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伍妹貼布畫故事人物與團體@#@族群與語言@#@產業與經濟
「許伍妹貼布畫故事人物與團體@#@族群與語言@#@產業與經濟」於資料集「文化部國家文化記憶庫-族群與語言類」由單位「文化部」的林千筠 小姐所提供,聯繫電話是02-85126685,最近更新時間為:2022-01-07 18:29:39。 欄位MOC_Id的內容是Culture_Object291220 , 欄位Id的內容是291220 , 欄位Title的內容是許伍妹貼布畫故事 , 欄位Description的內容是
本篇圖像為貼布畫故事,為社團法人花蓮縣牛犁社區交流協會藉由二手衣物剪碎以後,邀請長輩們透過拼貼的形式進行創作,將生命記憶猶深的畫面製作成藝術作品。畫中圖像為種植甘蔗的畫面。故事講述著許伍妹年輕時投入到農務勞動的經驗。
我是客家人,從小便在豐田豐山村長大,1944年生。我是家裡第二個孩子,姐姐叫四妹,但妹妹們跟弟弟的名字就不叫六妹七妹了。大家都叫我Mi-o,這是我的偏名。
我讀到小學畢業之後就出去做工了,主要工作是採甘蔗。要先爬到山裡,找到甘蔗林。男生負責用砍刀砍甘蔗,砍好放地上之後女生負責把甘蔗的頭跟尾砍掉,再綁成一束放在推車運走、賣給糖廠。工作累了就坐下來吃自己帶的飯包。那時候很辛苦,沒有什麼多餘的錢可以買肉買菜,飯包裡就放個菜脯蛋、梅子跟飯,也不用自己煮飯,家裡的人煮好後就包一包帶出來。
之後嫁人就沒做了,過了不久糖廠也關了。二十二歲的時候嫁到對面豐裡村做媳婦,那家子人很多,是閩南人,主要在種田,有好幾甲。生了孩子後最辛苦的就是要種菜、養豬,煮一大桌菜給二十幾個人吃。那時候和大嫂三天輪流煮,很辛苦,因為原本嫁出去的時候也不會煮飯、也才在那裏學了怎麼講閩南話後來人一多就分家,我們家分到的田租給別人種,搬回豐山村,自己蓋了一棟房子給自己住。現在就固定來牛犁社區上課,多多認識朋友。
, 欄位Keyword_Des_Rights_2的內容是CC BY , , , 欄位MOC_Url的內容是https://memory.culture.tw/Home/Detail?Id=291220&IndexCode=Culture_Object , 欄位Original_Url的內容是https://cmsdb.culture.tw/object/D28C6A29-B8B8-4BBB-A0E8-214D6D5D15A9 , 欄位Keyword_Format的內容是圖像 , 欄位LastUpdateTime的內容是2020-11-02T15:54:59 , 欄位Keyword_Subject_1的內容是人物與團體@#@族群與語言@#@產業與經濟 。
MOC_Id
Culture_Object291220
Id
291220
Title
許伍妹貼布畫故事
Description
本篇圖像為貼布畫故事,為社團法人花蓮縣牛犁社區交流協會藉由二手衣物剪碎以後,邀請長輩們透過拼貼的形式進行創作,將生命記憶猶深的畫面製作成藝術作品。畫中圖像為種植甘蔗的畫面。故事講述著許伍妹年輕時投入到農務勞動的經驗。 我是客家人,從小便在豐田豐山村長大,1944年生。我是家裡第二個孩子,姐姐叫四妹,但妹妹們跟弟弟的名字就不叫六妹七妹了。大家都叫我Mi-o,這是我的偏名。 我讀到小學畢業之後就出去做工了,主要工作是採甘蔗。要先爬到山裡,找到甘蔗林。男生負責用砍刀砍甘蔗,砍好放地上之後女生負責把甘蔗的頭跟尾砍掉,再綁成一束放在推車運走、賣給糖廠。工作累了就坐下來吃自己帶的飯包。那時候很辛苦,沒有什麼多餘的錢可以買肉買菜,飯包裡就放個菜脯蛋、梅子跟飯,也不用自己煮飯,家裡的人煮好後就包一包帶出來。 之後嫁人就沒做了,過了不久糖廠也關了。二十二歲的時候嫁到對面豐裡村做媳婦,那家子人很多,是閩南人,主要在種田,有好幾甲。生了孩子後最辛苦的就是要種菜、養豬,煮一大桌菜給二十幾個人吃。那時候和大嫂三天輪流煮,很辛苦,因為原本嫁出去的時候也不會煮飯、也才在那裏學了怎麼講閩南話後來人一多就分家,我們家分到的田租給別人種,搬回豐山村,自己蓋了一棟房子給自己住。現在就固定來牛犁社區上課,多多認識朋友。
Keyword_Des_Rights_2
CC BY
ImageUrl
-
0
Keyword_Rights_2
-
0_CC BY_
Keyword_Format
圖像
LastUpdateTime
2020-11-02T15:54:59
Keyword_Subject_1
人物與團體@#@族群與語言@#@產業與經濟
