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me1: 0 time2: 0 time3: 0 time4: 0 total: 0 蘇厝長興宮金籙王醮_醮事-金籙王醮-內壇布置-鑑醮神器-王令民俗與宗教
台灣資料通-開放資料查詢 台灣資料通-公開資料預覽查詢
關鍵字資料搜尋

蘇厝長興宮金籙王醮_醮事-金籙王醮-內壇布置-鑑醮神器-王令民俗與宗教

蘇厝長興宮金籙王醮_醮事-金籙王醮-內壇布置-鑑醮神器-王令民俗與宗教」於資料集「文化部國家文化記憶庫-民俗與宗教類」由單位「文化部」的林千筠 小姐所提供,聯繫電話是02-85126685,最近更新時間為:2022-01-07 18:31:06。 欄位MOC_Id的內容是Culture_Object732718 , 欄位Id的內容是732718 , 欄位Title的內容是蘇厝長興宮金籙王醮_醮事-金籙王醮-內壇布置-鑑醮神器-王令 , 欄位Description的內容是 此為由信眾擲筊請回奉祀的王令,在王醮期間回到祖廟長興宮參與鑑醮的照片。 一般在醮典期間回到祖廟參與鑑醮的,多為該廟中所奉祀之主神的分靈神像。不過由於長興宮平時就沒有供奉千歲爺金身,只有王令,因此也就沒有金身可以分靈讓信眾請回奉祀,而王令就成為千歲爺最重要的信物之一,每科醮典都會有大批信眾擲筊請王令回家供奉,並於下一科參與鑑醮。王令的形狀與古時的令牌相似,為上方呈尖狀的長條形令牌,並以繡有金龍與「蘇厝長興宮玉敕代天巡狩」等字樣的黃綢布包覆。 蘇厝長興宮「瘟王祭」王醮,每逢丑、辰、未、戌三年舉行一科,是目前臺灣歷史記載中最早開始舉行王船祭典的廟宇。王醮緣起於康熙18年(1679),蘇厝和林厝二庄先民在曾文溪(古台江內海)溪埔地拾獲自大陸西南沿海建醮祭祀時放流的王船,並恭迎入庄,在曾文溪邊蓋草庵安座奉祀。最早的王醮在乾隆37年(1772)開辦,初期以「放水流」(遊地河)方式送王,後來才改為燒化(遊天河)送王。由於當年撿拾之王船上只有十二支令旗,沒有千歲爺金身,故平時廟中只見王令,只有在舉行王醮前,才會恭塑紙糊綢製千歲爺金身,並將千歲爺、隨從等金身裝入鐵製王箱,貼上書有「玉勅代天巡狩」的封條,暫放溪邊膠筏上,接受眾人朝禮祭拜。千歲爺金身有不能示人的禁忌,在作醮第一天自王箱中請王後,隨即以紅紙包覆金身藏入將軍府涼傘下,在頭旗護衛下開光、迎回安座。待王醮結束翌日上午,恭迎神兵神將與千歲爺登舟,恭送王船啟行。送王地點在「請(舟參)」和「請王」的曾文溪畔,當王船定位、堆妥祭品後,便於吉時將王船燒化。 參考資料 1.〈安定長興宮瘟王祭〉,臺灣宗教文化資產/文化資產查詢結果,2010年03月03日,https://www.taiwangods.com/html/cultural/3_0011.aspx?i=94#(瀏覽日期:111/09/02) 2.陳丁林,2000。《王之醮—蘇厝長興宮庚辰科瘟王祭》,臺南:蘇厝長興宮。(瀏覽日期:111/09/02) 3.黃文博,2000。《南瀛王船誌》,新營:南縣文化局。(瀏覽日期:111/09/02) , 欄位Keyword_Des_Rights_2的內容是CC BY , , , 欄位MOC_Url的內容是https://memory.culture.tw/Home/Detail?Id=732718&IndexCode=Culture_Object , 欄位Original_Url的內容是https://cmsdb.culture.tw/object/4E68990D-637E-4C17-9DFB-097D2C127C1D , 欄位Keyword_Format的內容是圖像@#@圖像@#@圖像@#@圖像@#@圖像@#@圖像 , 欄位LastUpdateTime的內容是2023-04-14T10:40:29 , 欄位Keyword_Subject_1的內容是民俗與宗教

