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屯公學校男生班同學團體照族群與語言
「南屯公學校男生班同學團體照族群與語言」於資料集「文化部國家文化記憶庫-族群與語言類」由單位「文化部」的林千筠 小姐所提供,聯繫電話是02-85126685,最近更新時間為:2022-01-07 18:29:39。 欄位MOC_Id的內容是Culture_Object660445 , 欄位Id的內容是660445 , 欄位Title的內容是南屯公學校男生班同學團體照 , 欄位Description的內容是
昭和14(1939)年南屯公學校第33屆畢業紀念冊摘錄之「男生班同學團體照」。 臺中市南屯國民小學,初設於日治時期明治31(1898)年12月,當時稱為「犁頭店公學校」,至大正11(1922)年11月改稱「南屯公學校」,昭和16(1941)年4月初改為南屯國民學校。 出自《台中市珍貴古老照片專輯第一集》,1995年08月出版,為保留照片的純樸風味,臺中市政府文化局1994年起向民眾二次徵集自日人據臺1895年至1965年間之珍貴古老照片,並從中遴選出361件照片,加以翻拍並分類編排,共分為人物與服飾、教育、建物與景勝、市街與交通、生活等,儘量呈現古照片的原始風貌,讓讀者得以細細玩味舊時代的生活情趣。
, 欄位Keyword_Des_Rights_2的內容是PDM , , , 欄位MOC_Url的內容是https://memory.culture.tw/Home/Detail?Id=660445&IndexCode=Culture_Object , 欄位Original_Url的內容是https://cmsdb.culture.tw/object/B0D26C48-A352-42E2-B4F2-C7976E483E5E , 欄位Keyword_Format的內容是圖像@#@圖像 , 欄位LastUpdateTime的內容是2021-04-26T17:07:45 , 欄位Keyword_Subject_1的內容是族群與語言 。
MOC_Id
Culture_Object660445
Id
660445
Title
南屯公學校男生班同學團體照
Description
昭和14(1939)年南屯公學校第33屆畢業紀念冊摘錄之「男生班同學團體照」。 臺中市南屯國民小學,初設於日治時期明治31(1898)年12月,當時稱為「犁頭店公學校」,至大正11(1922)年11月改稱「南屯公學校」,昭和16(1941)年4月初改為南屯國民學校。 出自《台中市珍貴古老照片專輯第一集》,1995年08月出版,為保留照片的純樸風味,臺中市政府文化局1994年起向民眾二次徵集自日人據臺1895年至1965年間之珍貴古老照片,並從中遴選出361件照片,加以翻拍並分類編排,共分為人物與服飾、教育、建物與景勝、市街與交通、生活等,儘量呈現古照片的原始風貌,讓讀者得以細細玩味舊時代的生活情趣。
Keyword_Des_Rights_2
PDM
ImageUrl
-
0
Keyword_Rights_2
-
0_PDM_
-
1_PDM_
Keyword_Format
圖像@#@圖像
LastUpdateTime
2021-04-26T17:07:45
Keyword_Subject_1
族群與語言
「南屯公學校男生班同學團體照族群與語言」所屬的資料集:「文化部國家文化記憶庫-族群與語言類」的其他資料
MOC_Id:
Culture_Event648677
Id:
648677
Title:
布農族Qanituan(加年端,カネトワン)社族人狩獵情形
Description:
本圖片出自於1935年出版的《臺灣蕃界展望》第39頁,為日治時期Qanituan(加年端,カネトワン)社布農族人狩獵情形。圖中為狩獵完後男子背著山豬回家的畫面。
布農族男性把狩獵這份工作看得很重
保民宮族群與語言
MOC_Id:
Culture_Place264836
Id:
264836
Title:
保民宮
Description:
花蓮市保民宮相傳在大正十年(1921年)時,來自新北雙溪區魚行里的墾民──王志校移居花蓮時,將自家奉祀的神明一併帶來。由於保民宮神農大帝相當靈驗也逐漸成為當地民眾的信仰中心,民國40年(1951年)時