「許伍妹貼布畫故事人物與團體@#@族群與語言@#@產業與經濟」所屬的資料集:「文化部國家文化記憶庫-族群與語言類」的其他資料
MOC_Id:
Culture_Event734265
Id:
734265
Title:
宋海華、何子召受邀至臺北教育大學演講
Description:
宋海華自2016年習得拍刺文身技術之後,成為台灣唯一一位拍刺文身師,在部落獲得重視、許多族人邀請他進行傳統文身,如圖中的何子召即在家給拉提斯(Tjaraqidis)家族會議後,由宋海華進行拍刺文身
MOC_Id:
Culture_Object600560
Id:
600560
Title:
山地高砂族間生活改善座談會舉辦
Description:
本篇為東臺灣新報1941年(昭和16年)5月8日地方版新聞報導,文中提及花蓮港廳下,移住到各地山腳的山地高砂族人,已經逐漸內地化。本次以布農族生活樣式內地化改善為主題,召集玉里郡管轄下的マホワン(
MOC_Id:
Culture_Object669666
Id:
669666
Title:
金門義胞賓至如歸
Description:
〈金門義胞賓至如歸〉,許志致作,收錄在《中華婦女》,第九卷第四期(1958)頁11至頁13。
1958(民國47)年11月4日由中華婦女反共抗俄聯合會(簡稱婦聯會)常務委員錢用和(1897-19
MOC_Id:
Culture_Object672055
Id:
672055
Title:
大鵬七村
Description:
大鵬七村為1961(民國50)年動工興建,兩年後完工共計400戶,主要是提供原先居住在機場內的眷戶及來自光明里、健康里的眷戶。第二期是在1965(民國54)年完工共計100戶,主要是提供屏東機場内
MOC_Id:
Culture_Object272176
Id:
272176
Title:
大俱來部落(Tapowaray)
Description:
大俱來部落位於臺東縣長濱鄉三間村11至13鄰,位於無名溪左岸、北海岸山脈,在八仙洞南面,靠近海岸那一側有狹長平原,聚落則建於此地。居民多阿美族,來自花蓮豐濱鄉境內的新社、大港口、與納納(今靜浦),有一
MOC_Id:
Culture_Object272117
Id:
272117
Title:
賓茂部落(Djumulj)
Description:
賓茂部落位於臺東縣金峰鄉賓茂村,是金峰鄉飛地之一,位於太麻里鄉金崙村境內西南部,在金崙溪河口沖積北端,金崙林道賓茂二號橋的兩側,與金崙村比鄰,是西元1951年(民國40年)遷村後建立的新聚落。賓茂村原
MOC_Id:
Culture_Object660704
Id:
660704
Title:
新修霧峰鄉志-社會篇(上)
Description:
民國82年曾委請陳炎正先生編纂《霧峰鄉志》,以緬懷先賢「篳路藍縷,以啟山林」,後於民國97年編修成為《新修霧峰鄉志》,乃秉承繼往開來之編纂精神,廣徵眾議,蒐集史料,充實篇幅,力求真實。爰以原志為張
MOC_Id:
Culture_Object272040
Id:
272040
Title:
馬蘭部落(Falangaw)
Description:
根據原住民委員會於西元2018年(民國107年)出版的《台灣原住民族部落事典》,馬蘭部落位在臺東市中心里1~32鄰,太平溪左岸,北鄰馬蘭里,東北方為新生里,東南方為自強里,西邊與豐樂里隔著太平溪,部落
MOC_Id:
Culture_Object272113
Id:
272113
Title:
叉飛勞巫勒部落(Tjaviljaul)
Description:
叉飛勞巫勒部落位於臺東縣金峰鄉新興村,為排灣族部落。新興村位於北太麻里溪中游出山處南岸,是金峰鄉最南端的村里,也是飛地村,前身為近黃村。西元1954年(民國43年),近黃村各社集體遷村到太麻里鄉北里村
下德武部落聚會所族群與語言
MOC_Id:
Culture_Place589291
Id:
589291
Title:
下德武部落聚會所
Description:
照片中的建物是下德武部落的聚會所。Satefo部落,漢語稱做下德武部落,位在花蓮縣玉里鎮德武里,目前居民以阿美族居多,信仰以基督教和天主教為主。下德武部落是一個建立近百年的部落,原名為「Matef
MOC_Id:
Culture_People296702
Id:
296702
Title:
233_巴宰族_王潘美玉
Description:
巴宰族禁說方言口述歷史訪談座談會,於2018/11/13上午,在南投縣埔里鎮愛蘭教會舉辦會議。本次參與的民眾共有8位人員,3男5女,分別為潘初枝、匿名女性(68歲)、王潘美玉、潘瓊秀、匿名女性(5
MOC_Id:
Culture_Object616135
Id:
616135
Title:
Yayuc生命故事
Description:
本幅作品為Yayuc(漢名:林阿美)製作,目前居住於花蓮縣光復鄉大興村烏卡蓋部落,採訪者為Lisin(卓春美),由花蓮縣光復鄉烏卡蓋部落生態文化產業發展協會所採錄。作品為社團法人花蓮縣牛犁社區交流
葉賢勇族群與語言
MOC_Id:
Culture_People142835
Id:
142835
Title:
葉賢勇
Description:
原住民族遭受國家教育強制同化之歷史真相資訊蒐集計畫執行23位個別訪談,個別訪談者之一:葉賢勇,排灣族,時間為西元2018年(民國107年)7月19日,地點於台中萬峰國小。
內容包含:個人教育經驗
MOC_Id:
Culture_Place589374
Id:
589374
Title:
大馬遠部落內顯著建築標的物-花蓮縣瑞穗鄉瑞北國民小學
Description:
照片中為位於Damayan部落範圍中的瑞北國民小學的校園一景。Damayan部落,漢語稱做瑞北部落或大馬遠部落,位在花蓮縣瑞穗鄉瑞北村,根據林修澈主編的《臺灣原住民部落事典》,認為此部落居民以布農
MOC_Id:
Culture_Object514636
Id:
514636
Title:
臺灣花蓮港阿美族蕃人生活狀態其三稻米的儲藏所
Description:
此張繪葉書為日治時期花蓮港黑金通上的片山寫真館所發行,葉柏強先生指出該套繪葉書約為1920年代之作品,全套八張,主題為花蓮港廳內阿美族人的生活樣貌紀錄。圖中可看見兩棟稻米的儲藏所,過去阿美族主要種
MOC_Id:
Culture_Event648434
Id:
648434
Title:
【日文文獻解讀-5-2】1935年5月1日〈深不見底的布農文化〉
Description:
標題:深不見底的布農文化
內文:(接續)即約1930(昭和5年)時,丹大駐在所管轄的Habaan(哈巴昂,ハバアアン)社的祭司Vilian Manququ(ビリアンマンココ)表示擁有比現在已發現
MOC_Id:
Culture_Event648635
Id:
648635
Title:
【Qanituan社Mangdavan家族祭事曆(Islulusan,日文:繪曆)圖紋解說—基本圖案解讀(下)】
Description:
|解讀說明|解讀順序為由左至右。
本系列範例為Qanituan社祭事曆第一代創始者Laung Mangdavan及兒子Talum Mangdavan所創作,每項圖案都會有兩張圖片(某些圖案則只出
MOC_Id:
Culture_Object714497
Id:
714497
Title:
1998年11月1日杜潘芳格出席陳秀喜作品討論會於新竹市立文化中心(杜潘芳格家屬提供)2
Description:
此為1998年11月1日,杜潘芳格出席於新竹市立文化中心所舉辦的「陳秀喜作品討論會」時,與笠詩社同仁黃騰輝、趙天儀、李魁賢、李敏秀等人的合影。
陳秀喜為臺灣第一位女詩人,受過六年公學校教
MOC_Id:
Culture_Object669892
Id:
669892
Title:
第三期軍眷住宅新建之空軍眷宅
Description:
這張照片刊登在《中華婦女》,第九卷第十一期(1959)頁尾婦聯動態剪輯。
1959(民國48)年5月29日下午由婦聯會總幹事皮以書(1904-1974)親率驗收團前往嘉義東門町空軍四聯隊眷舍,驗
MOC_Id:
Culture_Object660445
Id:
660445
Title:
南屯公學校男生班同學團體照
Description:
昭和14(1939)年南屯公學校第33屆畢業紀念冊摘錄之「男生班同學團體照」。 臺中市南屯國民小學,初設於日治時期明治31(1898)年12月,當時稱為「犁頭店公學校」,至大正11(1922)年1
MOC_Id:
Culture_Object603898
Id:
603898
Title:
高砂族竹細工指導,利用大量竹子
Description:
本篇為東臺灣新報1941年(昭和16年)8月17日地方版新聞報導,文中提及花蓮郡下新城一帶到銅門有相當多的竹林,歷來都是高砂族常使用、採伐的建材。因近年以竹子為原料的各類商品需求激增,郡理蕃當局為
MOC_Id:
Culture_Event172211
Id:
172211
Title:
廟口放電影-重返歷史影像工作坊
