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社鄉誌-行政、建設、經濟、教育與藝文篇社會與政治@#@空間、地域與遷徙@#@族群與語言@#@產業與經濟@#@藝術與人文
「新社鄉誌-行政、建設、經濟、教育與藝文篇社會與政治@#@空間、地域與遷徙@#@族群與語言@#@產業與經濟@#@藝術與人文」於資料集「文化部國家文化記憶庫-族群與語言類」由單位「文化部」的林千筠 小姐所提供,聯繫電話是02-85126685,最近更新時間為:2022-01-07 18:29:39。 欄位MOC_Id的內容是Culture_Object661155 , 欄位Id的內容是661155 , 欄位Title的內容是新社鄉誌-行政、建設、經濟、教育與藝文篇 , 欄位Description的內容是
新社鄉先民自清乾隆年間,由廣東、福建渡臺。於原住民集結新社後同治年間,陸續進入本鄉定居,開阡陌、闢荒野、胼手胝足,以建鄉梓,子而孫、孫而子,歷二百餘載,以迄於今。期間先民艱辛奮鬥之經過,偶或閒之。而無以述其詳;地方掌故。亦多以訛傳訛。若再經千百年,子孫或忘其先民開闢斯土之艱辛,或訛傳典故而不知其實情,甚或忘其自身之所從來。有鑒於此,乃編纂本志之緣起也。源於丙子年十一月成立本志編輯委員會,歷經年餘,始編纂完成。 全志分為鄉域、地理、開發史、住民、建置、行政、建設、經濟、教育與藝文、交通、水利、宗教禮俗、人物、勝蹟、大事紀等十五篇及附錄三十餘萬言。
本筆資料收錄〈行政篇〉、〈建設篇〉、〈經濟篇〉、〈教育與藝文篇〉。〈行政篇〉記述各時期行政運作機制,包含社會行政、財政、警政、戶政、地政、地方自治、役政、衛生狀況等;〈建設篇〉分為自清代起的市街建設、鄉村建設、公共建設三方面記述;〈經濟篇〉記述本地農林漁牧業發展狀況,日治時期日人於大南臺地設立蔗苗養成所,民國七十年代改名為種苗改良繁殖場,提升本地作物品質及產業健全發展。此外尚有工商業發展、金融產業之概述;〈教育與藝文篇〉部份分為正規教育、社會教育、藝文三大方向記述。
, 欄位Keyword_Des_Rights_2的內容是CC0 , , , 欄位MOC_Url的內容是https://memory.culture.tw/Home/Detail?Id=661155&IndexCode=Culture_Object , 欄位Original_Url的內容是https://cmsdb.culture.tw/object/78D33257-C282-4A0B-AFCB-84F9986C3693 , 欄位Keyword_Format的內容是圖像 , 欄位LastUpdateTime的內容是2021-08-24T14:39:17 , 欄位Keyword_Subject_1的內容是社會與政治@#@空間、地域與遷徙@#@族群與語言@#@產業與經濟@#@藝術與人文 。
MOC_Id
Culture_Object661155
Id
661155
Title
新社鄉誌-行政、建設、經濟、教育與藝文篇
Description
新社鄉先民自清乾隆年間,由廣東、福建渡臺。於原住民集結新社後同治年間,陸續進入本鄉定居,開阡陌、闢荒野、胼手胝足,以建鄉梓,子而孫、孫而子,歷二百餘載,以迄於今。期間先民艱辛奮鬥之經過,偶或閒之。而無以述其詳;地方掌故。亦多以訛傳訛。若再經千百年,子孫或忘其先民開闢斯土之艱辛,或訛傳典故而不知其實情,甚或忘其自身之所從來。有鑒於此,乃編纂本志之緣起也。源於丙子年十一月成立本志編輯委員會,歷經年餘,始編纂完成。 全志分為鄉域、地理、開發史、住民、建置、行政、建設、經濟、教育與藝文、交通、水利、宗教禮俗、人物、勝蹟、大事紀等十五篇及附錄三十餘萬言。 本筆資料收錄〈行政篇〉、〈建設篇〉、〈經濟篇〉、〈教育與藝文篇〉。〈行政篇〉記述各時期行政運作機制,包含社會行政、財政、警政、戶政、地政、地方自治、役政、衛生狀況等;〈建設篇〉分為自清代起的市街建設、鄉村建設、公共建設三方面記述;〈經濟篇〉記述本地農林漁牧業發展狀況,日治時期日人於大南臺地設立蔗苗養成所,民國七十年代改名為種苗改良繁殖場,提升本地作物品質及產業健全發展。此外尚有工商業發展、金融產業之概述;〈教育與藝文篇〉部份分為正規教育、社會教育、藝文三大方向記述。
Keyword_Des_Rights_2
CC0
ImageUrl
-
0
Keyword_Rights_2
-
0_CC BY-SA_
Keyword_Format
圖像
LastUpdateTime
2021-08-24T14:39:17
