瓊林蔡氏祠堂
「瓊林蔡氏祠堂」於資料集「查詢單一類別文化設施資料」由單位「文化部」的謝致潁 先生所提供,聯繫電話是02-85126683,最近更新時間為:2023-07-27 16:41:24。 欄位name的內容是瓊林蔡氏祠堂 , 欄位representImage的內容是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19850819000089/614bc7f7d76919e1c0eb2f5806cf96c928d410a1.jpg , 欄位intro的內容是金門瓊林村現存的祠堂共有七座八祠,即蔡氏家廟、新倉上二房十一世宗祠、坑乾六世宗祠、新倉下二房六世十世宗祠、前廷六世宗祠、大厝房十世宗祠、藩伯宗祠。本文所謂的蔡氏祠堂乃是指其中的「新倉上二房十一世宗祠」,或簡稱為「十一世宗祠」,座落於今金門縣瓊林村第十三號,始建於道光二十年(1840年),為三間三進二過水四合院之建築,經內政部公告指定為臺閩地區第二級古蹟。「瓊林」舊名「平林」,以該地位居金門島中央位置,地勢較低,樹林茂密,由四周高處觀之,有若樹林覆蓋而得名。明朝天啟年間,熹宗皇帝御賜「瓊林」一名遂沿用至今。目前的金門蔡氏主要可分為濟陽派和青陽派兩大派系,前者以瓊林蔡氏為主,後裔興盛並進而移居各地;後者則以蔡厝、安崎、湖尾等地之蔡氏為代表。其中濟陽派的蔡獻臣與青陽派的蔡復一,為兩派之佼佼者,並稱為「同安二蔡」。瓊林蔡氏之始祖,約在五代時期自光州固始縣移入福建地區,之後再經遷移,乃至金門瓊林居住。其族人自明季已蔚然大族,自明穆宗隆慶二年(1568年)至思宗崇禎七年(1634年)之六十六年之間,連登五名進士,以一地域而言實屬難得。在經濟生活改善以及科舉名望的取得後,蔡氏一族為愐懷先祖之困苦生活並教育後代孝德,對宗祠之倡建可說是不遺餘力。道光二十年(1840年),蔡蔚亭獨力斥資白金三千兩,興建新倉上二房十一世之宗祠,此一宗祠因是瓊林地區諸宗祠中最晚建成者,故村人一般又稱為「新祖厝」。宗祠之興建雖晚,但因蔡蔚亭經商有成,家境頗為富裕,不但對建築材料相當考究,其正殿屋脊高度也超過村內其它宗祠,成為蔡氏宗祠的特色之一。此外,並聘請當時的書法名家呂世宜為之題堂聯,文曰「科甲慶蟬聯貴治宣猶祖若孫兩朝名宦」、「浙黔揚駿烈明刑典試父而子繼世文宗」。
蔡氏宗祠為瓊林地區宗祠中目前唯一仍留存有興建碑記者。其碑文由開澎進士蔡廷蘭於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北上赴京趕考時,順道歸省祖墳所記,碑文中記載了興建緣由、過程以及經費來源,是理解宗祠建築發展的重要記錄。
蔡氏宗祠之建築平面仍遵循中國傳統的建築型式,具有明顯主軸線,左右對稱格局。整體佈局在虛實之間開創了靈活流暢的內部空間。此種格局和當地民居建築大致相同,致使原本屬於祭祀性質,肅穆的宗祠卻也保有有居家生活般的平易親切。 , 欄位type的內容是1.1 , 欄位level的內容是國定古蹟 , 欄位address的內容是瓊林村瓊林街13號 , 欄位longitude的內容是118.373860238948 , 欄位latitude的內容是24.4542800131691 , 欄位registerDateValue的內容是1985-08-19 , 欄位headCityName的內容是文化部 , 欄位srcWebsite的內容是http://nchdb.boch.gov.tw/assets/advanceSearch/monument/19850819000089 , 欄位registerDateValue_eng的內容是1985-08-19 , 欄位typeName的內容是古蹟 , 欄位mainTypeName的內容是文化資產 , 欄位cityName的內容是金門縣 , 欄位groupTypeName的內容是文化資產 , 欄位mainTypePk的內容是19850819000089 , 欄位version的內容是1.0 , 欄位hitRate的內容是512 。
name
瓊林蔡氏祠堂
representImage
intro
