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me1: 0 time2: 0 time3: 0 time4: 0 total: 0 海印寺、石門關
台灣資料通-開放資料查詢 台灣資料通-公開資料預覽查詢
關鍵字資料搜尋

海印寺、石門關

海印寺、石門關」於資料集「查詢單一類別文化設施資料」由單位「文化部」的謝致潁 先生所提供,聯繫電話是02-85126683,最近更新時間為:2023-07-27 16:41:24。 欄位name的內容是海印寺、石門關 , 欄位representImage的內容是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19881111000005/6c9b0270d38346a70e5c9dd47cb289109378fd84.jpg , 欄位intro的內容是海印寺位於金門縣太武山頂峰「梅園」後方,石門關即其山門,為太武山十二奇之一。海印寺又稱太武巖寺,宋度宗咸淳年間(1265-1274年)興建,明萬曆八年(1580年)修建,萬曆二十八年(1600年)再度重修。明永曆十五年(1661年)又再重修,原主祀通遠仙翁,今改奉祀觀音佛像。通遠仙翁,宋初人,人稱白鬚公,姓氏已不可考;隱居於永春樂山,故又被稱為樂山王。他常常頭戴花草,攜帶葫蘆在村市之間邊走邊唱著:「好酒喫三杯,好花插一支,思量古今是,安樂是便宜」。其後相傳羽化成仙,而被封為通遠王。宋仁宗嘉佑年間(1056-1063年),蔡忠惠為泉州守時,因為向其禱雨有驗,而請封為善利王,並加封廣福顯濟。金門太武山所以建祠奉祀通遠仙翁,可以分為兩方面來談。首先根據明代盧若騰的「太武寺碑記」記載:「舊傳山椒嘗有玉笏自天而降,宋咸淳中始建巖宇,祀通遠仙翁,事蹟詳郡邑志,浯人祀之,有禱輒應。」從文中可以得知,先是有神蹟顯現於金門的太武山,於是鄉民興建巖宇,奉祀當時泉屬各邑普遍信仰的通遠仙翁。其後又發生神諭擒賊之事,因而有萬曆八年之修建。根據《同安縣志》通遠仙翁傳中所記:「(咸淳年間)島居者始建祠祀之。祠西有倒影塔,夜每放火,舟人遙望以為指迷海道,祈風禱雨悉奇應。(明)萬曆間,邑獲劇賊,越獄而遁。知縣金枝,夢登太武山,遇神示賊處,乃恭渡海詣祠以禱,如夢指,果得賊,因捐金新其祠宇。」文中所言,同安知縣金枝捐助修建祠宇,便是指萬曆八年修建一事。不過在當時,海印寺仍是一座供奉道教神祇的祠宇。這由盧若騰所書的碑記中,便能夠明瞭。其後由於祠宇中的廟眾,於夜間見到觀音菩薩現身於其間,乃改奉祀觀音佛像,海印寺也就變成一座主祀佛像的佛寺,根據寺方所撰的《海印寺源考》,至遲在永曆十五年(1661年)的重修時,海印寺便已成為一佛寺,並更名為今之「海印寺」。 舊志中記載,金門太武山有十二勝,今雖因經歷滄桑,舊觀多已改變,但其中海印寺之山門石門關尚能約略保持舊觀。石門關為一座石楣、石柱帶半圓拱的小門,上有明人盧若騰所提橫額「海山第一」。石門關的性質可能為寺方作為山中佛寺的自衛設施,而非官方用作軍事防禦建築。原來的石門關的範圍,應較今日現存為大,石牆也應更高更長。只可惜寺方因不知石門關所具深遠歷史文化價值,而將兩側石牆拆去,甚為可惜。 , 欄位type的內容是1.1 , 欄位level的內容是縣(市)定古蹟 , 欄位address的內容是太武山頂峰(梅園)後方 , 欄位longitude的內容是118.41839322891 , 欄位latitude的內容是24.4626661137283 , 欄位registerDateValue的內容是1988-11-11 , 欄位headCityName的內容是金門縣政府 , 欄位srcWebsite的內容是http://nchdb.boch.gov.tw/assets/overview/monument/19881111000005 , 欄位registerDateValue_eng的內容是1988-11-11 , 欄位typeName的內容是古蹟 , 欄位mainTypeName的內容是文化資產 , 欄位cityName的內容是金門縣 , 欄位groupTypeName的內容是文化資產 , 欄位mainTypePk的內容是19881111000005 , 欄位version的內容是1.0 , 欄位hitRate的內容是313