Keyword_Subject_1
社會與政治@#@空間、地域與遷徙@#@族群與語言@#@產業與經濟@#@藝術與人文
「新社鄉誌-行政、建設、經濟、教育與藝文篇社會與政治@#@空間、地域與遷徙@#@族群與語言@#@產業與經濟@#@藝術與人文」所屬的資料集:「文化部國家文化記憶庫-族群與語言類」的其他資料
MOC_Id:
Culture_Object272070
Id:
272070
Title:
馬里弗勒部落(Maljivel)
Description:
馬里弗勒部落為嘉蘭八部落之一,位於臺東縣金峰鄉嘉蘭村東端,太麻里山南側山麓,太麻里溪北岸、多利溪東岸高地,原稱為「布魯布魯深」(buliblosan),意為「多霧窪地」。舊社原址位於嘉蘭西方,太麻里溪
MOC_Id:
Culture_Object665165
Id:
665165
Title:
督導陸軍第二軍團分會
Description:
這張照片刊登在《中華婦女》,第十三卷第四期(1962)頁首(南部)機關分支會督導留影。
中華婦女反共抗俄聯合會(簡稱婦聯會)總幹事皮以書(1904-1974)率領張再儀組長及李萼在八天內走遍了中
林辰族群與語言
MOC_Id:
Culture_People142823
Id:
142823
Title:
林辰
Description:
原住民族遭受國家教育強制同化之歷史真相資訊蒐集計畫執行23位個別訪談,個別訪談者之一:林辰,阿美族,訪談時間於西元2018(107年)年5月2日,地點於新北市。訪談內容包含:個人教育經驗、同化教育
MOC_Id:
Culture_Event648522
Id:
648522
Title:
【日文文獻解讀-6-1】1935年5月1日《臺灣日日新報》
Description:
標題:布農族的繪曆
副標題:由創作者的兒子秘藏 當局調查真相
內文:可謂受世人誇耀的高砂族文化物質──獨一無二由布農族手製的繪曆,今年經調查,略知是由臺中州丹大社移住鳳林支廳Mahowan(馬
MOC_Id:
Culture_Place589421
Id:
589421
Title:
大德大德(巴鳥拉藍)部落內顯著建築標的物-新城鄉原住民多功能活動中心
Description:
Paidadan部落,漢語稱做大德部落,或以音譯稱做巴烏拉藍部落,位於花蓮縣新城鄉大漢村。根據林修澈主編的《臺灣原住民部落事典》中的說法,民國65年(1976)因大漢村大理石工廠設立,需要大量人力
MOC_Id:
Culture_Object732282
Id:
732282
Title:
桃園縣復興鄉文面婦女及泰雅族人
Description:
照片拍攝於1993年間,田野工作者悠蘭多又訪談P’tasan Yaki(文面泰雅族語為P’tasan,祖母泰雅族語稱為yaki)。從巴陵部落前往爺亨部落途中,遇到泰雅族族親想詢問有關悠蘭多又家族遷
MOC_Id:
Culture_Place589415
Id:
589415
Title:
拉基禾幹部落內顯著建築標的物-花蓮縣立富源國民中學
Description:
照片中為位在拉基禾幹部落範圍內的富源國中入口標示。Lacihakan部落,漢語稱做拉基禾幹部落,位在花蓮縣瑞穗鄉富興村,居民以阿美族居多。拉基禾幹部落為位在富興社區南緣溪畔的聚落,因盛產杜虹(Ch
MOC_Id:
Culture_Place589433
Id:
589433
Title:
太巴塱部落內顯著建築標的物-太巴塱部落祖先發祥地路標
Description:
Tafalong部落,漢語稱做太巴塱部落,是花蓮最古老的部落之一,位在花蓮縣光復鄉。Tafalong為阿美語,意指範圍廣大的部落、歷史久遠的部落;Tafalong另一意思指的是有很多白色螃蟹的地方
MOC_Id:
Culture_Object660733
Id:
660733
Title:
梧棲鎮志 - 目錄
Description:
梧棲為臺中縣西陲之小鎮,西臨臺灣海峽,東接沙鹿,早昔居民多以漁農為業,民風淳樸,生活恬靜,雖然經濟並未蓬勃發展,但也其樂融融,為典型之漢人移墾社會。日據末期,由於梧棲位於臺灣西海岸之中點,居形勢之
MOC_Id:
Culture_Object272158
Id:
272158
Title:
卡拉魯然部落(Kalaluran)
Description:
卡拉魯然部落位於新園里1至3鄰的利嘉溪左岸,北界緊鄰新園溪,部落最南設有新園教會,東以豐田里、康樂里為鄰,西以巴古倫部落(蘇巴陽),南以建農里為鄰,北以卑南鄉為鄰。朝西南方為立嘉溪與射馬干山,朝西北方
