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me1: 0 time2: 0 time3: 0 time4: 0 total: 0 《硓古石》季刊第40期〈波瀾起伏的昭和史—懷念的澎湖島(上)〉民俗與宗教
台灣資料通-開放資料查詢 台灣資料通-公開資料預覽查詢
關鍵字資料搜尋

《硓古石》季刊第40期〈波瀾起伏的昭和史—懷念的澎湖島(上)〉民俗與宗教

《硓古石》季刊第40期〈波瀾起伏的昭和史—懷念的澎湖島(上)〉民俗與宗教」於資料集「文化部國家文化記憶庫-民俗與宗教類」由單位「文化部」的林千筠 小姐所提供,聯繫電話是02-85126685,最近更新時間為:2022-01-07 18:31:06。 欄位MOC_Id的內容是Culture_Object304149 , 欄位Id的內容是304149 , 欄位Title的內容是《硓古石》季刊第40期〈波瀾起伏的昭和史—懷念的澎湖島(上)〉 , 欄位Description的內容是 本文原著為西川伍先生(1934-2005),黃有興中讀,自40期起分上、中、下3期連載。本期為上期。 西川伍先生生於澎湖,在澎湖讀小學,戰爭結束後返國。本文全篇以日記方式敘述其出生、幼年、就學、美機空襲、疏散、戰爭結束、撤回日本各時期所過的生活,以及其所見所聞與觀感。作者以率直的筆調,毫無保留地將其出身、馬公海軍工作部各工場日人主管及重要幹部的官舍環境,日常的衣、食、住、行、育、樂乃至生死;日人子弟就讀馬公國民學校的上、下學情形與師生關係、授課情形;美機來襲時的恐慌心境,疏散到臺灣本島的生活點滴;並把終戰撤回日本後的艱困生活充分地表達出來,誠可作為研究日人在澎湖生活史的重要參考資料。全文處處表露著對澎湖的懷念,因此譯者特加副題-懷念的澎湖島。 , 欄位Keyword_Des_Rights_2的內容是CC BY , , , 欄位MOC_Url的內容是https://memory.culture.tw/Home/Detail?Id=304149&IndexCode=Culture_Object , 欄位Original_Url的內容是https://cmsdb.culture.tw/object/D9429E10-D5DB-411C-90B6-31367B509A24 , 欄位Keyword_Format的內容是圖像@#@圖像@#@圖像@#@圖像@#@圖像@#@圖像@#@圖像@#@圖像@#@圖像@#@圖像@#@圖像@#@圖像@#@圖像@#@圖像@#@圖像@#@圖像@#@圖像@#@圖像@#@圖像@#@圖像@#@圖像@#@圖像@#@圖像@#@圖像 , 欄位LastUpdateTime的內容是2019-12-27T09:55:45 , 欄位Keyword_Subject_1的內容是民俗與宗教

MOC_Id

Culture_Object304149

Id

304149

Title

《硓古石》季刊第40期〈波瀾起伏的昭和史—懷念的澎湖島(上)〉

Description

本文原著為西川伍先生(1934-2005),黃有興中讀,自40期起分上、中、下3期連載。本期為上期。 西川伍先生生於澎湖,在澎湖讀小學,戰爭結束後返國。本文全篇以日記方式敘述其出生、幼年、就學、美機空襲、疏散、戰爭結束、撤回日本各時期所過的生活,以及其所見所聞與觀感。作者以率直的筆調,毫無保留地將其出身、馬公海軍工作部各工場日人主管及重要幹部的官舍環境,日常的衣、食、住、行、育、樂乃至生死;日人子弟就讀馬公國民學校的上、下學情形與師生關係、授課情形;美機來襲時的恐慌心境,疏散到臺灣本島的生活點滴;並把終戰撤回日本後的艱困生活充分地表達出來,誠可作為研究日人在澎湖生活史的重要參考資料。全文處處表露著對澎湖的懷念,因此譯者特加副題-懷念的澎湖島。