金門瓊林村現存的祠堂共有七座八祠,即蔡氏家廟、新倉上二房十一世宗祠、坑乾六世宗祠、新倉下二房六世十世宗祠、前廷六世宗祠、大厝房十世宗祠、藩伯宗祠。本文所謂的蔡氏祠堂乃是指其中的「新倉上二房十一世宗祠」,或簡稱為「十一世宗祠」,座落於今金門縣瓊林村第十三號,始建於道光二十年(1840年),為三間三進二過水四合院之建築,經內政部公告指定為臺閩地區第二級古蹟。「瓊林」舊名「平林」,以該地位居金門島中央位置,地勢較低,樹林茂密,由四周高處觀之,有若樹林覆蓋而得名。明朝天啟年間,熹宗皇帝御賜「瓊林」一名遂沿用至今。目前的金門蔡氏主要可分為濟陽派和青陽派兩大派系,前者以瓊林蔡氏為主,後裔興盛並進而移居各地;後者則以蔡厝、安崎、湖尾等地之蔡氏為代表。其中濟陽派的蔡獻臣與青陽派的蔡復一,為兩派之佼佼者,並稱為「同安二蔡」。瓊林蔡氏之始祖,約在五代時期自光州固始縣移入福建地區,之後再經遷移,乃至金門瓊林居住。其族人自明季已蔚然大族,自明穆宗隆慶二年(1568年)至思宗崇禎七年(1634年)之六十六年之間,連登五名進士,以一地域而言實屬難得。在經濟生活改善以及科舉名望的取得後,蔡氏一族為愐懷先祖之困苦生活並教育後代孝德,對宗祠之倡建可說是不遺餘力。道光二十年(1840年),蔡蔚亭獨力斥資白金三千兩,興建新倉上二房十一世之宗祠,此一宗祠因是瓊林地區諸宗祠中最晚建成者,故村人一般又稱為「新祖厝」。宗祠之興建雖晚,但因蔡蔚亭經商有成,家境頗為富裕,不但對建築材料相當考究,其正殿屋脊高度也超過村內其它宗祠,成為蔡氏宗祠的特色之一。此外,並聘請當時的書法名家呂世宜為之題堂聯,文曰「科甲慶蟬聯貴治宣猶祖若孫兩朝名宦」、「浙黔揚駿烈明刑典試父而子繼世文宗」。 蔡氏宗祠為瓊林地區宗祠中目前唯一仍留存有興建碑記者。其碑文由開澎進士蔡廷蘭於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北上赴京趕考時,順道歸省祖墳所記,碑文中記載了興建緣由、過程以及經費來源,是理解宗祠建築發展的重要記錄。 蔡氏宗祠之建築平面仍遵循中國傳統的建築型式,具有明顯主軸線,左右對稱格局。整體佈局在虛實之間開創了靈活流暢的內部空間。此種格局和當地民居建築大致相同,致使原本屬於祭祀性質,肅穆的宗祠卻也保有有居家生活般的平易親切。
type
1.1
level
國定古蹟
address
瓊林村瓊林街13號
longitude
118.373860238948
latitude
24.4542800131691
registerDateValue
1985-08-19
headCityName
文化部
registerDateValue_eng
1985-08-19
typeName
古蹟
mainTypeName
文化資產
cityName
金門縣
groupTypeName
文化資產
mainTypePk
19850819000089
version
1.0
hitRate
512
「瓊林蔡氏祠堂」所屬的資料集:「查詢單一類別文化設施資料」的其他資料
瀰濃庄里社真官伯公
name:
瀰濃庄里社真官伯公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20201123000006/0d5598
intro:
在閩南民間俗稱土地公伯的「土地公祠」,造型質樸小巧,內供奉一尊白髮飄飄,手持龍頭拐杖,面露笑容的土地公神像。
而美濃的土地伯公祠,造型獨特,採用一般人建造風水(墳墓)的造型;不同處是僅在碑石上刻有「
type:
1.1
西嶼彈藥本庫
name:
西嶼彈藥本庫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20101123000001/bac484
intro:
彈藥庫(Ammunition storage, Ammunition depot, Ammo depot)是儲存和供應彈藥的場所,也是火砲時期的產物。在清領時期多稱藥彈總庫、子藥庫或火藥庫。彈藥庫依儲
type:
1.1
鹿港文武廟
name:
鹿港文武廟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19851127000022/3afb79
intro:
鹿港的武廟、文昌祠、文開書院,三座建築物一字排開相鄰,相當特別。在鹿港街鎮的發展中,文祠位於鹿港的南方,遠離商業街道,符合文教區與書院的安靜需求。
文武廟:
鹿港文祠即為文昌祠,與文開書院相鄰。清嘉
type:
1.1
林投日軍上陸紀念碑
name:
林投日軍上陸紀念碑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20000128000004/4fb245
intro:
清光緒21(1895)年3月23日日軍由裡正角登陸澎湖之後,隨即向太武山推進,為了減輕損傷,決定隔日派海軍陸戰隊由林投登陸夾擊清軍。昭和11(1936)年11月21日日軍於林投登陸處也立了一塊紀念碑。
