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me1: 0 time2: 0 time3: 0 time4: 0 total: 0 蘇厝長興宮金籙王醮_王船-王船建造與下水儀式民俗與宗教
台灣資料通-開放資料查詢 台灣資料通-公開資料預覽查詢
關鍵字資料搜尋

蘇厝長興宮金籙王醮_王船-王船建造與下水儀式民俗與宗教

蘇厝長興宮金籙王醮_王船-王船建造與下水儀式民俗與宗教」於資料集「文化部國家文化記憶庫-民俗與宗教類」由單位「文化部」的林千筠 小姐所提供,聯繫電話是02-85126685,最近更新時間為:2022-01-07 18:31:06。 欄位MOC_Id的內容是Culture_Object732711 , 欄位Id的內容是732711 , 欄位Title的內容是蘇厝長興宮金籙王醮_王船-王船建造與下水儀式 , 欄位Description的內容是 此為臺南市安定區蘇厝長興宮於2000年(歲次庚辰)舉辦「瘟王祭」王醮時,擺放於王船廠的王船,以及為了舉行王船出澳儀式,各會首、巡按官、醮首、主任委員等一同向眾神明上香祭拜的照片。 長興宮王船全按古法製作,全船彩繪,船身以紅色為主體,鑲有寶藍色邊框,船頭上方繪有避邪用的劍獅頭,船身與船尾則繪有龍、鳳、獅、麒麟等瑞獸。作為龍骨的船(舟參),是由三節木料以入榫的方式接合,榫內有由道長開光點眼之龍銀與水底鏡,並貼有祈求驅除瘟疫的「上清天赦和瘟符命」。船尾部份懸掛有五行旗、聖母旗、押江旗等,旁邊則有登陸用的小船。當王船造好後,會擇吉日舉行出澳儀式,也就是新船下水典禮。在各主會、巡按官、主任委員等祭拜後,於王船四周潑灑自曾文溪取回之溪水,以示下水,再將四枝船碇放於船前水盆,象徵下碇暫泊。 蘇厝長興宮「瘟王祭」王醮,每逢丑、辰、未、戌三年舉行一科,是目前臺灣歷史記載中最早開始舉行王船祭典的廟宇。王醮緣起於康熙18年(1679),蘇厝和林厝二庄先民在曾文溪(古台江內海)溪埔地拾獲自大陸西南沿海建醮祭祀時放流的王船,並恭迎入庄,在曾文溪邊蓋草庵安座奉祀。最早的王醮在乾隆37年(1772)開辦,初期以「放水流」(遊地河)方式送王,後來才改為燒化(遊天河)送王。由於當年撿拾之王船上只有十二支令旗,沒有千歲爺金身,故平時廟中只見王令,只有在舉行王醮前,才會恭塑紙糊綢製千歲爺金身,並將千歲爺、隨從等金身裝入鐵製王箱,貼上書有「玉勅代天巡狩」的封條,暫放溪邊膠筏上,接受眾人朝禮祭拜。千歲爺金身有不能示人的禁忌,在作醮第一天自王箱中請王後,隨即以紅紙包覆金身藏入將軍府涼傘下,在頭旗護衛下開光、迎回安座。待王醮結束翌日上午,恭迎神兵神將與千歲爺登舟,恭送王船啟行。送王地點在「請(舟參)」和「請王」的曾文溪畔,當王船定位、堆妥祭品後,便於吉時將王船燒化。 參考資料 1.〈安定長興宮瘟王祭〉,臺灣宗教文化資產/文化資產查詢結果,2010年03月03日,https://www.taiwangods.com/html/cultural/3_0011.aspx?i=94#(瀏覽日期:111/09/02) 2.陳丁林,2000。《王之醮—蘇厝長興宮庚辰科瘟王祭》,臺南:蘇厝長興宮。(瀏覽日期:111/09/02) 3.陳淑華,蔡東祐,2021。東港王船沿革與承造工法保存調查,臺灣文獻,72:1,頁178-245。(瀏覽日期:111/09/02) 4.黃文博,2000。《南瀛王船誌》,新營:南縣文化局。(瀏覽日期:111/09/02) , 欄位Keyword_Des_Rights_2的內容是CC BY , , , 欄位MOC_Url的內容是https://memory.culture.tw/Home/Detail?Id=732711&IndexCode=Culture_Object , 欄位Original_Url的內容是https://cmsdb.culture.tw/object/D636C3B0-0ABF-47EB-9BCE-3A12CBEDC481 , 欄位Keyword_Format的內容是圖像@#@圖像@#@圖像@#@圖像@#@圖像@#@圖像@#@圖像@#@圖像@#@圖像@#@圖像@#@圖像@#@圖像@#@圖像@#@圖像@#@圖像@#@圖像@#@圖像 , 欄位LastUpdateTime的內容是2023-04-14T10:44:46 , 欄位Keyword_Subject_1的內容是民俗與宗教

