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me1: 0 time2: 0 time3: 0 time4: 0 total: 0 大甲鎮志-社會篇社會與政治@#@族群與語言
台灣資料通-開放資料查詢 台灣資料通-公開資料預覽查詢
關鍵字資料搜尋

大甲鎮志-社會篇社會與政治@#@族群與語言

大甲鎮志-社會篇社會與政治@#@族群與語言」於資料集「文化部國家文化記憶庫-族群與語言類」由單位「文化部」的林千筠 小姐所提供,聯繫電話是02-85126685,最近更新時間為:2022-01-07 18:29:39。 欄位MOC_Id的內容是Culture_Object660095 , 欄位Id的內容是660095 , 欄位Title的內容是大甲鎮志-社會篇 , 欄位Description的內容是 大甲鎮志為大甲區公所委託廖瑞銘擔任總編纂,期望將大甲鎮數百年來的發展,做有系統地整理與詮釋。 歷經2年多的撰稿與修正,全書超過90萬字,網羅了大學教授、中小學老師、文史工作者共同參與編撰,其中有半數撰稿人是由大甲人所參與,讓地方人寫地方事。內容涵蓋了地理、生態、開墾、政事、經濟、建設、教育、文化、宗教禮俗、社會、人物、名勝古蹟與觀光休閒等12篇,將大甲的歷史文化與風土民情做有完整的介紹,為介紹大甲地區最詳盡的一部知識寶典,也是各界研究大甲歷史最佳的參考依據。 社會篇共分為5章,第1章人口,第一章人口,分述人口成長、人口分佈與密度、人口遷移、姓氏與族群。大甲地區昔為原住民道卡斯族( Taokas)聚居之地,清代漢人大量移入。早期大甲地區之漢人移民閩、粵均有,居地亦福、客雜居。雍正年間,大甲西社事件後,原住民勢力大衰。乾隆年間,閩粵械鬥,客籍居民移往苗栗。咸豐年間,泉漳械鬥,迫使漳人移往豐原內山一帶,終使大甲地區演變為以泉籍居民為主的聚落。 第二章社會行政,分3 節。以鎮公所「社會課」之業務為主軸,敘述社政工作、社會救助、社會福利,並追溯清代、日治時期之相關措施。 第三章社區發展,計分社區發展工作、社區總體營造、各裏社區發展、績優社區4 節。重視本鎮社區總體營造的策略,表揚績優社區,藉此形成典範。 第四章社會團體,依地方性、全國性、國際性社會團體,分成3 節。所介紹者包括早期的神明會、宗親會,近代的學術文化、公益慈善、婦女等團體,以及國際獅子會、國際扶輪社、國際青商會。 第五章社會運動,有3 節,依年代敘述明清時期的原住民抗爭、分類械鬥、民變,日治時期的武裝抗日、民族運動及其團體。 , 欄位Keyword_Des_Rights_2的內容是CC BY , , , 欄位MOC_Url的內容是https://memory.culture.tw/Home/Detail?Id=660095&IndexCode=Culture_Object , 欄位Original_Url的內容是https://cmsdb.culture.tw/object/2C496716-8FBC-4ED7-BFD4-707DA2362C72 , 欄位Keyword_Format的內容是圖像 , 欄位LastUpdateTime的內容是2021-04-22T10:21:29 , 欄位Keyword_Subject_1的內容是社會與政治@#@族群與語言

