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me1: 0 time2: 1 time3: 0 time4: 0 total: 1 1998年12月12日杜潘芳格參與在中央大學由台灣客協主辦桃園客協承辦的第二屆台灣客家文學營與鍾肇政等及學員合照(杜潘芳格家屬提供)
台灣資料通-開放資料查詢 台灣資料通-公開資料預覽查詢
關鍵字資料搜尋

1998年12月12日杜潘芳格參與在中央大學由台灣客協主辦桃園客協承辦的第二屆台灣客家文學營與鍾肇政等及學員合照(杜潘芳格家屬提供)

1998年12月12日杜潘芳格參與在中央大學由台灣客協主辦桃園客協承辦的第二屆台灣客家文學營與鍾肇政等及學員合照(杜潘芳格家屬提供)」於資料集「文化部國家文化記憶庫-族群與語言類」由單位「文化部」的林千筠 小姐所提供,聯繫電話是02-85126685,最近更新時間為:2022-01-07 18:29:39。 欄位MOC_Id的內容是Culture_Object714505 , 欄位Id的內容是714505 , 欄位Title的內容是1998年12月12日杜潘芳格參與在中央大學由台灣客協主辦桃園客協承辦的第二屆台灣客家文學營與鍾肇政等及學員合照(杜潘芳格家屬提供) , 欄位Description的內容是   此為1998年12月12日,杜潘芳格參與由臺灣客家公共事務協會主辦,桃園縣客家公共事務協會承辦的第二屆臺灣客家文學營時,在中央大學與鍾肇政及其他學員的合照。   鍾肇政為臺灣文學之母,長年筆耕不輟,也是支持高中國文「調降文言文比例,強化臺灣新文學教材」的共同發起人。致力文學創作外,也熱心參與公眾事務,推動臺灣作家紀念館活動,關心文學環境和文化建設。同時積極爭取客家族群權益,推動「還我客家母語運動」,也多次舉辦臺灣文學營、客家夏令營和冬令營來推廣臺灣文學,栽培後進。1998年舉辦的第二屆臺灣客家文學營,以杜潘芳格為主題作家,讓學員們一同賞析其詩作,並面對面與談,讓學員更瞭解杜潘芳格。   潘芳格(婚後冠夫姓杜)出身客家望族,甫出世(1927年)便隨赴日求學的父親移居日本,直到1934年才回臺定居。因家族背景之故,雖能進入小學校與新竹高等女學校接受教育,但被殖民者的身分,讓潘芳格一直遭受日本籍同學罷凌。為宣洩與抒發受到蔑視、欺侮以及抑鬱的痛苦與經驗,開始以日文寫詩,同時也寫小說、散文。1965年,加入強調本土意識、標誌臺灣精神的《笠》詩社,開始發表中文作品。八零年代後,則積極以客語寫作,並將日常語言提升到文學藝術層面,豐富並拓展客語文學園地。身為「跨越語言的一代」的詩人,其詩文字淺白,意象鮮明,除投射出內在的心靈活動、散發對原鄉的熱情與關懷外,更有著強烈的女性意識、面對語言轉換與國籍認同的困境等特質。 參考資料 1.〈鍾肇政〉,維基百科,https://zh.wikipedia.org/zh-tw/鍾肇政(瀏覽日期:2022/04/29) 2.《「客家女詩人-杜潘芳格文學創作調查研究及策展計畫」勞務採購案 修正 計畫成果報告書》,(瀏覽日期:2022/04/28) 3.〈杜潘芳格〉,臺灣大百科全書,98年10月29日, https://nrch.culture.tw/twpedia.aspx?id=4644(瀏覽日期:2022/04/28) 4.〈杜潘芳格〉,文訊雜誌社/文藝資料研究及服務中心/名家檔案,https://www.wenhsun.com.tw/authorsite/detail/15(瀏覽日期:2022/04/28) 5.〈杜潘芳格〉,客家雲,105年10月19日,https://cloud.hakka.gov.tw/details?p=1831(瀏覽日期:2022/04/28) , 欄位Keyword_Des_Rights_2的內容是CC BY , , , 欄位MOC_Url的內容是https://memory.culture.tw/Home/Detail?Id=714505&IndexCode=Culture_Object , 欄位Original_Url的內容是https://cmsdb.culture.tw/object/75640B42-4870-40FC-BA3C-31E4987619E6 , 欄位Keyword_Format的內容是圖像 , 欄位LastUpdateTime的內容是2023-01-13T10:18:06 , 欄位Keyword_Subject_1的內容是族群與語言

