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me1: 0 time2: 0 time3: 0 time4: 0 total: 0 全島唯一的兇蕃(與太魯閣族會面)族群與語言
台灣資料通-開放資料查詢 台灣資料通-公開資料預覽查詢
關鍵字資料搜尋

全島唯一的兇蕃(與太魯閣族會面)族群與語言

全島唯一的兇蕃(與太魯閣族會面)族群與語言」於資料集「文化部國家文化記憶庫-族群與語言類」由單位「文化部」的林千筠 小姐所提供,聯繫電話是02-85126685,最近更新時間為:2022-01-07 18:29:39。 欄位MOC_Id的內容是Culture_Object514567 , 欄位Id的內容是514567 , 欄位Title的內容是全島唯一的兇蕃(與太魯閣族會面) , 欄位Description的內容是 1910至1914年(明治43年至大正3年)日治初期的臺灣在尚未進行五年理蕃計畫前,日人的勢力無法進入內太魯閣地區,僅在外太魯閣一帶設立隘勇線與守備隊等監視組織。各總督對於原住民的政策大多可分為高壓與懷柔,並藉由不同部落的原住民作為中間者的角色,蒐集內外太魯閣的情資。1910年(明治43年)1月21日,外太魯閣總頭目哈鹿閣那威(Holok-Naowi)帶領6位頭目與族人至花蓮港遮埔頭(今康樂村)海岸一帶與日本代表會面。當時由人類學家森丑之助、小川警備補、荒屋警部擔任翻譯。照片正中心為哈鹿閣那威,而森丑之助即是戴著草帽背對鏡頭的先生。這張照片本存於森丑之助於1910年(明治43年)手寫的《太魯閣蕃的過去及現在》一書中,《生蕃行腳-森丑之助的臺灣探險》則是楊南郡譯註的中文版本。此影像收錄於《顧我洄瀾:花蓮歷史影像集》一書,為葉柏強先生撰寫、花蓮縣文化局於2016年(民國105年)出版。書中記錄了花蓮近百年的城市樣貌,是一本擁有豐富文史與圖像資料的書籍。 , 欄位Keyword_Des_Rights_2的內容是CC0 , , , 欄位MOC_Url的內容是https://memory.culture.tw/Home/Detail?Id=514567&IndexCode=Culture_Object , 欄位Original_Url的內容是https://cmsdb.culture.tw/object/36557D17-35EE-46C4-8614-34BB039150E8 , 欄位Keyword_Format的內容是圖像 , 欄位LastUpdateTime的內容是2020-12-22T12:25:54 , 欄位Keyword_Subject_1的內容是族群與語言

MOC_Id

Culture_Object514567

Id

514567

Title

全島唯一的兇蕃(與太魯閣族會面)

Description

1910至1914年(明治43年至大正3年)日治初期的臺灣在尚未進行五年理蕃計畫前,日人的勢力無法進入內太魯閣地區,僅在外太魯閣一帶設立隘勇線與守備隊等監視組織。各總督對於原住民的政策大多可分為高壓與懷柔,並藉由不同部落的原住民作為中間者的角色,蒐集內外太魯閣的情資。1910年(明治43年)1月21日,外太魯閣總頭目哈鹿閣那威(Holok-Naowi)帶領6位頭目與族人至花蓮港遮埔頭(今康樂村)海岸一帶與日本代表會面。當時由人類學家森丑之助、小川警備補、荒屋警部擔任翻譯。照片正中心為哈鹿閣那威,而森丑之助即是戴著草帽背對鏡頭的先生。這張照片本存於森丑之助於1910年(明治43年)手寫的《太魯閣蕃的過去及現在》一書中,《生蕃行腳-森丑之助的臺灣探險》則是楊南郡譯註的中文版本。此影像收錄於《顧我洄瀾:花蓮歷史影像集》一書,為葉柏強先生撰寫、花蓮縣文化局於2016年(民國105年)出版。書中記錄了花蓮近百年的城市樣貌,是一本擁有豐富文史與圖像資料的書籍。

