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me1: 0 time2: 0 time3: 0 time4: 0 total: 0 自治新村石碑人物與團體@#@族群與語言
台灣資料通-開放資料查詢 台灣資料通-公開資料預覽查詢
關鍵字資料搜尋

自治新村石碑人物與團體@#@族群與語言

自治新村石碑人物與團體@#@族群與語言」於資料集「文化部國家文化記憶庫-族群與語言類」由單位「文化部」的林千筠 小姐所提供,聯繫電話是02-85126685,最近更新時間為:2022-01-07 18:29:39。 欄位MOC_Id的內容是Culture_Object672051 , 欄位Id的內容是672051 , 欄位Title的內容是自治新村石碑 , 欄位Description的內容是 自治新村位於台南市北區林森路(原開元路)重興里,位於果貿二村與慈光十三村之間,1961(民國50)年由中華婦女反共聯合會(簡稱婦聯會)興建,共計一百戶。該村眷戶大多為憲兵的軍官或士官。重興里東半邊一片高約四十公尺的小山丘,在清朝時期本地人稱為「旗兵山」。在日據時代,重興里這一帶高地設置打靶場,於是台南人將這又稱做「打靶山」。而以前住在自治新村及附近幾個眷村的小孩還可以在該村和慈光十三村之間的日軍靶場遺址撿到彈頭及彈殼。 2005(民國94)年和「富台新村」、「樂群新村」、「光復新村」、「實踐二村」、「自治新村」、「自強新村」、「慈光十三村」、「慈德新村」、「衛民新村」等眷戶一同搬遷至長榮里「長榮新城」國宅。 , 欄位Keyword_Des_Rights_2的內容是CC BY , , , 欄位MOC_Url的內容是https://memory.culture.tw/Home/Detail?Id=672051&IndexCode=Culture_Object , 欄位Original_Url的內容是https://cmsdb.culture.tw/object/A2C5C9AC-BAF0-4949-A5C6-572AE71347A2 , 欄位Keyword_Format的內容是圖像@#@圖像@#@圖像 , 欄位LastUpdateTime的內容是2021-12-03T20:55:08 , 欄位Keyword_Subject_1的內容是人物與團體@#@族群與語言

MOC_Id

Culture_Object672051

Id

672051

Title

自治新村石碑

Description

自治新村位於台南市北區林森路(原開元路)重興里,位於果貿二村與慈光十三村之間,1961(民國50)年由中華婦女反共聯合會(簡稱婦聯會)興建,共計一百戶。該村眷戶大多為憲兵的軍官或士官。重興里東半邊一片高約四十公尺的小山丘,在清朝時期本地人稱為「旗兵山」。在日據時代,重興里這一帶高地設置打靶場,於是台南人將這又稱做「打靶山」。而以前住在自治新村及附近幾個眷村的小孩還可以在該村和慈光十三村之間的日軍靶場遺址撿到彈頭及彈殼。 2005(民國94)年和「富台新村」、「樂群新村」、「光復新村」、「實踐二村」、「自治新村」、「自強新村」、「慈光十三村」、「慈德新村」、「衛民新村」等眷戶一同搬遷至長榮里「長榮新城」國宅。

Keyword_Des_Rights_2

CC BY

ImageUrl

  1. 0

  2. 1

  3. 2

Keyword_Rights_2

  1. 0
    _PDM_

  2. 1
    _PDM_

  3. 2
    _PDM_

Keyword_Format

圖像@#@圖像@#@圖像

LastUpdateTime

2021-12-03T20:55:08

Keyword_Subject_1

人物與團體@#@族群與語言

「自治新村石碑人物與團體@#@族群與語言」所屬的資料集:「文化部國家文化記憶庫-族群與語言類」的其他資料

MOC_Id: Culture_Organization733359
Id: 733359
Title: Trans/Voices Project 印尼移工藝文行動計畫
Description: Trans/Voices Project,簡稱TVP,是一項針對印尼移工藝文行動觀察的藝術計畫,計畫主持人為藝文工作者吳庭寬,目前團隊成員為藍雨楨、宋家瑜,旨在以移工的藝術場景與勞動狀態為主軸,透

