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me1: 0 time2: 0 time3: 0 time4: 0 total: 0 後浦林斐章派下大宅
台灣資料通-開放資料查詢 台灣資料通-公開資料預覽查詢
關鍵字資料搜尋

後浦林斐章派下大宅

後浦林斐章派下大宅」於資料集「查詢單一類別文化設施資料」由單位「文化部」的謝致潁 先生所提供,聯繫電話是02-85126683,最近更新時間為:2023-07-27 16:41:24。 欄位name的內容是後浦林斐章派下大宅 , 欄位representImage的內容是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20230611000001/d3a808a18bc328991bc8e1bf63c0125a0d7618e1.jpg , 欄位intro的內容是林斐章,字煥文、曼生 ,生於清乾隆25年(1760),卒於清道光18年(1838)。 〈浯江林氏家錄序〉中記載,清初之際,其先祖林紹宣自福建永春因避難遷至金門,居於後浦西門,後代以務農為生。傳至六世林斐章為商賈,聲望良好 ,曾捐得例貢生之銜 ,為當代地方鄉賢。地方人士稱其家族為「後浦三林」或「北門三林」。 《金門志》〈卷九 人物列傳〉中以〈義行〉篇記載林斐章「富而好義,年施棺木無算。嘗獨力捐建奎閣,費千金。治家嚴肅有法。」依據清代碑誌〈築堤修塚記〉 所述,後浦濱海之地昔為義塚,因長期受海水侵蝕嚴重損壞,而使枯骨暴露。鄉衿仕紳故於嘉慶11年(1806)倡議修壙,並築石堤五十餘丈,以安無主孤魂,捐題名錄中記林斐章曾捐金四員,可見其仁心義舉。 清道光16年(1836),林斐章獨資捐銀千圓,於後浦塗山頭創建奎閣 ,以專祠奉祀魁星爺,道光十八年(1838)時 ,同安縣金門分縣丞汪均遂題立「振起斯文」匾,置於林斐章宅大廳門額。奎閣為供文人士子求取科舉功名所建,以祈文人蔚起,振興金門文風,至今仍為金門重要的文教建築,且於民國74年指定為古蹟。 林氏家譜中記載,林斐章經商有成後興建宅第。清同治3年(1864)林可遠所撰之〈浯江林氏家錄序〉記載:「煥文公起經紀頗饒,家聲克振,用建祀業輪祭。」 民國8年(1919)林廷祥修譜時又記:「曾祖煥文公以商業起家,於是建宅第,而大門閭廣,治產業為子孫輪值。」 興建宅第除供族裔安居,亦用以祭祀林氏開浯始祖林世惠,供子孫作為追本溯源之場所。建築興建年份目前尚無史料記載,若為林斐章在世期間(1760至1838年)所建,則落成於清代中葉。清同治12年(1873)至光緒29年(1903)間,宅第曾經歷一次重修。宅第由林斐章後人世代定居,隨清末民初金門人出洋之浪潮,林氏家族至南洋謀生者眾,故民國以後,以林鈞祿家族為主要居住使用者。民國50、60年代以來,曾數次修繕屋面及牆體 ,但無大幅修繕、改建情形,使整體建築構造仍大致維持清代原物及風貌。 民國38年後,前廳曾遭國軍進駐使用;左前房曾供正氣中華報記者借住,並設印刷機臺於宅第前方,且於外部門樓上設置「正氣中華報」之招牌字樣。 宅第除作為林氏先祖的家祠外,亦曾供作祭祀公業使用,祀奉林氏太始祖比干。每年農曆四月初四舉行祭祖大典,金門、烈嶼各地、各支系的林氏族人齊聚一堂 ,於林斐章大宅內祭祖、食頭,直至民國82年新建之金門林氏家廟奠安後,才轉移至新家廟祭祖。 , 欄位type的內容是1.1 , 欄位level的內容是縣(市)定古蹟 , 欄位address的內容是珠浦北路12巷2號 , 欄位longitude的內容是118.318752660187 , 欄位latitude的內容是24.4333535683527 , 欄位registerDateValue的內容是2023-05-31 , 欄位headCityName的內容是金門縣政府 , 欄位srcWebsite的內容是http://nchdb.boch.gov.tw/assets/advanceSearch/monument/20230611000001 , 欄位registerDateValue_eng的內容是2023-05-31 , 欄位typeName的內容是古蹟 , 欄位mainTypeName的內容是文化資產 , 欄位cityName的內容是金門縣 , 欄位groupTypeName的內容是文化資產 , 欄位mainTypePk的內容是20230611000001 , 欄位version的內容是1.0 , 欄位hitRate的內容是31

