樹湖林宅空間、地域與遷徙@#@族群與語言@#@產業與經濟
「樹湖林宅空間、地域與遷徙@#@族群與語言@#@產業與經濟」於資料集「文化部國家文化記憶庫-族群與語言類」由單位「文化部」的林千筠 小姐所提供,聯繫電話是02-85126685,最近更新時間為:2022-01-07 18:29:39。 欄位MOC_Id的內容是Culture_Place142150 , 欄位Id的內容是142150 , 欄位Title的內容是樹湖林宅 , 欄位Description的內容是
本戶為閩南族群,都從日本時代便搬遷至樹湖村居住,分別來自宜蘭與嘉義。
本資料為基於2008 年進行之客家文物普查時之訪查,當時訪查著重於村落的家戶文化普查;於 2019 年重新更新整理,重新檢視梳理及更新相關資料,著重於家戶故事與遷徙基礎資料、族群融合為重點,該筆家戶資料內容如下:
透天厝
獨棟透天厝:二樓半牆面貼有磁磚,還有特別造型
日式農舍建築
在透天厝的左邊還留有舊房子
房屋材質
木造房屋:魚鱗板
窗
仕女窗:前後都還保有仕女窗
傳統瓦片
在日式農舍在日式農舍還沒有破損,現再裡面放置一些農具和雜物
堂號
河西(河南省之一地名)
地方紳士
壽豐鄉樹湖村村長
門面裝置
信箱:用機車的置物箱做
庭院造景
門前兩側種有扁柏
廣場
曬穀場:水泥
現代農機具
將泥土打鬆
養殖池
水泥打造已沒有使用
農作場
菜圃:房子後面種有韭菜、四季豆、空心菜、地瓜葉、紅菜
閩南人
夫:父親從日本時代就從宜蘭搬遷到樹湖住。
妻:娘家父母於日本時代從嘉義遷到樹湖。
務農
雖是村長但仍有多塊地,所以都做造林用。以前村長有10多甲地,以前都種甘蔗、水稻,請很多雇工,但為了幫助孩子創業有資金,也賣掉6甲多地。
社團組織
社區發展協會:村長於此投注不少心血,一片熱忱期待社區能活力起來
個人故事
林村從以前第九屆做一年村長後,又做了14、15、16,現在18屆的村長到18屆完,就共做了21年樹湖村長,這種紀錄也是史上少有,所以只要談及村上的人、事、物都可以如數家珍,連哪家電話他也記得清清楚楚,可見他跟村民的互動非常良好。他還是溪口國小第一屆學生,當時他們讀書情況是早上讀書,下午砍竹子或到山上幫忙,要整理校園。
特殊佈置
字畫、扇子吊飾上面畫有玫瑰。石磨拿來放置泡茶用具
編織容器
米蘿:可用來裝花生、玉米
古文件資料
舊門牌:貼在日式農舍,門牌號碼為77號和新的不一樣
灶頭
鋼圈做的,還在使用
洗手台
舊式洗手台,貼有小塊各種顏色的磁磚
古農具
而字耙、沙耙、扁擔
古早家具
古早桌椅:長方桌已有數十年以上歷史。
傳統菜櫥
放在日式農舍裡已有百年以上歷史。
古雜物
以前人用來保暖的用具,在裡面放木炭
傳說
林村長說:日本時代以前,樹湖大湖角區塊全是原住民,但到日本時代時花東鐵路有在溪口設車站,日本在溪口有在做土地分配,強迫此地原住民遷移到溪口住,一方面也為了比較好管制。一直到國民政府遷臺後,有部分原住民又回來到大湖角,所以現在大湖角除了閩南人,仍有幾家從溪口回流的原住民住戶。
古雜物
秤:用手拿著秤東西,小的是秤雞、鴨,大的是秤豬(有兩種)
, 欄位Keyword_Des_Rights_2的內容是CC BY , , , 欄位MOC_Url的內容是https://memory.culture.tw/Home/Detail?Id=142150&IndexCode=Culture_Place , 欄位Original_Url的內容是https://cmsdb.culture.tw/place/5E65BF06-B2A4-49A5-91A4-3D4DBDF56830 , 欄位Keyword_Format的內容是圖像@#@圖像@#@圖像@#@圖像@#@圖像@#@圖像 , 欄位LastUpdateTime的內容是2020-11-02T15:52:40 , 欄位Keyword_Subject_1的內容是空間、地域與遷徙@#@族群與語言@#@產業與經濟 。
MOC_Id
Culture_Place142150
Id
142150
Title
樹湖林宅
Description
