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me1: 0 time2: 0 time3: 0 time4: 0 total: 0 1950年代幼兒三輪車族群與語言
台灣資料通-開放資料查詢 台灣資料通-公開資料預覽查詢
關鍵字資料搜尋

1950年代幼兒三輪車族群與語言

1950年代幼兒三輪車族群與語言」於資料集「文化部國家文化記憶庫-族群與語言類」由單位「文化部」的林千筠 小姐所提供,聯繫電話是02-85126685,最近更新時間為:2022-01-07 18:29:39。 欄位MOC_Id的內容是Culture_Event630047 , 欄位Id的內容是630047 , 欄位Title的內容是1950年代幼兒三輪車 , 欄位Description的內容是 這是蘭大弼醫生與高仁愛醫生的兩位雙胞胎兒子於1955年或是1956年初春時在彰化老蘭醫生樓一樓,騎在幼兒三輪車的照片。 蘭大弼醫生與高仁愛醫生於1951年初因為中國共產黨要求而離開福建泉州惠世醫院返回英國,經過向英國長老會總會的申請手續,將他們夫婦派來台灣擔任醫療宣教醫師。蘭大弼醫生與高仁愛醫生於1952年初在倫敦領養一對剛出生的雙胞胎,名為 Donald John Landsborough (哥)及 David Landsborough(弟),一家四口返回彰化,進入彰化基督教醫院工作。1955年時蘭大弼醫生已經接任彰化基督教醫院院長職務,除了全力投入醫院工作外,也經常接待來自台灣各地的外籍宣教師,投入教會工作,努力傳揚上帝的福音。這張照片是他與高仁愛醫生在老蘭醫生樓宿舍接待宣教師,兩位約三歲的雙胞胎兒子看到來訪的「阿姨」,開心的畫面。 照片中的三輪車,是當時台灣常見的兒童三輪車,是兒童學習肌肉協調的重要器具。蘭大弼與高仁愛不論是竹製嬰兒車或是兒童三輪車都是採用本地產品,而不是從英國帶來舶來品,一家融入於本地生活。 , 欄位Keyword_Des_Rights_2的內容是CC BY , , , 欄位MOC_Url的內容是https://memory.culture.tw/Home/Detail?Id=630047&IndexCode=Culture_Event , 欄位Original_Url的內容是https://cmsdb.culture.tw/event/027C32AB-EF79-4B7C-9EEC-679D709C93BA , 欄位Keyword_Format的內容是圖像 , 欄位LastUpdateTime的內容是2021-08-24T16:55:56 , 欄位Keyword_Subject_1的內容是族群與語言

MOC_Id

Culture_Event630047

Id

630047

Title

1950年代幼兒三輪車

Description

這是蘭大弼醫生與高仁愛醫生的兩位雙胞胎兒子於1955年或是1956年初春時在彰化老蘭醫生樓一樓,騎在幼兒三輪車的照片。 蘭大弼醫生與高仁愛醫生於1951年初因為中國共產黨要求而離開福建泉州惠世醫院返回英國,經過向英國長老會總會的申請手續,將他們夫婦派來台灣擔任醫療宣教醫師。蘭大弼醫生與高仁愛醫生於1952年初在倫敦領養一對剛出生的雙胞胎,名為 Donald John Landsborough (哥)及 David Landsborough(弟),一家四口返回彰化,進入彰化基督教醫院工作。1955年時蘭大弼醫生已經接任彰化基督教醫院院長職務,除了全力投入醫院工作外,也經常接待來自台灣各地的外籍宣教師,投入教會工作,努力傳揚上帝的福音。這張照片是他與高仁愛醫生在老蘭醫生樓宿舍接待宣教師,兩位約三歲的雙胞胎兒子看到來訪的「阿姨」,開心的畫面。 照片中的三輪車,是當時台灣常見的兒童三輪車,是兒童學習肌肉協調的重要器具。蘭大弼與高仁愛不論是竹製嬰兒車或是兒童三輪車都是採用本地產品,而不是從英國帶來舶來品,一家融入於本地生活。