name

後浦林斐章派下大宅

representImage

intro

林斐章,字煥文、曼生 ,生於清乾隆25年(1760),卒於清道光18年(1838)。 〈浯江林氏家錄序〉中記載,清初之際,其先祖林紹宣自福建永春因避難遷至金門,居於後浦西門,後代以務農為生。傳至六世林斐章為商賈,聲望良好 ,曾捐得例貢生之銜 ,為當代地方鄉賢。地方人士稱其家族為「後浦三林」或「北門三林」。 《金門志》〈卷九 人物列傳〉中以〈義行〉篇記載林斐章「富而好義,年施棺木無算。嘗獨力捐建奎閣,費千金。治家嚴肅有法。」依據清代碑誌〈築堤修塚記〉 所述,後浦濱海之地昔為義塚,因長期受海水侵蝕嚴重損壞,而使枯骨暴露。鄉衿仕紳故於嘉慶11年(1806)倡議修壙,並築石堤五十餘丈,以安無主孤魂,捐題名錄中記林斐章曾捐金四員,可見其仁心義舉。 清道光16年(1836),林斐章獨資捐銀千圓,於後浦塗山頭創建奎閣 ,以專祠奉祀魁星爺,道光十八年(1838)時 ,同安縣金門分縣丞汪均遂題立「振起斯文」匾,置於林斐章宅大廳門額。奎閣為供文人士子求取科舉功名所建,以祈文人蔚起,振興金門文風,至今仍為金門重要的文教建築,且於民國74年指定為古蹟。 林氏家譜中記載,林斐章經商有成後興建宅第。清同治3年(1864)林可遠所撰之〈浯江林氏家錄序〉記載:「煥文公起經紀頗饒,家聲克振,用建祀業輪祭。」 民國8年(1919)林廷祥修譜時又記:「曾祖煥文公以商業起家,於是建宅第,而大門閭廣,治產業為子孫輪值。」 興建宅第除供族裔安居,亦用以祭祀林氏開浯始祖林世惠,供子孫作為追本溯源之場所。建築興建年份目前尚無史料記載,若為林斐章在世期間(1760至1838年)所建,則落成於清代中葉。清同治12年(1873)至光緒29年(1903)間,宅第曾經歷一次重修。宅第由林斐章後人世代定居,隨清末民初金門人出洋之浪潮,林氏家族至南洋謀生者眾,故民國以後,以林鈞祿家族為主要居住使用者。民國50、60年代以來,曾數次修繕屋面及牆體 ,但無大幅修繕、改建情形,使整體建築構造仍大致維持清代原物及風貌。 民國38年後,前廳曾遭國軍進駐使用;左前房曾供正氣中華報記者借住,並設印刷機臺於宅第前方,且於外部門樓上設置「正氣中華報」之招牌字樣。 宅第除作為林氏先祖的家祠外,亦曾供作祭祀公業使用,祀奉林氏太始祖比干。每年農曆四月初四舉行祭祖大典,金門、烈嶼各地、各支系的林氏族人齊聚一堂 ,於林斐章大宅內祭祖、食頭,直至民國82年新建之金門林氏家廟奠安後,才轉移至新家廟祭祖。

