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me1: 0 time2: 0 time3: 0 time4: 0 total: 0 梧棲鎮志-住民篇族群與語言
台灣資料通-開放資料查詢 台灣資料通-公開資料預覽查詢
關鍵字資料搜尋

梧棲鎮志-住民篇族群與語言

梧棲鎮志-住民篇族群與語言」於資料集「文化部國家文化記憶庫-族群與語言類」由單位「文化部」的林千筠 小姐所提供,聯繫電話是02-85126685,最近更新時間為:2022-01-07 18:29:39。 欄位MOC_Id的內容是Culture_Object660763 , 欄位Id的內容是660763 , 欄位Title的內容是梧棲鎮志-住民篇 , 欄位Description的內容是 梧棲為臺中縣西陲之小鎮,西臨臺灣海峽,東接沙鹿,早昔居民多以漁農為業,民風淳樸,生活恬靜,雖然經濟並未蓬勃發展,但也其樂融融,為典型之漢人移墾社會。日據末期,由於梧棲位於臺灣西海岸之中點,居形勢之地,曾進行開闢新高港,旋因戰爭結束而中斷。光復後不久,由於兩岸隔絕,海運阻斷,局內交通幹線亦不經此處,因而未能及時繁榮,成為偏僻鄉鎮。 近三十年來,隨著臺灣經濟起飛及臺中港建設,工商興起,人文薈萃,可惜記錄地方之鎮志仍付闕如,為此特於八十九年發起梧棲鎮志編纂計畫,歷時四年又四個月始完成,因梧棲向無舊志,此次創修新志過程極其繁瑣嚴謹,共分為地理、沿革、住民、政事、經濟、交通、開港、教育、宗教、勝蹟、人物等十二篇,由王仲孚先生作為總編輯,邀請多位歷史及在地專家學者分別撰寫而成。 住民篇由鄭政誠編纂,第一章「原住民之活動」記述本區在漢人入墾前,即有平埔族拍瀑拉社沙轆社民分布其間,其不論在社會組織、經濟活動、宗教信仰、生活習俗與漢人社會差異甚大,自清中葉漢人大量入墾臺灣後,則常有漢人巧取豪奪、越界侵墾之情事,造成原漢衝突不斷。除了與漢人接觸外,清廷對原住民施以教化工作、設社學、教官話及漳泉鄉語等,道光年間,原民孩童入漢民義學或書塾風氣,更對原住民自身文化造成強大衝擊;第二章「漢人入墾與聚落開發」主要記述漢人至本區的拓墾活動,據載早在荷領時期即有漢人至此從事獵鹿工作,至於開展梧棲農業拓墾,則要到康熙中葉時泉籍安溪縣王承詔揭開序幕;第三章「住民姓氏源流及其分布」主要記述漢人至本地拓墾,常凝聚同宗之力聚居移墾,因此梧棲古地名常保留大量「同姓聚落」之地名證據。日治時期鑒於統治之便所作之戶口調查,留下精確的戶籍與人口統計資料;第四章「人口結構變遷」記述梧棲人口數量之變化及對本地之影響,日治時期前因未形成獨立行政區,因此精確的戶口統計有其困難。至於梧棲一地的人口組合方面,則分有籍貫別、性別、年齡別、教育程度、職業分布等五項加以敘述。 , 欄位Keyword_Des_Rights_2的內容是CC0 , , , 欄位MOC_Url的內容是https://memory.culture.tw/Home/Detail?Id=660763&IndexCode=Culture_Object , 欄位Original_Url的內容是https://cmsdb.culture.tw/object/E46E8EC4-4559-4640-963E-B43908077122 , 欄位Keyword_Format的內容是圖像 , 欄位LastUpdateTime的內容是2021-08-24T17:08:03 , 欄位Keyword_Subject_1的內容是族群與語言