Keyword_Des_Rights_2

CC0

ImageUrl

  1. 0

Keyword_Rights_2

  1. 0
    _CC BY_

Keyword_Format

圖像

LastUpdateTime

2020-12-22T12:25:54

Keyword_Subject_1

族群與語言

「全島唯一的兇蕃(與太魯閣族會面)族群與語言」所屬的資料集:「文化部國家文化記憶庫-族群與語言類」的其他資料

MOC_Id: Culture_Place264849
Id: 264849
Title: 液香扁食
Description: 液香扁食是花蓮著名的扁食店,老闆戴阿火先生為客家人。從新竹關西來到花蓮後,因緣際會下,戴阿火跟著福州的師傅學做扁食,從挑扁擔的生意,慢慢做到有自己的店面,後來由孫子女接手。民國65年(1976年),蔣

MOC_Id: Culture_Event648640
Id: 648640
Title: 【Qanituan社Mangdavan家族祭事曆(Islulusan,日文:繪曆)圖紋解說:一月小米播種祭(中)】
Description: |解讀說明|解讀順序為由左至右。 此兩張圖案為Mangdavan家族板曆的一月小米播種祭minpinan,於農曆一月連續舉行十五天。橫尾廣輔(1937年《臺灣時報》文章作者)記載此祭叫boami

MOC_Id: Culture_Object734088
Id: 734088
Title: 當代排灣族 橫向砧板紋
Description: 受刺者為一位外籍人士,熱愛臺灣原住民族文化,故希望能將臺灣原住民族的圖紋刺在身上。此圖紋在過去是刺在男子胸部、或女子前臂內側,傳統圖紋是波形紋加齒形紋,外配有勾狀紋,所有圖紋以描線進行。此次拍刺以

MOC_Id: Culture_Organization685995
Id: 685995
Title: TBM公園圖書館(台灣分會)
Description: TBM是印尼文Taman Bacaan Masyarakat縮寫,直譯為「社區圖書館」。TBM是來自雅加達的移工進修學校BHAKTI JAYA INDONESIA(CLC)底下的計畫之一,2013

MOC_Id: Culture_Place589641
Id: 589641
Title: 七腳川部落內顯著建築標的物-七腳川事件紀念碑
Description: 此照片中為七腳川部落中的顯著標的物:七腳川事件紀念碑。Cikasuwan部落,漢語稱做七腳川部落,位於花蓮縣吉安鄉太昌村。七腳川社原本位於現在的吉安鄉福興村,曾是南勢阿美族中最大的聚落,在加禮宛事

MOC_Id: Culture_Place589641
Id: 589641
Title: 七腳川部落內顯著建築標的物-七腳川事件紀念碑
Description: 此照片中為七腳川部落中的顯著標的物:七腳川事件紀念碑。Cikasuwan部落,漢語稱做七腳川部落,位於花蓮縣吉安鄉太昌村。七腳川社原本位於現在的吉安鄉福興村,曾是南勢阿美族中最大的聚落,在加禮宛事

MOC_Id: Culture_Object665152
Id: 665152
Title: 驗收果貿一村
Description: 此影像收錄在《中華婦女》,第十一卷第一期(1960)頁13,拍攝時間8月20日,拍攝地點台中清水。 上午八時,雖中度颱風「卡門」已經離台,但北部地區仍是陣陣風雨,中華婦女反共抗俄聯合會(簡稱婦聯

MOC_Id: Culture_Object272154
Id: 272154
Title: 巴伊拉善部落(Pailasam)
Description: 巴伊拉善部落位在瑞和村中部的7鄰,瑞和車站東偏南方約2公里處,卑南溪左岸。北方鄰近關山鎮電光里;東方為海岸山脈;南方為瑞源村;西方隔著卑南溪鄰近瑞興部落。部落重要道路縣道197號北通關山鎮電光里;南通

MOC_Id: Culture_Object272149
Id: 272149
Title: 三間屋部落(Sadipongan)
Description: 三間屋部落位於臺東縣長濱鄉三間村。原本為西拉雅族居地,位於三間溪右岸,後來有興昌的海岸阿美族人遷居至大俱來居住。清末時期曾被誤認成水母丁,日治時期,常與大俱來並稱三間屋,光復後,大馬武窟與八里芒的卑南