本戶為閩南族群,都從日本時代便搬遷至樹湖村居住,分別來自宜蘭與嘉義。 本資料為基於2008 年進行之客家文物普查時之訪查,當時訪查著重於村落的家戶文化普查;於 2019 年重新更新整理,重新檢視梳理及更新相關資料,著重於家戶故事與遷徙基礎資料、族群融合為重點,該筆家戶資料內容如下: 透天厝 獨棟透天厝:二樓半牆面貼有磁磚,還有特別造型 日式農舍建築 在透天厝的左邊還留有舊房子 房屋材質 木造房屋:魚鱗板 窗 仕女窗:前後都還保有仕女窗 傳統瓦片 在日式農舍在日式農舍還沒有破損,現再裡面放置一些農具和雜物 堂號 河西(河南省之一地名) 地方紳士 壽豐鄉樹湖村村長 門面裝置 信箱:用機車的置物箱做 庭院造景 門前兩側種有扁柏 廣場 曬穀場:水泥 現代農機具 將泥土打鬆 養殖池 水泥打造已沒有使用 農作場 菜圃:房子後面種有韭菜、四季豆、空心菜、地瓜葉、紅菜 閩南人 夫:父親從日本時代就從宜蘭搬遷到樹湖住。 妻:娘家父母於日本時代從嘉義遷到樹湖。 務農 雖是村長但仍有多塊地,所以都做造林用。以前村長有10多甲地,以前都種甘蔗、水稻,請很多雇工,但為了幫助孩子創業有資金,也賣掉6甲多地。 社團組織 社區發展協會:村長於此投注不少心血,一片熱忱期待社區能活力起來 個人故事 林村從以前第九屆做一年村長後,又做了14、15、16,現在18屆的村長到18屆完,就共做了21年樹湖村長,這種紀錄也是史上少有,所以只要談及村上的人、事、物都可以如數家珍,連哪家電話他也記得清清楚楚,可見他跟村民的互動非常良好。他還是溪口國小第一屆學生,當時他們讀書情況是早上讀書,下午砍竹子或到山上幫忙,要整理校園。 特殊佈置 字畫、扇子吊飾上面畫有玫瑰。石磨拿來放置泡茶用具 編織容器 米蘿:可用來裝花生、玉米 古文件資料 舊門牌:貼在日式農舍,門牌號碼為77號和新的不一樣 灶頭 鋼圈做的,還在使用 洗手台 舊式洗手台,貼有小塊各種顏色的磁磚 古農具 而字耙、沙耙、扁擔 古早家具 古早桌椅:長方桌已有數十年以上歷史。 傳統菜櫥 放在日式農舍裡已有百年以上歷史。 古雜物 以前人用來保暖的用具,在裡面放木炭 傳說 林村長說:日本時代以前,樹湖大湖角區塊全是原住民,但到日本時代時花東鐵路有在溪口設車站,日本在溪口有在做土地分配,強迫此地原住民遷移到溪口住,一方面也為了比較好管制。一直到國民政府遷臺後,有部分原住民又回來到大湖角,所以現在大湖角除了閩南人,仍有幾家從溪口回流的原住民住戶。 古雜物 秤:用手拿著秤東西,小的是秤雞、鴨,大的是秤豬(有兩種)
Keyword_Des_Rights_2
CC BY
ImageUrl
-
0
-
1
-
2
-
3
-
4
-
5
Keyword_Rights_2
-
0_CC BY_
-
1_CC BY_
-
2_CC BY_
-
3_CC BY_
-
4_CC BY_
-
5_CC BY_
Keyword_Format
圖像@#@圖像@#@圖像@#@圖像@#@圖像@#@圖像
LastUpdateTime
2020-11-02T15:52:40
Keyword_Subject_1
空間、地域與遷徙@#@族群與語言@#@產業與經濟
「樹湖林宅空間、地域與遷徙@#@族群與語言@#@產業與經濟」所屬的資料集:「文化部國家文化記憶庫-族群與語言類」的其他資料
MOC_Id:
Culture_Object756541
Id:
756541
Title:
大溪地區土牛溝周邊客家文化資源配置圖
Description:
此《大溪地區土牛溝周邊客家文化資源配置圖》,內容包含燕春居、日日田職務所、廣福伯公、聚星堂、江夏堂、鍾氏祠堂、蕭家聚落等等,詳實記錄桃園大溪地區的土牛溝一帶附近的客家文化資源,以供後續當地開發的運
MOC_Id:
Culture_Object476675
Id:
476675
Title:
黃金童生命故事
Description:
本幅作品為黃金童製作,採訪者為石竣旻,由社團法人花蓮縣牛犁社區採錄。黃金童先生目前居住於花蓮縣壽豐鄉米棧村。畫作大小長約43公分,寬約30公分,為布料材質製作,以白膠黏貼至畫布上。數位檔案的翻攝由
MOC_Id:
Culture_Place589346
Id:
589346
Title:
奇美部落內顯著建築標的物-奇美部落文物館
Description:
照片中可看見一面彩繪牆,以及隱身樹叢後方的建物,這是奇美部落文物館的入口。Kiwit部落,漢語稱做奇美部落,位在花蓮縣瑞穗鄉奇美村,居民以阿美族為多數。「Kiwit」是阿美語,原意是指「海金沙」這
MOC_Id:
Culture_Event630015
Id:
630015
Title:
1970年代連瑪玉與蘭大弼的全家福
Description:
連瑪玉自從1957年蘭大衛在紅丘鎮住家附近因為重型機車車禍而安息後,即自己居住,蘭大弼休假返英時會去陪伴她。經過蘭大弼安排,連瑪玉也曾數度返回台灣探望教會及老友。這張照片是1970年代初,連瑪玉再
MOC_Id:
Culture_Object734264
Id:
734264
Title:
當代排灣族 太陽紋+山川紋
Description:
照片中的太陽紋為傳統太陽紋的再創作。傳統太陽紋(pinaruqadav)首先凸顯太陽的本體,在此圖紋中特別以漸層點紋呈現太陽。傳統太陽紋並以四象十字紋呈現太陽光芒,則此圖紋再加強四象太陽光芒紋的呈
MOC_Id:
Culture_Object609089
Id:
609089
Title:
〈給北一女高三良班〉(《愛福好自在報》第三期及《女同志運動學》內頁書影)
Description:
本物件為收錄於1994年10月出刊的第三期《愛福好自在報》中的第19至20頁,溫逸與莎莎的文章〈給北一女高三良班:〉一文。本文曾於同年8月4日傳真給《聯合報》「民意論壇」,但未獲刊登。本文主旨是用
MOC_Id:
Culture_Object665151
Id:
665151
Title:
驗收貿易四村
Description:
此影像收錄在《中華婦女》,第十一卷第一期(1960)頁14,拍攝時間8月21日,拍攝地點台南二空。
8月20日結束了台中清水「果貿一村」驗收後,中華婦女反共抗俄聯合會(簡稱婦聯會)一行人馬不停蹄
MOC_Id:
Culture_Event732351
Id:
732351
Title:
排灣族Cudjuy Patjidres 與賽德克族聊拍刺
Description:
由綠生農場邀請主辦。綠生農場創辦人瓦歷斯貝林於2007年自政壇卸任,為照料母親同時繼承經營父親的農園,而搬回老家南投縣仁愛鄉南豐村眉溪部落。這次活動的主講人是排灣族拍刺大師 Cudjuy Patj
MOC_Id:
Culture_Place589413
Id:
589413
Title:
阿多瀾部落聚會所入口
Description:
Atolan部落,漢語稱做阿多瀾部落,位在花蓮縣瑞穗鄉富民村,居民以阿美族居多。照片中的建物是Atolan部落的聚會所入口。Atolan部落又稱做「週武洞」,據說是一位受人尊敬的頭目,後被清朝的漢
MOC_Id:
Culture_Object660697
Id:
660697
Title:
后里鄉志-下
Description:
后里原稱為「內埔」,民國44年而易今名。本區介於大甲、大安兩溪間,地理環境特殊而自成風格,自昔民風純樸,多耐苦、富堅毅,有太古之遺風。 在昔為原住民拍宰海族之鹿場廣野,猶是北鄙化外之區;雍正元年,
MOC_Id:
Culture_Object272070
Id:
272070
Title:
馬里弗勒部落(Maljivel)
Description:
馬里弗勒部落為嘉蘭八部落之一,位於臺東縣金峰鄉嘉蘭村東端,太麻里山南側山麓,太麻里溪北岸、多利溪東岸高地,原稱為「布魯布魯深」(buliblosan),意為「多霧窪地」。舊社原址位於嘉蘭西方,太麻里溪
新化部落(Sinka)族群與語言
MOC_Id:
Culture_Object272255
Id:
272255
Title:
新化部落(Sinka)
Description:
新化部落位於台東縣達仁鄉新化村的大武溪支流北岸,原處位於大竹高溪中上游的深山,包括Jujaagas、Pinajazan、Guvalan等社。1914年(大正3年)原住民與日本警察發生南番事件後,部落漸
佳林部落內農地-2族群與語言
MOC_Id:
Culture_Place589425
Id:
589425
Title:
佳林部落內農地-2
Description:
Katanka部落,漢語稱做佳林部落,位在花蓮縣新城鄉佳林村。根據林修澈《臺灣原住民部落事典》中的說法,Katangka(臺語:茄苳腳),因此處盛產茄苳樹而得名。原屬撒奇萊雅人與後來阿美族人混用的