Keyword_Des_Rights_2

CC BY

ImageUrl

  1. 0

  2. 1

  3. 2

  4. 3

  5. 4

  6. 5

  7. 6

  8. 7

  9. 8

  10. 9

  11. 10

  12. 11

  13. 12

  14. 13

  15. 14

  16. 15

  17. 16

  18. 17

  19. 18

  20. 19

  21. 20

  22. 21

  23. 22

  24. 23

Keyword_Rights_2

  1. 0
    _CC BY_

  2. 1
    _CC BY_

  3. 2
    _CC BY_

  4. 3
    _CC BY_

  5. 4
    _CC BY_

  6. 5
    _CC BY_

  7. 6
    _CC BY_

  8. 7
    _CC BY_

  9. 8
    _CC BY_

  10. 9
    _CC BY_

  11. 10
    _CC BY_

  12. 11
    _CC BY_

  13. 12
    _CC BY_

  14. 13
    _CC BY_

  15. 14
    _CC BY_

  16. 15
    _CC BY_

  17. 16
    _CC BY_

  18. 17
    _CC BY_

  19. 18
    _CC BY_

  20. 19
    _CC BY_

  21. 20
    _CC BY_

  22. 21
    _CC BY_

  23. 22
    _CC BY_

  24. 23
    _CC BY_

Keyword_Format

圖像@#@圖像@#@圖像@#@圖像@#@圖像@#@圖像@#@圖像@#@圖像@#@圖像@#@圖像@#@圖像@#@圖像@#@圖像@#@圖像@#@圖像@#@圖像@#@圖像@#@圖像@#@圖像@#@圖像@#@圖像@#@圖像@#@圖像@#@圖像

LastUpdateTime

2019-12-27T09:55:45

Keyword_Subject_1

民俗與宗教

「《硓古石》季刊第40期〈波瀾起伏的昭和史—懷念的澎湖島(上)〉民俗與宗教」所屬的資料集:「文化部國家文化記憶庫-民俗與宗教類」的其他資料

MOC_Id: Culture_Object563074
Id: 563074
Title: 雲林北港朝天宮大人科第二一號
Description: 雞蛋壳一個四分、油虫珠五分、金橘三粒、冬瓜三條。水一碗煎五分。 雞蛋壳又稱鳳凰衣,指的是雞蛋的蛋殼內層那一薄薄的白膜,可以治療咽喉疼痛,瘡瘍潰爛也可以外用。油虫珠指的是蟑螂的大便,民間用於小兒脾

MOC_Id: Culture_Place570098
Id: 570098
Title: 桃園八德龍山寺
Description: 桃園八德龍山寺位於桃園八德大湳公園內,為1970年代從馬祖南竿的牛峰境五靈公廟分靈而建。1970年代起,南竿牛角居民(現復興村)陸續遷居來臺,當時一位信徒陳源誠(顯俤)先生原是牛峰境五靈公廟的陳將

MOC_Id: Culture_Object486644
Id: 486644
Title: 慈生宮婦科第四十六方
Description: 血燥不行。非風非邪。 活血為主。痛苦如車。 大生地二錢、金沸草二錢、川芎藭二錢、龍膽草一錢、生首烏二錢、麥冬錢半硃拌。加燈心一丸為引。 平日因不明原因而身痛不行,且非受到風邪感染,也非受到其

MOC_Id: Culture_Object487768
Id: 487768
Title: 興濟宮保生大帝大人科第一O九首
Description: 紫蘇四分、赤壳粟一把、生姜一片。為茶而服、早晚服。 紫蘇,有袪寒、止咳、化痰的功效。赤壳粟(罌粟壳),止痛藥物,可以用於久咳不止或久瀉不止。生姜,可以溫暖脾胃,也有止嘔的功效,是常見的調味品。

MOC_Id: Culture_Place512848
Id: 512848
Title: 二結王公廟舊廟正面次間木窗作
Description: 二結王公廟次間正面身堵部分,中央開設圓窗,兩側各有一片直向人物戲齣木雕,其形式、構圖與規模為宜蘭地區日治時期廟宇少見。龍邊身堵木雕題材分別為《三國演義》第93回「姜伯約歸降孔明」與第34回「劉皇叔

MOC_Id: Culture_Object487455
Id: 487455
Title: 六房天上聖母男科第七十八首
Description: 此症扶風二便不通。用此兩解可以收功。 防風一錢半、京芥連召一錢半、川芎一錢半、舊地一錢半、白芍一錢半、山梔一錢半、桔梗一錢半、生甘一錢半、大黃一錢半、白朮一錢半、黃岑一錢半、滑石一錢半、石羔一錢

MOC_Id: Culture_Object231962
Id: 231962
Title: 福德宮重建記─莒光熾坪境福德宮
Description: 本碑文為福德宮重建記,現存於連江縣莒光鄉大坪村的熾坪境福德宮內,以作為該廟宇身分與重大沿革之重要參考文獻,碑文由記憶庫計畫團隊省略捐獻人員芳名後,全文如下: 本宮肇建於清嘉慶年間,迄今垂百六零餘

