滬尾小學校禮堂
「滬尾小學校禮堂」於資料集「查詢單一類別文化設施資料」由單位「文化部」的謝致潁 先生所提供,聯繫電話是02-85126683,最近更新時間為:2023-07-27 16:41:24。 欄位name的內容是滬尾小學校禮堂 , 欄位representImage的內容是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20060811000001/dec224ea8d9a48521e6a945f0678e1c06b41dad1.jpg , 欄位intro的內容是滬尾小學校座落的地點位於漢人市街區的北邊,周圍土地原是清朝時候的兵士墓地,未有漢人開墾使用;日本領臺後,便在淡水街區北側的閒置土地設置日人學校、宗教、文化等設施,而小學校為了學童就學方便,故設置在日人聚落附近。
明治三十一年(1898年)敕令第180號發布「臺灣總督府小學校官制」,開始在全臺各地設置專供日本人學童就學的小學校;明治三十二年(1899年)創設滬尾小學校。初期以淡水市街西側民家作為臨時校舍,之後因為就學人數增加而逐漸擴大校地規模,於明治三十八年(1905年)遷至清朝兵士墓地興建新校舍,大正十二年(1923年)增建「屋內體操場」即現今留存之禮堂建築。昭和九年(1934年),滬尾小學校(已改制為淡水尋常高等小學校)因為校舍增建需求而遷移至埔頂地區,隨著時代變遷曾改制為「淡水國民學校」,戰後的「淡水初級中學」,現為新北市立淡水國民中學。
至今遺留下來的校舍僅剩大正十二年(1923年)興建之禮堂建築一棟,位於今新北市淡水區建設街1巷7號,民國九十五年(2006年)指定為古蹟。 , 欄位type的內容是1.1 , 欄位level的內容是直轄市定古蹟 , 欄位address的內容是建設街1巷7號 , 欄位longitude的內容是121.439464 , 欄位latitude的內容是25.172912 , 欄位registerDateValue的內容是2006-08-11 , 欄位headCityName的內容是新北市政府 , 欄位srcWebsite的內容是http://nchdb.boch.gov.tw/assets/advanceSearch/monument/20060811000001 , 欄位registerDateValue_eng的內容是2006-08-11 , 欄位typeName的內容是古蹟 , 欄位mainTypeName的內容是文化資產 , 欄位cityName的內容是新北市 , 欄位groupTypeName的內容是文化資產 , 欄位mainTypePk的內容是20060811000001 , 欄位version的內容是1.0 , 欄位hitRate的內容是530 。
name
滬尾小學校禮堂
representImage
intro
滬尾小學校座落的地點位於漢人市街區的北邊,周圍土地原是清朝時候的兵士墓地,未有漢人開墾使用;日本領臺後,便在淡水街區北側的閒置土地設置日人學校、宗教、文化等設施,而小學校為了學童就學方便,故設置在日人聚落附近。 明治三十一年(1898年)敕令第180號發布「臺灣總督府小學校官制」,開始在全臺各地設置專供日本人學童就學的小學校;明治三十二年(1899年)創設滬尾小學校。初期以淡水市街西側民家作為臨時校舍,之後因為就學人數增加而逐漸擴大校地規模,於明治三十八年(1905年)遷至清朝兵士墓地興建新校舍,大正十二年(1923年)增建「屋內體操場」即現今留存之禮堂建築。昭和九年(1934年),滬尾小學校(已改制為淡水尋常高等小學校)因為校舍增建需求而遷移至埔頂地區,隨著時代變遷曾改制為「淡水國民學校」,戰後的「淡水初級中學」,現為新北市立淡水國民中學。 至今遺留下來的校舍僅剩大正十二年(1923年)興建之禮堂建築一棟,位於今新北市淡水區建設街1巷7號,民國九十五年(2006年)指定為古蹟。
type
1.1
level
直轄市定古蹟
address
建設街1巷7號
longitude
121.439464
latitude
25.172912
registerDateValue
2006-08-11
headCityName
新北市政府
registerDateValue_eng
2006-08-11
typeName
古蹟
mainTypeName
文化資產
cityName
新北市
groupTypeName
文化資產
mainTypePk
20060811000001
version
1.0
hitRate
530
「滬尾小學校禮堂」所屬的資料集:「查詢單一類別文化設施資料」的其他資料
新城神社舊址
name:
新城神社舊址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20050223000002/997748
intro:
原址為新城神社,為紀念日軍自1896(明治29)年「新城事件」起至1906(明治39)年間,一連串討伐太魯閣人行動時的殉難人員。1962年由天主教會購得該地,改建為禮拜堂,雖經幾度增建,但日本時代神社
type:
1.1
基隆燈塔
name:
基隆燈塔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20210223000001/f3c732
intro:
基隆燈塔坐落基隆港西岸,白米甕與仙洞之間的突出岬角上,稱之為「萬人堆鼻」,燈塔於明治32年(1899年)4月起工,為日籍技師大澤正業所建造,明治33年(1900年)2月24日竣工,同年4月1日點燈。
type:
1.1
邱良功墓園
name:
邱良功墓園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19850819000088/1c81ff
intro:
邱良功墓園為清代誥封三等男爵邱良功之墓塚,座落於今日金門縣金湖鎮小徑村,經內政部公告,今為縣定古蹟。邱良功字玉韞、號琢齋、諡剛勇,金門後浦人,生於乾隆三十四年(1769年),卒於嘉慶二十二年(1817
type:
1.1
嘉南大圳渡仔頭溪渡槽橋
name:
嘉南大圳渡仔頭溪渡槽橋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20140521000001/671d36
intro:
待修復或再利用計畫完成後填列
type:
1.1
黃厝洪氏古厝
name:
黃厝洪氏古厝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20161226000001/cad004
intro:
洪艾(生卒年未詳),烈嶼黃厝人,年輕時與兄長洪水矸攜手落番發展,於印尼北馬魯古(North Maluku)依武(Ibu)經商,創立商號「金聯發」(KIEM DJIAN HOAT),從事土產椰乾、衣料、
type:
1.1
臺南火車站
name:
臺南火車站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19981218000001/b3deb7
intro:
臺南火車站日治時期稱為台南驛,最初之站房興建於明治三十三(1900)年五月,為一洋風式樣之建築。此建築經過三十多年之使用,已經逐漸不敷使用而且老舊,不足以成為發展中之台南市之門面,因而改建之聲不斷,鐵
type:
1.1
清真寺
name:
清真寺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19990629000001/514ee8
intro:
市定古蹟「清真寺」位於大安區新生南路二段六十二號,該建築始建於民國四十七年(西元一九五八年),為近代台灣最早的回教建築。當時由於我國與世界回教國家外交往來頻繁,國內回教徒期盼殷切,由外交部長葉公超先生
type:
1.1
大溪敬字亭
name:
大溪敬字亭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20180321000001/18705b
intro:
大溪聖蹟亭,約建於清朝同治五年(1866年),外層用材係採自大漢溪所產之砂岩;內層磚砌,亭體約可分為三層,內容分別刻載:
頂層橫額:「聖蹟」,對聯:「形聲藏蘊奧,點畫破荒茫」;
中層橫額:「敬字亭」,
type:
1.1
竹圍福海宮
name:
竹圍福海宮
intro:
竹圍福海宮已有160年歷史,為大園地區重要信仰中心,廟宇雖經燒毀後於1990年後重建,惟重建過程集結書法、木雕、彩繪、泥塑、剪黏等名師傳統技藝於一體,均為當代已不易再現之傳統工藝,具一定之價值。
廟
type:
1.2
address:
修竹居
name:
修竹居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20210330000001/c8fc6f
intro:
漳州人陳德成原居住在現在修竹居左側附近的三合院,後因兩位兒子依序成家,有感家族人丁漸眾,現有居住空間不足使用,於昭和10年(1935年)在原有宅邸右側興建格局完整的三合院建築,並命名為「修竹居」。
建
type:
1.1
萬華林宅
name:
萬華林宅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20180305000003/0e7bc1
intro:
「萬華林宅」為日治時期當地望族富戶林氏之宅第。這座華宅的平面呈不規則形狀,三邊臨馬路,因此外觀甚為突出。它採用鋼筋混凝土構造,共有三層樓,屋頂上設平台可供遠眺,是一座結合中西特色的建築。
type:
1.1
嘉南大圳曾文溪渡槽橋
name:
嘉南大圳曾文溪渡槽橋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20140521000003/57adb9
intro:
嘉南大圳曾文溪渡槽橋築構於昭和4年(西元1929年)
type:
1.1
國姓鄉北港溪石橋(糯米橋)
name:
國姓鄉北港溪石橋(糯米橋)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19940818000001/e95fa3
intro:
北港溪糯米石橋位於南投縣國姓鄉北港溪村之北港溪上,是現今臺閩地區指定的古蹟中少見的橋樑建築類型。該橋原為一簡便的木構造橋樑,橋寬約一丈,位在今橋下游不及十尺之處。據當地耆老憶述,北港溪舊木橋極為簡陋,
type:
1.1
枋橋建學碑
name:
枋橋建學碑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19950422000001/101b90
intro:
康熙五十九年(1720年)有來自福建漳州的林成祖開墾板橋地區,並成立墾號,開鑿陂圳,而後道光年間更有林本源家族移入開墾,使板橋地區快速發展,形成街市。明治二十八年(1895年)中日甲午戰爭後,日本統治
type:
1.1
西山前李氏家廟
name:
西山前李氏家廟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19990615000001/25632b
intro:
西山前李氏家廟,位於今金門縣金沙鎮三山村光前里西山前22號。「西山前」,位於金門島東北,是一個自然村形式的單姓聚落,居民全姓李。金門人常將金門島分前後,靠近金城的西方屬於前,太武山東側屬於後,若東西兩
type:
1.1
後豐港洪韻洪扆兄弟古厝
name:
後豐港洪韻洪扆兄弟古厝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20170207000002/660f7b
intro:
「後豐港洪韻洪扆兄弟古厝」位於後豐港洪氏宗祠之右側,為洪旭(1605-1669)贈與兄弟洪曦、洪暄(1612-1661)居住之宅第,落成時間約於17世紀中葉。
洪旭(1605-1669),字弘藎,號念
type:
1.1
嘉義城隍廟
name:
嘉義城隍廟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20150505000001/dbe7da
intro:
康熙五十四年(1715),諸羅知縣周鍾瑄創建城隍廟,近三百年間廟宇和這塊土地人民的生活,一直有著緊密不可分的關係。歷經滄海桑田,諸羅縣許多重要的古建築逐漸拆除不存;原來刺竹土圍的縣城,在日治的市區改正
type:
1.1
原日本勸業銀行臺南支店
name:
原日本勸業銀行臺南支店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19980626000003/3fe222
intro:
「勸業」在日文中是提倡實業,日本國會為了振興及改良農工產業,並提供長期融資,針對地方公共團體用於開闢耕地、農道及水路的費用,提供長期低利的農業開發資金等業務。
1923年(大正十二年)勸業銀行於臺北州
type:
1.1
鹿港公會堂
name:
鹿港公會堂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20000714000003/55d977
intro:
在鹿港發展過程中產生的貿易團體郊商,其中著名的八郊之一:廈郊,於乾隆34年(西元1769年)出資興建王爺宮,廟址位於鹿港街鹿港大有口311番地,臨鹿港溪畔,正殿祭祀主神蘇府王爺,而後殿則作為廈郊會館,
type:
1.1
臨沂街71巷33號日式住宅
name:
臨沂街71巷33號日式住宅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20220311000002/64faf1
intro:
依建物地籍資料顯示,本建物於昭和13年(民國27年)間登記,所有權人為今道勇吉。40年移轉登記至台灣省公產管理處。48年間管理機關變更為中央銀行。03年11月變更為非公用不動產移交國有財產署。
type:
1.1
中港慈裕宮
name:
中港慈裕宮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19850819000058/b231f4
intro:
「中港慈裕宮」位於竹南鎮中港街(聚落)西側的邊陲,今民生路與八德街的交叉口。「中港慈裕宮」是一座通面寬七開間、三進兩廊帶左右兩護龍的合院建築;約始建約於清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主祀媽祖(湄洲三媽
type:
1.1