MOC_Id

Culture_Object660763

Id

660763

Title

梧棲鎮志-住民篇

Description

梧棲為臺中縣西陲之小鎮,西臨臺灣海峽,東接沙鹿,早昔居民多以漁農為業,民風淳樸,生活恬靜,雖然經濟並未蓬勃發展,但也其樂融融,為典型之漢人移墾社會。日據末期,由於梧棲位於臺灣西海岸之中點,居形勢之地,曾進行開闢新高港,旋因戰爭結束而中斷。光復後不久,由於兩岸隔絕,海運阻斷,局內交通幹線亦不經此處,因而未能及時繁榮,成為偏僻鄉鎮。 近三十年來,隨著臺灣經濟起飛及臺中港建設,工商興起,人文薈萃,可惜記錄地方之鎮志仍付闕如,為此特於八十九年發起梧棲鎮志編纂計畫,歷時四年又四個月始完成,因梧棲向無舊志,此次創修新志過程極其繁瑣嚴謹,共分為地理、沿革、住民、政事、經濟、交通、開港、教育、宗教、勝蹟、人物等十二篇,由王仲孚先生作為總編輯,邀請多位歷史及在地專家學者分別撰寫而成。 住民篇由鄭政誠編纂,第一章「原住民之活動」記述本區在漢人入墾前,即有平埔族拍瀑拉社沙轆社民分布其間,其不論在社會組織、經濟活動、宗教信仰、生活習俗與漢人社會差異甚大,自清中葉漢人大量入墾臺灣後,則常有漢人巧取豪奪、越界侵墾之情事,造成原漢衝突不斷。除了與漢人接觸外,清廷對原住民施以教化工作、設社學、教官話及漳泉鄉語等,道光年間,原民孩童入漢民義學或書塾風氣,更對原住民自身文化造成強大衝擊;第二章「漢人入墾與聚落開發」主要記述漢人至本區的拓墾活動,據載早在荷領時期即有漢人至此從事獵鹿工作,至於開展梧棲農業拓墾,則要到康熙中葉時泉籍安溪縣王承詔揭開序幕;第三章「住民姓氏源流及其分布」主要記述漢人至本地拓墾,常凝聚同宗之力聚居移墾,因此梧棲古地名常保留大量「同姓聚落」之地名證據。日治時期鑒於統治之便所作之戶口調查,留下精確的戶籍與人口統計資料;第四章「人口結構變遷」記述梧棲人口數量之變化及對本地之影響,日治時期前因未形成獨立行政區,因此精確的戶口統計有其困難。至於梧棲一地的人口組合方面,則分有籍貫別、性別、年齡別、教育程度、職業分布等五項加以敘述。

Keyword_Des_Rights_2

CC0

ImageUrl

  1. 0

Keyword_Rights_2

  1. 0
    _CC BY-SA_

Keyword_Format

圖像

LastUpdateTime

2021-08-24T17:08:03

Keyword_Subject_1

族群與語言

「梧棲鎮志-住民篇族群與語言」所屬的資料集:「文化部國家文化記憶庫-族群與語言類」的其他資料

MOC_Id: Culture_Object272144
Id: 272144
Title: 都歷部落(Torik)
Description: 都歷部落位於臺東縣成功鎮信義里,清乾隆27年(1762)左右,toreku和二個小孩從知本社南方阿拉巴乃社移來此地定居,故此後移居這邊的人稱此地為toreku,漢譯「都歷」,也有一說是toreku其後

MOC_Id: Culture_Event648420
Id: 648420
Title: 【日文文獻解讀-2-1】1928年2月15日《日本民俗叢書:繪文字及源始文字》
Description: 標題:臺灣原住民的祭事曆 內文:吾臺灣的原住民至今依然過著原始生活,從社會史經濟史等其他人種學各方面來觀察,提供著非常有意思的研究資料。總督府很早就注意到此問題,設置了臺灣臨時臺灣舊慣調查會,經