name

海印寺、石門關

representImage

intro

海印寺位於金門縣太武山頂峰「梅園」後方,石門關即其山門,為太武山十二奇之一。海印寺又稱太武巖寺,宋度宗咸淳年間(1265-1274年)興建,明萬曆八年(1580年)修建,萬曆二十八年(1600年)再度重修。明永曆十五年(1661年)又再重修,原主祀通遠仙翁,今改奉祀觀音佛像。通遠仙翁,宋初人,人稱白鬚公,姓氏已不可考;隱居於永春樂山,故又被稱為樂山王。他常常頭戴花草,攜帶葫蘆在村市之間邊走邊唱著:「好酒喫三杯,好花插一支,思量古今是,安樂是便宜」。其後相傳羽化成仙,而被封為通遠王。宋仁宗嘉佑年間(1056-1063年),蔡忠惠為泉州守時,因為向其禱雨有驗,而請封為善利王,並加封廣福顯濟。金門太武山所以建祠奉祀通遠仙翁,可以分為兩方面來談。首先根據明代盧若騰的「太武寺碑記」記載:「舊傳山椒嘗有玉笏自天而降,宋咸淳中始建巖宇,祀通遠仙翁,事蹟詳郡邑志,浯人祀之,有禱輒應。」從文中可以得知,先是有神蹟顯現於金門的太武山,於是鄉民興建巖宇,奉祀當時泉屬各邑普遍信仰的通遠仙翁。其後又發生神諭擒賊之事,因而有萬曆八年之修建。根據《同安縣志》通遠仙翁傳中所記:「(咸淳年間)島居者始建祠祀之。祠西有倒影塔,夜每放火,舟人遙望以為指迷海道,祈風禱雨悉奇應。(明)萬曆間,邑獲劇賊,越獄而遁。知縣金枝,夢登太武山,遇神示賊處,乃恭渡海詣祠以禱,如夢指,果得賊,因捐金新其祠宇。」文中所言,同安知縣金枝捐助修建祠宇,便是指萬曆八年修建一事。不過在當時,海印寺仍是一座供奉道教神祇的祠宇。這由盧若騰所書的碑記中,便能夠明瞭。其後由於祠宇中的廟眾,於夜間見到觀音菩薩現身於其間,乃改奉祀觀音佛像,海印寺也就變成一座主祀佛像的佛寺,根據寺方所撰的《海印寺源考》,至遲在永曆十五年(1661年)的重修時,海印寺便已成為一佛寺,並更名為今之「海印寺」。 舊志中記載,金門太武山有十二勝,今雖因經歷滄桑,舊觀多已改變,但其中海印寺之山門石門關尚能約略保持舊觀。石門關為一座石楣、石柱帶半圓拱的小門,上有明人盧若騰所提橫額「海山第一」。石門關的性質可能為寺方作為山中佛寺的自衛設施,而非官方用作軍事防禦建築。原來的石門關的範圍,應較今日現存為大,石牆也應更高更長。只可惜寺方因不知石門關所具深遠歷史文化價值,而將兩側石牆拆去,甚為可惜。

type

1.1

level

縣(市)定古蹟

address

太武山頂峰(梅園)後方

longitude

118.41839322891

latitude

24.4626661137283

registerDateValue

1988-11-11

headCityName

金門縣政府

registerDateValue_eng

1988-11-11

typeName

古蹟

mainTypeName

文化資產

cityName

金門縣

groupTypeName

文化資產

mainTypePk

19881111000005

version

1.0

hitRate

313

「海印寺、石門關」所屬的資料集:「查詢單一類別文化設施資料」的其他資料

name: 孫運璿重慶南路寓所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20060623000001/6815a4
intro: 1.本地區日式宿舍之發展,主要以明治34年(西元1901年)公佈之「台北城外南方市區計畫」為起始,屬於開發新街區而規劃之計畫。本區日式宿舍之發展主要以林業試驗所、第一中學附近至高等學校、台北帝國大學等
type: 1.1

name: 八芝蘭番仔井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20220505000002/52c7d4
intro: 番仔井為「芝蘭八景」之一,譽稱為「番井沸泉」,為少數留存具歷史意義之水井,具人文意涵與稀少性。
type: 1.1

