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me1: 0 time2: 0 time3: 0 time4: 0 total: 0 紋面國寶世紀之旅4族群與語言
台灣資料通-開放資料查詢 台灣資料通-公開資料預覽查詢
關鍵字資料搜尋

紋面國寶世紀之旅4族群與語言

紋面國寶世紀之旅4族群與語言」於資料集「文化部國家文化記憶庫-族群與語言類」由單位「文化部」的林千筠 小姐所提供,聯繫電話是02-85126685,最近更新時間為:2022-01-07 18:29:39。 欄位MOC_Id的內容是Culture_Object732294 , 欄位Id的內容是732294 , 欄位Title的內容是紋面國寶世紀之旅4 , 欄位Description的內容是 照片拍攝時間為1998年5月8日李登輝總統接見有國寶之稱的泰雅族文面耆老共47位耆老,這次的活動在文建會、立法委員、部落文史者工作者多方努力下才促成。在前往總統府前先在劍潭的青年活動中心內預作準備,照片中的耆老是來自大安溪流域部落,其文面上額較短,臉頰及上下唇又深又寬,且可以看到明顯織紋,可以想像yaki(泰雅族語祖母的意思)拍刺期間所承受的痛苦。泰雅族人開心人會與人之共飲一杯酒,耆老為感謝主辦單位以竹杯共飲一杯酒以示感謝之情。 , 欄位Keyword_Des_Rights_2的內容是CC BY-SA , , , 欄位MOC_Url的內容是https://memory.culture.tw/Home/Detail?Id=732294&IndexCode=Culture_Object , 欄位Original_Url的內容是https://cmsdb.culture.tw/object/D46C49FE-AB78-4FA6-A06C-C8ECC6A3AE8E , 欄位Keyword_Format的內容是圖像 , 欄位LastUpdateTime的內容是2022-11-22T21:11:41 , 欄位Keyword_Subject_1的內容是族群與語言

MOC_Id

Culture_Object732294

Id

732294

Title

紋面國寶世紀之旅4

Description

照片拍攝時間為1998年5月8日李登輝總統接見有國寶之稱的泰雅族文面耆老共47位耆老,這次的活動在文建會、立法委員、部落文史者工作者多方努力下才促成。在前往總統府前先在劍潭的青年活動中心內預作準備,照片中的耆老是來自大安溪流域部落,其文面上額較短,臉頰及上下唇又深又寬,且可以看到明顯織紋,可以想像yaki(泰雅族語祖母的意思)拍刺期間所承受的痛苦。泰雅族人開心人會與人之共飲一杯酒,耆老為感謝主辦單位以竹杯共飲一杯酒以示感謝之情。

Keyword_Des_Rights_2

CC BY-SA

ImageUrl

  1. 0

Keyword_Rights_2

  1. 0
    _CC BY-SA_

Keyword_Format

圖像

LastUpdateTime

2022-11-22T21:11:41

Keyword_Subject_1

族群與語言

「紋面國寶世紀之旅4族群與語言」所屬的資料集:「文化部國家文化記憶庫-族群與語言類」的其他資料

MOC_Id: Culture_Object272254
Id: 272254
Title: 大鳥部落(Pacavalj)
Description: 大武鄉位於臺東縣南端,約在北緯120度,東經22度,北與太麻里鄉為鄰,西側與南側皆與達仁鄉為界,東濱太平洋。全鄉面積約六十九平方公里。地形南北狹長,村落多位於中央山脈南段支脈之河谷平原,可利用的土地面

MOC_Id: Culture_Object272261
Id: 272261
Title: 布谷拉夫部落(Buklavu)
Description: 武陵村標高270-300公尺,以前稱Buklavu。早期武陵為卑南族人生活範圍,布農族王家遷移至此後,卑南族人逐漸遷離,後又有其他家族遷入。大正12年(1923),政府於Bukzavu警戒所附近建屋,

MOC_Id: Culture_Place589575
Id: 589575
Title: 烏槓部落內顯著建築標的物-花蓮縣瑞穗鄉瑞穗國民小學
Description: 照片中為位在Ukang部落之中的瑞穗國民小學門口,瑞穗國小於明治40年(1907)創立,名為葫蘆墩公學校女子分班,兩年後獨立稱葫蘆墩女子公學校,期間經過多次改名,最後於民國57年(1968)因實施

MOC_Id: Culture_People732191
Id: 732191
Title: 泰雅族文身耆老 簡玉英
Description: 泰雅族名Iwan Kaynu。出生1917/10/5。逝世2018/01/16。 父 Kainu Nopas (歿)原居地: Ngubo-ruma 母Puch Ball(歿)原居地:Soban