MOC_Id: Culture_Object660445
Id: 660445
Title: 南屯公學校男生班同學團體照
Description: 昭和14(1939)年南屯公學校第33屆畢業紀念冊摘錄之「男生班同學團體照」。 臺中市南屯國民小學,初設於日治時期明治31(1898)年12月,當時稱為「犁頭店公學校」,至大正11(1922)年1

MOC_Id: Culture_Object505987
Id: 505987
Title: 收穫小屋與牛舍
Description: 收穫小屋為木造建築,是阿美族太巴塱部落傳統穀物存放處。日治時期開始有現代化農會體系進入後,與鄰近地區所生產之農作物大多都存放於共同倉庫中,但若是無法放入共同倉庫的收穫物,則依然會放入傳統的收納小屋

MOC_Id: Culture_Object671929
Id: 671929
Title: 大鵬三村工作隊
Description: 〈隊長任內生活的一年〉,大鵬三村工作隊林敏惠作,收錄在《中華婦女》,第二十一卷第三期(1970)頁8。 1969(民國58)年中華婦女反共聯合會(簡稱婦聯會)總會督導小組蒞臨大鵬三村指導,選出林

MOC_Id: Culture_Place589522
Id: 589522
Title: 平和部落聚會所路口
Description: 此照片拍攝於平和部落聚會所外側。根據林修澈主編的《臺灣原住民部落事典》中的說法,Adetuman部落,漢語稱做平和部落,位在花蓮縣壽豐鄉平和村。此地原住民族群中,以阿美族佔比例較多。阿美族為臺灣原

MOC_Id: Culture_Object714534
Id: 714534
Title: 《桃園客家》季刊第17期
Description: 此物件是由桃園市政府客家事務局,於2019年9月出版的《桃園客家》第17期,並在官網提供多媒體版方便民眾線上閱讀。 《桃園客家》第17期內容以客家流行音樂為主題。音樂是歷代文化的縮影,我們能從音

MOC_Id: Culture_Place589287
Id: 589287
Title: 洛合谷部落聚會所
Description: 照片中的建物,是洛合谷部落的聚會所。Lohok部落,漢語稱做洛合谷部落,位在花蓮縣玉里鎮松浦里,目前居民以阿美族居多,信仰以基督教和天主教為主。「Lohok」在阿美族語中有「腐爛」的意思,相傳有隻

MOC_Id: Culture_Object222379
Id: 222379
Title: 四月:Ptasan遷徙與上帝-那些紋面老人的故事
Description: 小時候第四鄰有很多的紋面老人,他們住在矮小的房子,我爸爸的印象裡,支亞干大道與支亞干後街種滿箭竹作為區隔,靠山的那面平地都是Slaq(水田),那時候第四鄰的Kmhiyang(歌馬黑洋社)與 Kpihi

MOC_Id: Culture_Object732381
Id: 732381
Title: 來義鄉原住民文物館空間藝術
Description: 屏東縣來義鄉鄉內有多名文手耆老,善長木雕工藝的排灣族人,尤其在人形雕像上,都會顯示手部文手的圖紋,本張照片於2020年4月拍攝於來義鄉原住民文物館,以木雕展現排灣族女性人像,旁邊佐以放大的手文圖飾

MOC_Id: Culture_Object731479
Id: 731479
Title: 屏東縣排灣族民族誌影像圖錄
Description: 任先民為人類學者,早期於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任職時,在屏東、蘭嶼、臺東和花蓮等地從事田野調查,拍攝了許多排灣族、達悟族、阿美族和泰雅族影像及相關資料。2006年將以上資料贈與國立台灣史前文化博物