name: 總督府山林課宿舍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20060331000001/26e168
intro: 為原日據時期山林課成立之「營林共濟組合」所購置,作為員工宿舍;資金由員工每月薪資中扣收會費,山林課提撥配合款籌資而成。建築物創建時期約為日據時期30年代前後,為原日據時期山林課所成立之「營林共濟組合」
type: 1.1

name: 青岐蘭亭別墅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20170104000003/fc72aa
intro: 烈嶼蘭亭別墅為籌建人何寶旅居新加坡經商,有所成就後,返回金門所建,洋樓約完成於1936年。此段洋樓的興建歷程見證1920 年至1930 年,在金門僑匯興盛時期,出洋成功致富的何寶透過建築實踐,展現出來
type: 1.1

name: 大稻埕變電所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20190923000001/22b04b
intro: 本建物為本市僅存之日治時期現代化電力變電所,為本市近代化過程及電力發展之見證,亦為都市發展史的代表案例。
type: 1.1

name: 四草礮臺(鎮海城)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19850819000079/f45fb9
intro: 臺灣府城西側,安平大港外海,原有沙洲一線,南北環連洪抱,形成臺江內海。中央有缺口一道,俗稱「安平口」,將沙洲分成南、北汕。南汕以舊稱「一鯤身」的安平為起點,向南延伸,高低起伏,像一個挨著一個的魚身,串
type: 1.1

name: 朝林宮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20060522000001/a124fd
intro: 創建時期估計約在清末民初時期(西元1890~1910年),從朝林宮建築本體所使用之材料與工法來看,正面的薄磚 砌門柱及斗子砌牆面(照片3-2-1),最遠約可推斷為清末時期之施工法處理方式。而朝林宮主要
type: 1.1

name: 新竹關帝廟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19850819000056/f23c70
intro: 新竹關帝廟,位處新竹市南門路,為坐北朝南之廟宇,其為三開間,三進兩廊的街屋型廟宇,且關帝廟之三川殿為三開間、假四垂及三川脊屋面,籍以強調入口的神聖性,其空間序列包含了廟埕、三川殿、中庭、過水廊、正殿、
type: 1.1

name: 原台南放送局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20010716000001/233157
intro: 臺南放送局是當時日治時期全臺灣位處最南端的放送機構,播送範圍以臺南及高雄為主,統轄「放送所」和「中繼收信所」(位於臺南高等工業學校即今成功大學成功校區內)兩個單位,其設施類別最初為「官設」後改升為「官
type: 1.1

name: 原八芝蘭公學校講堂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20170704000001/532445
intro: 士林國小前身為芝山岩學堂,初設於芝山岩開漳聖王廟內,為日據之初(1895年)全臺最早設立的學校,後改稱為「國語學校第一附屬學校」與「八芝蘭公學校」。1904年新校舍落成後,八芝蘭公學校遷至現址。本建築
type: 1.1

name: 萬華林宅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20180305000003/0e7bc1
intro: 「萬華林宅」為日治時期當地望族富戶林氏之宅第。這座華宅的平面呈不規則形狀,三邊臨馬路,因此外觀甚為突出。它採用鋼筋混凝土構造,共有三層樓,屋頂上設平台可供遠眺,是一座結合中西特色的建築。
type: 1.1

name: 聖王廟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19851127000011/86030d
intro: 聖王廟,一稱威惠王廟或開漳聖王廟,主祀原名陳元光的威惠王,或稱開漳聖王、聖王公、威烈侯,因此亦有人稱他為陳聖王或陳將軍。 陳元光、字廷炬,號龍湖,又號光華。先世為河東人(今山西省南部),從祖父一代起
type: 1.1

name: 琴山河合博士旌功碑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20090302000001/582171
intro: 琴山河合鈰太郎,東京帝國大學林學博士,日明治三十五年(1902年)5月受臺灣總督府之邀至嘉義阿里山踏查,日明治三十六年(1903年)2月8日受臺灣總督府任命,統籌阿里山森林之開發與森林鐵路路線的測量事
type: 1.1

name: 中和區「圓通禪寺」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20161109000001/d2d767
intro: 待修復或再利用計畫完成後填列
type: 1.1

name: 宜蘭孔子廟
intro: 1.清治時期同治4年(1865年),宜蘭舉人黃纘緒、拔貢李逢時、黃學海與士紳林國翰等人發起興建孔廟。 2.同治7年(1868年),邑人楊士芳進士及第,與舉人李望洋、鄉紳黄鏘等又發起,地方人士響應,仰山
type: 1.2
address: 新興路170號