MOC_Id: Culture_Object670715
Id: 670715
Title: 陸總分會訊
Description: 〈分會通訊〉,張廉卿作,收錄在《中華婦女》,第十九卷第十期(1969)頁5到頁7。 貿商二村於1969(民國58)年5月1日上午新建落成醫務所,並請中華婦女反共聯合會(簡稱婦聯會)陸軍總部分會主

MOC_Id: Culture_Object272195
Id: 272195
Title: 阿拉巴灣部落(Alapawan)
Description: 阿拉巴灣部落位於臺東縣東河鄉泰源村,西元1879年在夏獻綸《後山輿圖》中有描繪「阿那巴灣社」,為泰源村最早的稱呼,日治時期曾稱呼為阿塱八灣,西元1937年,為了與日本國內命名統一所見,改為「高原」,戰

MOC_Id: Culture_Object272094
Id: 272094
Title: 大埔部落(Kalokapuk)
Description: 大埔部落位於日治時期所規劃出的池上新市街西南側邊陲,東側鄰近大坡池,東南方則以197縣道(富源路)與舊市街「新開園」聚落(今錦園村)相連結,南側則是新興村,北側為新市街所在的福原村,現今為臺東縣池上鄉

MOC_Id: Culture_Object272119
Id: 272119
Title: 拉里亞灣部落(Laliavan)
Description: 拉里亞灣部落位於臺東縣金峰鄉賓茂村,是金峰鄉飛地之一,位於太麻里鄉金崙村境內西南部,在金崙溪河口沖積北端,金崙林道賓茂二號橋的兩側,與金崙村比鄰,是西元1951年(民國40年)遷村後建立的新聚落。賓茂

MOC_Id: Culture_Object272062
Id: 272062
Title: 莿桐部落(Fudafudak)
Description: 莿桐部落位於臺東縣卑南鄉富山村,是卑南鄉東邊唯一面臨太平洋的村落,西接富源村,南以黑髮橋與臺東市為界,北以入江橋及郡界產業道路與東河鄉為鄰。地理位置在台11線157公里附近。地理環境則是東海岸的杉原灣

MOC_Id: Culture_Object512278
Id: 512278
Title: 「托魯閣蕃人隊」提取「敵蕃」首級
Description: 兩名「托魯閣蕃人隊」成員,在前線各提著「敵蕃」的首級。太魯閣戰爭中,賽德克族托魯閣與道澤兩群早年因獵場紛爭,而與東部太魯閣族成為世仇,因而受到日軍徵招為「蕃人作業隊」,給予制式武器,從事嚮導、偵察

MOC_Id: Culture_Organization733356
Id: 733356
Title: Can Kevin Adventure(凱文冒險)
Description: Can Kevin Adventure(凱文冒險)是一個印尼語YouTube頻道,頻道擁有者及主持人為振德拉(Candera),頻道點閱率最高的影片觀看次數超過400萬,頻道總點閱數超過2000萬

MOC_Id: Culture_Object672050
Id: 672050
Title: 貿易四村石碑
Description: 這是位於台南市仁德區保華路與二空路口的「貿易四村」石碑。石碑後面為貿易四村興建碑誌,空軍供應司令部空軍中將劉炯光(1907-1974)謹識,時間為1960(民國49)年8月21日。 中華婦女反共

MOC_Id: Culture_Object732295
Id: 732295
Title: 霧社國小馬賽克傳統賽德克族男女性文面圖紋
Description: 拍攝時間約為2000年。霧社國小依據漫畫家邱若龍描繪傳統賽德克族男女性文面圖紋,改以馬賽克材料施作傳統賽德克族男女性文面圖紋,賽德克族男性上下額較寬、長,女性上額從三至七條不等、臉頰較其他地區(泰

MOC_Id: Culture_Place589526
Id: 589526
Title: 鹽寮部落聚會所一景
Description: 此照片拍攝於鹽寮部落聚會所入口。Tumay部落,漢語稱做鹽寮部落,位於花蓮縣壽豐鄉鹽寮村。Tumay部落其中又可分為三個小部落,分別是:大坑、托邁(Tomay)、橄仔樹腳。Tomay是由里漏系統的