MOC_Id: Culture_Object714516
Id: 714516
Title: 幼兒沉浸式客語教材《ㄚ弟ㄚ妹來講客》第3冊
Description: 此物件是由桃園市政府客家事務局,於2017年12月出版的幼兒沉浸式客語教材《ㄚ弟ㄚ妹來講客》第3冊。 《ㄚ弟ㄚ妹來講客》第3冊共12課,依照幼兒園大班程度規畫。內容以生活化、實用性、趣味性為主,

MOC_Id: Culture_Object272097
Id: 272097
Title: 土坂部落(Tjuabal)
Description: 土坂部落位在臺東縣達仁鄉土坂村。部落範圍位於大竹高溪中游臺地上,東鄰台坂村,西接屏東來義鄉,南與新化村相連,北與達仁鄉壢坵村相鄰。土坂部落的族人是由屏東縣泰武鄉的佳興舊社,越過南大武山而來,日治時期又

MOC_Id: Culture_Event630018
Id: 630018
Title: 蘭大弼在蘭醫生樓二樓陽台躺著看書
Description: 這張照片是蘭大弼醫生於1975年代夏天的午後,在蘭醫生樓二樓陽台享受陽光下閱讀的情景。 蘭醫生樓是英國長老會為了滿足蘭大衛醫生與連瑪玉結婚後所需的住宿需求,籌募經費在彰化南郭興建的院長宿舍,為兩

MOC_Id: Culture_Place589295
Id: 589295
Title: 姆拉丁部落入口意象
Description: 照片中的標語圓椎柱是Monating部落的入口意象。Monating部落,漢語稱做姆拉丁部落或崙仔頂部落,位在花蓮縣富里鄉萬寧村,目前部落中的居民以阿美族居多。相傳此地曾有布農族人與阿美族人在此鬥

MOC_Id: Culture_Object665245
Id: 665245
Title: 婦聯空軍分會第四支會立德幼稚園第二十二屆畢業生合影留念
Description: 這是中華婦女反共聯合會(簡稱婦聯會)空軍分會第四支會立德幼稚園畢業留影,拍攝時間為1976(民國65)年7月,拍攝地點嘉義白川町內的立德幼稚園(眷村範圍主要道路,包括南北方向之仁愛路,西門街,新榮

MOC_Id: Culture_Place589307
Id: 589307
Title: 中平部落入口導覽圖
Description: 照片中是位在Nakahila部落入口的導覽圖。Nakahila部落,漢語稱做中平部落,位在花蓮縣卓溪鄉太平村,目前部落中的居民以布農族居多。太平、中平、中興等三個部落之人文歷史與發展是息息相關的。

MOC_Id: Culture_Object272253
Id: 272253
Title: 布頓部落(Pudun)
Description: 布頓部落位於臺東縣金峰鄉新興村,為排灣族部落。新興村位於北太麻里溪中游出山處南岸,是金峰鄉最南端的村里,也是飛地村,前身為近黃村。近黃村原本位於金崙溪上游北岸,在今壢坵村內。日治時期曾在近黃社設立警察

MOC_Id: Culture_People671508
Id: 671508
Title: 伍麗華
Description: 台灣原住民族文化發展政策評估座談會高雄場,西元2020年(民國109年)5月23日於高雄蓮潭國際會議中心舉辦,出席人員包含伍麗華委員、白蕙蘭議員、谷暮‧哈就議員、穎艾達利議員、裴家騏教授、陳采邑律

MOC_Id: Culture_People283223
Id: 283223
Title: 黃卓玉蔥
Description: 採訪日期:2009年 受訪者:黃卓玉蔥 採訪者:高敏瑛、呂月丹 採訪地點:受訪者自宅 黃卓玉蔥的故事,有關日本時代青年的軍事訓練。其出身為卓家,在豐坪村一帶亦為有名的「卓家」後人。卓家最盛