name: 恆春古城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19850819000085/165a43
intro: 恆春座落於恆春西臺地與東側中央山脈尾閭之間的縱谷平原間,古稱瑯嶠。清同治10年(1871)有琉球漁民發生船難,其中有五十四名漂至南臺灣恆春半島東岸八瑤灣附近,上岸後遭當地原住民殺害。同治11年(187
type: 1.1

name: 原新營糖廠塑膠工廠辦公室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20190107000001/63a6d8
intro: 待修復或再利用計畫完成後填列
type: 1.1

name: 鹿港天后宮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20191211000001/299fb4
intro: 鹿港天后宮位於昔日鹿港溪口,掌控對中國泉州海上交通的樞紐,具有海洋文化特色及地區發展上的意義。其在河口及聚落關係位置說明了媽祖廟與聚落發展的密切關係外,亦見證鹿港鎮早期貿易興盛、文化薈萃及聚落發展歷史
type: 1.1

name: 西華堂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19851127000070/da2f94
intro: 佛教建築中有寺、庵、堂等名稱;堂指的是齋堂,也就是信奉齋教的佛堂,俗稱菜堂。 齋教本是佛教信仰的一支,源於臨濟宗;以不削髮、不出家、在家吃齋頌經為主。台南的齋教分為龍華、金幢、先天等三派。明永曆10
type: 1.1

name: 北港集雅軒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20121019000001/9187f2
intro: 集雅軒乃北管支系,集雅軒最早由地方人士蔡及,陳真,吳石等十二人参加笨港媽祖遶境活動而發起組成。在咸豐年間正式開管,集雅軒是由更早期北管子弟戲團「和樂軒」分出的團體,是笨港頗有名氣的北管子弟戲團。集雅軒
type: 1.1

name: 平溪南無大悲救苦觀世音菩薩碣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20120608000001/0cedf9
intro: 待修復或再利用計畫完成後填列。
type: 1.1

name: 彰中校長宿舍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20181003000005/bee3ef
intro:   本案之「彰中校長宿舍」建於日治昭和11年(1936年),最初為彰化尋常高等小學校之校舍,後經歷彰化中學遷校,承繼使用小學校校舍及眷舍。「彰中校長宿舍」現今坐落於彰化縣彰化市華陽街16巷2號。  
type: 1.1

name: 佳里金唐殿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19851127000076/87716a
intro: 佳里金唐殿,初名為代天府,位於現今臺南市佳里區,創建於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佳里金唐殿興建落成後,其間曾數次重修,一次重建。嘉慶二十三年(1818年)是建殿以來首次重修,由當地士紳楊成美、黃米生
type: 1.1

name: 基隆燈塔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20210223000001/f3c732
intro: 基隆燈塔坐落基隆港西岸,白米甕與仙洞之間的突出岬角上,稱之為「萬人堆鼻」,燈塔於明治32年(1899年)4月起工,為日籍技師大澤正業所建造,明治33年(1900年)2月24日竣工,同年4月1日點燈。
type: 1.1

name: 大地吳心泉宅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20121207000001/9a1472
intro: 吳心泉(Goh Sim Chuan,1887~1950),金沙鎮大地人,早年與長兄吳守作、四弟吳仲坦一同下南洋。1903年吳氏三兄弟先至泰國謀生,在碼頭做苦力,不久吳守作因染疾病故,兩兄弟則轉赴新加坡
type: 1.1

name: 臺北郵局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19920814000001/317851
intro: 臺北郵局位於北門內,早在二十世紀初年即有一座木造郵局,至昭和四年〈西元一九二九年〉再改建為鋼筋水泥大樓。設計者為栗山俊一,當時正值現代建築萌芽時期,因此臺北郵局採用折衷樣式,在細部上仍有古典之影響,例
type: 1.1

name: 司法大廈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19980730000005/649c6d
intro: 司法大廈座落於總統府右鄰,為日據時期重要的官方建築,當時稱為高等法院。其址原有木造的愛國婦人會,後面有複審法院,是日據時期臺灣最高的司法機關,但仍隸屬於總督府,高等法院之下尚轄管臺北、臺中、及臺南的地
type: 1.1

