之意。清代方志中又被紀錄為多難、斗難、豆蘭,為奇萊平原上南勢阿美的一支。1937年(昭和12年),日人將荳蘭依照日語發音的近音字,改成日式地
MOC_Id:
Culture_Object734079
Id:
734079
Title:
鎮西堡教會內傳統男性繪圖
Description:
此圖像為繪製於新竹縣尖石鄉鎮西堡部落裡的教會牆面,為泰雅族傳統文面男子預備前往山上狩獵時的裝扮,男子著傳統服裝,以遮陰部、胸都、長衣為主要,在腰際間繫上獵刀,背著預備裝著狩獵的網袋,獵刀刀型為彎月
MOC_Id:
Culture_Place589285
Id:
589285
Title:
瑪谷達璦部落內顯著建築標的物-臺灣基督長老教會阿美中會瑪谷達璦教會
Description:
照片中的教堂,是位在瑪谷達璦部落中的瑪谷達璦教會,隸屬於臺灣基督長老教會。Makotaay部落,漢語稱做瑪谷達璦部落,位在花蓮縣玉里鎮松浦里,目前居民以阿美族居多,信仰以基督教和天主教為主。「Ma
MOC_Id:
Culture_Object665247
Id:
665247
Title:
婦聯空軍分會婦社屏東凌雲三村幼稚園第九屆畢業留念
Description:
這是婦聯空軍分會附設屏東凌雲三村幼稚園畢業紀念照,拍攝時間1975(民國64)年7月20日。
1965(民國54年)前後,為了因應現代科技進步及機逐漸的大型化,屏東機場南機場基地擴大建設,開始辦
液香扁食族群與語言
MOC_Id:
Culture_Place264849
Id:
264849
Title:
液香扁食
Description:
液香扁食是花蓮著名的扁食店,老闆戴阿火先生為客家人。從新竹關西來到花蓮後,因緣際會下,戴阿火跟著福州的師傅學做扁食,從挑扁擔的生意,慢慢做到有自己的店面,後來由孫子女接手。民國65年(1976年),蔣
MOC_Id:
Culture_Object714533
Id:
714533
Title:
《桃園客家》季刊第16期
Description:
此物件是由桃園市政府客家事務局,於2019年6月出版的《桃園客家》第16期,並在官網提供多媒體版方便民眾線上閱讀。
《桃園客家》第16期內容以客家文學與舞蹈為主題,桃園充滿著濃厚客家風情的文學、
蕭泰太泰式料理族群與語言
MOC_Id:
Culture_Place685639
Id:
685639
Title:
蕭泰太泰式料理
Description:
蕭泰太店面位置非常顯眼,是安和路一帶少數的泰式餐廳之一。店裡是由來自台灣的老闆和來自泰國的老闆娘一起經營,所以裡面賣的每道菜都是道地的泰國口味。從2016年開始經營以來,曾經中途歇業一段時間,後來
MOC_Id:
Culture_Place589568
Id:
589568
Title:
鳳信部落內顯著建築標的物-鳳信社區活動中心
Description:
照片中的建物為在鳳信部落範圍中的鳳信社區活動中心。鳳林為客家人為主的鄉鎮,但在鳳信里則有較多阿美族的分布,為鳳林阿美族人口最多的里,占里人數三分之一。Cingaroan部落,漢語稱做鳳信部落,位於
MOC_Id:
Culture_Event733362
Id:
733362
Title:
府城吵鬧大叔(Om2 Berisik @ Tainan)
Description:
「歌自遠方來」系列音樂活動第二場講唱會,活動名稱「歌自遠方來」取自主辦單位「Trans/Voices Project 印尼移工藝文行動計畫」出版之書籍名稱,書中內容為印尼移工在臺灣的音樂場景觀察。
MOC_Id:
Culture_Place142057
Id:
142057
Title:
溪口鄭宅
Description:
本戶為客家與阿美族群,客家部分來自新竹竹東,阿美族群部分則是於本地。受訪者過去曾是日本時代的警察,後又到台糖公司上班,工作經歷豐富。
本資料為基於2008 年進行之客家文物普查時之訪查,當時訪查
MOC_Id:
Culture_Object272218
Id:
272218
Title:
卡米莎度部落(Kamisatu)
Description:
卡米莎度部落居民為中央山脈南段內本鹿地區族人,日治時期因發生內本鹿事件,因此將該地區族人遷移至此地。民國50年,居住在桃源部落家族因宗教信仰衝突,遷移至本部落。今臺東縣延平鄉桃源村,日治時期時稱為北絲
山興部落入口意象族群與語言
MOC_Id:
Culture_Place589427
Id:
589427
Title:
山興部落入口意象
Description:
Cirakayan部落,漢語稱做山興部落,位在花蓮縣鳳林鎮山興里,居民以阿美族居多。照片中所見的雕塑,是山興部落的入口意象。山興部落又稱「六階鼻」,而「山興」(Yamasaki)是日治時期的名稱,
文化部 的其他資料集
文化部文化資料開放推動綱要計畫
每1年更新,15謝致潁 先生 | 02-85126683 | 2023-07-26 16:49:43
文化部典藏目錄-壓克力畫類
每1年更新,16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07:39