MOC_Id: Culture_Place264843
Id: 264843
Title: 花蓮縣客屬會
Description: 花蓮縣客屬會位於花蓮縣吉安鄉慶豐二街91號,社團成立宗旨為「提倡客家文化與傳承」,時常主辦與客家節慶相關之活動。此筆詮釋資料配合「客迴東鐵──花蓮鐵道上的客庄昔日」展覽,為花蓮地區具有客家族群元素的特

MOC_Id: Culture_Object665151
Id: 665151
Title: 驗收貿易四村
Description: 此影像收錄在《中華婦女》,第十一卷第一期(1960)頁14,拍攝時間8月21日,拍攝地點台南二空。 8月20日結束了台中清水「果貿一村」驗收後,中華婦女反共抗俄聯合會(簡稱婦聯會)一行人馬不停蹄

MOC_Id: Culture_Object272061
Id: 272061
Title: 山里部落(Kalito’od)
Description: 山里部落位於臺東縣卑南鄉嘉豐村,東以利吉村為界,西邊和南邊以明峰村為界,北臨延平鄉。在地理位置上,在卑南溪的右岸,卑南山的東方,地理環境屬於臺地,海拔約100公尺至130公尺。阿美族稱這裡為Kalit

MOC_Id: Culture_Object272139
Id: 272139
Title: 椰油部落(Yayo)
Description: 椰油部落位於臺東縣蘭嶼鄉椰油村,「Yayo」是來自其它社群對椰油部落的稱呼,意指椰油的居民英勇團結強悍。椰油村是對外交通樞紐,蘭嶼對外航運所繫的開元港、唯一的公園、最大的自來水蓄水池、蘭嶼國中都在村內

MOC_Id: Culture_Object671929
Id: 671929
Title: 大鵬三村工作隊
Description: 〈隊長任內生活的一年〉,大鵬三村工作隊林敏惠作,收錄在《中華婦女》,第二十一卷第三期(1970)頁8。 1969(民國58)年中華婦女反共聯合會(簡稱婦聯會)總會督導小組蒞臨大鵬三村指導,選出林

MOC_Id: Culture_Object732371
Id: 732371
Title: 紋面長者達利撒韻
Description: 油畫中的泰雅族耆老為2022年2月14日至3月21日泰雅族人林世偉以「故鄉的感動-林世偉油畫創作個展」作品之一,展覽於新竹縣尖石鄉尖石地方文物館辦理,地方文物館提供以部落在地族人展示有關尖石鄉部落

MOC_Id: Culture_Object714487
Id: 714487
Title: 1992年至日本參加《地球》詩誌辦理的詩人會議(杜潘芳格家屬提供)
Description: 此為杜潘芳格於1992年至日本參加「’92地球の詩祭」暨第4回アジア(亞洲)詩人會議時在會議上致詞的照片。 1980年舉辦的「地球の詩祭」,是日本地球詩社為了紀念季刊詩誌《地球》創刊30週年所舉

MOC_Id: Culture_Object296561
Id: 296561
Title: 楊雪霞貼布畫故事
Description: 本篇圖像為貼布畫故事,為社團法人花蓮縣牛犁社區交流協會藉由二手衣物剪碎以後,邀請長輩們透過拼貼的形式進行創作,將生命記憶猶深的畫面製作成藝術作品。畫中圖像為鐵軌,因為故事講述的是新住民姊妹懷念家鄉

MOC_Id: Culture_Event732351
Id: 732351
Title: 排灣族Cudjuy Patjidres 與賽德克族聊拍刺
Description: 由綠生農場邀請主辦。綠生農場創辦人瓦歷斯貝林於2007年自政壇卸任,為照料母親同時繼承經營父親的農園,而搬回老家南投縣仁愛鄉南豐村眉溪部落。這次活動的主講人是排灣族拍刺大師 Cudjuy Patj