MOC_Id

Culture_Object714505

Id

714505

Title

1998年12月12日杜潘芳格參與在中央大學由台灣客協主辦桃園客協承辦的第二屆台灣客家文學營與鍾肇政等及學員合照(杜潘芳格家屬提供)

Description

  此為1998年12月12日,杜潘芳格參與由臺灣客家公共事務協會主辦,桃園縣客家公共事務協會承辦的第二屆臺灣客家文學營時,在中央大學與鍾肇政及其他學員的合照。   鍾肇政為臺灣文學之母,長年筆耕不輟,也是支持高中國文「調降文言文比例,強化臺灣新文學教材」的共同發起人。致力文學創作外,也熱心參與公眾事務,推動臺灣作家紀念館活動,關心文學環境和文化建設。同時積極爭取客家族群權益,推動「還我客家母語運動」,也多次舉辦臺灣文學營、客家夏令營和冬令營來推廣臺灣文學,栽培後進。1998年舉辦的第二屆臺灣客家文學營,以杜潘芳格為主題作家,讓學員們一同賞析其詩作,並面對面與談,讓學員更瞭解杜潘芳格。   潘芳格(婚後冠夫姓杜)出身客家望族,甫出世(1927年)便隨赴日求學的父親移居日本,直到1934年才回臺定居。因家族背景之故,雖能進入小學校與新竹高等女學校接受教育,但被殖民者的身分,讓潘芳格一直遭受日本籍同學罷凌。為宣洩與抒發受到蔑視、欺侮以及抑鬱的痛苦與經驗,開始以日文寫詩,同時也寫小說、散文。1965年,加入強調本土意識、標誌臺灣精神的《笠》詩社,開始發表中文作品。八零年代後,則積極以客語寫作,並將日常語言提升到文學藝術層面,豐富並拓展客語文學園地。身為「跨越語言的一代」的詩人,其詩文字淺白,意象鮮明,除投射出內在的心靈活動、散發對原鄉的熱情與關懷外,更有著強烈的女性意識、面對語言轉換與國籍認同的困境等特質。 參考資料 1.〈鍾肇政〉,維基百科,https://zh.wikipedia.org/zh-tw/鍾肇政(瀏覽日期:2022/04/29) 2.《「客家女詩人-杜潘芳格文學創作調查研究及策展計畫」勞務採購案 修正 計畫成果報告書》,(瀏覽日期:2022/04/28) 3.〈杜潘芳格〉,臺灣大百科全書,98年10月29日, https://nrch.culture.tw/twpedia.aspx?id=4644(瀏覽日期:2022/04/28) 4.〈杜潘芳格〉,文訊雜誌社/文藝資料研究及服務中心/名家檔案,https://www.wenhsun.com.tw/authorsite/detail/15(瀏覽日期:2022/04/28) 5.〈杜潘芳格〉,客家雲,105年10月19日,https://cloud.hakka.gov.tw/details?p=1831(瀏覽日期:2022/04/28)

Keyword_Des_Rights_2

CC BY

ImageUrl

  1. 0

Keyword_Rights_2

  1. 0
    _CC BY_

Keyword_Format

圖像

LastUpdateTime

2023-01-13T10:18:06

Keyword_Subject_1

族群與語言

「1998年12月12日杜潘芳格參與在中央大學由台灣客協主辦桃園客協承辦的第二屆台灣客家文學營與鍾肇政等及學員合照(杜潘芳格家屬提供)」所屬的資料集:「文化部國家文化記憶庫-族群與語言類」的其他資料