文化部典藏目錄-攝影印刷類
每1年更新,17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6:50:27
文化部獎補助已結案核銷案件
每年更新,13林先生 | 0422295848#665 | 2021-04-07 17:05:30
文化部典藏目錄-樹脂類
每年更新,18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0-02-19 17:50:59
文化部
文化部人民申請提供政府資訊案件統計
每年更新,12黃建文 先生 | 02-85126684 | 2022-01-07 18:32:22
文化部典藏目錄-圖像書籍類
每1年更新,16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25:25
文化部典藏目錄-文書檔案類
每1年更新,21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26:14
文化部典藏目錄-鳥類
每1年更新,13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27:41
文化部典藏目錄-東南亞島民族類
每1年更新,11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27:23
文化部
典藏目錄-膠彩畫類
每年更新,26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0-02-18 18:12:47
文化部典藏目錄-複合媒材類
每1年更新,18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03:57
文化部典藏目錄-化石類
每年更新,14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0-02-18 17:51:50
文化部典藏目錄-玻璃類
每年更新,12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0-02-19 17:47:34
文化部典藏目錄-工藝美術類
每1年更新,20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06:56
文化部
親子活動
每1日更新,26謝致潁 先生 | 02-85126683 | 2023-07-27 17:34:35
文化部文化部高等教育推廣教育中心名錄
每年更新,18范益綜 先生 | 02-85126787 | 2021-04-07 16:57:59
文化部蒙藏ㄧ般文物統計表
每1年更新,16張德媛 小姐 | 02-2341-1105 | 2023-07-28 14:46:24
文化部典藏目錄-魚類
每1年更新,14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29:16
文化部典藏目錄-觀念藝術類
每年更新,13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0-02-19 17:26:36
文化部
蒙古警察警政研習班統計表
每年更新,24紀英豪 先生 | 02-2356-6445 | 2018-08-09 15:40:37
文化部文化部國家文化資料庫-美術
每周更新,21黃思維 先生 | 02-85126683 | 2018-07-13 12:11:25
文化部蒙藏最新出版品一覽表
每年更新,15張德媛 小姐 | 02-2341-1105 | 2018-08-16 16:05:50
文化部文化部附屬單位決算-作業基金
每1年更新,10鄭卉倢 小姐 | 02-85126646 | 2023-07-06 11:42:04
文化部典藏目錄-雜誌期刊類
每1年更新,17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26:28
文化部
蒙藏業務支出統計表
每半年更新,15林雅萍 小姐 | 02-2356-6453 | 2018-08-10 15:56:48
文化部特色圖書館
每年更新,50黃建文 先生 | 02-85126684 | 2022-01-07 18:43:12
文化部典藏目錄-石材類
每1年更新,15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6:43:19
文化部典藏目錄-苔蘚類
每1年更新,9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29:40
文化部文創育成中心資訊
每年更新,15楊家華 小姐 | 02-85126561 | 2021-04-07 17:05:23
文化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