MOC_Id:
Culture_Object272176
Id:
272176
Title:
大俱來部落(Tapowaray)
Description:
大俱來部落位於臺東縣長濱鄉三間村11至13鄰,位於無名溪左岸、北海岸山脈,在八仙洞南面,靠近海岸那一側有狹長平原,聚落則建於此地。居民多阿美族,來自花蓮豐濱鄉境內的新社、大港口、與納納(今靜浦),有一
MOC_Id:
Culture_Event648527
Id:
648527
Title:
【日文文獻解讀-7-1】1936年《布農族的祭祀和曆板》
Description:
標題:布農族的祭祀和曆板(ブヌン族の祭と暦)
內文:臺灣布農族的「曆板」引發關注,轉眼已過了數個年頭。關於此事,儘管多少帶點個人喜好要素,但筆者認為具有雙重意義而倍受注目,一是高砂族群中,幾乎未
MOC_Id:
Culture_Place589344
Id:
589344
Title:
烏卡蓋部落聚會所入口一景
Description:
Okakay部落,漢語稱做烏卡蓋部落,又稱大興部落,位在花蓮縣光復鄉大興村,居民以阿美族居多。照片中的深色大門,為烏卡蓋部落聚會所的入口。相傳Okakay部落最早為布農族居住,但擔憂太魯閣族的攻擊
MOC_Id:
Culture_Place589550
Id:
589550
Title:
銅門部落內顯著建築標的物-銅門村多功能集會所
Description:
此照片中的兩層樓建物,是銅門部落中的銅門村多功能集會所。Dowmung部落,漢語稱做銅門部落,位於花蓮縣秀林鄉銅門村,居民以太魯閣族人為多數。座落於木瓜溪畔的銅門部落,舊稱為「同門」,Dowmun
秀林部落街景族群與語言
MOC_Id:
Culture_Place589535
Id:
589535
Title:
秀林部落街景
Description:
此照片為秀林部落街景。Bsuring部落,漢語稱做秀林部落,位在花蓮縣秀林鄉秀林村。秀林部落分成三個聚落,分別是民治、秀林、民享聚落。秀林以前族人遷移至此,經常用一種像芒草的植物燒火,可是新芽很快
MOC_Id:
Culture_Object514600
Id:
514600
Title:
盛裝的阿美族家族
Description:
照片中為盛裝打扮的阿美族一家人。在阿美族文化中,從服裝與頭飾,就能明顯分辨出不同的年齡階級。18歲前的少年男子著短裙、束腹帶;成年之後可著全套的服裝,包括頭飾、頭巾、藍色對襟圓領長袖短上衣、霞披、
新城部落街景族群與語言
MOC_Id:
Culture_Place589529
Id:
589529
Title:
新城部落街景
Description:
此照片為新城部落街景。Sudadatan部落,漢語稱做新城部落,位在花蓮縣新城鄉新城村。根據林修澈主編的《臺灣原住民部落事典》中的說法,此地早期為海陸交通重要門戶,為交易重鎮,漢人在此地建村之後,
南華部落A街景-2族群與語言
MOC_Id:
Culture_Place589657
Id:
589657
Title:
南華部落A街景-2
Description:
此照片為南華部落A街景。南華部落大約位置在花蓮縣吉安鄉南華村。南華部落中有阿美族、太魯閣族混居,根據林修澈主編的《臺灣原住民部落事典》中的說法,其中12-14鄰多為阿美族人居住,12鄰地區為早期定
天狗岩族群與語言
MOC_Id:
Culture_Object514585
Id:
514585
Title:
天狗岩
Description:
這張繪葉書〈斷崖上的蕃人〉下方的說明是「花蓮港廳下名物天狗岩」,但「天狗岩」的所在位置一直以來都不為人所知,也沒有相關或新的影像紀錄。直至2015年鄭姓山友所率領的登山隊在海鼠山稜線意外發現一塊突
MOC_Id:
Culture_Object272220
Id:
272220
Title:
卡米努部落(Kaminu)
Description:
卡米努部落位於鸞山村。目前的鸞山村位於卑南溪與鹿野溪交會口的東岸、海岸山脈的都蘭山之西邊。是日治時期大關山事件後,日本政府將內本鹿布農族人移住而形成的新聚落,並將聚落分為上野、中野、下野三個部分區隔,