MOC_Id: Culture_Object660697
Id: 660697
Title: 后里鄉志-下
Description: 后里原稱為「內埔」,民國44年而易今名。本區介於大甲、大安兩溪間,地理環境特殊而自成風格,自昔民風純樸,多耐苦、富堅毅,有太古之遺風。 在昔為原住民拍宰海族之鹿場廣野,猶是北鄙化外之區;雍正元年,

MOC_Id: Culture_Object272189
Id: 272189
Title: 阿度蘭部落(Etolan)
Description: 阿度蘭部落位於臺東縣東河鄉,意思為石頭很多的地方,該名詞的來由為atol,亦即為「堆石」、「砌石為牆」、「以疊石為牆」之意(也有地震之意),是一個典型的卑南阿美群的阿美族大部落。部落族人隸屬阿美族卑南

MOC_Id: Culture_Place589373
Id: 589373
Title: 固努安部落內顯著建築標的物-花蓮縣萬榮鄉馬遠國民小學
Description: 照片中為位於Kunuan部落範圍中的馬遠國民小學大門口。Kunuan部落,漢語稱做固努安部落,位在花蓮縣萬榮鄉馬遠村,目前居民以布農族居多。根據林修澈主編的《臺灣原住民部落事典》中的說法,日治時期

MOC_Id: Culture_Place589309
Id: 589309
Title: 中正部落入口意象
Description: 照片中為中正部落的入口意象。Sinkam部落,漢語稱做中正部落,位在花蓮縣卓溪鄉卓溪村,目前部落中的居民以布農族居多。中正部落的布農族人,經歷布農族內部氏族的影響,以及日本政府政策多次遷移之後,於

MOC_Id: Culture_Object560023
Id: 560023
Title: 蠟染
Description:   蠟染(Batik)是印尼的國寶級工藝,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在民國98年(2009)將蠟染列為世界無形文化遺產,印尼政府將10月2日定為「印尼蠟染節」,倡導社會大眾在每週五穿上蠟染製

MOC_Id: Culture_Place685631
Id: 685631
Title: 泰雲泰式料理
Description: 鄰近永康工業區的鹽行中正北路上,遠遠就能看到泰雲泰式料理的招牌,因為招牌的形狀是泰緬建築標誌的尖形屋頂。拿了菜單走進店內,可以看見牆壁上掛著印有緬甸佛寺屋頂圖樣的旗幟,不難發現這是間帶有懷鄉的異國

MOC_Id: Culture_Object272126
Id: 272126
Title: 和平部落(Kushushu)
Description: 大武鄉位於臺東縣南端,約在北緯120度,東經22度,北與太麻里鄉為鄰,西側與南側皆與達仁鄉為界,東濱太平洋。全鄉面積約六十九平方公里。地形南北狹長,村落多位於中央山脈南段支脈之河谷平原,可利用的土地面

MOC_Id: Culture_Object714544
Id: 714544
Title: 《桃園客家》季刊第26期
Description: 此物件是由桃園市政府客家事務局,於2021年6月出版的《桃園客家》第26期,並在官網提供多媒體版方便民眾線上閱讀。 《桃園客家》第26期內容以古道行為主題。客家先民在山林裡種茶焗腦,並將林徑開闢

MOC_Id: Culture_Object272071
Id: 272071
Title: 新富社區魯凱族部落(Ngudra-drekai)
Description: 新富社區魯凱族部落位於臺東縣金峰鄉嘉蘭村北側上臺地,平均海拔高度約135公尺,下臺地為排灣族人居住地,經東64鄉道過至嘉蘭村入口處前,有兩條分岔的道路,一條下行後即可進入人口較多的排灣族部落;另一條繼

MOC_Id: Culture_Object732236
Id: 732236
Title: 日治泰雅族二男一女(大嵙崁群)
Description: 此照片為翻拍日治時期出版的明信片。相片中男女皆有文面,為大嵙崁群文面形式,女子纏頭布、方巾披巾、內著漢服。男子穿短袖長衣,胸兜、遮陰布。披巾肩頭裝飾帶以顯緯、挑花、浮織技法完成,經紗是以白色麻紗為