MOC_Id

Culture_Object732718

Id

732718

Title

蘇厝長興宮金籙王醮_醮事-金籙王醮-內壇布置-鑑醮神器-王令

Description

此為由信眾擲筊請回奉祀的王令,在王醮期間回到祖廟長興宮參與鑑醮的照片。 一般在醮典期間回到祖廟參與鑑醮的,多為該廟中所奉祀之主神的分靈神像。不過由於長興宮平時就沒有供奉千歲爺金身,只有王令,因此也就沒有金身可以分靈讓信眾請回奉祀,而王令就成為千歲爺最重要的信物之一,每科醮典都會有大批信眾擲筊請王令回家供奉,並於下一科參與鑑醮。王令的形狀與古時的令牌相似,為上方呈尖狀的長條形令牌,並以繡有金龍與「蘇厝長興宮玉敕代天巡狩」等字樣的黃綢布包覆。 蘇厝長興宮「瘟王祭」王醮,每逢丑、辰、未、戌三年舉行一科,是目前臺灣歷史記載中最早開始舉行王船祭典的廟宇。王醮緣起於康熙18年(1679),蘇厝和林厝二庄先民在曾文溪(古台江內海)溪埔地拾獲自大陸西南沿海建醮祭祀時放流的王船,並恭迎入庄,在曾文溪邊蓋草庵安座奉祀。最早的王醮在乾隆37年(1772)開辦,初期以「放水流」(遊地河)方式送王,後來才改為燒化(遊天河)送王。由於當年撿拾之王船上只有十二支令旗,沒有千歲爺金身,故平時廟中只見王令,只有在舉行王醮前,才會恭塑紙糊綢製千歲爺金身,並將千歲爺、隨從等金身裝入鐵製王箱,貼上書有「玉勅代天巡狩」的封條,暫放溪邊膠筏上,接受眾人朝禮祭拜。千歲爺金身有不能示人的禁忌,在作醮第一天自王箱中請王後,隨即以紅紙包覆金身藏入將軍府涼傘下,在頭旗護衛下開光、迎回安座。待王醮結束翌日上午,恭迎神兵神將與千歲爺登舟,恭送王船啟行。送王地點在「請(舟參)」和「請王」的曾文溪畔,當王船定位、堆妥祭品後,便於吉時將王船燒化。 參考資料 1.〈安定長興宮瘟王祭〉,臺灣宗教文化資產/文化資產查詢結果,2010年03月03日,https://www.taiwangods.com/html/cultural/3_0011.aspx?i=94#(瀏覽日期:111/09/02) 2.陳丁林,2000。《王之醮—蘇厝長興宮庚辰科瘟王祭》,臺南:蘇厝長興宮。(瀏覽日期:111/09/02) 3.黃文博,2000。《南瀛王船誌》,新營:南縣文化局。(瀏覽日期:111/09/02)

Keyword_Des_Rights_2

CC BY

ImageUrl

  1. 0

  2. 1

  3. 2

  4. 3

  5. 4

  6. 5

Keyword_Rights_2

  1. 0
    _CC BY_

  2. 1
    _CC BY_

  3. 2
    _CC BY_

  4. 3
    _CC BY_

  5. 4
    _CC BY_

  6. 5
    _CC BY_

Keyword_Format

圖像@#@圖像@#@圖像@#@圖像@#@圖像@#@圖像

LastUpdateTime

2023-04-14T10:40:29

Keyword_Subject_1

民俗與宗教

「蘇厝長興宮金籙王醮_醮事-金籙王醮-內壇布置-鑑醮神器-王令民俗與宗教」所屬的資料集:「文化部國家文化記憶庫-民俗與宗教類」的其他資料

MOC_Id: Culture_Place142576
Id: 142576
Title: 豐山陳宅
Description: 本戶為原住民族群,分別來自南投的泰雅族與光復的阿美族,由於居住花蓮地區,所以也喜愛玉石擺飾。 本資料為基於2008 年進行之客家文物普查時之訪查,當時訪查著重於村落的家戶文化普查;於 2019