MOC_Id

Culture_Object660095

Id

660095

Title

大甲鎮志-社會篇

Description

大甲鎮志為大甲區公所委託廖瑞銘擔任總編纂,期望將大甲鎮數百年來的發展,做有系統地整理與詮釋。 歷經2年多的撰稿與修正,全書超過90萬字,網羅了大學教授、中小學老師、文史工作者共同參與編撰,其中有半數撰稿人是由大甲人所參與,讓地方人寫地方事。內容涵蓋了地理、生態、開墾、政事、經濟、建設、教育、文化、宗教禮俗、社會、人物、名勝古蹟與觀光休閒等12篇,將大甲的歷史文化與風土民情做有完整的介紹,為介紹大甲地區最詳盡的一部知識寶典,也是各界研究大甲歷史最佳的參考依據。 社會篇共分為5章,第1章人口,第一章人口,分述人口成長、人口分佈與密度、人口遷移、姓氏與族群。大甲地區昔為原住民道卡斯族( Taokas)聚居之地,清代漢人大量移入。早期大甲地區之漢人移民閩、粵均有,居地亦福、客雜居。雍正年間,大甲西社事件後,原住民勢力大衰。乾隆年間,閩粵械鬥,客籍居民移往苗栗。咸豐年間,泉漳械鬥,迫使漳人移往豐原內山一帶,終使大甲地區演變為以泉籍居民為主的聚落。 第二章社會行政,分3 節。以鎮公所「社會課」之業務為主軸,敘述社政工作、社會救助、社會福利,並追溯清代、日治時期之相關措施。 第三章社區發展,計分社區發展工作、社區總體營造、各裏社區發展、績優社區4 節。重視本鎮社區總體營造的策略,表揚績優社區,藉此形成典範。 第四章社會團體,依地方性、全國性、國際性社會團體,分成3 節。所介紹者包括早期的神明會、宗親會,近代的學術文化、公益慈善、婦女等團體,以及國際獅子會、國際扶輪社、國際青商會。 第五章社會運動,有3 節,依年代敘述明清時期的原住民抗爭、分類械鬥、民變,日治時期的武裝抗日、民族運動及其團體。

Keyword_Des_Rights_2

CC BY

ImageUrl

  1. 0

Keyword_Rights_2

  1. 0
    _CC BY_

Keyword_Format

圖像

LastUpdateTime

2021-04-22T10:21:29

Keyword_Subject_1

社會與政治@#@族群與語言

「大甲鎮志-社會篇社會與政治@#@族群與語言」所屬的資料集:「文化部國家文化記憶庫-族群與語言類」的其他資料

MOC_Id: Culture_Object272121
Id: 272121
Title: 肚久武部落(Tjukuvulj-viri)
Description: 肚久武部落位於臺東縣金峰鄉賓茂村,是金峰鄉飛地之一,位於太麻里鄉金崙村境內西南部,在金崙溪河口沖積北端,金崙林道賓茂二號橋的兩側,與金崙村比鄰,是西元1951年(民國40年)遷村後建立的新聚落。賓茂村

MOC_Id: Culture_Place142568
Id: 142568
Title: 豐山湯宅
Description: 本戶為客家與閩南族群,過去從台中東勢與三重輾轉搬遷來到豐田。縣在豐田務農,種植檳榔、咖啡等果樹。 本資料為基於2008 年進行之客家文物普查時之訪查,當時訪查著重於村落的家戶文化普查;於 201

MOC_Id: Culture_Object272163
Id: 272163
Title: 射馬干部落(Kasavakan)
Description: 射馬干位於建和里,東為臺東大學知本校區、利嘉溪、建農里、康樂里,西為射馬干山、卑南鄉,南為知本里,北為利嘉溪、新園里。內設有知本國中、建和國小,部落南方流經射馬干大排水,主要道路為青海路二至三段南迴公

MOC_Id: Culture_Object272152
Id: 272152
Title: 瑞源部落(Efong)
Description: 瑞源部落位在瑞源村西側的1至13鄰,卑南溪右岸,瑞源車站則位在部落南方6鄰的位置。北方為瑞和村;東方為卑南溪;南方為瑞隆村;西方為瑞豐村。鄉道東29線(瑞景路)為部落重要道路,北通瑞和村;南通瑞隆村。

MOC_Id: Culture_Object291220
Id: 291220
Title: 許伍妹貼布畫故事
Description: 本篇圖像為貼布畫故事,為社團法人花蓮縣牛犁社區交流協會藉由二手衣物剪碎以後,邀請長輩們透過拼貼的形式進行創作,將生命記憶猶深的畫面製作成藝術作品。畫中圖像為種植甘蔗的畫面。故事講述著許伍妹年輕時投

MOC_Id: Culture_Object734068
Id: 734068
Title: 宋海華於教育部長潘文忠前演示拍刺文身
Description: 「拿麼厲害」是當代原住民對有能力或及辛勤者的讚語,「Macaqu/ Malmananu/ Matamasaz」則是排灣族與布農族對有能力或辛勤族人的族語讚詞。2020年教育部、原住民族委員會、文化

MOC_Id: Culture_People296702
Id: 296702
Title: 233_巴宰族_王潘美玉
Description: 巴宰族禁說方言口述歷史訪談座談會,於2018/11/13上午,在南投縣埔里鎮愛蘭教會舉辦會議。本次參與的民眾共有8位人員,3男5女,分別為潘初枝、匿名女性(68歲)、王潘美玉、潘瓊秀、匿名女性(5