達拉贊部落街景族群與語言
MOC_Id:
Culture_Place589613
Id:
589613
Title:
達拉贊部落街景
Description:
此張照片為達拉贊部落的街景。Taracan部落,漢語譯作達拉贊部落,此部落為南勢阿美族的部落。明治32年(1899)日本民族學者伊能嘉矩將阿美族分為南勢阿美、秀姑巒阿美、海岸阿美、馬蘭阿美及恆春阿
MOC_Id:
Culture_Organization733339
Id:
733339
Title:
GABIM(臺灣比馬之子同鄉會)
Description:
GABIM於2012年2月20日成立於臺中公園,全名為Gabungan Anak Bima di Taiwan,意思是臺灣比馬之子同鄉會。比馬(Bima)是印尼西努沙登加拉(Nusa Tengga
蘭大弼與高仁愛的合照族群與語言
MOC_Id:
Culture_Event630020
Id:
630020
Title:
蘭大弼與高仁愛的合照
Description:
蘭大弼醫生與高仁愛醫生1980年退休返回英國前,一起在彰化的照相館拍的合照。
這張照片是彰化基督教醫院經常使用於不同場合的照片,蘭大弼與高仁愛兩人神采奕奕,蘭大弼穿著中式傳統的布扣夏衫,高仁愛穿
MOC_Id:
Culture_Object732238
Id:
732238
Title:
日治宜蘭泰雅族家族(南澳群)
Description:
此照片為翻拍日治時期出版的明信片。服飾則為非常典型的南澳群形式,包含胸兜、長袖短衣或長衣、前遮片、及披肩。胸兜以顯緯、挑花技法完成,經紗是以白色麻紗為底,緯紗以紅、藍色等羊毛紗線。披肩上的肩頭裝飾
汪明輝族群與語言
MOC_Id:
Culture_People281467
Id:
281467
Title:
汪明輝
Description:
原住民族命名文化的不當限制及流失調查專家學者焦點座談會,西元2019年(民國108年)4月20日於於臺灣師範大學公館校區綜合館會議室舉辦,由林志興、官大偉、王進發、王雅萍、汪明輝、魏德文、鄭光博、
台南公園族群與語言
MOC_Id:
Culture_Place686001
Id:
686001
Title:
台南公園
Description:
台南公園舊稱中山公園,1917年開園至今超過一百年,日治時期為「熱帶實驗林」,所以有許多非台灣原生種的熱帶植物,也營造出此地和東南亞相似的生活場景,後來經歷不同政權的經營,台南公園也多了許多不同時
大鼓部落內農地一景族群與語言
MOC_Id:
Culture_Place589653
Id:
589653
Title:
大鼓部落內農地一景
Description:
此照片拍攝於大鼓部落的農地。Kungkung部落,漢語稱做大鼓部落,位於花蓮縣吉安鄉福興村。根據林修澈主編的《臺灣原住民部落事典》中的說法,Alang kiyumi、Kungkung部落為兩族混居
MOC_Id:
Culture_Object756560
Id:
756560
Title:
與土牛溝並行的南北交通要道—內港道
Description:
此為桃園土牛溝的相關歷史與文化的故事,詳細記錄土牛溝的歷史背景以及周邊的客家文化與信仰,本篇故事為「地圖與地名的故事」下的「與土牛溝並行的南北交通要道──內港道」,此故事為桃園土牛溝重要通路──內
MOC_Id:
Culture_Event630003
Id:
630003
Title:
蘭大弼記錄的阿里山森林鐵路26號謝式蒸氣機車頭
Description:
蘭大弼有空閒時,經常帶領高仁愛醫生與子女外出踏青、登山、旅遊,這是他們1960年代初期往阿里山旅遊時,搭乘阿里山森林鐵路於抵達目的地下車後,拍攝牽引該車次的牽引機車頭26號謝式蒸汽機車頭,所呈現的
MOC_Id:
Culture_Object272156
Id:
272156
Title:
阿西路愛部落(Asiroay)
Description:
阿西路愛部落位於豐年里中興路三段兩側附近,東以光明里、光樂里為鄰,西以豐田里為界,北以南王里、卑南里為鄰,南以康樂里、永樂里為鄰。位處於熱帶濕潤氣候,地處平原,部落中有卑南大圳由北向南貫穿,內設有豐年
幽靜的蕃社族群與語言
MOC_Id:
Culture_Object506000
Id:
506000
Title:
幽靜的蕃社
Description:
此照片為昭和7年(1932)馬太鞍社內幽靜純樸的景象。在日治時期,陸路與東線鐵道的開通,使原先南北往來不易的縱谷內,人、物流開始快速流通。蕃社內也漸漸開始出現純日本式的建築與本島式的家屋被建造起,