MOC_Id: Culture_Object606324
Id: 606324
Title: 內媽祖廟眼科第十號
Description: 古本一錢、萬京一錢、元參一錢、白菊一錢、生地二錢、歸全二錢、川芎八分、姜活八分、京芥八分、柴胡八分、白芷四分、甘草四分。水碗半煎三分。 這是新竹市北區內媽祖廟眼科的第10首藥籤。以生地、元參(玄

MOC_Id: Culture_Object231982
Id: 231982
Title: 大王獅(公)─南竿金板境天后宮
Description: 本物件為南竿金板境天后宮內的重要文物─大王獅(公),一公一母為一對。依據廟方副主委口述,早期的大王獅沒有步伐,是由前人自創後傳給後人。後馬祖引進廣東獅,由基隆師傅前來授課。 外型兇猛,橫眉豎目,

MOC_Id: Culture_Object514216
Id: 514216
Title: 慈惠堂
Description: 2018年社區日曆計包含:宜蘭市東門、梅洲、七張、進士、復興、擺厘;羅東鎮漢民、集祥里;蘇澳鎮福德;礁溪鄉大義、德陽;以及頭城鎮下埔等十二個社區,本月份是屬於進士社區的日曆。本篇9月21日的主題是

MOC_Id: Culture_Place284514
Id: 284514
Title: 玉鼎慈天宮
Description: 玉鼎慈天宮,主祀天上聖母,位於礁溪鄉玉田村,又稱「玉田媽祖廟」。廟前191縣道原名踏踏路,「踏踏」一名原係當地平埔族噶瑪蘭人的社名,漢人強勢進入後,該社已不存,徒留地名供後人回憶。   據廟方建廟

MOC_Id: Culture_Object598649
Id: 598649
Title: 虎尾德興宮池府千歲藥籤第壹佰零柒首
Description: 茯苓二錢、白朮一錢、陳皮二錢、胡桃肉一錢半、半夏一錢、炙草一錢、砂仁一錢半。水煎服之。 這是雲林縣虎尾鎮德興宮的第107首藥籤。茯苓,利尿,透過尿液排除體內水濕,另外可以保護脾胃功能。白朮,補氣

MOC_Id: Culture_Object561914
Id: 561914
Title: 高雄道德院小兒科第三十八號
Description: 川連三分、陳皮三分、甘草三分、薄荷五分、苅根五分、姜活五分、連橋五分、大力四分、元參七分、柴胡七分、升麻一錢、桔梗一錢、黃芩一錢、灯心一錢。水碗二煎六分。 川連(黃連),黃芩,均為清熱燥濕藥物,

MOC_Id: Culture_Object487255
Id: 487255
Title: 聖帝廟女科第90首
Description: 血枯便燥此方宜,寡慾清心慎記之。潔淨廚房兼孝順,葷蕕荵蒜戒宜知。 當歸錢半、白芍一錢、生地二錢半、紅花八分、桃仁八分、大黃八分、只壳八分、麥冬錢二。爐丹一包,化單合水一碗二煎六分、渣水一碗煎五分

MOC_Id: Culture_Object283459
Id: 283459
Title: 實木細圓聚寶盆
Description: 實木細圓聚寶盆,為奇豐木工部藝師林永琳所製造,直徑15公分,高13公分,2012年製成,材質為實木,現存於宜蘭縣羅東鎮新興街39號奇豐木工部。 林藝師做了一輩子的木匠,儘管如今已是不愁吃不愁穿,依

MOC_Id: Culture_Object516016
Id: 516016
Title: 豐田神社
Description: 照片中的建築為日治時期的豐田神社,於1914年(大正3年)8月開始興建,1915年(大正4年)落成。照片中可以看見巨大的鳥居,鳥居在神道教中用來區分「人住的地方」和「神住的地方」。戰後,豐田居民聚

MOC_Id: Culture_Object237083
Id: 237083
Title: 北竿芹壁天后宮的門神
Description: 依據2019年連江縣政府委託案《連江縣縣定古蹟「芹壁天后宮」修復及再利用調查研究成果報告書》,北竿芹壁天后宮的正殿大門門神為「神荼」與「鬱壘」著名門神。傳說此二神把守「鬼門」,專職負責統領監督眾鬼

MOC_Id: Culture_Event303578
Id: 303578
Title: 廟宇文化0048(演劇競爭)
Description: 此記錄,是根據1911年10月19日《台灣日日新》的報導,文中描述了過去在1911年時,澎湖縣馬公市的幾個甲頭廟(位於今天的啟明里北極殿、復興里海靈殿、長安里北辰宮),在廟會活動時的會互相較勁的熱