MOC_Id: Culture_Organization733356
Id: 733356
Title: Can Kevin Adventure(凱文冒險)
Description: Can Kevin Adventure(凱文冒險)是一個印尼語YouTube頻道,頻道擁有者及主持人為振德拉(Candera),頻道點閱率最高的影片觀看次數超過400萬,頻道總點閱數超過2000萬

MOC_Id: Culture_Event734098
Id: 734098
Title: 宋海華受邀至伊比薩刺青俱樂部駐店文身
Description: 伊比薩紋身俱樂部(IBIZA INK CLUB)由Peter於2009年創立,地址是臺北市臺北市大同區環河北路一段147號。主要以設計概念切入,讓客人擁有量身訂做的專屬紀念,多一點輕鬆的態度看待刺

MOC_Id: Culture_Object670706
Id: 670706
Title: 空軍分會訊
Description: 〈分會通訊〉,芳齡作,收錄在《中華婦女》,第十五卷第十二期(1965)頁4至頁5。 中華婦女反共聯合會(簡稱婦聯會)空軍分會附設臺北區六所幼稚園(正義、松山、南一村、信義、龍岡、建國)於1965

MOC_Id: Culture_Object272269
Id: 272269
Title: 巴古崙部落(Pakurung)
Description: 巴古崙部落位於新園里15至18鄰,大南橋南方、利嘉溪右岸以西、臺9線以東之處,部落東側為射馬干圳生態區、利嘉溪、卡拉魯然部落、豐田里、康樂里,西側為新部落(sinburu)、卑南鄉、劍弗山,西南側為射

MOC_Id: Culture_Event648652
Id: 648652
Title: 【Qanituan社Mangdavan家族祭事曆(Islulusan,日文:繪曆)圖紋解說:七月小米豐收祭(中)】
Description: |解讀說明|解讀順序為由左至右。 在《臺灣日日新報》上稱此月為豐收祭(mishiyora)。共舉行十六天,禁食甜食。而橫尾廣輔(1937年《臺灣時報》文章作者)則記錄此月為收穫祭(boanmin

MOC_Id: Culture_Place589362
Id: 589362
Title: 大港口部落內顯著建築標的物-花蓮縣豐濱鄉港口國民小學
Description: 照片中的建物為位在Laeno部落內的港口國民小學。Laeno部落,漢語稱做大港口部落,位在花蓮縣豐濱鄉港口村,目前居民以阿美族居多。大港口事件起源地就在此,此外,大港口也是目前碩果僅存的阿美族陶壺

MOC_Id: Culture_Object272127
Id: 272127
Title: 慶豐部落(Cipuwa)
Description: 慶豐部落位在池上鄉慶豐村1至11鄰,池上車站東方約1公里處。北方鄰近萬朝溪和花蓮縣富里鄉;西方為大坡村;南方為錦園村;東方為福文村和位在池上市區的福原村。池上大坡池則位在部落南方。臺9線為部落重要道路

MOC_Id: Culture_Object222376
Id: 222376
Title: 一月:Rangal Qhuni打開的樹洞-支亞干的形成
Description: Ciyakang-支亞干是我們部落的名字,有人說是日本人命名,也有人認為是指Yayung Qeyjing(清水溪流域)的地形。除了支亞干,我們還有一個古老的地名-Rangal Qhuni,意思為「

MOC_Id: Culture_Object514565
Id: 514565
Title: 威里事件當時的威里社頭目
Description: 在1896年(明治29年)新城事件後,日人認為太魯閣蕃蕃情尚屬穩定,因此允許賀田組在威里社附近經營製腦,次年又同意其於古魯社山地製腦,但因為金錢上的糾紛,而後於1906年(明治39年)7月30日,

MOC_Id: Culture_Object272171
Id: 272171
Title: 初來部落(Sulai─iaz)
Description: 初來部落位於臺東縣海端鄉海端村,在新武呂溪南橫公路出口,部落範圍在海端以北新武呂溪右岸,分為七鄰與八鄰,有初來橋可通往池上。Sulaiyaz是布農族語「榕樹」的意思。據說以前在今初來國小的位置附近有一

MOC_Id: Culture_Object272169
Id: 272169
Title: 錦屏部落(Likau─uan)
Description: 錦屏部落位在臺東縣海端鄉廣原村,部落範圍位於新武呂溪池上沖積扇扇頂,有初來大橋通往溪的另一岸─海瑞鄉初來。早期附近山區為布農族網綢社的居住地,日治時期時設有「網綢蕃務官吏駐在所」。西元1937年,日本