MOC_Id:
Culture_Event630028
Id:
630028
Title:
高仁愛在英國家裡穿著中式馬掛向友人說明
Description:
蘭大弼醫生出生於彰化,長於彰化,1940年至1951年間在福建泉州惠世醫院服務,1952年至1980年在彰化基督教醫院服務,一生中除了離家上學外,都與中華文化、台語、國語連結,所以他對於台灣的思念
新化部落(Sinka)族群與語言
MOC_Id:
Culture_Object272255
Id:
272255
Title:
新化部落(Sinka)
Description:
新化部落位於台東縣達仁鄉新化村的大武溪支流北岸,原處位於大竹高溪中上游的深山,包括Jujaagas、Pinajazan、Guvalan等社。1914年(大正3年)原住民與日本警察發生南番事件後,部落漸
MOC_Id:
Culture_Object272138
Id:
272138
Title:
野銀部落(Ivalino)
Description:
野銀部落位於臺東縣蘭嶼鄉東邊一隅,西元1932年(昭和7年),日本人設立東清蕃童教育所,鄰近的朗島、東清、野銀三個部落的學童都就讀於此,西元1946年(民國35年),成立了「紅頭嶼鄉公所」,並於同一年
MOC_Id:
Culture_Object660688
Id:
660688
Title:
新修霧峰鄉志-沿革篇
Description:
民國82年曾委請陳炎正先生編纂《霧峰鄉志》,以緬懷先賢「篳路藍縷,以啟山林」,後於民國97年編修成為《新修霧峰鄉志》,乃秉承繼往開來之編纂精神,廣徵眾議,蒐集史料,充實篇幅,力求真實。爰以原志為張
MOC_Id:
Culture_Object272104
Id:
272104
Title:
魯加卡斯部落(Ru ja qas)
Description:
魯加卡斯部落位於臺東縣大武鄉的最南端南興村,與尚武村、達仁鄉安朔村相鄰,早期是由富山部落遷徙至南興部落(魯加卡斯)。部落中的主要族群是排灣族,部落裡種植了很多的九芎樹,排灣族語「魯加卡斯」的意思,就是
立德部落入口意象族群與語言
MOC_Id:
Culture_Place589357
Id:
589357
Title:
立德部落入口意象
Description:
照片中的魚形雕塑為Kodic部落的入口意象。Kodic部落,漢語稱做立德部落,位在花蓮縣豐濱鄉豐濱村。鄰近的阿美族稱此地為「Kudic」,是皮膚病的意思。部落以噶瑪蘭族人為主,於清國時期自宜蘭南遷
MOC_Id:
Culture_Object272142
Id:
272142
Title:
和平部落(Kahciday)
Description:
和平部落位於臺東縣成功鎮和平里,原為阿美族加只來社北側分社,和平部落包含八邊、和平、鹽濱、家平橋等四個聚落。最早形成的聚落為鹽濱聚落,舊稱「加只來」,「加只來」為阿美族語,意思是「鹹水」,來自知本社南
MOC_Id:
Culture_Object272171
Id:
272171
Title:
初來部落(Sulai─iaz)
Description:
初來部落位於臺東縣海端鄉海端村,在新武呂溪南橫公路出口,部落範圍在海端以北新武呂溪右岸,分為七鄰與八鄰,有初來橋可通往池上。Sulaiyaz是布農族語「榕樹」的意思。據說以前在今初來國小的位置附近有一
成功越南百貨族群與語言
MOC_Id:
Culture_Place685603
Id:
685603
Title:
成功越南百貨
Description:
位於國賓大樓一樓的成功越南百貨,2011年開業至今,店內收銀的姊姊是台灣人,非常親切。雖然這間店名叫越南百貨,但是因為開在菲律賓移工假日聚集的國賓大樓裡,店內多是以菲律賓、印尼商品為大宗,尤其洗衣
文化部 的其他資料集
典藏目錄-歷史類
每1年更新,18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5:33:35
文化部文化部附屬單位會計月報-作業基金
每1月更新,21鄭卉倢 小姐 | 02-85126646 | 2023-08-02 20:54:45
文化部國內佛學團體網址連結一覽表
每1年更新,22黃靖智 先生 | 02-2356-6447 | 2023-07-28 14:41:17
文化部文化部文化資料開放諮詢小組會議
每半年更新,22黃建文 先生 | 02-85126684 | 2022-01-06 18:14:16