type:
1.1
name:
原岡山日本海軍航空隊編號A1~A16宿舍群(樂群村)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20100426000001/3cf962
intro:
岡山樂群村原是日治時期日本海軍航空隊高階軍官的宿舍群。有飛行場才有海軍航空隊,日治時期高雄地區最重要的飛行場就是岡山飛行場,昭和14年(1939)12月1日正式啟用,當時是以民航為主。不過,隨著中日戰
type:
1.1
楊梅泉水窩江夏堂
name:
楊梅泉水窩江夏堂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20210409000001/2422d9
intro:
黃家祖籍廣東省嘉應州鎮平縣東石鄉(即目前廣東梅縣蕉嶺),來台祖為第十五世祖其輝公,由第十六世祖台生公向佃首黃燕禮承租土地拓墾,至第十八世祖祖廷元公時,經刻苦努力,乃能使五大房子孫各安頓一方,老五盛祥(
type:
1.1
鹿港城隍廟
name:
鹿港城隍廟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19851127000024/efcd3e
intro:
清道光19年(1839)日茂行林家及地方士紳自泉州永寧(鰲城)恭請城隍至鹿港建廟,由於永寧城隍稱為「鰲亭宮」,鹿港城隍廟亦沿用祖廟「鰲亭宮」為廟名。
清道光28年(1848)彰化、鹿港地區發生
type:
1.1
元太武山築寨砌路摩崖石刻
name:
元太武山築寨砌路摩崖石刻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20190929000001/869816
intro:
金門舊稱浯州,鹽業發展時間甚早,根據陽翟《浯陽陳氏祖譜》記載始祖陳達公(898-933):「於五代後梁乾化三年癸酉(913年)年方十六,閩主王審知榜求元光後,公與兄通同住,留下麾下,授節度使,如公承事
type:
1.1
卓蘭軍民(昭忠)廟
name:
卓蘭軍民(昭忠)廟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20140520000001/92a4cc
intro:
「卓蘭軍民(昭忠)廟」位於苗栗縣卓蘭鎮內,始建於清光緒十三年(1887年)所豎立之陣亡官兵碑石,主祀「武顯將軍」(劉少斌將軍),為一「廟」、「墓」合體的建築物。
清代漢人因拓墾土地與原住民屢次發生衝突
type:
1.1
大甲梁宅瑞蓮堂
name:
大甲梁宅瑞蓮堂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20160901000001/c4027a
intro:
梁宅之先祖梁比美為福建省泉州府南安詩山人士,同治年間渡海來台創業發展,從挑擔兜售什細,到最後開設「泉益記」店號,可見早期移民來台奮鬥的縮影。之後與大甲街殷戶黃嚴之女結親,育有五子(一子早夭),而「瑞蓮
type:
1.1
南屯水碓繩繼堂
name:
南屯水碓繩繼堂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20160902000001/1d2cc6
intro:
繩繼堂暨周邊建築,由多座客家伙房建築的圍阻,保持傳統禮制形式。空間紋理發展,在「曲水環抱,前敞後實」的地理環境下,發展出三個面向,皆維持傳統的環境美學。
正身七開間格局,大廳原形是敞開的禮儀
type:
1.1
東石郡役所
name:
東石郡役所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20140121000002/c12849
intro:
1920年(大正九年)置州所建置的「郡役所」,是五州二廳時期的第二層級地方組織,整個地方基層為:「郡、市、街、庄」是日本統治臺灣最重要的基礎,再加上保甲壯丁團體,再配合外圍的青年團、婦人會等組織,有效
type:
1.1
詔安堂
name:
詔安堂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20160310000001/cab8b6
intro:
詔安堂是江姓家族祖籍來自福建省漳州府詔安縣墩仔頂崁仔腳,清朝道光年間渡臺祖來臺後輾轉來到二分埔地區營生,宗族逐漸開枝散葉;屋主江福祿於昭和11 年(1936 年)率領全家人至舊社現址起建新屋詔安堂,在