MOC_Id: Culture_Place589418
Id: 589418
Title: 北埔部落入口意象
Description: Hupu部落,漢語稱做北埔部落,位於花蓮縣新城鄉北埔村。昔稱「鵲仔埔」。樹林腳一帶太魯閣族語稱為「須美奇」。老北埔部落阿美語稱「Kopo」,現為Kupu,漢音轉成「北埔」。根據林修澈主編的《臺灣原

MOC_Id: Culture_Place264832
Id: 264832
Title: 花蓮護國宮三山國王廟
Description: 三山國王廟原奉祀於雲林縣大埤鄉太和村,於民國25年(昭和11年)遷奉花蓮,最初是由閩南人李水奉祀於八螺山腳下自宅中,後來才修建宮廟於現址迄今。此筆詮釋資料配合「客迴東鐵──花蓮鐵道上的客庄昔日」展覽,

MOC_Id: Culture_Object672047
Id: 672047
Title: 干城六村
Description: 「干城六村」位於台中市南屯區春安里,與臺貿五村、馬祖二村為鄰,安置陸軍作戰訓練司令部(簡稱陸訓部)成功嶺官兵眷屬為主,故名「干城六村」,於1963(民國52)年初興建完工進駐,安置陸訓部成功嶺、國

MOC_Id: Culture_Object714529
Id: 714529
Title: 《桃園客家》季刊第12期
Description: 此物件是由桃園市政府客家事務局,於2018年6月出版的《桃園客家》第12期,並在官網提供多媒體版方便民眾線上閱讀。 《桃園客家》第12期內容以新屋區為主題,自清康熙40年(1701)衛阿貴首先開

MOC_Id: Culture_Object600570
Id: 600570
Title: 全高砂族移住完成六月七日盛大完了式
Description: 本篇為東臺灣新報1941年(昭和16年)5月14日地方版新聞報導,文中提及本島理蕃政策以來委由各州廳理蕃當局將各部落遷往山腳移住,使其適應農耕生活的工作,花蓮港廳理蕃當局自大正13年(1914)3

MOC_Id: Culture_Object671120
Id: 671120
Title: 大鵬四村工作隊訊
Description: 〈分會通訊〉,林淑女作,收錄在《中華婦女》,第十九卷第五期(1969)頁7至頁9。 1968(民國57)年12月為大鵬四村工作隊成立週月,洪素雲婦工隊長特籌劃擴大舉行同樂晚會,並以眷戶為對象,每

MOC_Id: Culture_Place589389
Id: 589389
Title: 安通部落傳統歲時祭儀舉辦場地
Description: 照片中具屋頂的半開放式建物,是Angcoh部落舉辦傳統祭儀的場地。Angcoh部落,漢語稱做安通部落,位在花蓮縣玉里鎮樂合里,目前居民以阿美族居多。Angcoh是從阿美族語「Ancuhy」而來,意

MOC_Id: Culture_Event630009
Id: 630009
Title: 蘭大弼全家與岳母前往屏東四重溪溫泉區旅遊
Description: 蘭大弼有空閒時,經常帶領高仁愛醫生與子女外出踏青、登山、旅遊,除了上山外,也常到海邊、或是日月潭遊玩。這張照片是蘭大弼一家人於1960年代中期,適逢高仁愛的母親第二次前來台灣探望女兒,全家前往屏東

MOC_Id: Culture_Object665252
Id: 665252
Title: 為前線戰士逢征衣
Description: 這時蔣宋美齡(1897-2003)在婦女會縫紉班為前線戰士親縫征衣的影像,據國史館典藏號002-050113-00002-030,拍攝時間應為1938(民國27年)10月,拍攝地點為漢口。故明信片

MOC_Id: Culture_Object731517
Id: 731517
Title: 泰雅人的生活型態探索-一個泰雅人的現身說法
Description: 本書是泰雅族人黑帶巴彥/曾作振的個人著作。父母親是新竹的泰雅族,民國52年被親戚以贈地為由,騙到高雄那瑪夏山區工作,後來知道贈地無望,只好辛苦打工。某天在平地小吃店吃麵時,無意間幫一位山上布農族女

MOC_Id: Culture_Place589426
Id: 589426
Title: 陶樸閣部落入口意象
Description: Tpuqu部落,漢語稱做陶樸閣部落,位在花蓮縣秀林鄉秀林村。「Tpuqu」意指「一直呆在那兒坐著或等待」等現象,約三百年前太魯閣族首批獵人越過奇萊山北峰來到本地區時,有一批人曾在此地一直守候獵物之

MOC_Id: Culture_Place589598
Id: 589598
Title: 主農部落傳統歲時祭儀舉辦場地一景
Description: 照片中為主農部落傳統歲時祭儀舉辦場地一景。Cibarbaran部落,又名主農部落,部落名由來的說法有二:阿美語稱檳榔甲葉為barbar,此地昔多檳榔樹,居民常取甲葉為餐具;另一個說法來自Cikaw