type

1.1

level

縣(市)定古蹟

address

珠浦北路12巷2號

longitude

118.318752660187

latitude

24.4333535683527

registerDateValue

2023-05-31

headCityName

金門縣政府

registerDateValue_eng

2023-05-31

typeName

古蹟

mainTypeName

文化資產

cityName

金門縣

groupTypeName

文化資產

mainTypePk

20230611000001

version

1.0

hitRate

31

「後浦林斐章派下大宅」所屬的資料集:「查詢單一類別文化設施資料」的其他資料

name: 開蘭進士楊士芳旗杆座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20071009000001/1226ae
intro: 楊士芳於公元1868年(清同治7年)中式進士,乃於1874年(清同治13年)楊進士重修擺厘庄舊宅,同時豎立一對旗杆座於正廳前之稻埕上。 1.科舉制度在中國有1千多年的歷史,曾是漢人社會極為重要的文化
type: 1.1

name: 竹北六張犁林家祠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20070912000001/b7a7b0
intro: 林家祠的建立,淵源於林家次聖公嘗的設置,林先坤在乾隆年間,聯合族人組織林次聖嘗會。 1790年(乾隆55年)年購買第一筆土地在六張犁,作為次聖公祭田。此後又續買六張犁庄、鹿場庄、枋寮庄、八張犁庄、九
type: 1.1

name: 臺北監獄圍牆遺蹟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19980325000006/1d57d1
intro: 市定古蹟「臺北監獄圍牆遺址」位於大安區金山南路電信局邊牆,初建於一九一0年代前後的日據時期,當時臺灣各地抗日義軍蜂起不斷,日本統治者乃在臺北與臺南首建規模龐大的監獄,臺北監獄即是臺灣近代獄政史的具體見
type: 1.1

name: 山腳蔡氏濟陽堂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20100429000001/9f28bc
intro: 「山腳蔡氏濟陽堂」位於苑裡鎮山腳里,為山腳蔡氏族人祖厝,濟陽堂為蔡姓堂號。「山腳蔡氏濟陽堂」大約興建於清嘉慶末年,至今已有180餘年的歷史。 相傳山腳蔡氏先祖,於乾隆初年自福建渡海來臺,先在臺中豐原經
type: 1.1

name: 虎山巖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19851127000019/0ee8d1
intro: 虎山巖位於彰化花壇白沙坑,地址為彰化縣花壇鄉岩竹村虎山街1號,清乾隆12年(西元1747年)由白沙坑信士倡議興建佛寺,供奉觀音菩薩,最初並無適合地點興建寺廟,後有地方士紳賴鳳高獻地興建。後在清道光10
type: 1.1

name: 舊總督府第二師範學校大禮堂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20080527000001/651b1b
intro: 係創立於1895年,由台北師範學校分出,專責公學師範部及公學校乙種本科正教員養成講習課,於下內埔現址設立,光復後改稱台灣省立臺北師範專科學校。
type: 1.1

name: 道爺圳糯米橋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20190219000010/13e0f9
intro: 1.道爺圳糯米橋,興建於西元1864年(清同治3年),現今位址於嘉義市宣信街與立仁路口芳草橋下方。 2.芳安里芳草橋建於道爺圳上,古名道爺橋。《嘉義市誌》記載,糯米橋在西元1862年(清同治元年)戴
type: 1.1

name: 枋橋建學碑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19950422000001/101b90
intro: 康熙五十九年(1720)有來自福建漳州的林成祖開墾板橋地區,並成立墾號,開鑿陂圳,而後道光年間更有林本源家族移入開墾,使板橋地區快速發展,形成街市。明治二十八年(1895)中日甲午戰爭後,日本統治臺灣
type: 1.1

name: 餘三館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19851127000028/3a46db
intro: 永靖餘三館陳家祖籍為廣東省潮州府饒平縣塘埔鄉大榕社的客籍人士,第十世祖陳智可自大陸渡海來臺,定居於永靖一帶,至第十二世祖陳德耀擔任墾首而遂漸致富。    陳家第十五世祖陳義方於清同治元年(西元1862
type: 1.1