Keyword_Des_Rights_2

CC BY

ImageUrl

  1. 0

Keyword_Rights_2

  1. 0
    _PDM_

Keyword_Format

圖像

LastUpdateTime

2021-08-24T16:55:56

Keyword_Subject_1

族群與語言

「1950年代幼兒三輪車族群與語言」所屬的資料集:「文化部國家文化記憶庫-族群與語言類」的其他資料

MOC_Id: Culture_Object272181
Id: 272181
Title: 永福部落(Mornos)
Description: 永福部落位於臺東縣長濱鄉竹湖村2到5鄰位置,位於掃別溪與南掃別溪出海口中間地帶,舊名「大掃別」,日本人稱作掃別或是沙別,在夏獻綸所撰《臺灣輿圖》時,已經有所記載,為成廣澳沿海八社,可見此部落已經擁有悠

MOC_Id: Culture_Object473836
Id: 473836
Title: 張金秀生命故事
Description: 本幅作品為張金秀製作,採訪者為曾玉心,由社團法人花蓮縣光復鄉老人會採錄。張金秀女士目前居住於花蓮縣光復鄉。 畫作大小長約43公分,寬約30公分,為布料材質製作,以白膠黏貼至畫布上。數位檔案的翻攝

MOC_Id: Culture_Event648429
Id: 648429
Title: 【日文文獻解讀-4-4】1934年11月1日〈布農族的繪曆〉
Description: 布農族的繪曆 內容:(接續)家族世代皆為蕃社的祭司,父親Laung Mangdavan(金茂山,ラオンマグラバン)47年前由巒大社的小社Katoguran社移居過來,同時成為Qanituan(加

MOC_Id: Culture_Event648657
Id: 648657
Title: 【Qanituan社Mangdavan家族祭事曆(Islulusan,日文:繪曆)圖紋解說:十月獵首祭(下)】
Description: |解讀說明|解讀順序為由左至右。 獵首祭在《臺灣日日新報》的記載中稱作取稗祭(mabirao),一共舉行五天。橫尾廣輔的紀錄則稱獵首祭叫boanpabizaoan。 11-1作者為兒子Talu

MOC_Id: Culture_Object272072
Id: 272072
Title: 卡拉達蘭部落(Kalatadrang)
Description: 卡拉達蘭部落位在金峰鄉正興村和太麻里鄉大王村,太麻里車站西南方約1.6公里。而正興村為金峰鄉的外飛地,四周被太麻里鄉包圍。部落北方、西方和東方為太麻里鄉大王村,南方為太麻里鄉泰和村。進入部落須由太麻里

MOC_Id: Culture_Place589632
Id: 589632
Title: 勝安部落內顯著建築標的物-勝安運動公園
Description: 照片中為勝安部落中的顯著標的物:勝安運動公園。Fulufuluan部落,漢語稱做勝安部落,位在花蓮縣吉安鄉勝安村。根據林修澈主編的《臺灣原住民部落事典》中的說法,據說此地生長有許多箭筍,因此將勝安

MOC_Id: Culture_Object506000
Id: 506000
Title: 幽靜的蕃社
Description: 此照片為昭和7年(1932)馬太鞍社內幽靜純樸的景象。在日治時期,陸路與東線鐵道的開通,使原先南北往來不易的縱谷內,人、物流開始快速流通。蕃社內也漸漸開始出現純日本式的建築與本島式的家屋被建造起,

MOC_Id: Culture_Object732233
Id: 732233
Title: 日治宜蘭泰雅族男子(南澳群)
Description: 此照片為翻拍日治時期出版的明信片。像中男子額紋明顯,幅寬較粗,符合南澳群形式。服飾則為非常典型的南澳群形式,包含胸兜、長袖短衣或長衣、前遮片、及披肩。胸兜以顯緯、挑花技法完成,經紗是以白色麻紗為底

MOC_Id: Culture_Place142104
Id: 142104
Title: 溪口王宅
Description: 本戶為外省與客家族群,外省來自雲南昆明,客家則是來自新竹,並說海陸腔。1949年石,先生隨著部隊來到廈門,再到小金門,最後受退輔會安排來到溪口開墾。 本資料為基於2008 年進行之客家文物普查時