MOC_Id: Culture_Place589415
Id: 589415
Title: 拉基禾幹部落內顯著建築標的物-花蓮縣立富源國民中學
Description: 照片中為位在拉基禾幹部落範圍內的富源國中入口標示。Lacihakan部落,漢語稱做拉基禾幹部落,位在花蓮縣瑞穗鄉富興村,居民以阿美族居多。拉基禾幹部落為位在富興社區南緣溪畔的聚落,因盛產杜虹(Ch

MOC_Id: Culture_Object272138
Id: 272138
Title: 野銀部落(Ivalino)
Description: 野銀部落位於臺東縣蘭嶼鄉東邊一隅,西元1932年(昭和7年),日本人設立東清蕃童教育所,鄰近的朗島、東清、野銀三個部落的學童都就讀於此,西元1946年(民國35年),成立了「紅頭嶼鄉公所」,並於同一年

MOC_Id: Culture_Place589430
Id: 589430
Title: 森榮部落內顯著建築標的物-森坂步道入口處
Description: Cilo’ohay部落,漢語稱做森榮部落,位在花蓮縣鳳林鎮森榮里,居民以阿美族居多。照片中的教堂森榮部落的天主堂,就位在森坂步道的入口。森榮里在日治時期是林業開發興盛地區,吸引福佬人、客家人與阿美

MOC_Id: Culture_Object272093
Id: 272093
Title: 福原部落(Ciataw)
Description: 福原部落位於中央山脈與海岸山脈之間、臺東縣池上鄉北部的福原村,總人口數約為2284人,其中阿美族約占9%。福原部落坐落在池上平原上,鄰近池上火車站,位於池上鄉著名的觀光景點──大坡池風景區的西北方。附

MOC_Id: Culture_Place264829
Id: 264829
Title: 吉安五穀宮
Description: 此筆詮釋資料配合「客迴東鐵──花蓮鐵道上的客庄昔日」展覽,為花蓮地區具有客家族群元素的特色地標。此檔展覽「客迴東鐵」從客家族群的角度出發,重新詮釋花蓮鐵道對於客家人的意義。曾是半個世紀與客家人密不

MOC_Id: Culture_Object272047
Id: 272047
Title: 加路蘭部落(Karoroan)
Description: 《台灣原住民族部落事典》出版於西元2018年(民國107年),書中提及加路蘭部落共114戶,總人口約284人,原住民人口有191人,佔總人口數約67%,族群比例:阿美族61%、其他6%。加路蘭部落阿美

MOC_Id: Culture_Place264857
Id: 264857
Title: 牛舍土樓民宿
Description: 「牛舍土樓」合法民宿位在吉安鄉,距離花蓮火車站約25分鐘車程,搶眼的土樓外觀矗立田野間,提供雙人房與四人房型,每間房皆以姓氏命名。主人家務農,又因為是客家人,所以特別打造了全臺灣獨一無二的傳統客家土樓

MOC_Id: Culture_Object734083
Id: 734083
Title: 當代排灣族 陶壺+波浪+齒型+山川多樣組合
Description: 此圖紋外觀初看似排灣族圖紋,但細部出現很多變化。首先傳統排灣族並無陶壺圖紋,以陶壺形象刺紋即為現代圖紋。再來傳統的波形紋、齒形紋組合在這個圖紋中都進一步變化,波浪紋包含大小不同尺寸,呈現出立體感。

MOC_Id: Culture_Place142414
Id: 142414
Title: 鹽寮張宅(牛肉麵店)
Description: 本戶為外省與原住民族群,因為位於鹽寮海岸線地區,來往遊客繁多,便在此地開設冰果店。 本資料為基於2008 年進行之客家文物普查時之訪查,當時訪查著重於村落的家戶文化普查;於 2019 年重新更新

MOC_Id: Culture_Object714522
Id: 714522
Title: 《桃園客家》季刊第5期
Description: 此物件是由桃園市政府客家事務局,於2016年9月出版的《桃園客家》第5期,並在官網提供多媒體版方便民眾線上閱讀。 《桃園客家》第5期內容以臺灣省三號道路,簡稱「臺三線」為主題。從臺北市起算至終

MOC_Id: Culture_Object756553
Id: 756553
Title: 是客家人還是福佬?大溪南興庄廣福詔安黃家
Description: 此為桃園土牛溝的相關歷史與文化的故事,詳細記錄土牛溝的歷史背景以及周邊的客家文化與信仰,本篇故事為「家族開墾與紮根」下的「是客家人還是福佬──大溪南興庄廣福詔安黃家」,第二次清界,築土牛溝之後,1