MOC_Id: Culture_Event169817
Id: 169817
Title: 「眷戀桃園、回味眷村:2011桃園眷村文化節」
Description: 桃園縣政府文化局於民國100年(2011年)10月22日至10月30日辦理「眷戀桃園、回味眷村:2011桃園眷村文化節」活動。本年度的眷村文化節將焦點放到眷村第二代、第三代身上,以「回.味」勾勒出年輕

MOC_Id: Culture_Place138899
Id: 138899
Title: 卓家老屋
Description:   屋主卓文興,原光復大富地區閩南籍人士,後搬進豐田接收此日人之農宅。再民國89年(2000)左右,原有機會透過文建會閒置空建利用或整建計畫修繕,但最後屋主反悔,並將此空間閒置至今。因為房屋未有妥

MOC_Id: Culture_Place589421
Id: 589421
Title: 大德大德(巴鳥拉藍)部落內顯著建築標的物-新城鄉原住民多功能活動中心
Description: Paidadan部落,漢語稱做大德部落,或以音譯稱做巴烏拉藍部落,位於花蓮縣新城鄉大漢村。根據林修澈主編的《臺灣原住民部落事典》中的說法,民國65年(1976)因大漢村大理石工廠設立,需要大量人力

MOC_Id: Culture_People732327
Id: 732327
Title: 泰雅族 陳正義
Description: 賽德克族人普乎克.畢夫(漢名張正義)為實踐作為賽德克族人,除將漢名恢復為傳統原住民姓名外,並實踐傳統文面文化的精神,將文面刺於自己的臉上,其所使用的方式雖非傳統拍刺方式而是以雷射方式進行,其勇氣仍

MOC_Id: Culture_Object514571
Id: 514571
Title: 太魯閣族的苦力
Description: 此張照片來自片山寫真館所發行的《臺灣國立公園候補地大太魯閣景觀:花蓮港街附近》一書中。1927年(昭和2年),太魯閣峽谷被《臺灣日日新報》票選為「臺灣八大景」之一,從此慕名而來的遊客日漸增多。19

MOC_Id: Culture_Place589316
Id: 589316
Title: 清水部落入口處部落導覽圖一景
Description: 照片中的導覽圖是清水部落的入口意象。Saiku部落,漢語稱做清水部落,位在花蓮縣卓溪鄉卓清村,目前部落中的居民以布農族居多。此處為日治時期布農族郡社群(Is-bubukun)和巒社群(Takban

MOC_Id: Culture_Object514563
Id: 514563
Title: 臺灣蕃人觀光團在日本
Description: 1896年(明治29年)10月14日,臺灣總督府第三任總督乃木希典上任,軍人體系出身的他,最初實施以軍政體制設計的「三段警備法」高壓制度為主幹治理臺灣。隔年1897年(明治30年)8月,對於原住民

MOC_Id: Culture_Invisible159940
Id: 159940
Title: 詔安客家開新正
Description: 台灣是一個由移民所組成的社會,其中又以從中國大陸漳、泉兩地來到台灣拓墾的人民最多。經過數百年來的揉雜與互動,文化之間彼此相互學習與影響,要說那一族仍保有當年移民過來時的純正原有文化幾乎是不太可能。

MOC_Id: Culture_Object272180
Id: 272180
Title: 長濱(石坑)部落(Ciwkangan)
Description: 長光部落舊稱石坑,因海岸山脈地帶多岩石,溪水從岩石縫流出,漢人因此稱此地為石坑仔,而石坑部落是一個擁有一百多年歷史的阿美族部落,在夏獻綸所撰《臺灣輿圖》時,已經有所記載。此地居民主要來自於大港口、納納

MOC_Id: Culture_Object272157
Id: 272157
Title: 建農部落(Siafulungay)
Description: 建農部落位於建農里16至17鄰。西以知本里、建和里、射馬干大排水為鄰,東以豐源里為鄰,北以新園里、康樂里為鄰,南面臨海。主要道路為雲南路,通往建和、下建和與知本。主要位於利嘉溪沖積扇上,原始自然環境洪