name: 清代機器局遺構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20090205000001/26ee76
intro: 機器局的興建是清廷「以夷制夷」的具體表現,並希望以兵工業的自製能力與西方抗衡,台灣首任巡撫劉銘傳因台灣孤懸海外、軍事建設不足、調度緩慢,及提昇個人地位、培植近代化技術人才等原因,積極設立台北機器局,這
type: 1.1

name: 臺灣電力株式會社社長宿舍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19980504000004/9cb036
intro: 日治時期的臺灣電力株式會社為當時工業剛起步發展的重要能源機構。它的首長官邸建於附近城廓,為目前仍然保存完整的官舍,光復後曾改充為中央招待所及臺灣省主席官邸之用。這座以高牆圍繞的官邸,建築風格採用西 洋
type: 1.1

name: 總統府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19980730000001/f54c98
intro: 總統府為日治時期的台灣總督府,是當時臺灣最高的行政機構,所在位置原是清末台北城內陳姓及林姓宗祠所在,日人治台後先利用清廷遺留下來的「布政使司衙門」作為臨時總督府,至第五任總督佐久間左馬太開始有興建永久
type: 1.1

name: 朝北醫院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20160129000001/df507a
intro: 1.李朝北為1893年出生,1919年畢業於臺灣總督府醫學院(台大醫學院前身),1936-1939年曾任臺北州臺北市會議會為日據時期第一屆民選議員。 2.1921年在貴陽街、西園路口開設朝北醫院,曾兼
type: 1.1

name: 陳中和墓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19960827000002/b03f9f
intro: 陳中和(1853∼1930)為清末、日治時期台灣重要的企業家、富商之一,其墓園位於高雄市苓雅區中正一路旁原14號公園用地,建於昭和5年(1930),為台灣現存日治時期所建少數著名墓園之一。 目前陳中
type: 1.1

name: 北極殿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19850819000067/61f4c9
intro: 北極殿主祀玄天上帝,又稱北極大帝、北極佑聖真君、開天大帝、元武神,俗稱上帝公、上帝爺或帝爺公。是北極星人格化的崇拜屠宰業奉為專祀的神祇;一般婦女認為玄天上帝是保護孩童的,所以每逢農曆三月三日上帝爺誕辰
type: 1.1

name: 修竹居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20210330000001/c8fc6f
intro: 漳州人陳德成原居住在現在修竹居左側附近的三合院,後因兩位兒子依序成家,有感家族人丁漸眾,現有居住空間不足使用,於昭和10年在原有宅邸右側興建格局完整的三合院建築,並命名為「修竹居」。 建成之初正身的明
type: 1.1

name: 原嘉義農林學校校長官舍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20070119000001/c7f386
intro: 「原嘉義農林學校校長官舍」位於現今嘉義市東區忠孝路188號,興建於日治時期1930年(昭和5年),為提供給日治時期「嘉義農林學校」(今國立嘉義大學)校長所居住的官舍。 嘉義農林學校成立於1919年(大
type: 1.1

name: 北投真言宗石窟建築群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20190725000002/59c753
intro: 日治初期,自日本內地有眾多佛教宗派來台傳教,其中真言宗弘法寺原本借用艋舺黃氏宗廟布教,之後於1910年於新起街市場右側、新起橫街一丁目新建本堂竣工,除本尊為弘法大師及十一面觀世音之外,另自高野山勸請不
type: 1.1

name: 于右任墓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20120424000001/8d51e2
intro: 于右任先生(1879~1964年),名伯循,字右任,為清朝光緒年間的舉人,民國二十年(1931年)就任監察院長職,民國三十八年(1949年)十月抵臺,並將監察院遷移至台灣。民國五十三年(1964年)于
type: 1.1