MOC_Id: Culture_Object756553
Id: 756553
Title: 是客家人還是福佬?大溪南興庄廣福詔安黃家
Description: 此為桃園土牛溝的相關歷史與文化的故事,詳細記錄土牛溝的歷史背景以及周邊的客家文化與信仰,本篇故事為「家族開墾與紮根」下的「是客家人還是福佬──大溪南興庄廣福詔安黃家」,第二次清界,築土牛溝之後,1

MOC_Id: Culture_Place589518
Id: 589518
Title: 豐裡部落內顯著建築標的物-豐裡社區活動中心
Description: 此照片為豐裡部落裡的豐裡社區活動中心。Tdlu部落,漢語稱做豐裡部落,位在花蓮縣壽豐鄉豐裡村。根據林修澈主編的《臺灣原住民部落事典》中的說法,此地在日治時期為豐田移民村之「大平」聚落(現今稱做豐坪

MOC_Id: Culture_People142841
Id: 142841
Title: 歐嗨‧斯娃娜
Description: 原住民族遭受國家教育強制同化之歷史真相資訊蒐集計畫執行23位個別訪談,訪談者:歐嗨‧斯娃娜,阿美族,時間為西元2018年(民國107年)8月3日,地點於原住民族文化事業基金會。 內容包含:個人教

MOC_Id: Culture_Place589289
Id: 589289
Title: 春日部落內顯著建築標的物-花蓮縣玉里鎮春日國民小學
Description: 照片中的建物,是位在春日部落範圍內的春日國民小學。Ceroh部落,漢語稱做春日部落,位在花蓮縣玉里鎮春日里,目前居民以阿美族居多,信仰以天主教為主。根據林修澈主編的《臺灣原住民部落事典》中的說法,

MOC_Id: Culture_Object272065
Id: 272065
Title: 給陵部落(Kiring)
Description: 給陵部落位於臺東縣太麻里鄉多良村,大溪西北方小溪產業道路5公里處,海拔約350公尺的山谷中,為來自屏東縣泰武鄉高燕社的排灣族。舊社原址位於達仁鄉土坂山上的tjaririk,距現今部落約3-4小時路程,

MOC_Id: Culture_Object734282
Id: 734282
Title: 當代排灣族 四象頭目紋
Description: 照片中圖紋為四象頭目紋。傳統排灣族人形紋都代表貴族人形,所有人形紋都是貴族紋。傳統人形紋的造型都很簡單,由圓圈表示頭部、身體及四肢以線條構成。宋海華文身師由此發想,進行人形紋的改造,首先以四位人頭

MOC_Id: Culture_Event648423
Id: 648423
Title: 【日文文獻解讀-2-4】1928年2月15日《日本民俗叢書:繪文字及源始文字》
Description: 標題:臺灣原住民的祭事曆 內文:(接續)關於臺灣的蕃族,就對其經濟、社會等各種方面狀況,我很早就希望有朝一日能出差到當地進行調查。並藉此機會詳細調查這些繪文字的狀況。至今尚未有此機會。因此就將此

MOC_Id: Culture_Object272259
Id: 272259
Title: 加和部落(Kanahcian)
Description: 加和部落位於臺東縣海端鄉加拿村,聚落範圍主要位在加拿溪兩岸。加和部落所屬的族群為布農族,「加和」布農族語為Kanahcian,是平坦山腹的意思。部落原為卑南族人,為了採樟腦樹而搭建獵寮之地,後來與來自

MOC_Id: Culture_Place589287
Id: 589287
Title: 洛合谷部落聚會所
Description: 照片中的建物,是洛合谷部落的聚會所。Lohok部落,漢語稱做洛合谷部落,位在花蓮縣玉里鎮松浦里,目前居民以阿美族居多,信仰以基督教和天主教為主。「Lohok」在阿美族語中有「腐爛」的意思,相傳有隻

MOC_Id: Culture_Place264833
Id: 264833
Title: 福德宮
Description: 「土地公」一詞有「福德正神」等等不同的稱呼,客家人則稱為「伯公」。位於花蓮市國富里市八市場的福德宮,牆面之上香說明,有全市土地公廟僅見之「伯公」用詞。此筆詮釋資料配合「客迴東鐵──花蓮鐵道上的客庄昔日