MOC_Id: Culture_Object732291
Id: 732291
Title: 紋面國寶世紀之旅
Description: 照片拍攝時間為1998年5月8日李登輝總統接見有國寶之稱的泰雅族文面耆老共47位耆老,這次的活動在文建會、立法委員、部落文史者工作者多方努力下才促成。在前往總統府前先在劍潭的青年活動中心內預作準備

文化部 的其他資料集

典藏目錄-地圖類

每1年更新,26

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21:54

文化部

蒙古檢察官司法研習班統計表

每1年更新,28

紀英豪 先生 | 02-2356-6445 | 2023-07-28 14:48:18

文化部

文創育成中心資訊

每年更新,23

楊家華 小姐 | 02-85126561 | 2021-04-07 17:05:23

文化部

典藏目錄-娛樂類

每1年更新,18

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19:46

文化部

文化部藝文資源整合網之活動筆數統計

不定期更新,21

黃建文 先生 | 02-85126684 | 2022-01-07 18:33:51

文化部

音樂表演資訊

每1日更新,149

謝致潁 先生 | 02-85126683 | 2023-07-27 17:33:52

文化部

全國電影票房統計數據

每周更新,30

梅 先生 | 02-8522-8000#2303 | 2022-01-13 20:17:23

文化部

典藏目錄-新媒體藝術類

每年更新,21

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0-02-19 17:31:44

文化部

文化部獎補助-要點

每年更新,19

林先生 | 0422295848#665 | 2017-09-07 19:39:50

文化部

特色圖書館

每年更新,94

黃建文 先生 | 02-85126684 | 2022-01-07 18:43:12

文化部

蒙藏族輔導成果統計表

每1年更新,24

林雅萍 小姐 | 02-2356-6453 | 2023-07-28 14:45:31

文化部

國內佛學團體網址連結一覽表

每1年更新,30

黃靖智 先生 | 02-2356-6447 | 2023-07-28 14:41:17

文化部

輔導蒙藏族人口年齡層性別統計表

每年更新,19

林雅萍 小姐 | 02-2356-6453 | 2018-08-14 10:36:20

文化部

文化部訴願案件收辦統計

每1年更新,25

陳純美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5:32:17

文化部

典藏目錄-篆刻類

每年更新,21

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0-02-18 18:13:29

文化部

在台蒙胞人數統計表

每半年更新,27

紀英豪 先生 | 02-2356-6445 | 2018-08-16 16:03:31

文化部

文化部國家與地方考試文化行政類錄取人數統計

每年更新,27

范益綜 先生 | 02-85126787 | 2021-04-07 16:57:58

文化部

典藏目錄-雕塑類

每年更新,27

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0-02-18 18:15:42

文化部

文化部國家文化記憶庫-民俗與宗教類

每日更新,137

林千筠 小姐 | 02-85126685 | 2022-01-07 18:31:06

文化部

查詢單一類別未過期活動資料

每1日更新,131

謝致潁 先生 | 02-85126683 | 2023-07-27 16:42:21

文化部

蒙藏人才之培育及工作績效統計表

每年更新,20

林雅萍 小姐 | 02-2356-6453 | 2018-08-10 15:54:21

文化部

文化部社區

不定期更新更新,81

張玉萱 小姐 | 02-85126314 | 2023-08-08 00:23:26

文化部

典藏目錄-武器防禦類

每年更新,22

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0-02-18 18:10:14

文化部

文化部國家文化資料庫-地理

每周更新,43

黃思維 先生 | 02-85126683 | 2018-07-13 12:31:59

文化部

獨立音樂

每日更新,30

黃建文 先生 | 02-85126684 | 2022-01-07 18:47:26

文化部

兒童文化館-聽書(有聲書)書目

每年更新,28

呂學榮 先生 | 02-85126470 | 2021-04-07 16:57:57

文化部

典藏目錄-書籍類

每年更新,25

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0-02-18 17:53:34

文化部

文化部駐外單位藝文活動辦理統計

每1年更新,15

范益綜 先生 | 02-85126787 | 2023-07-28 14:53:04

文化部

經緯度查詢附近未過期活動

每1日更新,52

謝致潁 先生 | 02-85126683 | 2023-07-27 16:41:55

文化部

文化部附屬單位半年結算-作業基金

每6月更新,18

鄭卉倢 小姐 | 02-85126646 | 2023-07-26 12:11:09

文化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