Description:
重返平埔:六重溪部落歷史影像放映會
六重溪,位於台南市白河區與東山區的交界,為溪流拐彎的第六彎而得名,從清朝時期起便有定居聚落,並以大武壠族為主要人口,村中信仰中心為祭祀太祖五姐妹的公廨及道教的
吉安好客廣場族群與語言
MOC_Id:
Culture_Place264859
Id:
264859
Title:
吉安好客廣場
Description:
吉安好客廣場位於花蓮縣吉安鄉中山路三段2號。吉安鄉擁有許多客家二次移民,與原住民、外省、閩南與新住民交織出獨樹一格的族群文化。吉安好客廣場於民國102年(2013年)揭牌,期許吉安成為「縱谷客家第一庄
MOC_Id:
Culture_Place142167
Id:
142167
Title:
樹湖謝宅
Description:
為閩南族群,過去來自樹林與台北,曾經受過日式教育,並且維花農第一屆的學生。
本資料為基於2008 年進行之客家文物普查時之訪查,當時訪查著重於村落的家戶文化普查;於 2019 年重新更新整理,重
南華菸樓族群與語言
MOC_Id:
Culture_Place264837
Id:
264837
Title:
南華菸樓
Description:
日治時期花蓮因種植菸葉而建有菸樓建築,後因環境與市場變遷菸業逐漸沒落,菸樓也隨之廢棄。當時社區與政府為了保樓菸樓文化而整建南華菸樓,於民國95年(2006年)獲得行政院客委會補助整修,成為南華社區的菸
MOC_Id:
Culture_Object734275
Id:
734275
Title:
當代排灣族 太陽紋+四象頭目紋+月亮紋
Description:
傳統排灣族的文身原為貴族所有,故人形紋不用區別貴族或平民,所有人形紋都是貴族紋。傳統人形紋的造型都很簡單,由圓圈表示頭部、身體及四肢以線條構成。宋海華文身師由此發想,進行人形紋的改造,首先以四位人
MOC_Id:
Culture_Event629656
Id:
629656
Title:
安慶代用國民學校歡送朱有宜、王舜緒、范忠相調升台糖廠長紀念
Description:
台糖公司虎尾糖廠附屬的安慶代用國民學校的董事長、董事及校長,在移轉給雲林縣政府教育局主管前,乃是由虎尾糖廠的高階主管兼任,例如虎尾糖廠總廠長兼任學校董事長。
1953年4月學校董事長朱有宜先生調任
MOC_Id:
Culture_Event648652
Id:
648652
Title:
【Qanituan社Mangdavan家族祭事曆(Islulusan,日文:繪曆)圖紋解說:七月小米豐收祭(中)】
Description:
|解讀說明|解讀順序為由左至右。
在《臺灣日日新報》上稱此月為豐收祭(mishiyora)。共舉行十六天,禁食甜食。而橫尾廣輔(1937年《臺灣時報》文章作者)則記錄此月為收穫祭(boanmin
MOC_Id:
Culture_Event648555
Id:
648555
Title:
【日文文獻解讀-10-5】1937年9月〈布農族的繪曆(上)〉
Description:
標題:布農族的繪曆(上)
內容:(接續)近來他們的生活也有逐漸改善與進步。特別是接受現代教育的這群布農族人,與向來被稱為伶俐敏捷的泰雅族人相較,並不遜色。倒不如說,布農族人對於未來較無展望。近年
MOC_Id:
Culture_Object272177
Id:
272177
Title:
南溪阿美部落(Cikadaan)
Description:
南溪阿美位於臺東縣長濱鄉三間村16到17鄰,位於水母丁溪支流,位於北溪產業道路(東10),看見村內雜貨店後往山上走的一處阿美部落,鄰近布農族部落,西元1949年(民國38年)以前,部落的阿美族人部分由
文化部 的其他資料集
文化部公共藝術
每年更新,64彭竫潔 小姐 | 02-85126525 | 2021-10-29 17:39:07
文化部文化部國家文化資料庫-工藝
每周更新,37黃思維 先生 | 02-85126683 | 2018-07-13 12:01:12
文化部典藏目錄-宗教禮俗類
每年更新,26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0-02-19 17:24:06
文化部文化部國家文化資料庫-建築
每周更新,33黃思維 先生 | 02-85126683 | 2018-07-13 11:52:28
文化部文化部及所屬有限取用資料清單
每年更新,23黃建文 先生 | 02-85126684 | 2022-01-07 18:33:01