景美集應廟
name:
景美集應廟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19850819000024/b1eece
intro:
清乾隆初,高、張、林三姓後裔,自閩遷臺乃奉為守護之神。嗣三姓分立,各自建廟,高姓於咸豐十年〈西元一八六○年〉建廟於竹圍內今景美國小南側。同治六年〈西元一八六七年〉遷建於景美現址。現況係民國十三年重修,
type:
1.1
后里張天機宅
name:
后里張天機宅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20080730000001/ead071
intro:
張天機宅興建於日治時期昭和6年(西元1931年),係當時后里庄長(張堪)以個人土地與其交換,讓原本居住於東勢的張家能於此興建新居,不但見證了日治時期東勢與后里的開發過程,極具歷史價值。又,受書第之手工
type:
1.1
新店臺北菸廠鍋爐間及煙囪
name:
新店臺北菸廠鍋爐間及煙囪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20071107000001/5baa88
intro:
待修復或再利用計畫完成後填列
type:
1.1
房裡蔡泉盛號
name:
房裡蔡泉盛號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20061026000001/3a4afb
intro:
「房裡蔡泉盛號」創建於昭和元年(1926年),位於苑裡鎮房裡里,為二進一院的四合院建築,是苗栗苑裡地區「房裡蔡氏家族」的古厝,「泉盛號」為蔡氏家族經營蓆帽的商號。
「房裡蔡氏家族」發展於明治三十年(1
type:
1.1
乾益堂中藥行
name:
乾益堂中藥行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19981210000002/8512ef
intro:
乾益堂中藥行的由來
「乾益堂中藥行」位於澎湖縣馬公巿第一街——中央街的街底,目前已是澎湖縣的縣定古蹟,大門前方是另一縣定古蹟「四眼井」。清乾隆年間,媽宮(即現今的馬公)已有「七街一巿」的巿鎮雛型;到清
type:
1.1
卓夢采墓
name:
卓夢采墓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20061205000001/562909
intro:
卓夢采生於清康熙年間,為鳳山縣庠生(生員),卒於乾隆23年(乾隆歲次戊寅年,西元1758年),其詩作如「鳳岫春水」、「泮水荷香」、「龍目井泉」、「半屏列嶂」等,以描述當時的鳳山縣景色為主,對現在的左營
type:
1.1
欽差行臺
name:
欽差行臺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20130201000001/fd048e
intro:
欽差行臺位於布政使司衙門西側,由臺灣巡撫於光緒18年(1892)間花費二萬兩興建,為外地高級官員來台北時之旅館及宴會、會議之用。甲午戰後割臺期間,臺灣民主國大總統唐景崧曾將其改作「籌防局」,專司軍事佈
type:
1.1
原臺灣總督府專賣局臺南支局
name:
原臺灣總督府專賣局臺南支局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20030513000010/c5ccbd
intro:
二戰後為臺灣製鹽總廠臺南鹽場鹽埕場務所,根據文獻,西元1665年鄭氏時期,鹽埕即有曬鹽場,當時稱為瀨口鹽場,可能是臺灣第一個曬鹽場;清雍正4年(西元1726年)鹽進入專賣後,又改名為瀨北鹽場,雖然目前
type:
1.1
臺北賓館
name:
臺北賓館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19980730000004/46995b
intro:
臺北賓館原為日治時期的臺灣總督官邸,位於東門內,初建於一九0一年,然因受到白蟻侵蝕,後於一九一二年大修,平面大體沿舊制,但外觀形式改變許多,屋架採當時罕見的鋼骨,成為一座精美華麗的後期文藝復興式建築,
type:
1.1
文化部 的其他資料集
文化部國家與地方考試文化行政類錄取人數統計
每年更新,25范益綜 先生 | 02-85126787 | 2021-04-07 16:57:58
文化部典藏目錄-文書檔案類
每1年更新,26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26:14
文化部典藏目錄-宗教禮俗類
每年更新,26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0-02-19 17:24:06