MOC_Id: Culture_Place512830
Id: 512830
Title: 利澤簡永安宮步口廊獅座與象座
Description: 利澤簡永安宮步口廊採捲棚頂,在步通與捲棚頂間採疊斗式木構架。步通上方為木雕之獅座與象座斗座,象座在前,獅座在後。龍邊象座搭配一位手執彩球、騎坐在小象上之人物,另有一人則手執葫蘆;獅座搭配一個騎坐在

MOC_Id: Culture_Object231568
Id: 231568
Title: 日月旗之月旗─南竿金板境天后宮
Description: 本物件為連江縣南竿鄉金板境天后宮內的月旗,與日旗為一對,做日月旗,旗面為葫蘆型。主要使用於每年元宵擺暝期間(以金板境十八暝遶境為主),作為媽祖出巡的儀仗之一,現保存於連江縣南竿鄉仁愛村的多功能活動

MOC_Id: Culture_Object237076
Id: 237076
Title: 北竿芹壁天后宮的清代木造神龕
Description: 依據2019年連江縣政府委託案《連江縣縣定古蹟「芹壁天后宮」修復及再利用調查研究成果報告書》,閩東廟宇形式除了封火山牆加仿牌樓式大門立面,其祠廟建築尚有歇山式屋頂加上屋角「翹飛椽」的形式。芹壁天后

MOC_Id: Culture_Object566597
Id: 566597
Title: 學甲慈福寺觀音佛祖眼科藥簽第卅八首
Description: 桔仔二郎、西瓜二郎、椿皮、茯苓皮、姜皮。水一碗煎五分。 桔仔,理氣醒脾化濕、濕去則不致聚而成水;西瓜,解暑除煩;椿皮,清熱燥濕;茯苓皮,健脾滲濕;姜皮(生薑皮)宣胃陽以散水,水去則不致溢而為腫。

MOC_Id: Culture_Object244143
Id: 244143
Title: 南竿金板境天后宮籤詩─金板境威武陳將軍第十七籤
Description: 位於連江縣南竿鄉仁愛村的金板境天后宮為當地鐵板社區重要的信仰中心,並於2009年登錄為歷史建築。廟內籤詩是由當地仕紳陳郡利所贈印,值得注意的是,廟中主祀神雖為媽祖,然籤詩上卻以「金板境威武陳將軍」

MOC_Id: Culture_Object487945
Id: 487945
Title: 興濟宮保生大帝眼科第四十五首
Description: 茯苓、白朮、阿膠、川芎、當歸各一錢、姜、棗各二。不拘水煎服。 當歸、川芎可以補血、活血止痛。茯苓、白朮健脾利濕。阿膠滋陰補血。生薑溫中散寒,大棗健脾補氣。整體處方以健脾溫中,補血滋陰為主。 本

MOC_Id: Culture_Object564945
Id: 564945
Title: 學甲慈濟宮保生大帝小兒藥簽第廿四首
Description: 刈根六分、川芎六分、只蘇五分、陳皮五分、香附八分、赤芍七分、升麻壹錢、白芷壹錢、甘草二分、生姜二分。水八分煎四分。 刈根(葛根),一般感冒可用,有升提陽氣的功能。川芎,可以活血,可以行氣,可以袪

MOC_Id: Culture_Object487109
Id: 487109
Title: 聖帝廟男科第56首
Description: 陰虛血竭心中藏,熱鬱毛皮究細詳。表發輕清微汗泄,此劑服後湊奇功。 黃芪一錢、當歸二錢。爐丹一包,化單合水三碗煎六分、渣一碗煎五分、「連飲五服」。 本方為當歸補血湯。用於過度勞倦而內傷,導致氣弱

MOC_Id: Culture_Object486653
Id: 486653
Title: 慈生宮婦科第五十五方
Description: 毒患未清。流入膀胱。 引毒通利。全憑妙方。 黃柏八分、連喬二錢、百草霜錢半、淨花二錢、生蓍二錢、草梢二錢、土茯苓二錢。煎服。 體內感染發炎熱毒未完全清除,反而侵入膀胱,欲將此熱毒排出,可藉此

MOC_Id: Culture_Object486655
Id: 486655
Title: 慈生宮婦科第五十七方
Description: 科場京墨。磨水服之。 徐徐飲下。痛止當時。 將科舉考場所備的京墨磨水飲用,慢慢喝即可緩解身體疼痛不適。現今的墨水皆是化學合成物,請勿飲用。 本首「婦科」藥籤,出自「北投慈生宮」。北投慈生宮是