type:
1.1
臺灣總督府博物館
name:
臺灣總督府博物館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19980610000001/283734
intro:
位於二二八和平公園內的博物館,其前身為日治時期的「兒玉總督後藤民政長官紀念館」。兒玉源太郎為日治初期的臺灣總督,後藤新平為民政長官兩人為殖民地政策統治臺灣建立了重要的基礎,日人視其為重要功勞者,現館內
type:
1.1
name:
李春生紀念基督長老教會(大稻埕郵便電信支局)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20180619000001/c4850d
intro:
本教堂所在地原為大稻埕郵便電信支局,該支局原設於建昌街(今貴德街)東側,於1903年遷至現址,大正年間支局移出,改為教會使用至今。
type:
1.1
虎字碑
name:
虎字碑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19850819000031/a3b454
intro:
嘉慶元年(1796)吳沙開墾宜蘭地區後,由外地進入宜蘭之陸路有三,其中一條為三貂線,作為蘭陽平原對外交通之淡蘭古道主要路段,而草嶺古道因位於淡蘭古道三貂線末端,為官方及民間運輸米糧要道,便由當時首富林
type:
1.1
竹北六張犁林家祠
name:
竹北六張犁林家祠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20070912000001/b7a7b0
intro:
林家祠的建立,淵源於林家次聖公嘗的設置,林先坤在乾隆年間,聯合族人組織林次聖嘗會。
1790年(乾隆55年)年購買第一筆土地在六張犁,作為次聖公祭田。此後又續買六張犁庄、鹿場庄、枋寮庄、八張犁庄、九
type:
1.1
延平基督教會
name:
延平基督教會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20180226000003/ab9960
intro:
延平教會於1925年原為日本「聖教會」宣教場所,建物創建於1937年,李幫助牧師曾於1947年籌資重新修建,於1957年改稱「延平基督教會」,具見證聖教會宣教之歷史價值。
type:
1.1
中壢庄內厝子黃宅明德居
name:
中壢庄內厝子黃宅明德居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20220701000001/7a5260
intro:
由江夏堂明德居黃氏第22世祖五兄弟於西元1919年(大正8年)協力建造,在當時中壢郡中壢庄大崙內厝子200番地近千坪的土地上,蓋建三合院宅第與院落,並於1921年(大正10年)竣工。
黃氏自第19世
type:
1.1
和美阮氏修義堂
name:
和美阮氏修義堂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20210310000002/e7688d
intro:
根據《阮氏宗祠沿革》所記載,在臺灣之阮氏族人多為陳留衍派。居住於此地之阮氏族人,為阮嘉尚(第二世)於清雍正7年(1729年)率子阮德厚由福建省南安縣英内上堂鄉二七都遷移來臺,原居住於於今雲林縣北港
type:
1.1
臺北撫臺街洋樓
name:
臺北撫臺街洋樓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19971121000001/3704b4
intro:
以稀少性而言,為北市城內在日治初期僅存之洋式店鋪,有都市發展史見證價值。建築風格罕見,例如沒有山牆,但有老虎窗。騎樓正面石柱建材造型均佳,形成三座半圓拱形立柱,工法精良,依舊照片出現代,應在1912年
type:
1.1
株式會社彰化銀行本店
name:
株式會社彰化銀行本店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20150617000002/71a3e7
intro:
彰化銀行舊總行竣工於西元1938年,2015年被指定為古蹟身分,建築年齡已將近80年,相對年代而言,更難能可貴的是其建築美學上的價值。若從1910年將總行遷至臺中市起,彰化銀行立足臺中成為臺灣
type:
1.1
北投臺灣銀行舊宿舍
name:
北投臺灣銀行舊宿舍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19980325000010/a1d4b9
intro:
市定古蹟「北投臺灣銀行舊宿舍」位於北投區溫泉路一0三號,這棟磚木造建築約建於一九二0年代,當時恰值北投溫泉高峰潮。整座建築有如一座橋樑,橫跨在溪谷之上,充分配合地形,並且將建築物融入自然風景之中,為深
type:
1.1
淡水臺銀日式宿舍
name:
淡水臺銀日式宿舍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20110803000001/15aa17
intro:
臺銀成立於明治三十二年(1899年)十月,此支店的出現是因當年「淡水港」深具全臺進出口貿易關鍵角色,為了配合海關的收稅業務需要,第一代的臺銀淡水支店設於海關旁,直到日治中期被基隆港取代,亦導致臺銀淡水
type:
1.1
海印寺、石門關
name:
海印寺、石門關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19881111000005/6c9b02
intro:
海印寺位於金門縣太武山頂峰「梅園」後方,石門關即其山門,為太武山十二奇之一。海印寺又稱太武巖寺,宋度宗咸淳年間(1265-1274年)興建,明萬曆八年(1580年)修建,萬曆二十八年(1600年)再度
type:
1.1
新化鍾家古厝
name:
新化鍾家古厝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20130425000001/649e84
intro:
清光緒8年(1882)鍾天德原出生於茄拔,生父鍾盤,12歲時過繼大目降為鍾鏡清養子,鍾家古厝約建於此段期間。光緒16年(1890)鍾鏡清曾獲清廷頒授「五品軍功」,還自設義塾教化鄉民,提供清寒子弟免費就
type:
1.1
邱良功古厝
name:
邱良功古厝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20110906000001/316fd5
intro:
邱良功,字玉韞,號琢齋,後浦人。生於乾隆34年(1769),卒於嘉慶22年(1817)。其父邱志仁於邱良功出生後35天去世,故由母親許氏獨立撫養成人。自乾隆56年(1791)始任金門鎮標右營右哨補伍一
type:
1.1
楊氏節孝坊
name:
楊氏節孝坊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19850819000007/b018c7
intro:
楊氏節孝坊位於現在新竹市石坊街四號,創建於道光四年(1824年),是為旌表竹塹林熾妻楊氏居娘的節孝事蹟而立的牌坊。據清朝欽定大清會典風教旌表例所記,建坊旌表的條件有樂善好施、急公好義、節孝、累世同居、
type:
1.1
觀德橋
name:
觀德橋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19990615000003/996854
intro:
觀德橋位於金沙鎮高坑鄉村郊,橫跨在阡陌小溪上,係瓊林蔡行猷於清道光三十年(1850年)所創建,是金門唯一保存較完整的一座清代石橋。民國四年(1915年)獨立設縣之前,金門隸屬同安縣所轄,昔日是連絡金門
type:
1.1
南鯤鯓代天府
name:
南鯤鯓代天府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19851127000077/264331
intro:
南鯤鯓代天府位於臺南市北門區鯤江里蚵寮九七六號,為國定古蹟。主要奉祀李、池、吳、朱、范等五府王爺。相傳在清康熙初年已建有供奉五府王爺的南鯤鯓代天府廟,後因海嘯,廟毀人遷。嘉慶年間,鄉人在桄榔山的虎峰,
type:
1.1
文化部 的其他資料集
典藏目錄-應用美術類
每1年更新,24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06:20
文化部典藏目錄-陶藝類
每1年更新,22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03:31
文化部典藏目錄-文獻書籍類
每1年更新,23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17:35
文化部文化部我國國產與進口影片核定准演部數統計