小河越南平價美食館族群與語言
MOC_Id:
Culture_Place685630
Id:
685630
Title:
小河越南平價美食館
Description:
走進用餐的地方就能看見一面越南國旗掛在牆上,還有吊掛一些來自越南的裝飾品,牆面漆成薄荷綠,是很溫馨舒服的小店。來自南越的新住民媽媽潘氏迷從13歲就在越南的餐廳工作,嫁來台灣後結合所學自己開小吃店,
MOC_Id:
Culture_Object714545
Id:
714545
Title:
《桃園客家》季刊第27期
Description:
此物件是由桃園市政府客家事務局,於2021年9月出版的《桃園客家》第27期,並在官網提供多媒體版方便民眾線上閱讀。
《桃園客家》第27期內容以逐鐵道為主題。臺灣縱貫鐵路的發展,以火車站為中心發展
H2O菲律賓自助餐族群與語言
MOC_Id:
Culture_Place685593
Id:
685593
Title:
H2O菲律賓自助餐
Description:
國賓大樓一樓後方走道,是菲律賓雜貨店與小吃店的聚集地,開業超過10年的H2O 由菲律賓華僑阿姨經營,她和來自菲律賓的先生以及兩個兒子就住在國賓大樓五樓,一早會下來和其他菲律賓媽媽一起料理自助餐販售
MOC_Id:
Culture_Event648680
Id:
648680
Title:
布農族Qanituan(加年端,カネトワン)社族人釀酒的樣貌
Description:
圖片出自於1935年出版的《臺灣蕃界展望》第40頁中,日治時期Qanituan(加年端,カネトワン)社布農族人釀酒的準備過程。
圖片是「釀酒的準備」,釀酒在布農族是專屬於女性的工作,以糯栗或糯米
南華部落B意象族群與語言
MOC_Id:
Culture_Place589656
Id:
589656
Title:
南華部落B意象
Description:
此照片為南華部落B意象。Mabuwakay部落,漢語稱作南華部落,大約位置在花蓮縣吉安鄉南華村。南華部落中有阿美族、太魯閣族混居,根據林修澈主編的《臺灣原住民部落事典》中的說法,其中12-14鄰多
MOC_Id:
Culture_Event648637
Id:
648637
Title:
【Qanituan社Mangdavan家族祭事曆(Islulusan,日文:繪曆)圖紋解說:十一月開墾祭(上)】
Description:
|解讀說明|
此兩張圖案為Mangdavan家族板曆的十一月開墾祭紀錄。
4-1作者為兒子Talum,參考解讀文獻為1925年的《臺灣日日新報》。
4-2作者則為父親Laung,參考解讀文獻
基拉歌賽部落入口意象族群與語言
MOC_Id:
Culture_Place589297
Id:
589297
Title:
基拉歌賽部落入口意象
Description:
照片中有文字的石牌及一邊的雙人雕塑,是Cirakesay部落的入口意象。Cirakesay部落,漢語稱做基拉歌賽部落,位在花蓮縣富里鄉東里村,目前部落中的居民以阿美族居多。根據林修澈主編的《臺灣原
MOC_Id:
Culture_Place753567
Id:
753567
Title:
水德七將軍廟
Description:
草屯水德七將軍建廟傳說,相傳是當地六名工人與一隻犬在開圳時,因暗圳隧道崩塌被壓死。後人為感念其恩德,在烏溪引水口立祠祭拜。但因為年代久遠,河圳地點產生有不同說法。學者考察廟方與文獻,察覺時間與地點
MOC_Id:
Culture_Object732226
Id:
732226
Title:
日治霧社群婦女(霧社群)
Description:
此照片泰雅族婦女為霧社群人,霧社群頰紋幅寬極寬,寬度大(平均8 cm),另角度也大。此婦女文額紋一列,但霧社群可紋至最多五列。此地的織物在禮用布上均喜採取不同深淺的紅色系紗線,提花大菱紋,使得圖紋
新夏部落街景族群與語言
MOC_Id:
Culture_Place589599
Id:
589599
Title:
新夏部落街景
Description:
照片中為新夏部落街景。Singsiya部落,又稱新夏部落,原屬達固部灣大部落,清代原以十六股(花蓮市美崙山的西北隅)為部落主要範圍,遵行部落自然自治規範生活,但隨著大量漢人湧入開墾,使用各種手段強
馬聚集部落聚會所族群與語言
MOC_Id:
Culture_Place589409
Id:
589409
Title:
馬聚集部落聚會所
Description:
此照片拍攝於馬聚集部落的聚會所,每年八月時族人會於此舉行傳統祭儀。Marorok部落,漢語稱做馬聚集,位於花蓮縣瑞穗鄉瑞北村,居民以阿美族居多。清光緒4年(1878),加禮宛事件後,光緒四年清政府
MOC_Id:
Culture_Object272258
Id:
272258
Title:
卡地布部落(Katatipul)
Description:
卡地布部落位於知本里1至23鄰。東為射馬干大排水、利嘉溪,西為建業里、建興里,南為知本溪、太麻里鄉,北為建和里。西北側為射馬干山,內設知本國小、知本派出所,知本路二段為主要道路。因地形似崖命名Toka
台灣阿美族蕃童的遊戲族群與語言
MOC_Id:
Culture_Object514605
Id:
514605
Title:
台灣阿美族蕃童的遊戲
Description:
照片中為阿美族人兒童遊戲中的景象。阿美族分佈於花蓮北部之奇萊山平原、南至臺東及屏東之恆春半島等狹長之海岸平原及丘陵地區,群聚而居,部落規模大而人口多,祭典活動特別盛大,以每年豐年祭典最具代表性,目
MOC_Id:
Culture_Event731047
Id:
731047
Title:
巴達山(國寶)憶當年活動
Description:
「為使原居民的黥面文化源遠流流長,苗栗縣泰安鄉10月19日,舉辦「巴達山(國寶)憶當年」活動」,由該鄉現有43位黥面人婦女,口述黥面過程,留下歷史紀錄。泰安鄉現有黥面人43位,年齡最長為96歲的陳
MOC_Id:
Culture_Object660688
Id:
660688
Title:
新修霧峰鄉志-沿革篇
Description:
民國82年曾委請陳炎正先生編纂《霧峰鄉志》,以緬懷先賢「篳路藍縷,以啟山林」,後於民國97年編修成為《新修霧峰鄉志》,乃秉承繼往開來之編纂精神,廣徵眾議,蒐集史料,充實篇幅,力求真實。爰以原志為張
MOC_Id:
Culture_Object272130
Id:
272130
Title:
富興部落(Cikowaay)
Description:
富興部落部落位在富興村1至9鄰,池上車站南方約6公里處。北方為萬安村和錦園村;東方為海岸山脈鄰近東河鄉北源村和泰源村;南方為振興村;西方為隔著卑南溪與關山鎮德高里相望。縣道197號為部落重要道路,北通
MOC_Id:
Culture_Place589304
Id:
589304
Title:
三笠山部落內顯著建築標的物-花蓮縣卓溪鄉立山國民小學
Description:
照片中的建物是位在三笠山部落內的立山國民小學。Bgurahbranaw部落,漢語稱做三笠山部落,位在花蓮縣卓溪鄉立山村,目前部落中的居民以太魯閣族居多。根據林修澈主編的《臺灣原住民部落事典》中的說
文化部 的其他資料集
文化部單位預算
每1年更新,31林瑀玟 小姐 | 02-85126642 | 2023-08-01 10:20:23
文化部文化部藝文資源整合網之活動筆數統計
不定期更新,22黃建文 先生 | 02-85126684 | 2022-01-07 18:33:51
文化部文化部國家文化資料庫-教育
每周更新,29黃思維 先生 | 02-85126683 | 2018-07-13 12:20:48
文化部典藏目錄-娛樂類
每1年更新,18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19:46
文化部文化部獎補助-要點
每年更新,20林先生 | 0422295848#665 | 2017-09-07 19:39:50
文化部
典藏目錄-壓克力畫類
每1年更新,26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07:39
文化部典藏目錄-北美類
每1年更新,18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5:33:52