MOC_Id: Culture_Place194779
Id: 194779
Title: 霄裡玉元宮
Description: 霄裡玉元宫。八德區最早建立的大廟,建廟時命名三元宮,原主祀神為三官大帝。乾隆38年(1773),當時因歲荒欠收,為祈求平安、豐收而立廟。大正4年(1915)因年久失修,由霄裡庄的仕紳集資改建,主神增祀

MOC_Id: Culture_Object566642
Id: 566642
Title: 學甲慈福寺觀音佛祖眼科藥簽第八三首
Description: 生雞蛋一粒,用蛋清,共末搥。雞蛋清塗目墘。老蓮五分、朱黃五分、大片壹分。 朱黃(牛黃)是牛科動物黃牛或水牛的膽結石,有清熱熄風化痰之效,但因產量稀少及價格過於昂貴,所以發展出人工牛黃,由牛膽汁或

文化部 的其他資料集

典藏目錄-魚類

每1年更新,16

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29:16

文化部

典藏目錄-壓克力畫類

每1年更新,19

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07:39

文化部

典藏目錄-纖維染織類

每年更新,16

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0-02-19 17:36:19

文化部

典藏目錄-醫療衛生類

每年更新,18

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0-02-18 18:09:55

文化部

文化部人民申請提供政府資訊案件統計

每年更新,15

黃建文 先生 | 02-85126684 | 2022-01-07 18:32:22

文化部

典藏目錄-文書檔案類

每1年更新,22

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26:14

文化部

典藏目錄-陶藝類

每1年更新,19

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03:31

文化部

文化部國家文化資料庫-地理

每周更新,23

黃思維 先生 | 02-85126683 | 2018-07-13 12:31:59

文化部

地方文化館

每周更新,32

李姿儀 小姐 | 02-23434184 | 2021-06-07 23:03:18

文化部

典藏目錄-石材類

每1年更新,17

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6:43:19

文化部

蒙藏最新出版品一覽表

每年更新,16

張德媛 小姐 | 02-2341-1105 | 2018-08-16 16:05:50

文化部

查詢單一類別未過期活動資料

每1日更新,101

謝致潁 先生 | 02-85126683 | 2023-07-27 16:42:21

文化部

兒童文化館-繪本花園動畫書目

每年更新,53

呂學榮 先生 | 02-85126470 | 2021-04-07 17:05:10

文化部

經緯度查詢附近文化設施資料

不定期更新更新,79

謝致潁 先生 | 02-85126683 | 2023-07-27 16:41:12

文化部

文化部訴願案件收辦統計

每1年更新,17

陳純美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5:32:17

文化部

國民記憶庫故事資料

不定期更新更新,24

張玉萱 小姐 | 02-8512-6314 | 2023-07-27 17:24:03

文化部

文化部國家文化記憶庫-民俗與宗教類

每日更新,79

林千筠 小姐 | 02-85126685 | 2022-01-07 18:31:06

文化部

典藏目錄-皮革類

每年更新,19

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0-02-19 17:36:52

文化部

蒙藏補助團體私人情形季報表

每3月更新,18

林雅萍 小姐 | 02-2356-6453 | 2023-07-28 14:49:13

文化部

蒙藏學術資訊明細表

不更新更新,16

張德媛 小姐 | 02-2341-1105 | 2021-06-29 12:27:01

文化部

典藏目錄-爬蟲類

每1年更新,18

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27:55

文化部

文化部國家文化資料庫-社會學

每周更新,29

黃思維 先生 | 02-85126683 | 2018-07-13 12:25:43

文化部

閱讀活動

每日更新,22

郭聯德 先生 | 02-8512-6461 | 2021-04-07 17:00:12

文化部

典藏目錄-哺乳類

每1年更新,19

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5:34:08

文化部

文化部國家文化資料庫-民俗

每周更新,24

黃思維 先生 | 02-85126683 | 2018-07-13 12:19:39

文化部

博物館

每1年更新,36

葉純帆 小姐 | 02-8512-6330 | 2023-07-27 17:37:05

文化部

文創商店

每年更新,31

黃建文 先生 | 02-85126684 | 2022-01-07 18:42:58

文化部

典藏目錄-書法類

每1年更新,14

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16:52

文化部

文化新聞稿

每月更新,20

黃建文 先生 | 02-85126684 | 2022-01-07 18:40:04

文化部

文化部附屬單位半年結算-特別收入基金

每6月更新,11

李 小姐 | 02-85126634 | 2023-08-01 10:09:36

文化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