每年更新,25范益綜 先生 | 02-85126787 | 2021-04-07 16:57:59
文化部兒童文化館-繪本花園動畫書目
每年更新,59呂學榮 先生 | 02-85126470 | 2021-04-07 17:05:10
文化部
蒙藏業務支出統計表
每半年更新,20林雅萍 小姐 | 02-2356-6453 | 2018-08-10 15:56:48
文化部文化部國家文化記憶庫-生物、生態與環境類
每日更新,73林千筠 小姐 | 02-85126685 | 2022-01-07 18:31:50
文化部典藏目錄-平面書畫類
每1年更新,23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02:41
文化部文化部社區
不定期更新更新,54張玉萱 小姐 | 02-85126314 | 2023-08-08 00:23:26
文化部最新蒙藏重要訊息
每月更新,25紀英豪 先生 | 02-2356-6445 | 2018-08-09 14:24:58
文化部
典藏目錄-玻璃類
每年更新,16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0-02-19 17:47:34
文化部查詢單一類別文化設施資料
不定期更新更新,183謝致潁 先生 | 02-85126683 | 2023-07-27 16:41:24
文化部蒙藏性別年齡統計表
每1年更新,18林雅萍 小姐 | 02-2356-6453 | 2023-07-28 14:47:03
文化部典藏目錄-甲殼類
每1年更新,20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28:37
文化部文化部文化資料開放諮詢小組會議
每半年更新,26黃建文 先生 | 02-85126684 | 2022-01-06 18:14:16
文化部
文化部獎補助-報名資訊
每1年更新,19林先生 | 0422295848#665 | 2023-07-28 16:42:47
文化部典藏目錄-膠彩畫類
每年更新,31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0-02-18 18:12:47
文化部藝文活動-主題推薦
每月更新,27黃建文 先生 | 02-85126684 | 2022-01-07 18:36:39
文化部西藏資訊查詢網址一覽表
每年更新,23黃靖智 先生 | 02-2356-6447 | 2018-08-16 16:12:45
文化部典藏目錄-考古類
每1年更新,18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28:50
文化部
典藏目錄-維管束類
每1年更新,31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30:09
文化部典藏目錄-木材類
每1年更新,19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6:43:05
文化部文化部國家文化資料庫-教育
每周更新,28黃思維 先生 | 02-85126683 | 2018-07-13 12:20:48
文化部藝文活動-節慶專區
每3月更新,44謝致潁 先生 | 02-85126683 | 2023-07-27 16:28:57
文化部蒙藏課程辦理明細表
不更新更新,22黃靖智 先生 | 02-2356-6447 | 2021-06-29 12:25:19
文化部
蒙古警察警政研習班統計表
每年更新,29紀英豪 先生 | 02-2356-6445 | 2018-08-09 15:40:37
文化部內外蒙古資訊查詢網址一覽表
每年更新,21紀英豪 先生 | 02-2356-6445 | 2018-08-16 16:08:57
文化部藝術村
不定期更新更新,21謝致潁 先生 | 02-85126683 | 2023-07-27 17:54:16
文化部藝文活動-所有類別
每1日更新,152謝致潁 先生 | 02-85126683 | 2023-07-27 17:36:17
文化部蒙藏藝文活動明細表
每年更新,19紀英豪 先生 | 02-2356-6445 | 2021-04-07 17:04:42
文化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