MOC_Id:
Culture_Object272194
Id:
272194
Title:
瑪屋撈外部落(Maolaway)
Description:
瑪屋撈外位於臺東縣東河鄉尚德村,位於泰源村南方,西元1970年左右從泰源村分出而成立,Maolaway為阿美族語「土壤顏色黝黑」之意,因當地的土讓為火山岩風化而成,有許多鐵鎂礦物,顏色較黑。日治時代,
泰雅族 陳正義族群與語言
MOC_Id:
Culture_People732327
Id:
732327
Title:
泰雅族 陳正義
Description:
賽德克族人普乎克.畢夫(漢名張正義)為實踐作為賽德克族人,除將漢名恢復為傳統原住民姓名外,並實踐傳統文面文化的精神,將文面刺於自己的臉上,其所使用的方式雖非傳統拍刺方式而是以雷射方式進行,其勇氣仍
MOC_Id:
Culture_Object272073
Id:
272073
Title:
大麻里部落(Tjavualji)
Description:
大麻里部落(Tjavualji)主要位於臺東縣太麻里鄉大王村,以及部分散居於金峰鄉。大麻里部落主要區域位於大王國小西側,大王村第9到12鄰。大麻里部落為排灣族貴族阿朗吉陽(Arangiyan)家所建,
MOC_Id:
Culture_Object661153
Id:
661153
Title:
新社鄉誌-目錄、鄉域、地理、開發史、住民、建置篇
Description:
新社鄉先民自清乾隆年間,由廣東、福建渡臺。於原住民集結新社後同治年間,陸續進入本鄉定居,開阡陌、闢荒野、胼手胝足,以建鄉梓,子而孫、孫而子,歷二百餘載,以迄於今。期間先民艱辛奮鬥之經過,偶或閒之。
MOC_Id:
Culture_Place589429
Id:
589429
Title:
長橋部落內顯著建築標的物-鳳林鎮長橋國民小學
Description:
Tangahang部落,漢語稱做長橋部落,位在花蓮縣鳳林鎮長橋里,此地族人原居地在更靠山區的位置,但伐木產業沒落後,部分族人搬到此地來居住以方便謀生,漸漸形成部落,目前部落居民以阿美族居多。照片中
福德宮族群與語言
MOC_Id:
Culture_Place264833
Id:
264833
Title:
福德宮
Description:
「土地公」一詞有「福德正神」等等不同的稱呼,客家人則稱為「伯公」。位於花蓮市國富里市八市場的福德宮,牆面之上香說明,有全市土地公廟僅見之「伯公」用詞。此筆詮釋資料配合「客迴東鐵──花蓮鐵道上的客庄昔日
收穫小屋與牛舍族群與語言
MOC_Id:
Culture_Object505987
Id:
505987
Title:
收穫小屋與牛舍
Description:
收穫小屋為木造建築,是阿美族太巴塱部落傳統穀物存放處。日治時期開始有現代化農會體系進入後,與鄰近地區所生產之農作物大多都存放於共同倉庫中,但若是無法放入共同倉庫的收穫物,則依然會放入傳統的收納小屋
MOC_Id:
Culture_Object506339
Id:
506339
Title:
吹奏笛(口簧琴)的太魯閣少女
Description:
日治時期有一位記者曾經這樣寫道:「健康滿滿山之少女,因為了解到愛情的面貌,而吹奏出對愛情悲傷的旋律、心情。口簧琴是照片中的女主角唯一會的樂器,在月明的夜晚,口簧琴哀傷的音樂,穿透了我的心,讓我忍不
MOC_Id:
Culture_Object734090
Id:
734090
Title:
當代太魯閣族 頰紋變臂紋
Description:
受文者為太魯閣族青年,對傳統文化有熱誠,故希望將太魯閣族傳統文身圖紋文在身上。傳統太魯閣族的文身圖紋,額紋及頤紋以重複平行線條紋構成,頰紋則是重複平行線條紋、以及幾何交叉紋並排構成,不像排灣族文身
MOC_Id:
Culture_Event169817
Id:
169817
Title:
「眷戀桃園、回味眷村:2011桃園眷村文化節」
Description:
桃園縣政府文化局於民國100年(2011年)10月22日至10月30日辦理「眷戀桃園、回味眷村:2011桃園眷村文化節」活動。本年度的眷村文化節將焦點放到眷村第二代、第三代身上,以「回.味」勾勒出年輕
MOC_Id:
Culture_Place589346
Id:
589346
Title:
奇美部落內顯著建築標的物-奇美部落文物館
Description:
照片中可看見一面彩繪牆,以及隱身樹叢後方的建物,這是奇美部落文物館的入口。Kiwit部落,漢語稱做奇美部落,位在花蓮縣瑞穗鄉奇美村,居民以阿美族為多數。「Kiwit」是阿美語,原意是指「海金沙」這
MOC_Id:
Culture_Object574983
Id:
574983
Title:
山地高砂族第十一回國演會
Description:
本篇為東臺灣新報1941年(昭和16年)2月8日地方版新聞報導,說明花蓮港廳主辦的高砂族第11回國語演習會將於13日上午8時起,在花蓮港市昭和紀念館盛大舉行。出場選手包含教育所18名、補習科6名、
金梅越南美食族群與語言
MOC_Id:
Culture_Place685638
Id:
685638
Title:
金梅越南美食
Description:
由二位來自越南的新住民姐姐開的「金梅」,不只提供給在台灣的移工最真實的家鄉味,也是台灣人體驗道地越南風味的好去處。店裡主要賣的是麵食料理,熬煮過的湯底清淡不油膩,吃起來口味清爽。除了常見的河粉、米
MOC_Id:
Culture_Organization733340
Id:
733340
Title:
WPC(西部攝影師俱樂部)
Description:
WPC是臺灣的印尼移工攝影同好會,2013年成立於臺南,全稱WEST PHOTO & VIDEOGRAPHY CLUB(西部攝影師俱樂部),創辦社長為臺南的印尼廠工ESHAN MADANI。歷屆社
MOC_Id:
Culture_Object272151
Id:
272151
Title:
山領榴部落(Salinliw)
Description:
山領榴部落位在永安村東北方的10至14鄰,鹿野車站北方約4公里處,鹿寮溪右岸。北方與瑞豐村隔著鹿寮溪;東方為瑞隆村;南方鄰近永昌部落;西方為延平鄉武陵村。加拿水溪貫穿部落,臺9線為部落重要道路。部落名
MOC_Id:
Culture_Event648529
Id:
648529
Title:
【日文文獻解讀-7-2】1936年《布農族的祭祀和曆板》
Description:
標題:布農族的祭祀和曆板
內文:(接續)各祭團各有一位世襲司祭(lisikadaan-lusan)主掌祭祀。此曆板是某位巒蕃司祭家的傳承物品。只有此家的司祭及繼承人可解讀這個曆板,雖沒有禁止對外
MOC_Id:
Culture_Object272066
Id:
272066
Title:
馬達壓路部落(Madaljalu)
Description:
馬達壓路部落為嘉蘭八部落之一,位於臺東縣金峰鄉嘉蘭村東端,太麻里山南側山麓,太麻里溪北岸、多利溪東岸高地,原稱為「布魯布魯深」(buliblosan),意為「多霧窪地」。舊社原址位於嘉蘭西方,太麻里溪
MOC_Id:
Culture_Object272114
Id:
272114
Title:
德路那弗那弗克部落(Djelunavunavuk)
Description:
德路那弗那弗克部落位於臺東縣金峰鄉新興村,為排灣族部落。新興村位於北太麻里溪中游出山處南岸,是金峰鄉最南端的村里,也是飛地村,前身為近黃村。西元1954年(民國43年),近黃村各社集體遷村到太麻里鄉北
文化部 的其他資料集
蒙藏人才之培育及工作績效統計表
每年更新,16林雅萍 小姐 | 02-2356-6453 | 2018-08-10 15:54:21
文化部兒童文化館-聽書(有聲書)書目
每年更新,23呂學榮 先生 | 02-85126470 | 2021-04-07 16:57:57
文化部文化部附屬單位半年結算-特別收入基金
每6月更新,11李 小姐 | 02-85126634 | 2023-08-01 10:09:36
文化部經緯度查詢附近未過期活動
每1日更新,37謝致潁 先生 | 02-85126683 | 2023-07-27 16:41:55
文化部文化部研習課程
每日更新,100黃建文 先生 | 02-85126684 | 2022-01-07 18:37:06
文化部
舞蹈表演資訊