文化部兒童文化館-繪本花園動畫書目
每年更新,61呂學榮 先生 | 02-85126470 | 2021-04-07 17:05:10
文化部文化部附屬單位決算-作業基金
每1年更新,17鄭卉倢 小姐 | 02-85126646 | 2023-07-06 11:42:04
文化部蒙藏學術資訊明細表
不更新更新,22張德媛 小姐 | 02-2341-1105 | 2021-06-29 12:27:01
文化部
典藏目錄-籐材類
每1年更新,20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6:45:38
文化部典藏目錄-總統府移交類
每1年更新,23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18:01
文化部新住民主題區藝文活動
不定期更新,27呂亭潁 小姐 | 02-8512-6772 | 2021-04-07 17:00:53
文化部街頭藝人資訊
每1年更新,764謝致潁 先生 | 02-85126683 | 2023-07-26 16:32:42
文化部文化部單位決算
每1年更新,24吳 小姐 | (02)8512-6611 | 2023-07-19 20:58:32
文化部
文化部-振興三倍券通訊交易適用業者名單
每1月更新,17葉舒文 小姐 | 02-85126571 | 2023-07-27 16:04:54
文化部典藏目錄-文書檔案類
每1年更新,26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26:14
文化部金鼎獎得獎名單
每年更新,26蔡小姐 | 0285126481 | 2021-04-07 17:04:52
文化部典藏目錄-音樂資料類
每年更新,21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0-02-18 18:10:37
文化部閱讀活動
每日更新,29郭聯德 先生 | 02-8512-6461 | 2021-04-07 17:00:12
文化部
典藏目錄-交通運輸與通訊類
每1年更新,27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19:59
文化部蒙藏性別主流化訓練統計表
每1年更新,25林雅萍 小姐 | 02-2356-6453 | 2023-07-28 14:48:30
文化部典藏目錄-藝術圖像類
每年更新,18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0-02-18 18:00:05
文化部典藏目錄-原住民類
每年更新,18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0-02-18 15:12:01
文化部典藏目錄-石材類
每1年更新,24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6:43:19
文化部
典藏目錄-綜合類
每1年更新,29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6:44:34
文化部典藏目錄-商業財產類
每1年更新,24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20:58
文化部典藏目錄-建築與居處空間類
每1年更新,19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20:11
文化部輔導蒙藏族人口年齡層性別統計表
每年更新,19林雅萍 小姐 | 02-2356-6453 | 2018-08-14 10:36:20
文化部文化部國家文化資料庫-建築
每周更新,33黃思維 先生 | 02-85126683 | 2018-07-13 11:52:28
文化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