name: 新竹信用組合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19990907000001/9897c9
intro: 早期的民間資金融通多以「合會」的方式來取得,1899(明治32)年臺灣銀行新竹出張所開始營運之後,新竹地區才引進新的金融體系。1909(明治42)年新原龍太郎等四十八人在新原家中成立「新竹貯金會」,以
type: 1.1

name: 原臺南州會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20040317000001/b9ca5a
intro: 日治時期,臺灣行政體制多次歷經變更。日大正9年(西元1920年)頒布州制;同年10月,總督府為順應時局以及臺人實況,宣布「地方自治」,改革地方制。標榜分權主義,制定州、市、街庄制度。州各置「州知事」掌
type: 1.1

name: 原枋隙教會
intro:
type: 1.2
address: 迪化街2段67號

文化部 的其他資料集

典藏目錄-歷史類

每1年更新,18

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5:33:35

文化部

典藏目錄-中國西南少數民族類

每1年更新,17

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27:10

文化部

文化部國家文化記憶庫-民俗與宗教類

每日更新,80

林千筠 小姐 | 02-85126685 | 2022-01-07 18:31:06

文化部

文化部國家文化記憶庫-藝術與人文類

每日更新,81

林千筠 小姐 | 02-85126685 | 2022-01-07 18:31:21

文化部

蒙藏補助團體私人情形季報表

每3月更新,18

林雅萍 小姐 | 02-2356-6453 | 2023-07-28 14:49:13

文化部

典藏目錄-攝影類

每年更新,16

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0-02-18 18:11:19

文化部

西藏資訊查詢網址一覽表

每年更新,19

黃靖智 先生 | 02-2356-6447 | 2018-08-16 16:12:45

文化部

徵選活動

每1日更新,16

謝致潁 先生 | 02-85126683 | 2023-07-27 15:00:19

文化部

查詢單一活動詳細資料

每1日更新,18

謝致潁 先生 | 02-85126683 | 2023-07-27 16:41:38

文化部

文化部國家文化記憶庫-社會與政治類

每日更新,217

林千筠 小姐 | 02-85126685 | 2022-01-07 18:31:36

文化部

典藏目錄-魚類

每1年更新,16

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29:16

文化部

西藏統計資料

每6月更新,18

黃靖智 先生 | 02-2356-6447 | 2023-07-28 14:49:01

文化部

典藏目錄-照片與相簿類

每年更新,18

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0-02-18 17:57:08

文化部

典藏目錄-北美類

每1年更新,14

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5:33:52

文化部

文化部國家文化記憶庫-人物與團體類

每1日更新,49

林千筠 小姐 | 02-85126685 | 2023-07-27 15:47:49

文化部

文化部研習課程

每日更新,101

黃建文 先生 | 02-85126684 | 2022-01-07 18:37:06

文化部

蒙藏委員會內部各委員會、任務編組及財團法人之性別統計表

不定期更新更新,20

林雅萍 小姐 | 02-2356-6453 | 2023-07-28 14:44:50

文化部

蒙藏培訓援外志工統計表

每1年更新,14

黃靖智 先生 | 02-2356-6447 | 2023-07-28 14:43:46

文化部

文化部文化資料開放諮詢小組會議

每半年更新,22

黃建文 先生 | 02-85126684 | 2022-01-06 18:14:16

文化部

典藏目錄-飲食用具類

每1年更新,20

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20:46

文化部

典藏目錄-雜誌期刊類

每1年更新,18

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26:28

文化部

典藏目錄-娛樂類

每1年更新,13

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19:46

文化部

文化部附屬單位會計月報-特別收入基金

每1月更新,14

李 小姐 | 02-85126634 | 2023-08-10 13:42:05

文化部

蒙藏委員會大事記

不更新更新,15

張德媛 小姐 | 02-2341-1105 | 2018-08-09 11:27:09

文化部

典藏目錄-貝類

每1年更新,16

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29:03

文化部

典藏目錄-醫療衛生類

每年更新,18

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0-02-18 18:09:55

文化部

蒙藏族輔導成果統計表

每1年更新,16

林雅萍 小姐 | 02-2356-6453 | 2023-07-28 14:45:31

文化部

典藏目錄-鳥類

每1年更新,15

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27:41

文化部

典藏目錄-貨幣類

每1年更新,16

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29:53

文化部

文化部國家文化資料庫-建築

每周更新,24

黃思維 先生 | 02-85126683 | 2018-07-13 11:52:28

文化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