MOC_Id: Culture_Place589286
Id: 589286
Title: 滿自然部落入口意象
Description: 照片中的彩繪牆面,是滿自然部落的入口意象。Mangcelan部落,漢語稱做滿自然部落,位在花蓮縣玉里鎮松浦里,目前居民以阿美族居多,信仰以基督教和天主教為主。部落名稱的由來,是因為東面山區地勢陡峭

MOC_Id: Culture_Event476945
Id: 476945
Title: 《繪文字及源始文字》
Description: 《繪文字及源始文字》,田崎仁義著,日本磯部甲陽堂出版,1928年出版 田崎仁義留學西方,回到日本後主要研究中國經濟史及思想制度,是20世紀上半葉日本知名的經濟學者,著述甚多且曾前往中國實地考察,

MOC_Id: Culture_Object661155
Id: 661155
Title: 新社鄉誌-行政、建設、經濟、教育與藝文篇
Description: 新社鄉先民自清乾隆年間,由廣東、福建渡臺。於原住民集結新社後同治年間,陸續進入本鄉定居,開阡陌、闢荒野、胼手胝足,以建鄉梓,子而孫、孫而子,歷二百餘載,以迄於今。期間先民艱辛奮鬥之經過,偶或閒之。

MOC_Id: Culture_Object272204
Id: 272204
Title: 紅石部落(Kusunuki)
Description: 紅石部落位於臺東縣海端鄉崁頂村,北接海端村、南鄰加拿村,境內東側山腳附近有紅石溪、崁頂溪由西向東流,西側高處則分屬大崙溪及鹿寮溪流域。紅石與紅石溪之名皆來自原布農族之「紅石頭社」,據稱該地有一顏色赭紅

MOC_Id: Culture_Place284504
Id: 284504
Title: 獻馘碑
Description: 公園是城市的綠肺,在水泥建築叢聚的都市裡,能夠有著綠意水塘,提供公眾消遣遊憩的好去處。在宜蘭市的東南角有座中山公園,設立於1909年,是宜蘭市早期少有的休閒場所。走進公園內,除了賞心悅目的景觀外,

MOC_Id: Culture_Object514646
Id: 514646
Title: 臺灣花蓮港木瓜蕃
Description: 此繪葉書名為「臺灣花蓮港木瓜蕃」,木瓜蕃為現今居住於南投的賽德克族東遷巴托蘭群的一支,居住於花蓮木瓜溪的上游至能高山一帶,「木瓜」(Vaguai),源自於賽德克語的音譯,意思是「山後面」或「後面」

MOC_Id: Culture_People671978
Id: 671978
Title: 黃智慧
Description: 台灣原住民族文化發展政策評估座談會台北場,西元2020年(民國109年)8月23日於IEAT會議中心舉辦,出席人員包含原委會教育文化處楊正斌處長、馬見議員、何明輝副執行長、羅素玫教授、李瑛教授等其

MOC_Id: Culture_Place589548
Id: 589548
Title: 依柏合部落入口意象
Description: 照片中所拍攝的是位於Ibuh部落入口,慕谷慕魚遊客中心的標示。Ibuh部落,漢語稱做榕樹部落,又音譯為依柏合部落,位在花蓮縣秀林鄉銅門村,部落中的居民主要為太魯閣族人。「榕樹部落」,是因部落內有榕

MOC_Id: Culture_Object272113
Id: 272113
Title: 叉飛勞巫勒部落(Tjaviljaul)
Description: 叉飛勞巫勒部落位於臺東縣金峰鄉新興村,為排灣族部落。新興村位於北太麻里溪中游出山處南岸,是金峰鄉最南端的村里,也是飛地村,前身為近黃村。西元1954年(民國43年),近黃村各社集體遷村到太麻里鄉北里村

MOC_Id: Culture_Object731623
Id: 731623
Title: 客旅
Description: 「我們與未來的距離」台灣原住民族當代藝術展透過多位藝術家的作品,呈現其族群認同與對未來想像。畫作客旅由 Anli Genu(安力.給怒,賴安淋)創作的油畫作品 。 Anli Genu是台灣基督長老

MOC_Id: Culture_Object756552
Id: 756552
Title: 鄭門張葉兩祖妣的故事—鄭大模家族
Description: 此為桃園土牛溝的相關歷史與文化的故事,詳細記錄土牛溝的歷史背景以及周邊的客家文化與信仰,本篇故事為「家族開墾與紮根」下的「鄭門張葉兩祖妣的故事──鄭大模家族」,為楊梅重要的家族,早在土牛溝界線劃定

MOC_Id: Culture_Object272182
Id: 272182
Title: 巴卡拉阿茲部落(Pakaraac)
Description: 巴卡拉阿茲部落位於臺東縣長濱鄉竹湖村17至20鄰位置,在石門溪與掃別溪之間。相傳在西元1901年至西元1902年間(明治34至35年),原居住於花蓮港廳的丁子漏社阿美族人(Tingalaw),因受到M