MOC_Id: Culture_Object272064
Id: 272064
Title: 喳其格勒部落(Tjatjigel)
Description: 喳其格勒部落位於臺東縣太麻里鄉多良村最南端,大竹溪河口北岸,為太麻里鄉最南端聚落,北鄰排灣族給鄰部落,南邊與大武鄉大竹村大竹部落相距約3.5公里。由於地處沖積平原,又有南迴鐵路、公路經過,交通發達,為

MOC_Id: Culture_Object732204
Id: 732204
Title: 日治吸菸蕃人婦女(南澳群)
Description: 此照片為翻拍日治時期出版的明信片。色彩為攝影後上色。左側女子沒有明顯文面痕跡,右側女子有明顯的額紋與頰紋。依據女子額紋為大寬度,頰紋為大角度、大寬度、以及服飾的圖樣配色,應為大南澳地區的泰雅族。南

MOC_Id: Culture_Object648928
Id: 648928
Title: 范坡生命故事
Description: 本幅作品為范坡製作,目前居住於花蓮縣光復鄉,採訪者為傅飛嫦,由花蓮縣光復鄉老人會所採錄。作品為社團法人花蓮縣牛犁社區交流協會提供二手衣物剪碎後,讓長輩們透過剪貼的方式創作自己的生命故事。畫作大小長

MOC_Id: Culture_Object732232
Id: 732232
Title: 日治泰雅族女子(大嵙崁群)
Description: 此照片為翻拍日治時期出版的明信片。色彩為攝影後上色。像中女子文面清晰,額紋細長,頰紋窄並且角度小,為北部泰雅族的文面形式,配合身上所穿服飾的圖紋,應屬屈尺群泰雅族。披巾肩頭裝飾帶以顯緯、挑花、浮織

MOC_Id: Culture_Object272222
Id: 272222
Title: 米娜咪部落(Minami)
Description: 米娜咪部落位於鸞山村。目前的鸞山村位於卑南溪與鹿野溪交會口的東岸、海岸山脈的都蘭山之西邊。是日治時期大關山事件後,日本政府將內本鹿布農族人移住而形成的新聚落,並將聚落分為上野、中野、下野三個部分區隔,

MOC_Id: Culture_Object272041
Id: 272041
Title: 布頌部落(Pusong)
Description: 根據原民會於西元2018年(民國107年)出版的《台灣原住民族部落事典》,布頌部落位在臺東市四維里西南方的3~8鄰,卑南溪右岸。部落東北方鄰近臺東森林公園,東側為中華里,西南側以四維路一段鄰近民權里。

MOC_Id: Culture_Place589618
Id: 589618
Title: 阿都南部落內顯著建築標的物-花蓮縣立光華國民小學
Description: 照片中為阿都南部落中的顯著標的物:光華國民小學。Atonan部落,漢語稱做阿都南部落,又稱光華部落,大約位置在花蓮縣吉安鄉光華村,部落中原住民人口以阿美族為最多。民國51年(1962)警備開發第一

MOC_Id: Culture_Object732331
Id: 732331
Title: 當代泰雅族 大嵙崁織布紋
Description: 照片拍攝時間為2022年10月15日由排灣族人Cudjuy Patjidres(漢名宋海華)以傳統拍刺方式協助泰雅族人Pisuy Silan完成心中願望。Pisuy Silan一直希望找個對自己有

MOC_Id: Culture_Object272124
Id: 272124
Title: 斯卡拉比部落(Seqalapit)
Description: 大武鄉位於臺東縣南端,約在北緯120度,東經22度,北與太麻里鄉為鄰,西側與南側皆與達仁鄉為界,東濱太平洋。全鄉面積約六十九平方公里。地形南北狹長,村落多位於中央山脈南段支脈之河谷平原,可利用的土地面