MOC_Id: Culture_Object291071
Id: 291071
Title: 邱乾松貼布畫故事
Description: 本篇圖像為貼布畫故事,為社團法人花蓮縣牛犁社區交流協會藉由二手衣物剪碎以後,邀請長輩們透過拼貼的形式進行創作,將生命記憶猶深的畫面製作成藝術作品。畫中圖像為童玩的踩高蹺。故事則講述邱乾松過去居住苗

MOC_Id: Culture_Event630028
Id: 630028
Title: 高仁愛在英國家裡穿著中式馬掛向友人說明
Description: 蘭大弼醫生出生於彰化,長於彰化,1940年至1951年間在福建泉州惠世醫院服務,1952年至1980年在彰化基督教醫院服務,一生中除了離家上學外,都與中華文化、台語、國語連結,所以他對於台灣的思念

MOC_Id: Culture_Object272123
Id: 272123
Title: 大竹工作地部落(Tjacupu)
Description: 大武鄉位於臺東縣南端,約在北緯120度,東經22度,北與太麻里鄉為鄰,西側與南側皆與達仁鄉為界,東濱太平洋。全鄉面積約六十九平方公里。地形南北狹長,村落多位於中央山脈南段支脈之河谷平原,可利用的土地面

MOC_Id: Culture_Place589435
Id: 589435
Title: 加里洞部落入口意象標語
Description: Kalotong部落,漢語稱做加里洞部落,位在花蓮縣光復鄉東富村,居民以阿美族居多,宗教信仰以基督教和天主教為主。照片中為加里洞部落置於入口處的瞭望台,貼有歡迎的標語。Kalotong為阿美語中「

MOC_Id: Culture_Place589381
Id: 589381
Title: 吉拉格賽部落入口意象
Description: 照片中的彩繪柱與標語,為吉拉格賽部落的入口意象。Cilakesay部落,漢語稱做吉拉格賽部落,位在花蓮縣玉里鎮泰昌里,目前居民以阿美族居多。吉拉格賽部落早年當地是樟樹林區,因此「Cilakesay

MOC_Id: Culture_Object272145
Id: 272145
Title: 八嗡嗡部落(Paongaongan)
Description: 八嗡嗡部落位於臺東縣成功鎮信義里,今名「豐田」,距今二百餘年前,wasara和kakira二個人,自知本社南方的arapanai移來。卡納多龍溪和智那汪溪所夾之山,阿美族稱為Paongaongan,意

MOC_Id: Culture_Object514583
Id: 514583
Title: 大阪商船廣告
Description: 照片中為大阪商船的廣告。1895年(明治28年)日本在領有臺灣後,旋即於隔年4月17日由臺灣總督府補助大阪商船,令其開設從神戶經由鹿兒島、沖繩到基隆之間的定期航路,稱為「命令航路」。日治中期還有從

MOC_Id: Culture_Place142414
Id: 142414
Title: 鹽寮張宅(牛肉麵店)
Description: 本戶為外省與原住民族群,因為位於鹽寮海岸線地區,來往遊客繁多,便在此地開設冰果店。 本資料為基於2008 年進行之客家文物普查時之訪查,當時訪查著重於村落的家戶文化普查;於 2019 年重新更新

MOC_Id: Culture_Object512286
Id: 512286
Title: 一小隊自室島少尉以下戰死者的納骨堂
Description: 1914年(大正3年)6月7日,日軍攻陷卡拉寶社,並大量焚燒屋舍。卡拉寶社原住民暫時撤離,但不久反攻卡拉寶北側山頭上的日軍,激戰中步兵第二聯隊第十一中隊的小隊長室島少尉以下全被殲滅。戰後日軍於山頭

MOC_Id: Culture_Object560032
Id: 560032
Title: 魚露
Description:   對所有越南人而言,「魚露(nước mắm)是越南料理的靈魂」,一句話就可道盡這項調味品的重要性,魚露多以沙丁魚為原料,搭配鹽進行發酵,大約兩年可熟成,其實魚露在許多國家並不罕見,歐洲地中海沿