MOC_Id: Culture_Object598640
Id: 598640
Title: 虎尾德興宮池府千歲藥籤第壹佰零壹首
Description: 防風一錢、香付一錢、荊芥一錢、刈根一錢半、姜活七分、赤苓一錢、万京一錢、生姜二片、苡仁一錢、甘草五分。水煎服之。 這是雲林縣虎尾鎮德興宮的第101首藥籤。香付(香附),理氣藥物。刈根(葛根),一

MOC_Id: Culture_Object598389
Id: 598389
Title: 砂崙腳巡天府五府千歲藥簽第三首
Description: 淮山、土茯、金英各壹錢、蓮子壹錢半。水一碗煎四分。 這是雲林縣四湖鄉砂崙腳巡天府未分科的第3首藥籤。淮山(山藥),是一種常用於補脾肺腎的中藥,特長是補氣,略有補陰的功效,可以氣陰雙補,也常常被用

MOC_Id: Culture_Event603149
Id: 603149
Title: 寒溪村感恩節
Description:   每到了部落收穫的時期,宜蘭縣大同鄉泰雅族寒溪村就會選擇在夏季農忙收穫結束之後,擇日舉辦感恩節,讓泰雅族的青年能夠了解收穫感恩節文化的內,並透過感恩節來讓族人知道泰雅族過去傳統祖先是懂得分享的民

MOC_Id: Culture_Place604478
Id: 604478
Title: 宜蘭昭應宮前殿後步口簷柱
Description:   宜蘭昭應宮前殿後步口簷柱有時任噶瑪蘭通判的仝卜年所敬獻的楹聯,上聯為「道光乙未首夏 海不揚波萬國梯航歸帝版」,下聯為「民皆安堵一方樂利仰神功 古虞仝卜年敬書」,道光乙未即1835(道光15)年

MOC_Id: Culture_Object306929
Id: 306929
Title: 靈光殿宮廟大印
Description: 位於光榮里之靈光殿,俗稱「火燒坪宮」,其創立有過一則傳說,約在明末清初,火燒坪人在海邊發現三具溺水之屍首,將其埋葬在今靈光殿廟址處,此後凡居民有事求告皆十分靈驗,於是被尊稱為「諸靈公」。日治時期曾

MOC_Id: Culture_Object564645
Id: 564645
Title: 大甲鎮瀾宮眼科第81號
Description: 烏豆錢半、當歸錢半、枸杞錢半、澤舍一錢、白丑一錢。 本首內容出自於圖片中左方第二張藥籤。牽牛子有分兩種,種子表面灰黑色者稱黑丑,淡黃色者稱白丑,雖然有毒性,但也有峻下逐水之效。當歸補血,枸杞、烏

MOC_Id: Culture_Object564558
Id: 564558
Title: 大甲鎮瀾宮眼科第3號
Description: 當歸二錢、雙白二錢、元參二錢、地骨一錢、寸文一錢、支子一錢、車前一錢、桔梗五分、防風五分、白菊五分、甘草五分、卜荷三分。 本首內容出自於圖片中右方第一張藥籤。以當歸、寸文(即麥門冬)補養陰血,雙

MOC_Id: Culture_Object563906
Id: 563906
Title: 高雄道德院大人科第一一〇號
Description: 六一散一錢、升麻一錢、刈根一錢。水煎作茶。 六一散,組成藥物為滑石,甘草,比例六比一,故稱為六一散,主要用來清熱兼利尿。升麻,可以升提下陷的氣,疝氣或有下墜感時用。刈根(葛根),有提氣作用使津液

MOC_Id: Culture_Object283337
Id: 283337
Title: 創意DIY燈籠
Description: 林朝欽藝師創意DIY燈籠,直徑28公分、高度16公分,以傳統棉紙或碎花布為材質,加上接環作為燈籠組合,於2013年研發成功,並作成作品,目前存放於宜蘭市中山路二段426號,宜蘭人故事館一樓展場內。

MOC_Id: Culture_Object561859
Id: 561859
Title: 廖府先生廟第二八號
Description: 地骨錢半、防風三錢、連召錢半、卜荷錢半、木通錢半、牛旁錢半、桔梗錢半、條芩二錢、元參二錢、生姜三片、灯心12節。 本首內容出自於圖片中右方第一張藥籤。地骨皮,枸杞的根皮,可以清虛熱,可以治療骨蒸