MOC_Id: Culture_Place589300
Id: 589300
Title: 露埔部落內顯著建築標的物-富南村辨公室旁廣場
Description: 照片中是在富南村辦公室旁,Lupo部落的一座廣場。Lupo部落,漢語稱做露埔部落,位在花蓮縣富里鄉富南村,目前部落中的居民以阿美族居多。根據林修澈主編的《臺灣原住民部落事典》中的說法,部落舊名「冷

文化部 的其他資料集

其他藝文資訊

每1日更新,18

謝致潁 先生 | 02-85126683 | 2023-07-27 17:33:29

文化部

典藏目錄-篆刻類

每年更新,16

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0-02-18 18:13:29

文化部

國民記憶庫故事資料

不定期更新更新,21

張玉萱 小姐 | 02-8512-6314 | 2023-07-27 17:24:03

文化部

文化部研習課程

每日更新,95

黃建文 先生 | 02-85126684 | 2022-01-07 18:37:06

文化部

典藏目錄-礦石類

每1年更新,11

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5:34:36

文化部

典藏目錄-魚類

每1年更新,14

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29:16

文化部

典藏目錄-文獻書籍類

每1年更新,19

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17:35

文化部

獎補助已結案核銷案件

每年更新,13

林先生 | 0422295848#665 | 2021-04-07 17:05:30

文化部

典藏目錄-平面書畫類

每1年更新,20

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02:41

文化部

文化部國家文化資料庫-法政

每周更新,10

林千筠 小姐 | 02-85126685 | 2022-01-07 18:39:22

文化部

文化部國家文化資料庫-民俗

每周更新,23

黃思維 先生 | 02-85126683 | 2018-07-13 12:19:39

文化部

蒙藏培訓援外志工統計表

每1年更新,12

黃靖智 先生 | 02-2356-6447 | 2023-07-28 14:43:46

文化部

典藏目錄-明信片類

每1年更新,15

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25:38

文化部

經緯度查詢附近文化設施資料

不定期更新更新,73

謝致潁 先生 | 02-85126683 | 2023-07-27 16:41:12

文化部

藝文活動筆數統計

每1年更新,16

謝致潁 先生 | 02-85126683 | 2023-07-26 16:46:38

文化部

典藏目錄-水彩畫類

每1年更新,12

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16:00

文化部

戲劇表演資訊

每日更新,54

黃建文 先生 | 02-85126684 | 2022-01-07 18:44:23

文化部

典藏目錄-兩棲類

每1年更新,17

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28:26

文化部

文化部國家文化資料庫-舞蹈

每周更新,26

黃思維 先生 | 02-85126683 | 2018-07-13 11:44:40

文化部

文化部國家文化記憶庫-藝術與人文類

每日更新,71

林千筠 小姐 | 02-85126685 | 2022-01-07 18:31:21

文化部

典藏目錄-音樂資料類

每年更新,14

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0-02-18 18:10:37

文化部

典藏目錄-竹材類

每1年更新,17

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6:49:16

文化部

典藏目錄-歷史類

每1年更新,17

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5:33:35

文化部

查詢單一類別未過期活動資料

每1日更新,98

謝致潁 先生 | 02-85126683 | 2023-07-27 16:42:21

文化部

典藏目錄-交通運輸與通訊類

每1年更新,23

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19:59

文化部

文化部駐外單位藝文活動辦理統計

每1年更新,11

范益綜 先生 | 02-85126787 | 2023-07-28 14:53:04

文化部

海外藏僧來台弘法人次統計表

每1月更新,15

黃靖智 先生 | 02-2356-6447 | 2023-07-28 14:43:57

文化部

文化部國家文化記憶庫-民俗與宗教類

每日更新,67

林千筠 小姐 | 02-85126685 | 2022-01-07 18:31:06

文化部

講座資訊

每1日更新,46

謝致潁 先生 | 02-85126683 | 2023-07-27 17:35:18

文化部

創意園區

每1年更新,24

謝致潁 先生 | 02-85126683 | 2023-07-27 17:35:51

文化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