MOC_Id: Culture_Object732301
Id: 732301
Title: 太魯閣族文身耆老林智妹獲贈iPad
Description: 2021年4月13日原居花蓮縣山里部落的賽德克族文面耆老林智妹,族語名為Ipay Wilang,因年事已高晚年移居新北市中和,由其女兒林朝花協助照護。該年度2月21日總統蔡英文、文化部長李永得部長

MOC_Id: Culture_Object733244
Id: 733244
Title: 當代排灣族 太陽紋
Description: 為宋海華當代創作。脫胎於排灣族傳統太陽紋,並在傳統描線表現形式之外,以點的密度表現出深淺,提升藝術美感。拍刺文身在當代仍保留拍刺的形式,但針以完全為不鏽鋼針而非植物針,能文非常細的點,配以當代的墨

MOC_Id: Culture_Object669663
Id: 669663
Title: 獎勵優秀的軍人子女
Description: 〈獎勵優秀的軍人子女〉,邵力毅作,收錄在《中華婦女》,第九卷第一期(1958)頁11至頁12。 中華婦女反共抗俄聯合會(簡稱婦聯會)於1958(民國47)年春召開第三次常務委員會議時,主任委員蔣

MOC_Id: Culture_Object514560
Id: 514560
Title: 楊樹與平地蕃人的家屋
Description: 圖為楊樹與平地蕃人的家屋外貌,田村新成堂發行。在漢人勢力進入花蓮奇萊平原前,居住於此的原住民族群主要為南勢阿美的七腳川、荳蘭、薄薄、里漏、屘屘社與撒奇萊雅的飽干、竹窩宛等社。而最早進入花蓮奇萊平原

MOC_Id: Culture_Place589550
Id: 589550
Title: 銅門部落內顯著建築標的物-銅門村多功能集會所
Description: 此照片中的兩層樓建物,是銅門部落中的銅門村多功能集會所。Dowmung部落,漢語稱做銅門部落,位於花蓮縣秀林鄉銅門村,居民以太魯閣族人為多數。座落於木瓜溪畔的銅門部落,舊稱為「同門」,Dowmun

MOC_Id: Culture_Place589558
Id: 589558
Title: 玻士岸部落內顯著建築標的物-太魯閣國家公園牌樓
Description: Bsngan部落,漢語稱做玻士岸部落,位在花蓮縣秀林鄉富世村,居民以太魯閣族佔多數,部落位在太魯閣國家公園內,照片中所見題有「東西橫貫公路」的牌樓,即是在Bsngan部落範圍內的太魯閣國家公園牌樓

MOC_Id: Culture_Place142579
Id: 142579
Title: 豐山蔡宅
Description: 本戶為客家族群,輾轉搬來豐田以後,還因為過去居住基隆租屋時,曾受屋主照顧,特別在屋主年老後,將其接來照顧。 本資料為基於2008 年進行之客家文物普查時之訪查,當時訪查著重於村落的家戶文化普查;

MOC_Id: Culture_Object628211
Id: 628211
Title: 岡山眷村樂群村唯一原住民─胡來富少校
Description: 照片是曾住在岡山眷村樂群村33號住戶胡念泳提供,為紀念父親胡來富生平及事跡而製作,胡來富是樂群村中唯一的原住民軍官。 據胡念泳口述,父親胡來富1939年出生在花蓮,是太魯閣族,天資聰穎具語言天賦

MOC_Id: Culture_Place589408
Id: 589408
Title: 法淖部落聚會所一景
Description: Fanaw部落,漢語稱做法淖部落,位於花蓮縣瑞穗鄉瑞良村,居民以阿美族居多。照片中為Fanaw部落聚會所的一景,應為舞臺。法淖部落的男子青年聚會所是拒絕女性進入的,會在其中受訓與教育。根據林修澈主