MOC_Id: Culture_Event648584
Id: 648584
Title: 【日文文獻解讀-11-4】1937年9月〈布農族的繪曆(下)〉
Description: 標題:布農族的繪曆(下) 內文:(接續)今年夏天終於得到了「似乎就是那個東西……」的情報。為此感到雀躍的我,7月前往臺東廳出差的途中,在鳳林車站下車,向荒尾鳳林支廳長說明了繪曆的實體,並商議了方

MOC_Id: Culture_Object732234
Id: 732234
Title: 日治泰雅族文面師文面(霧社群)
Description: 此一圖像是霧社群文面師文面。文面師左手持刺針、右手持木槌,將沾有鍋底炭末的針敲入頰部皮膚之內,使炭末流在皮下。圖左地面有刺文工具,包括炭末壺、排針、單針等。依據文面師的服飾,以及身後建築材料及形式

MOC_Id: Culture_Object670716
Id: 670716
Title: 督導貿易四村
Description: 這張照片刊登在《中華婦女》,第十九卷第十二期(1969)頁尾分會工作影輯,拍攝時間5月16日。 中華婦女反共聯合會(簡稱婦聯會)總會常務委員呂曉道(1904-1998)和張再儀組長會同台南縣婦聯

MOC_Id: Culture_Object473810
Id: 473810
Title: 張玉梅生命故事
Description: 本幅作品為張玉梅製作。採訪者李心玫,並由花蓮縣玉里鎮安通部落協會採錄。張玉梅女士目前居住於花蓮縣玉里鎮安通部落。 畫作大小長約43公分,寬約30公分,布料材質製作,以白膠黏貼至畫布上。數位檔案的

MOC_Id: Culture_Object272134
Id: 272134
Title: 南田部落(Seljupetje)
Description: 南田部落位於臺東縣達仁鄉南田村,位於省道臺9線的盡頭,將要開始爬坡進入南迥公路路旁往海邊方向的台26線省道,向海方向車行約3公里處。本村排灣族人來自幾個地方,有5、6戶人家原住於析山溪上游右側支流、中

MOC_Id: Culture_Place589519
Id: 589519
Title: 豐坪部落內顯著建築標的物-豐坪活動中心
Description: 此照片拍攝於豐坪部落中的豐坪活動中心。Telu’部落,漢語稱做豐坪部落,位在花蓮縣壽豐鄉豐坪村。根據林修澈主編的《臺灣原住民部落事典》中的說法,此地在日治時期,原本是日本豐田移民村的「大平」聚落,

MOC_Id: Culture_Object272141
Id: 272141
Title: 宜灣部落(Sa’aniwan)
Description: 宜灣部落位於臺東縣成功鎮博愛里,原為阿美族沙汝灣社。此地阿美族源於花蓮大港口居住,因清光緒16年(1890)大港口事件,與清政府作戰兵敗而另尋覓住地,南下移往至此。Sa’aniwan是阿美族語,意思是

MOC_Id: Culture_Object514560
Id: 514560
Title: 楊樹與平地蕃人的家屋
Description: 圖為楊樹與平地蕃人的家屋外貌,田村新成堂發行。在漢人勢力進入花蓮奇萊平原前,居住於此的原住民族群主要為南勢阿美的七腳川、荳蘭、薄薄、里漏、屘屘社與撒奇萊雅的飽干、竹窩宛等社。而最早進入花蓮奇萊平原

MOC_Id: Culture_Place589360
Id: 589360
Title: 港口部落內顯著建築標的物-港口村活動中心
Description: 照片中的建物為位在Makotaay部落內的港口村活動中心。Makotaay部落,漢語稱做港口部落,位在花蓮縣豐濱鄉港口村,目前居民以阿美族居多。「Makotaay」為阿美語,意為「溪水混濁」。傳說