MOC_Id: Culture_Object221336
Id: 221336
Title: 南竿金板境天后宮臨水夫人左部將像
Description: 南竿金板境天后宮的臨水夫人左部將像,高39.5公分 (不含頂尖)、41.5 公分 (含頂尖) ,面寬17公分,深度18公分。彩繪色料使用膚、紅、藍、黃、黑、金等色調為主,彩繪紋飾上,以粉線技法來裝

MOC_Id: Culture_Object487768
Id: 487768
Title: 興濟宮保生大帝大人科第一O九首
Description: 紫蘇四分、赤壳粟一把、生姜一片。為茶而服、早晚服。 紫蘇,有袪寒、止咳、化痰的功效。赤壳粟(罌粟壳),止痛藥物,可以用於久咳不止或久瀉不止。生姜,可以溫暖脾胃,也有止嘔的功效,是常見的調味品。

MOC_Id: Culture_Event597928
Id: 597928
Title: 2020年南方澳鯖魚祭
Description: 南方澳外海淺海區因深層的黑潮海水受大陸棚地形阻擋,形成富含營養鹽的湧升流,吸引成群的洄游性魚類在此覓食,主要為日本南下的洋流與赤道北上的黑潮所帶來鯖魚、鰹魚、旗魚、鮪魚、豆腐鯊、鬼頭刀等各型魚類,

MOC_Id: Culture_Object563170
Id: 563170
Title: 雲林北港朝天宮大人科第一一七號
Description: 雄黃、全蝎、薄荷、川芎、乳香、沒藥、牙皂、各平重共為末。各平重為末吹入鼻內。 雄黃是一種含砷的硫化物,白蛇傳中的白蛇在許仙灌食雄黃酒之後現出原形,在中醫則有解毒、殺蟲等作用,因含有重金屬,所以不

MOC_Id: Culture_Invisible296448
Id: 296448
Title: 馬祖廟宇的參拜儀式
Description: 馬祖民間信仰屬於漢族閩東文化,鄉親在家中設立神龕祭拜原鄉神明,或者在村中設立廟宇,以祈求家族人丁興旺、健康平安、財源廣進。 根據原典創思規劃顧問有限公司執行國家文化記憶庫訪談,本身為道士、從事道

MOC_Id: Culture_Object562858
Id: 562858
Title: 雲林四湖參天宮關聖帝君藥籤外科第十九號
Description: 耳疔暗藏耳竅生,色黑根深椒目形。痛如錐刺引腮腦,此症宜服黃連湯。 黃連一錢、黃岑五分、黃柏一錢。水碗二煎六分、渣碗煎五分。 當外耳道有個紅腫,它的色黑根深,形狀像胡椒,會有劇烈疼痛牽引臉頰,這

MOC_Id: Culture_Object606400
Id: 606400
Title: 梧棲朝元宮第七二方
Description: 熟地二錢、當歸一錢、白芍一錢半、蒼朮一錢三分、川芎一錢、桃仁一錢、茯苓一錢半、牛膝一錢半、靈仙三錢、防己一錢半、龍膽一錢半、姜活一錢半、防風一錢半、陳皮一錢、白芷一錢半、甘草一錢、生姜三片。 這

MOC_Id: Culture_Place142404
Id: 142404
Title: 水璉張宅
Description: 本戶為閩南族群,過去從玉里搬到吉安慶豐,最後又搬來到水璉居住。 矮屋 一層樓矮屋,底座由水泥構成,鋁製紗門、窗鐵制防盜窗,鐵皮屋頂屋前加蓋遮雨棚、禾埕,右側加蓋一間由空心磚構成的小倉庫,門窗木

MOC_Id: Culture_Object487225
Id: 487225
Title: 聖帝廟女科第61首
Description: 中風發熱氣冲心,頭痛沈沈症已深。雖有仙方恐難覺,總宜善念具胸襟。 鮮竹葉錢半、刈根錢半、桔梗七分、桂枝七分、正吧參七分、防風錢半、川附六分、甘草八分、生姜三片、大棗三O去核。爐丹一包,化單合水一