文化部
典藏目錄-藝術圖像類
每年更新,18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0-02-18 18:00:05
文化部蒙藏委員會員工人數統計表
不更新更新,18林雅萍 小姐 | 02-2356-6453 | 2018-08-10 16:04:24
文化部典藏目錄-平面書畫類
每1年更新,27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02:41
文化部街頭藝人展演空間資訊
每年更新,66黃建文 先生 | 02-85126684 | 2022-01-07 18:34:04
文化部文化部獎補助-報名資訊
每1年更新,21林先生 | 0422295848#665 | 2023-07-28 16:42:47
文化部
特色圖書館
每年更新,94黃建文 先生 | 02-85126684 | 2022-01-07 18:43:12
文化部典藏目錄-歷史類
每1年更新,25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5:33:35
文化部文化部國家文化資料庫-電影
每周更新,87黃思維 先生 | 02-85126683 | 2018-07-13 11:40:27
文化部文化部社區
不定期更新更新,81張玉萱 小姐 | 02-85126314 | 2023-08-08 00:23:26
文化部典藏目錄-貝類
每1年更新,24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29:03
文化部
典藏目錄-工藝美術類
每1年更新,29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06:56
文化部典藏目錄-竹材類
每1年更新,24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6:49:16
文化部蒙藏族輔導成果統計表
每1年更新,24林雅萍 小姐 | 02-2356-6453 | 2023-07-28 14:45:31
文化部蒙藏文物展覽參觀人數統計表
每半年更新,26張德媛 小姐 | 02-2341-1105 | 2018-08-09 14:06:51
文化部兒童文化館-聽書(有聲書)書目
每年更新,28呂學榮 先生 | 02-85126470 | 2021-04-07 16:57:57
文化部
典藏目錄-苔蘚類
每1年更新,17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29:40
文化部典藏目錄-昆蟲類
每年更新,22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0-02-18 15:49:35
文化部典藏目錄-觀念藝術類
每年更新,23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0-02-19 17:26:36
文化部典藏目錄-書法類
每1年更新,21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16:52
文化部文化部接受及支付補助金資料
每季更新,20姚劭融 小姐 | 02-85126614 | 2021-06-23 14:38:08
文化部
典藏目錄-膠彩畫類
每年更新,32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0-02-18 18:12:47
文化部文化部國家文化記憶庫-其他類
每1日更新,182林千筠 小姐 | 02-85126685 | 2023-07-27 15:39:19
文化部文化部訴願案件收辦統計
每1年更新,25陳純美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5:32:17
文化部舞蹈表演資訊
每1日更新,93謝致潁 先生 | 02-85126683 | 2023-07-27 17:34:21
文化部典藏目錄-考古類
每1年更新,19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28:50
文化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