MOC_Id: Culture_Object272064
Id: 272064
Title: 喳其格勒部落(Tjatjigel)
Description: 喳其格勒部落位於臺東縣太麻里鄉多良村最南端,大竹溪河口北岸,為太麻里鄉最南端聚落,北鄰排灣族給鄰部落,南邊與大武鄉大竹村大竹部落相距約3.5公里。由於地處沖積平原,又有南迴鐵路、公路經過,交通發達,為

MOC_Id: Culture_Object731627
Id: 731627
Title: 執子之手
Description: 為藝術家雷恩參與台北市凱達格蘭文化館特展展出作品,利用琉璃珠鑲嵌製作的木製家具。特展名稱為與你的頭頸上誓約,戀戀qata藝術展。作品解說 :百合花是婦女貞潔的象徵,而手紋則是一種印記,讓我們記得自

MOC_Id: Culture_Place264845
Id: 264845
Title: 花蓮縣客家文化會館
Description: 花蓮縣客家文化會館為吉安鄉客家藝文展演的重要場所,旨在向各個世代的花蓮居民,傳承客家族群文化。花蓮縣客家文化會館位於花蓮縣吉安鄉南華村中正路2段58號,南埔公園旁。此筆詮釋資料配合「客迴東鐵──花蓮鐵

MOC_Id: Culture_Event648561
Id: 648561
Title: 【日文文獻解讀-10-8】1937年9月〈布農族的繪曆(上)〉
Description: 標題:布農族的繪曆(上) 內文:(接續) 四、Qanituan(加年端,カネトワン)的繪曆 說到布農族的繪曆,就會被認定是Qanituan社所特有的。而原本持有繪曆的布農族的丹蕃表示,文字是

MOC_Id: Culture_Event734098
Id: 734098
Title: 宋海華受邀至伊比薩刺青俱樂部駐店文身
Description: 伊比薩紋身俱樂部(IBIZA INK CLUB)由Peter於2009年創立,地址是臺北市臺北市大同區環河北路一段147號。主要以設計概念切入,讓客人擁有量身訂做的專屬紀念,多一點輕鬆的態度看待刺

MOC_Id: Culture_Object731479
Id: 731479
Title: 屏東縣排灣族民族誌影像圖錄
Description: 任先民為人類學者,早期於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任職時,在屏東、蘭嶼、臺東和花蓮等地從事田野調查,拍攝了許多排灣族、達悟族、阿美族和泰雅族影像及相關資料。2006年將以上資料贈與國立台灣史前文化博物

MOC_Id: Culture_Object665264
Id: 665264
Title: 在士林官邸留影
Description: 這是蔣宋美齡(1897-2003)在士林官邸的影像,拍攝時間為1961(民國50)年。 蔣中正(1887-1975)總統來臺的第一個官邸為草山行館,原為臺灣糖業株式會社招待所,為1920年代典型

MOC_Id: Culture_Event648571
Id: 648571
Title: 【日文文獻解讀-10-12】1937年9月〈布農族的繪曆(上)〉
Description: 標題:布農族的繪曆(上) 內文:(接續)繪曆實品,他們現今已不使用,由臺中州理蕃課保管中。為了知道真相,不厭其煩的嘗試,終於有了詳細的解說。這是來自於現任臺中州新高郡Tamarowan社,駐在巡

MOC_Id: Culture_Object272095
Id: 272095
Title: 陸安部落(Dihekoay)
Description: 陸安部落日治時期稱為rikuwan,位於池上鄉西側近山地區、池上平原內,以臺20甲線串連東西,為舊時往來池上與關山必經道路。該部落東與池上市街上連,西邊則以初來橋與初來部落相望,屬於臺東縣池上鄉大埔村

MOC_Id: Culture_People181197
Id: 181197
Title: 希婻‧瑪飛袱
Description: 原住民族遭受國家教育強制同化之歷史真相資訊蒐集計畫執行23位個別訪談,個別訪談者之一:希婻‧瑪飛袱,達悟族,時間為西元2018年(民國107年)8月31日,地點於原住民族委員會。 內容包含:個人