MOC_Id: Culture_Object714486
Id: 714486
Title: 1991年至日本參加《地球》詩誌辦理的詩人會議現場朗誦詩(杜潘芳格家屬提供)3
Description: 此為杜潘芳格於1991年至日本參加「’91地球の詩祭」時,於會議現場與其他與會者聆聽各國詩人朗誦詩作時的照片。 1980年舉辦的「地球の詩祭」,是日本地球詩社為了紀念季刊詩誌《地球》創刊30週年

MOC_Id: Culture_Object601206
Id: 601206
Title: 志願兵制實施白川阿美族壯丁感激的"日之丸"血書
Description: 本篇為東臺灣新報1941年(昭和16年)6月25日地方版新聞報導,文中提及1942年(昭和17年)將實施志願兵制,昨天24日來自鳳林郡白川的阿美族壯丁團山下四郎以鮮血畫成日之丸(按:日本國旗)的血

MOC_Id: Culture_Object485394
Id: 485394
Title: 曾義發個人故事
Description: 本篇圖像為貼布畫故事,為社團法人花蓮縣牛犁社區交流協會藉由二手衣物剪碎以後,邀請長輩們透過拼貼的形式進行創作,將生命記憶猶深的畫面製作成藝術作品。畫中圖像為以砂輪機磨豐田玉的畫面,當時代擁有許多家

MOC_Id: Culture_Object732207
Id: 732207
Title: 泰雅族女子文面(霧社群)
Description: 此照片為翻拍日治時期出版的明信片。色彩為攝影後上色。文面師左手持刺針、右手持木槌,將沾有鍋底炭末的針敲入頰部皮膚之內,使炭末流在皮下。圖左地面有刺文工具,包括炭末壺、排針、單針等。依據文面師的服飾

MOC_Id: Culture_Object272217
Id: 272217
Title: 卡努舒岸部落(Kainisungan)
Description: 今臺東縣延平鄉桃源村,日治時期時稱為北絲鬮溪,標高250公尺。昭和8年(1933),日本政府進行集團移住政策後,將內本鹿布農族人遷移至此,當時是將內本鹿社的Wanlasi小社4家83人,及Sarubi

MOC_Id: Culture_Event648906
Id: 648906
Title: 【祭事曆-3】 Qanituan(加年端,カネトワン)社第三塊祭事曆。藤澤茽收自Qanituan社
Description: 本件祭事曆的典藏紀錄為1935年藤澤茽收自Qanitun(加年端,カネトワン)社,為已知布農族Qanitun社的第三塊祭事曆,創作者不詳。此塊長121.7cm,寬10.3cm,厚1.4cm。國立臺

MOC_Id: Culture_Place589358
Id: 589358
Title: 豐富部落內顯著建築標的物-豐富教會
Description: 照片中的建物為位在Tingalaw部落內的豐富教會。Tingalaw部落,漢語稱做豐富部落,位在花蓮縣豐濱鄉豐濱村,目前居民以阿美族居多。阿美族人稱此地為「Tingalaw」,為早期Fakong(

MOC_Id: Culture_Object272178
Id: 272178
Title: 南溪布農部落(Nadan)
Description: 南溪布農位於臺東縣長濱鄉三間村19鄰,南溪位於海岸山脈,因山谷地形與鄰近的樟原村與水母丁溪為分界,北屬樟原村,南為三間村,而南溪地名則為「溪以南之地」而來。水母丁溪兩支流流經南溪一帶匯聚,造成當地地勢

MOC_Id: Culture_People734117
Id: 734117
Title: 排灣族 Tjuu Malingaling
Description: 奶奶來自paceqang 家族。最一開始這個家族老二lumiyang 的孩子,從曾祖父到奶奶到爸爸到我,我們皆為老二這個支系的長嗣。 第一次有文手的想法是在20歲那年,想說趁著奶奶還在世可以繼承