MOC_Id: Culture_Object598473
Id: 598473
Title: 砂崙腳巡天府五府千歲藥簽第七六首
Description: 牛乳半飯碗。調熱酒服。 這是雲林縣四湖鄉砂崙腳巡天府未分科的第76首藥籤。根據與其他相似藥籤的比對,此處的牛乳應該指得是牛乳糖。抽到此籤的人,可以用熱酒沖化約半個飯碗量的牛奶糖。牛奶中有豐富的營

MOC_Id: Culture_Object561596
Id: 561596
Title: 雲林北港朝天宮眼科第三號
Description: 當歸、桑皮、元參各二錢、地骨、麥文、枝子、車錢各一錢、防風、桔梗、白菊各五分、萡荷三分、甘草五分。水碗半煎七分。 以當歸、麥文冬補養陰血,桑白皮、枝子(梔子)清實熱,元參(即玄參)、地骨皮療虛熱

MOC_Id: Culture_Object562769
Id: 562769
Title: 高雄道德院眼科第七十號
Description: 羊腰一付、生鹽一錢。水朕之。 總的來說,本方為食療方。羊腰(羊腰子)就是羊腎,傳統中醫認為它有生精益血、補腎功效。朕為燉煮的意思(台語的朕與燉音近)。青鹽的功用是清熱瀉火,少許與羊腎共燉煮,應也

MOC_Id: Culture_Object486465
Id: 486465
Title: 慈生宮外科第八十方
Description: 外似熱。內實涵。陰症也。 大熟地三錢、川芎三錢、赤芍三錢、香附三錢、歸身三錢、白芥子二錢、熟附子一錢、上官桂二分另包。水煎服。 所謂的「陰症」,是指雖然看起來是在發熱,其實是因為體內寒冷而致,

MOC_Id: Culture_Object271155
Id: 271155
Title: 恆春搶孤:參與團隊協力攀爬
Description: 「恆春搶孤」是普渡中的一種特殊儀式,於每年的農曆7月15日舉辦,習俗已傳承幾百年,搶孤活動欲表達超渡孤魂、慎終追遠的涵意。活動於每年農曆7月15日中元節晚間進行,活動場內設置36根原木,保留東西南

MOC_Id: Culture_Object486700
Id: 486700
Title: 慈生宮婦科第九十九方
Description: 陰盡反陽。險中有救。 痰木束滯。藥下自湊。 蒙石二錢、京芥二錢、津梗二錢、知母二錢、熟石羔錢半、白芍錢半、川貝錢半、酒草錢半。加童便一杯沖服。 方中蒙石,可以處理頑固的痰,現今較少使用。京芥

MOC_Id: Culture_Object562744
Id: 562744
Title: 高雄道德院眼科第四十五號
Description: 川苓一錢、白朮一錢、阿膠一錢、當歸一錢、川芎一錢、生姜三片、棗三分。水碗煎五分。 當歸、川芎可以補血、活血止痛。川苓(茯苓)、白朮健脾利濕。阿膠滋陰補血。生姜(生薑)溫中散寒,是家庭常用的食材與

MOC_Id: Culture_Object514367
Id: 514367
Title: 王公起新厝─二結王公新廟
Description: 2002年社區日曆計包含:宜蘭市中正、民負;蘇澳鎮白米;三星鄉天送埤;羅東鎮羅東;礁溪鄉三民;頭城鎮龜山島;冬山鄉珍珠;員山鄉阿蘭城;大同鄉崙埤;五結鄉大二結;以及南澳鄉碧候等十二個社區,本月份是

MOC_Id: Culture_Object487176
Id: 487176
Title: 聖帝廟女科第14首
Description: 心煩霍亂氣難消,腹脹喉乾禍自招。觸瀆灶君兼動土,恐防吐瀉更難療。 杏仁二錢、半下二錢、扁豆二錢、陳皮五分、竹茹八分、茯香八分、茯苓八分、砂仁三分、炙草三分。爐丹一包,化單合水一碗二煎五分、渣水一