MOC_Id: Culture_Object272120
Id: 272120
Title: 篤立富安部落(Tudrivuan)
Description: 篤立富安部落位於臺東縣金峰鄉賓茂村,是金峰鄉飛地之一,位於太麻里鄉金崙村境內西南部,在金崙溪河口沖積北端,金崙林道賓茂二號橋的兩側,與金崙村比鄰,是西元1951年(民國40年)遷村後建立的新聚落。Tu

文化部 的其他資料集

文化部保有及管理個人資料之項目

每年更新,17

黃建文 先生 | 02-85126684 | 2022-01-07 18:39:50

文化部

蒙藏ㄧ般文物統計表

每1年更新,24

張德媛 小姐 | 02-2341-1105 | 2023-07-28 14:46:24

文化部

典藏目錄-陶瓷類

每年更新,21

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0-02-19 17:33:44

文化部

文化部國家文化記憶庫-空間、地域與遷徙類

每1日更新,125

林千筠 小姐 | 02-85126685 | 2023-07-27 15:39:45

文化部

出版書目資料

每1年更新,21

聶志文 小姐 | 02-85126464 | 2023-07-27 17:23:12

文化部

典藏目錄-油畫類

每1年更新,28

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16:22

文化部

典藏目錄-手稿類

每年更新,23

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0-02-18 17:59:31

文化部

典藏目錄-政治社教類

每1年更新,21

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19:31

文化部

蒙藏業務支出統計表

每半年更新,20

林雅萍 小姐 | 02-2356-6453 | 2018-08-10 15:56:48

文化部

文化部國家文化記憶庫-藝術與人文類

每日更新,98

林千筠 小姐 | 02-85126685 | 2022-01-07 18:31:21

文化部

蒙藏人才之培育及工作績效統計表

每年更新,20

林雅萍 小姐 | 02-2356-6453 | 2018-08-10 15:54:21

文化部

輔導蒙藏族人口地域分布性別統計表

每6月更新,14

林雅萍 小姐 | 02-2356-6453 | 2023-07-28 14:45:56

文化部

蒙藏委員會員工人數統計表

不更新更新,18

林雅萍 小姐 | 02-2356-6453 | 2018-08-10 16:04:24

文化部

文化部國家文化資料庫-地理

每周更新,39

黃思維 先生 | 02-85126683 | 2018-07-13 12:31:59

文化部

典藏目錄-膠彩畫類

每年更新,31

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0-02-18 18:12:47

文化部

典藏目錄-考古類

每1年更新,18

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28:50

文化部

文化部國家文化資料庫-文學

每周更新,28

黃思維 先生 | 02-85126683 | 2018-07-13 12:14:35

文化部

獎補助已結案核銷案件

每年更新,18

林先生 | 0422295848#665 | 2021-04-07 17:05:30

文化部

典藏目錄-水墨類

每年更新,23

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0-02-18 18:12:32

文化部

典藏目錄-昆蟲類

每年更新,22

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0-02-18 15:49:35

文化部

藝文活動-節慶專區

每3月更新,43

謝致潁 先生 | 02-85126683 | 2023-07-27 16:28:57

文化部

典藏目錄-篆刻類

每年更新,21

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0-02-18 18:13:29

文化部

典藏目錄-攝影類

每年更新,19

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0-02-18 18:11:19

文化部

文化部附屬單位半年結算-特別收入基金

每6月更新,14

李 小姐 | 02-85126634 | 2023-08-01 10:09:36

文化部

蒙藏族輔導成果統計表

每1年更新,21

林雅萍 小姐 | 02-2356-6453 | 2023-07-28 14:45:31

文化部

藝文活動-所有類別

每1日更新,152

謝致潁 先生 | 02-85126683 | 2023-07-27 17:36:17

文化部

典藏目錄-版畫類

每1年更新,34

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18:28

文化部

文化部文化資料開放諮詢小組委員名單

每年更新,19

黃建文 先生 | 02-85126684 | 2022-01-07 18:34:38

文化部

競賽活動

每1日更新,38

謝致潁 先生 | 02-85126683 | 2023-07-27 15:00:43

文化部

典藏目錄-觀念藝術類

每年更新,20

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0-02-19 17:26:36

文化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