name: 原台南縣知事官邸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19980626000010/7977fd
intro: 日治時期臺南知事官邸建築曾有數次主要用途變遷,而在1901~1920年間其雖非作為首長官邸之用,但亦轉用為多種不同的用途機能;二戰後,其不復做為官邸使用,而由數個官方機構進佔使用,過程曲折。此建築之使
type: 1.1

name: 清水社口楊宅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20100712000001/09d07c
intro: 楊家祖籍福建省泉州府同安縣,約在乾隆年間遷臺,楊氏先祖來到清水時,先居住於社口一帶。而後往西勢發展,道光7年(1827)楊氏家族分家後,二房與三房回到社口定居。楊氏家族自乾隆年間遷臺以來,一方面辛勤墾
type: 1.1

name: 原彰化警察署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20090615000001/efdd1a
intro:   昭和8年(1933)10月13日臺灣總督府以府令第119號公布彰化新市制,將彰化街合併南郭、大竹兩庄成為「彰化市」。依據日治時期地方行政制度的設計,在州轄市成立後,必須另外設置警察署執行警察事務,
type: 1.1

name: 寶藏巖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19970805000001/96ef2e
intro: 寶藏巖創建於清康熙年間,為臺北最古老的佛寺之一,當時漢人初入墾臺北盆地,有部分僧人隨之進入盆地建寺弘法,此為重要歷史見證。寶藏巖主祭觀音佛祖,因靠山崖而建,故稱為巖,又稱為石壁潭寺、觀音亭。寺前的新店
type: 1.1

name: 基隆要塞司令官邸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20061207000001/da2b80
intro: 該宅第建於昭和6年(1931年),原為日治時代「流水巴士社」社長流水偉助之住家。昭和20年(1945年),日軍戰敗,國民政府接管後將此建築做為要塞司令官邸,取代原本位於許梓桑古厝所在「少將山」山頂、被
type: 1.1

name: 臺灣總督府博物館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19980610000001/283734
intro: 位於二二八和平公園內的博物館,其前身為日治時期的「兒玉總督後藤民政長官紀念館」。兒玉源太郎為日治初期的臺灣總督,後藤新平為民政長官兩人為殖民地政策統治臺灣建立了重要的基礎,日人視其為重要功勞者,現館內
type: 1.1

name: 吳鸞旂墓園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19920522000001/e8d4ec
intro: 吳鸞旂,字泮水,臺中人,祖籍福建省龍溪縣郡山,生於清同治元年(1862),卒於大正11年(1922)。家族以土地田業致富,與霧峰林家為姻親,其資性正直,臨事果斷,熱心公益,為光緒年間的監生,也是當時東
type: 1.1

name: 原熱帶醫學研究所士林支所本館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20201223000001/15d63e
intro: (一)日治時期臺灣總督府中央研究所衛生部簡介 衛生部前身為1896年成立的總督府製藥所檢查課,1909年臺灣總督府以勅令第43號設立「臺灣總督府研究所」,4月1日開始營運,同時修訂專賣局分課規程,廢止
type: 1.1

#28

傅園

name: 傅園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20230504000001/a7754d
intro: 傅斯年先生為「五四運動」時的學生領袖,也是著名的歷史學者,但他最為人稱道的則是擔任臺大校長時期的貢獻。他的精神與風範卻長留臺大,成為臺大人永遠的校長。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國民政府接收原「臺北帝國大
type: 1.1

name: 菸酒公賣局嘉義分局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20000607000001/41ad7d
intro: 「菸酒公賣局嘉義分局」位於現今嘉義市東區中山路659號,興建於日治時期1937年(昭和12年),為日治時期臺灣總督府專賣局嘉義支局辦公廳舍。 「臺灣省菸酒公賣局嘉義分局」前身為日治時期「臺灣總督府專賣
type: 1.1

name: 員林保安堂曾春泉洋樓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20210517000002/5b08c0
intro:   日治中期,員林街市街的發展主要集中在舊大街(今中正路)、鐵道與最南邊的一條東西向連絡幹道(即今民生路)所圍的三角區塊,尤其是火車站前道路(今民權路)以南的區域。南邊橫街與舊大街交角並有員林市場,明
type: 1.1