MOC_Id: Culture_Object272086
Id: 272086
Title: 包霧目力部落(Paumeli)
Description: 包目霧力部落位在金峰鄉正興村和太麻里鄉大王村,太麻里車站西南方約1.6公里。而正興村為金峰鄉的外飛地,四周被太麻里鄉包圍。部落北方、西方和東方為太麻里鄉大王村,南方為太麻里鄉泰和村。進入部落須由太麻里

文化部 的其他資料集

典藏目錄-貝類

每1年更新,16

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29:03

文化部

查詢單一文化設施詳細資料

不定期更新更新,19

謝致潁 先生 | 02-85126683 | 2023-07-27 16:42:09

文化部

文化部國家文化資料庫-戲劇

每周更新,20

黃思維 先生 | 02-85126683 | 2018-07-13 11:49:13

文化部

文化部附屬單位預算-作業基金

每1年更新,21

林楷衛 先生 | 02-85126632 | 2023-07-26 17:35:29

文化部

文化部國家文化資料庫-設計

每周更新,23

黃思維 先生 | 02-85126683 | 2018-07-13 11:54:49

文化部

典藏目錄-歷史類

每1年更新,18

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5:33:35

文化部

文化部典藏網類別統計

每1年更新,14

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6 | 2023-07-27 15:32:57

文化部

全國電影票房統計數據

每周更新,12

梅 先生 | 02-8522-8000#2303 | 2022-01-13 20:17:23

文化部

文化部-振興三倍券通訊交易適用業者名單

每1月更新,14

葉舒文 小姐 | 02-85126571 | 2023-07-27 16:04:54

文化部

文化部附屬單位半年結算-特別收入基金

每6月更新,11

李 小姐 | 02-85126634 | 2023-08-01 10:09:36

文化部

獨立音樂

每日更新,21

黃建文 先生 | 02-85126684 | 2022-01-07 18:47:26

文化部

其他藝文資訊

每1日更新,20

謝致潁 先生 | 02-85126683 | 2023-07-27 17:33:29

文化部

文化部國家文化記憶庫-生物、生態與環境類

每日更新,41

林千筠 小姐 | 02-85126685 | 2022-01-07 18:31:50

文化部

藝文活動筆數統計

每1年更新,17

謝致潁 先生 | 02-85126683 | 2023-07-26 16:46:38

文化部

蒙藏委員會員工人數統計表

不更新更新,15

林雅萍 小姐 | 02-2356-6453 | 2018-08-10 16:04:24

文化部

藝文中心

不定期更新更新,30

謝致潁 先生 | 02-85126683 | 2023-07-27 17:36:04

文化部

文化部業務統計

每年更新,26

黃建文 先生 | 02-85126684 | 2022-01-07 18:39:36

文化部

綜藝活動

每1日更新,16

謝致潁 先生 | 02-85126683 | 2023-07-27 15:03:19

文化部

藝術村

不定期更新更新,15

謝致潁 先生 | 02-85126683 | 2023-07-27 17:54:16

文化部

查詢單一類別文化設施資料

不定期更新更新,178

謝致潁 先生 | 02-85126683 | 2023-07-27 16:41:24

文化部

特色圖書館

每年更新,53

黃建文 先生 | 02-85126684 | 2022-01-07 18:43:12

文化部

蒙藏補助團體私人情形季報表

每3月更新,18

林雅萍 小姐 | 02-2356-6453 | 2023-07-28 14:49:13

文化部

文化部文化資料開放諮詢小組會議

每半年更新,22

黃建文 先生 | 02-85126684 | 2022-01-06 18:14:16

文化部

典藏目錄-雕塑類

每年更新,22

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0-02-18 18:15:42

文化部

典藏目錄-甲殼類

每1年更新,13

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28:37

文化部

典藏目錄-攝影類

每年更新,16

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0-02-18 18:11:19

文化部

典藏目錄-生活衣飾與用品類

每年更新,19

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0-02-18 18:08:36

文化部

文化部人民申請提供政府資訊案件統計

每年更新,15

黃建文 先生 | 02-85126684 | 2022-01-07 18:32:22

文化部

文化部及所屬有限取用資料清單

每年更新,17

黃建文 先生 | 02-85126684 | 2022-01-07 18:33:01

文化部

舞蹈表演資訊

每1日更新,58

謝致潁 先生 | 02-85126683 | 2023-07-27 17:34:21

文化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