MOC_Id: Culture_Object732243
Id: 732243
Title: 日治賽夏族打獵
Description: 此照片為翻拍日治時期出版明信片。圖中賽夏族狀士們組成狩獵隊,準備出獵。由左算起第三位壯士額上有明顯文面。狩獵隊由壯士以及獵狗組成,獵具以茅為主。背後為穀倉,以竹為原料建築而成,高架式,二坡水屋頂,

文化部 的其他資料集

典藏目錄-政治社教類

每1年更新,21

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19:31

文化部

典藏目錄-水彩畫類

每1年更新,19

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16:00

文化部

文化部駐外單位藝文活動辦理統計

每1年更新,15

范益綜 先生 | 02-85126787 | 2023-07-28 14:53:04

文化部

典藏目錄-皮革類

每年更新,24

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0-02-19 17:36:52

文化部

典藏目錄-明信片類

每1年更新,20

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25:38

文化部

典藏目錄-鳥類

每1年更新,20

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27:41

文化部

藏族節慶簡表

每1年更新,26

黃靖智 先生 | 02-2356-6447 | 2023-07-28 14:40:54

文化部

典藏目錄-工藝類

每年更新,27

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0-02-19 17:51:14

文化部

獨立音樂

每日更新,27

黃建文 先生 | 02-85126684 | 2022-01-07 18:47:26

文化部

蒙藏委員會訓練及活動參加人數性別統計

不定期更新更新,16

林雅萍 小姐 | 02-2356-6453 | 2023-07-28 14:44:09

文化部

典藏目錄-建築與居處空間類

每1年更新,19

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20:11

文化部

典藏目錄-產業類

每年更新,22

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0-02-18 18:07:16

文化部

典藏目錄-樹脂類

每年更新,22

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0-02-19 17:50:59

文化部

查詢單一類別未過期活動資料

每1日更新,119

謝致潁 先生 | 02-85126683 | 2023-07-27 16:42:21

文化部

典藏目錄-飲食用具類

每1年更新,25

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20:46

文化部

典藏目錄-宗教禮俗類

每年更新,24

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0-02-19 17:24:06

文化部

典藏目錄-素描類

每年更新,26

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0-02-19 17:30:59

文化部

典藏目錄-裝置藝術類

每1年更新,25

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02:57

文化部

典藏目錄-交通運輸與通訊類

每1年更新,27

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19:59

文化部

典藏目錄-籐材類

每1年更新,20

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6:45:38

文化部

典藏目錄-水墨類

每年更新,24

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0-02-18 18:12:32

文化部

地方文化館

每周更新,43

李姿儀 小姐 | 02-23434184 | 2021-06-07 23:03:18

文化部

文化部單位決算

每1年更新,19

吳 小姐 | (02)8512-6611 | 2023-07-19 20:58:32

文化部

典藏目錄-地圖類

每1年更新,26

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21:54

文化部

文化部國家文化資料庫-美術

每周更新,30

黃思維 先生 | 02-85126683 | 2018-07-13 12:11:25

文化部

典藏目錄-玻璃類

每年更新,16

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0-02-19 17:47:34

文化部

查詢單一文化設施詳細資料

不定期更新更新,22

謝致潁 先生 | 02-85126683 | 2023-07-27 16:42:09

文化部

輔導蒙藏族人口年齡層性別統計表

每年更新,19

林雅萍 小姐 | 02-2356-6453 | 2018-08-14 10:36:20

文化部

典藏目錄-生活衣飾與用品類

每年更新,23

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0-02-18 18:08:36

文化部

文化部附屬單位會計月報-作業基金

每1月更新,24

鄭卉倢 小姐 | 02-85126646 | 2023-08-02 20:54:45

文化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