文化部典藏目錄-石材類
每1年更新,17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6:43:19
文化部
典藏目錄-工藝類
每年更新,23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0-02-19 17:51:14
文化部蒙藏委員會訓練及活動參加人數性別統計
不定期更新更新,11林雅萍 小姐 | 02-2356-6453 | 2023-07-28 14:44:09
文化部典藏目錄-明信片類
每1年更新,16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25:38
文化部創意園區
每1年更新,25謝致潁 先生 | 02-85126683 | 2023-07-27 17:35:51
文化部蒙藏補助團體私人情形季報表
每3月更新,18林雅萍 小姐 | 02-2356-6453 | 2023-07-28 14:49:13
文化部
文化部文化資料開放推動綱要計畫
每1年更新,16謝致潁 先生 | 02-85126683 | 2023-07-26 16:49:43
文化部全國電影票房統計數據
每周更新,12梅 先生 | 02-8522-8000#2303 | 2022-01-13 20:17:23
文化部文化新聞稿
每月更新,20黃建文 先生 | 02-85126684 | 2022-01-07 18:40:04
文化部典藏目錄-地圖類
每1年更新,21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21:54
文化部典藏目錄-文獻書籍類
每1年更新,20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17:35
文化部
典藏目錄-皮革類
每年更新,19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0-02-19 17:36:52
文化部文化部文化志工統計
每1年更新,16范益綜 先生 | 02-85126787 | 2023-07-28 15:19:32
文化部金鼎獎得獎名單
每年更新,19蔡小姐 | 0285126481 | 2021-04-07 17:04:52
文化部文化部研究報告
每年更新,11黃建文 先生 | 02-85126684 | 2022-01-07 18:35:19
文化部典藏目錄-觀念藝術類
每年更新,15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0-02-19 17:26:36
文化部
行政院文化獎得獎名單
每年更新,18汪孟哲 小姐 | (02)8512-6792 | 2021-04-07 17:05:23
文化部典藏目錄-手稿類
每年更新,19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0-02-18 17:59:31
文化部藝文活動-節慶專區
每3月更新,19謝致潁 先生 | 02-85126683 | 2023-07-27 16:28:57
文化部文化部國家文化記憶庫-族群與語言類
每日更新,22林千筠 小姐 | 02-85126685 | 2022-01-07 18:29:39
文化部典藏目錄-粉彩畫類
每1年更新,20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07:24
文化部
典藏目錄-維管束類
每1年更新,26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30:09
文化部文化部研習課程
每日更新,100黃建文 先生 | 02-85126684 | 2022-01-07 18:37:06
文化部文化部獎補助-要點
每年更新,15林先生 | 0422295848#665 | 2017-09-07 19:39:50
文化部文化部附屬單位決算-作業基金
每1年更新,12鄭卉倢 小姐 | 02-85126646 | 2023-07-06 11:42:04
文化部文化事務財團法人名錄
每1年更新,17范益綜 先生 | 02-85126787 | 2023-07-28 14:54:28
文化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