每1日更新,58謝致潁 先生 | 02-85126683 | 2023-07-27 17:34:21
文化部典藏目錄-裝置藝術類
每1年更新,19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02:57
文化部藝術村
不定期更新更新,15謝致潁 先生 | 02-85126683 | 2023-07-27 17:54:16
文化部輔導蒙藏族人口地域分布性別統計表
每6月更新,11林雅萍 小姐 | 02-2356-6453 | 2023-07-28 14:45:56
文化部典藏目錄-藝術圖像類
每年更新,13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0-02-18 18:00:05
文化部
蒙藏最新出版品一覽表
每年更新,16張德媛 小姐 | 02-2341-1105 | 2018-08-16 16:05:50
文化部典藏目錄-木材類
每1年更新,13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6:43:05
文化部典藏目錄-纖維染織類
每年更新,16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0-02-19 17:36:19
文化部文化部附屬單位半年結算-作業基金
每6月更新,12鄭卉倢 小姐 | 02-85126646 | 2023-07-26 12:11:09
文化部文化部國家文化資料庫-教育
每周更新,18黃思維 先生 | 02-85126683 | 2018-07-13 12:20:48
文化部
典藏目錄-貝類
每1年更新,16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29:03
文化部查詢單一類別文化設施資料
不定期更新更新,178謝致潁 先生 | 02-85126683 | 2023-07-27 16:41:24
文化部博物館
每1年更新,36葉純帆 小姐 | 02-8512-6330 | 2023-07-27 17:37:05
文化部文化部社區
不定期更新更新,47張玉萱 小姐 | 02-85126314 | 2023-08-08 00:23:26
文化部文化部國家文化資料庫-音樂
每周更新,22黃思維 先生 | 02-85126683 | 2018-07-13 11:38:21
文化部
蒙藏珍貴文物統計表
每1年更新,16張德媛 小姐 | 02-2341-1105 | 2023-07-28 14:46:09
文化部典藏目錄-地圖類
每1年更新,21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21:54
文化部典藏目錄-原住民類
每年更新,13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0-02-18 15:12:01
文化部戲劇表演資訊
每日更新,60黃建文 先生 | 02-85126684 | 2022-01-07 18:44:23
文化部文化部接受及支付補助金資料
每季更新,16姚劭融 小姐 | 02-85126614 | 2021-06-23 14:38:08
文化部
文化部附屬單位決算-作業基金
每1年更新,12鄭卉倢 小姐 | 02-85126646 | 2023-07-06 11:42:04
文化部文化部國家文化記憶庫-空間、地域與遷徙類
每1日更新,111林千筠 小姐 | 02-85126685 | 2023-07-27 15:39:45
文化部街頭藝人展演空間資訊
每年更新,27黃建文 先生 | 02-85126684 | 2022-01-07 18:34:04
文化部藝文活動-所有類別
每1日更新,131謝致潁 先生 | 02-85126683 | 2023-07-27 17:36:17
文化部演唱會
每1日更新,13謝致潁 先生 | 02-85126683 | 2023-07-27 17:34:50
文化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