MOC_Id: Culture_Object272136
Id: 272136
Title: 紅頭部落(Imaorod)
Description: 紅頭位於臺東縣蘭嶼鄉西南隅的紅頭村,西元1946年,與西邊的漁人部落合併成為紅頭村。紅頭原稱imaurutsuru(或imororu),意思為「協商」,另一說為「imororu」意指一堆一堆的人群。在

MOC_Id: Culture_Place589591
Id: 589591
Title: 固祿部落內文化意象一景
Description: Kulu部落,漢語稱做固祿部落,位在花蓮縣秀林鄉秀林村,居民以太魯閣族為多數,照片中的男子塑像是固祿部落中一街景。太魯閣族的卡魯給社人最早遷至此地,部落原名,意為「山胡椒」,引申為山胡椒叢生之地,

文化部 的其他資料集

演唱會

每1日更新,23

謝致潁 先生 | 02-85126683 | 2023-07-27 17:34:50

文化部

典藏目錄-粉彩畫類

每1年更新,25

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07:24

文化部

實體書店

每1年更新,184

陳怡君 小姐 | 02-85126472 | 2023-07-27 17:37:20

文化部

典藏目錄-工藝類

每年更新,27

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0-02-19 17:51:14

文化部

典藏目錄-雕塑類

每年更新,27

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0-02-18 18:15:42

文化部

國民記憶庫故事資料

不定期更新更新,29

張玉萱 小姐 | 02-8512-6314 | 2023-07-27 17:24:03

文化部

文化部附屬單位會計月報-作業基金

每1月更新,24

鄭卉倢 小姐 | 02-85126646 | 2023-08-02 20:54:45

文化部

特色圖書館

每年更新,90

黃建文 先生 | 02-85126684 | 2022-01-07 18:43:12

文化部

典藏目錄-纖維染織類

每年更新,21

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0-02-19 17:36:19

文化部

經緯度查詢附近文化設施資料

不定期更新更新,121

謝致潁 先生 | 02-85126683 | 2023-07-27 16:41:12

文化部

獎補助已結案核銷案件

每年更新,22

林先生 | 0422295848#665 | 2021-04-07 17:05:30

文化部

蒙藏最新出版品一覽表

每年更新,26

張德媛 小姐 | 02-2341-1105 | 2018-08-16 16:05:50

文化部

藝文活動筆數統計

每1年更新,23

謝致潁 先生 | 02-85126683 | 2023-07-26 16:46:38

文化部

文化部藝文資源整合網之活動筆數統計

不定期更新,21

黃建文 先生 | 02-85126684 | 2022-01-07 18:33:51

文化部

兒童文化館-主題閱讀區動畫書目

每年更新,79

呂學榮 先生 | 02-85126470 | 2021-04-07 17:05:07

文化部

查詢單一文化設施詳細資料

不定期更新更新,22

謝致潁 先生 | 02-85126683 | 2023-07-27 16:42:09

文化部

文化事務財團法人名錄

每1年更新,25

范益綜 先生 | 02-85126787 | 2023-07-28 14:54:28

文化部

典藏目錄-總統府移交類

每1年更新,22

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18:01

文化部

街頭藝人資訊

每1年更新,751

謝致潁 先生 | 02-85126683 | 2023-07-26 16:32:42

文化部

蒙藏珍貴文物統計表

每1年更新,27

張德媛 小姐 | 02-2341-1105 | 2023-07-28 14:46:09

文化部

文化部國家文化記憶庫-人物與團體類

每1日更新,105

林千筠 小姐 | 02-85126685 | 2023-07-27 15:47:49

文化部

典藏目錄-歷史類

每1年更新,25

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5:33:35

文化部

文化部國家文化資料庫-社會學

每周更新,37

黃思維 先生 | 02-85126683 | 2018-07-13 12:25:43

文化部

典藏目錄-陶瓷類

每年更新,21

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0-02-19 17:33:44

文化部

親子活動

每1日更新,48

謝致潁 先生 | 02-85126683 | 2023-07-27 17:34:35

文化部

文化新聞稿

每月更新,28

黃建文 先生 | 02-85126684 | 2022-01-07 18:40:04

文化部

文化部國家文化資料庫-電影

每周更新,86

黃思維 先生 | 02-85126683 | 2018-07-13 11:40:27

文化部

典藏目錄-紙材類

每1年更新,24

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6:46:00

文化部

蒙藏族輔導成果統計表

每1年更新,24

林雅萍 小姐 | 02-2356-6453 | 2023-07-28 14:45:31

文化部

典藏目錄-化石類

每年更新,23

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0-02-18 17:51:50

文化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