MOC_Id: Culture_Object598635
Id: 598635
Title: 虎尾德興宮池府千歲藥籤第玖拾柒首
Description: 卑亥一錢、桑白一錢、瞿麥一錢、薄荷一錢、鳳尾草一錢、淡竹一錢。和氷糖一兩。水煎服之。 這是雲林縣虎尾鎮德興宮的第97首藥籤。卑亥(萆薢),利尿,祛風濕。桑白(桑白皮),可以瀉肺部的熱邪,還能利尿

文化部 的其他資料集

典藏目錄-宗教禮俗類

每年更新,17

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0-02-19 17:24:06

文化部

文化行政據點

每年更新,23

黃建文 先生 | 02-85126684 | 2022-01-07 18:43:38

文化部

典藏目錄-書籍類

每年更新,17

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0-02-18 17:53:34

文化部

文化部駐外單位藝文活動辦理統計

每1年更新,13

范益綜 先生 | 02-85126787 | 2023-07-28 14:53:04

文化部

經緯度查詢附近未過期活動

每1日更新,37

謝致潁 先生 | 02-85126683 | 2023-07-27 16:41:55

文化部

文化部會計報告

每年更新,19

黃建文 先生 | 02-85126684 | 2022-01-07 18:33:19

文化部

文化事務財團法人名錄

每1年更新,17

范益綜 先生 | 02-85126787 | 2023-07-28 14:54:28

文化部

文化部國家文化資料庫-經濟

每周更新,47

黃思維 先生 | 02-85126683 | 2018-07-13 12:23:26

文化部

文化部研習課程

每日更新,100

黃建文 先生 | 02-85126684 | 2022-01-07 18:37:06

文化部

金鼎獎得獎名單

每年更新,19

蔡小姐 | 0285126481 | 2021-04-07 17:04:52

文化部

蒙古檢察官司法研習班統計表

每1年更新,22

紀英豪 先生 | 02-2356-6445 | 2023-07-28 14:48:18

文化部

蒙藏業務支出統計表

每半年更新,16

林雅萍 小姐 | 02-2356-6453 | 2018-08-10 15:56:48

文化部

蒙藏培訓援外志工統計表

每1年更新,14

黃靖智 先生 | 02-2356-6447 | 2023-07-28 14:43:46

文化部

藝文資源整合網之文化設施筆數統計

每6月更新,17

謝致潁 先生 | 02-85126683 | 2023-07-26 16:33:54

文化部

文化部國家文化資料庫-工藝

每周更新,20

黃思維 先生 | 02-85126683 | 2018-07-13 12:01:12

文化部

文化部人民申請提供政府資訊案件統計

每年更新,15

黃建文 先生 | 02-85126684 | 2022-01-07 18:32:22

文化部

典藏目錄-金屬類

每年更新,16

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0-02-19 17:37:25

文化部

戲劇表演資訊

每日更新,60

黃建文 先生 | 02-85126684 | 2022-01-07 18:44:23

文化部

典藏目錄-攝影印刷類

每1年更新,20

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6:50:27

文化部

文化部國家文化資料庫-舞蹈

每周更新,28

黃思維 先生 | 02-85126683 | 2018-07-13 11:44:40

文化部

文化部國家文化資料庫-戲劇

每周更新,20

黃思維 先生 | 02-85126683 | 2018-07-13 11:49:13

文化部

典藏目錄-版畫類

每1年更新,30

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18:28

文化部

文化部資料盤點成果表

每6月更新,13

謝致潁 先生 | 02-85126683 | 2023-07-26 16:36:32

文化部

新住民主題區藝文活動

不定期更新,20

呂亭潁 小姐 | 02-8512-6772 | 2021-04-07 17:00:53

文化部

文化部國家文化資料庫-歷史

每周更新,29

黃思維 先生 | 02-85126683 | 2018-07-13 12:29:19

文化部

典藏目錄-新媒體藝術類

每年更新,15

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0-02-19 17:31:44

文化部

典藏目錄-建築與居處空間類

每1年更新,16

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20:11

文化部

典藏目錄-雕塑類

每年更新,22

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0-02-18 18:15:42

文化部

典藏目錄-交通運輸與通訊類

每1年更新,24

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19:59

文化部

文創商店

每年更新,31

黃建文 先生 | 02-85126684 | 2022-01-07 18:42:58

文化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