文化部 的其他資料集

文化部國家文化資料庫-法政

每周更新,15

林千筠 小姐 | 02-85126685 | 2022-01-07 18:39:22

文化部

典藏目錄-東南亞島民族類

每1年更新,12

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27:23

文化部

典藏目錄-壓克力畫類

每1年更新,19

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07:39

文化部

典藏目錄-石材類

每1年更新,17

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6:43:19

文化部

藝文活動筆數統計

每1年更新,17

謝致潁 先生 | 02-85126683 | 2023-07-26 16:46:38

文化部

典藏目錄-工藝文物類

每1年更新,14

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17:48

文化部

蒙藏委員會內部各委員會、任務編組及財團法人之性別統計表

不定期更新更新,20

林雅萍 小姐 | 02-2356-6453 | 2023-07-28 14:44:50

文化部

其他藝文資訊

每1日更新,20

謝致潁 先生 | 02-85126683 | 2023-07-27 17:33:29

文化部

典藏目錄-甲殼類

每1年更新,13

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28:37

文化部

蒙藏族輔導成果統計表

每1年更新,16

林雅萍 小姐 | 02-2356-6453 | 2023-07-28 14:45:31

文化部

典藏目錄-觀念藝術類

每年更新,15

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0-02-19 17:26:36

文化部

文化部國家文化資料庫-美術

每周更新,21

黃思維 先生 | 02-85126683 | 2018-07-13 12:11:25

文化部

典藏目錄-飲食用具類

每1年更新,20

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20:46

文化部

文化部國家文化資料庫-社會學

每周更新,29

黃思維 先生 | 02-85126683 | 2018-07-13 12:25:43

文化部

文創育成中心資訊

每年更新,17

楊家華 小姐 | 02-85126561 | 2021-04-07 17:05:23

文化部

文化部研習課程

每日更新,100

黃建文 先生 | 02-85126684 | 2022-01-07 18:37:06

文化部

典藏目錄-爬蟲類

每1年更新,18

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27:55

文化部

蒙藏補助團體私人情形季報表

每3月更新,18

林雅萍 小姐 | 02-2356-6453 | 2023-07-28 14:49:13

文化部

典藏目錄-藻類

每年更新,16

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0-02-18 15:45:10

文化部

文化部文化資料開放諮詢小組會議

每半年更新,22

黃建文 先生 | 02-85126684 | 2022-01-06 18:14:16

文化部

文化部單位預算

每1年更新,20

林瑀玟 小姐 | 02-85126642 | 2023-08-01 10:20:23

文化部

蒙藏文物展覽參觀人數統計表

每半年更新,16

張德媛 小姐 | 02-2341-1105 | 2018-08-09 14:06:51

文化部

閱讀活動

每日更新,22

郭聯德 先生 | 02-8512-6461 | 2021-04-07 17:00:12

文化部

典藏目錄-漆器類

每1年更新,21

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6:49:44

文化部

文化部文化資料開放推動綱要計畫

每1年更新,16

謝致潁 先生 | 02-85126683 | 2023-07-26 16:49:43

文化部

蒙古法官司法研習班統計表

每1年更新,18

紀英豪 先生 | 02-2356-6445 | 2023-07-28 14:48:05

文化部

蒙藏珍貴文物統計表

每1年更新,16

張德媛 小姐 | 02-2341-1105 | 2023-07-28 14:46:09

文化部

典藏目錄-樹脂類

每年更新,20

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0-02-19 17:50:59

文化部

蒙藏最新出版品一覽表

每年更新,16

張德媛 小姐 | 02-2341-1105 | 2018-08-16 16:05:50

文化部

中小學優良課外讀物推介目錄

不更新更新,22

朱曉俐 小姐 | 02-85126462 | 2021-04-07 17:04:50

文化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