文化部典藏目錄-化石類
每年更新,23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0-02-18 17:51:50
文化部蒙藏課程辦理明細表
不更新更新,23黃靖智 先生 | 02-2356-6447 | 2021-06-29 12:25:19
文化部
文化部國家文化資料庫-文學
每周更新,29黃思維 先生 | 02-85126683 | 2018-07-13 12:14:35
文化部典藏目錄-玻璃類
每年更新,18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0-02-19 17:47:34
文化部文創育成中心資訊
每年更新,23楊家華 小姐 | 02-85126561 | 2021-04-07 17:05:23
文化部典藏目錄-粉彩畫類
每1年更新,24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07:24
文化部輔導蒙藏族人口年齡層性別統計表
每年更新,19林雅萍 小姐 | 02-2356-6453 | 2018-08-14 10:36:20
文化部
典藏目錄-音樂資料類
每年更新,21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0-02-18 18:10:37
文化部文創商店
每年更新,62黃建文 先生 | 02-85126684 | 2022-01-07 18:42:58
文化部蒙藏人才之培育及工作績效統計表
每年更新,20林雅萍 小姐 | 02-2356-6453 | 2018-08-10 15:54:21
文化部典藏目錄-礦石類
每1年更新,17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5:34:36
文化部文化部附屬單位半年結算-作業基金
每6月更新,18鄭卉倢 小姐 | 02-85126646 | 2023-07-26 12:11:09
文化部
蒙藏籍學生蒙藏語文班上課人數統計表
每6月更新,26張德媛 小姐 | 02-2341-1105 | 2023-07-28 14:47:19
文化部典藏目錄-工藝文物類
每1年更新,18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17:48
文化部文化部國家文化資料庫-民俗
每周更新,32黃思維 先生 | 02-85126683 | 2018-07-13 12:19:39
文化部文化部人民申請提供政府資訊案件統計
每年更新,19黃建文 先生 | 02-85126684 | 2022-01-07 18:32:22
文化部典藏目錄-手稿類
每年更新,24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0-02-18 17:59:31
文化部
典藏目錄-版畫類
每1年更新,34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18:28
文化部典藏目錄-原住民類
每年更新,16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0-02-18 15:12:01
文化部文化部國家文化資料庫-舞蹈
每周更新,32黃思維 先生 | 02-85126683 | 2018-07-13 11:44:40
文化部蒙藏文物展覽參觀人數統計表
每半年更新,23張德媛 小姐 | 02-2341-1105 | 2018-08-09 14:06:51
文化部文化部國家文化記憶庫-民俗與宗教類
每日更新,128林千筠 小姐 | 02-85126685 | 2022-01-07 18:31:06
文化部
典藏目錄-觀念藝術類
每年更新,22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0-02-19 17:26:36
文化部文化部藝文資源整合網之活動筆數統計
不定期更新,20黃建文 先生 | 02-85126684 | 2022-01-07 18:33:51
文化部文化部單位決算
每1年更新,20吳 小姐 | (02)8512-6611 | 2023-07-19 20:58:32
文化部蒙藏委員會大事記
不更新更新,21張德媛 小姐 | 02-2341-1105 | 2018-08-09 11:27:09
文化部典藏目錄-圖像書籍類
每1年更新,21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25:25
文化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