MOC_Id: Culture_Object648928
Id: 648928
Title: 范坡生命故事
Description: 本幅作品為范坡製作,目前居住於花蓮縣光復鄉,採訪者為傅飛嫦,由花蓮縣光復鄉老人會所採錄。作品為社團法人花蓮縣牛犁社區交流協會提供二手衣物剪碎後,讓長輩們透過剪貼的方式創作自己的生命故事。畫作大小長

MOC_Id: Culture_Place264857
Id: 264857
Title: 牛舍土樓民宿
Description: 「牛舍土樓」合法民宿位在吉安鄉,距離花蓮火車站約25分鐘車程,搶眼的土樓外觀矗立田野間,提供雙人房與四人房型,每間房皆以姓氏命名。主人家務農,又因為是客家人,所以特別打造了全臺灣獨一無二的傳統客家土樓

文化部 的其他資料集

文化部獎補助-要點

每年更新,19

林先生 | 0422295848#665 | 2017-09-07 19:39:50

文化部

文化部國家文化記憶庫-社會與政治類

每日更新,230

林千筠 小姐 | 02-85126685 | 2022-01-07 18:31:36

文化部

創意園區

每1年更新,33

謝致潁 先生 | 02-85126683 | 2023-07-27 17:35:51

文化部

典藏目錄-商業財產類

每1年更新,24

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20:58

文化部

蒙藏藝文活動明細表

每年更新,20

紀英豪 先生 | 02-2356-6445 | 2021-04-07 17:04:42

文化部

藝文活動筆數統計

每1年更新,23

謝致潁 先生 | 02-85126683 | 2023-07-26 16:46:38

文化部

行政院文化獎得獎名單

每年更新,25

汪孟哲 小姐 | (02)8512-6792 | 2021-04-07 17:05:23

文化部

文化部獎補助-報名資訊

每1年更新,20

林先生 | 0422295848#665 | 2023-07-28 16:42:47

文化部

典藏目錄-維管束類

每1年更新,33

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30:09

文化部

典藏目錄-石材類

每1年更新,24

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6:43:19

文化部

典藏目錄-版畫類

每1年更新,35

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18:28

文化部

經緯度查詢附近未過期活動

每1日更新,51

謝致潁 先生 | 02-85126683 | 2023-07-27 16:41:55

文化部

典藏目錄-素描類

每年更新,26

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0-02-19 17:30:59

文化部

文化部附屬單位預算-作業基金

每1年更新,24

林楷衛 先生 | 02-85126632 | 2023-07-26 17:35:29

文化部

典藏目錄-中國西南少數民族類

每1年更新,20

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27:10

文化部

蒙古法官司法研習班統計表

每1年更新,24

紀英豪 先生 | 02-2356-6445 | 2023-07-28 14:48:05

文化部

典藏目錄-礦石類

每1年更新,18

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5:34:36

文化部

典藏目錄-陶瓷類

每年更新,21

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0-02-19 17:33:44

文化部

典藏目錄-地圖類

每1年更新,26

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21:54

文化部

蒙藏學術資訊明細表

不更新更新,22

張德媛 小姐 | 02-2341-1105 | 2021-06-29 12:27:01

文化部

典藏目錄-魚類

每1年更新,27

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29:16

文化部

典藏目錄-政治社教類

每1年更新,23

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19:31

文化部

戲劇表演資訊

每日更新,109

黃建文 先生 | 02-85126684 | 2022-01-07 18:44:23

文化部

典藏目錄-貝類

每1年更新,24

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29:03

文化部

典藏目錄-纖維染織類

每年更新,21

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0-02-19 17:36:19

文化部

蒙藏文物展覽參觀人數統計表

每半年更新,26

張德媛 小姐 | 02-2341-1105 | 2018-08-09 14:06:51

文化部

文化部國家文化記憶庫-人物與團體類

每1日更新,105

林千筠 小姐 | 02-85126685 | 2023-07-27 15:47:49

文化部

地方文化館

每周更新,54

李姿儀 小姐 | 02-23434184 | 2021-06-07 23:03:18

文化部

文化部國家文化記憶庫-產業與經濟類

每1日更新,46

林千筠 小姐 | 02-85126685 | 2023-07-27 15:39:58

文化部

典藏目錄-壓克力畫類

每1年更新,26

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07:39

文化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