MOC_Id

Culture_Object732711

Id

732711

Title

蘇厝長興宮金籙王醮_王船-王船建造與下水儀式

Description

此為臺南市安定區蘇厝長興宮於2000年(歲次庚辰)舉辦「瘟王祭」王醮時,擺放於王船廠的王船,以及為了舉行王船出澳儀式,各會首、巡按官、醮首、主任委員等一同向眾神明上香祭拜的照片。 長興宮王船全按古法製作,全船彩繪,船身以紅色為主體,鑲有寶藍色邊框,船頭上方繪有避邪用的劍獅頭,船身與船尾則繪有龍、鳳、獅、麒麟等瑞獸。作為龍骨的船(舟參),是由三節木料以入榫的方式接合,榫內有由道長開光點眼之龍銀與水底鏡,並貼有祈求驅除瘟疫的「上清天赦和瘟符命」。船尾部份懸掛有五行旗、聖母旗、押江旗等,旁邊則有登陸用的小船。當王船造好後,會擇吉日舉行出澳儀式,也就是新船下水典禮。在各主會、巡按官、主任委員等祭拜後,於王船四周潑灑自曾文溪取回之溪水,以示下水,再將四枝船碇放於船前水盆,象徵下碇暫泊。 蘇厝長興宮「瘟王祭」王醮,每逢丑、辰、未、戌三年舉行一科,是目前臺灣歷史記載中最早開始舉行王船祭典的廟宇。王醮緣起於康熙18年(1679),蘇厝和林厝二庄先民在曾文溪(古台江內海)溪埔地拾獲自大陸西南沿海建醮祭祀時放流的王船,並恭迎入庄,在曾文溪邊蓋草庵安座奉祀。最早的王醮在乾隆37年(1772)開辦,初期以「放水流」(遊地河)方式送王,後來才改為燒化(遊天河)送王。由於當年撿拾之王船上只有十二支令旗,沒有千歲爺金身,故平時廟中只見王令,只有在舉行王醮前,才會恭塑紙糊綢製千歲爺金身,並將千歲爺、隨從等金身裝入鐵製王箱,貼上書有「玉勅代天巡狩」的封條,暫放溪邊膠筏上,接受眾人朝禮祭拜。千歲爺金身有不能示人的禁忌,在作醮第一天自王箱中請王後,隨即以紅紙包覆金身藏入將軍府涼傘下,在頭旗護衛下開光、迎回安座。待王醮結束翌日上午,恭迎神兵神將與千歲爺登舟,恭送王船啟行。送王地點在「請(舟參)」和「請王」的曾文溪畔,當王船定位、堆妥祭品後,便於吉時將王船燒化。 參考資料 1.〈安定長興宮瘟王祭〉,臺灣宗教文化資產/文化資產查詢結果,2010年03月03日,https://www.taiwangods.com/html/cultural/3_0011.aspx?i=94#(瀏覽日期:111/09/02) 2.陳丁林,2000。《王之醮—蘇厝長興宮庚辰科瘟王祭》,臺南:蘇厝長興宮。(瀏覽日期:111/09/02) 3.陳淑華,蔡東祐,2021。東港王船沿革與承造工法保存調查,臺灣文獻,72:1,頁178-245。(瀏覽日期:111/09/02) 4.黃文博,2000。《南瀛王船誌》,新營:南縣文化局。(瀏覽日期:111/09/02)

Keyword_Des_Rights_2

CC BY

ImageUrl

  1. 0

  2. 1

  3. 2

  4. 3

  5. 4

  6. 5

  7. 6

  8. 7

  9. 8

  10. 9

  11. 10

  12. 11

  13. 12

  14. 13

  15. 14

  16. 15

  17. 16

Keyword_Rights_2

  1. 0
    _CC BY_

  2. 1
    _CC BY_

  3. 2
    _CC BY_

  4. 3
    _CC BY_

  5. 4
    _CC BY_

  6. 5
    _CC BY_

  7. 6
    _CC BY_

  8. 7
    _CC BY_

  9. 8
    _CC BY_

  10. 9
    _CC BY_

  11. 10
    _CC BY_

  12. 11
    _CC BY_

  13. 12
    _CC BY_

  14. 13
    _CC BY_

  15. 14
    _CC BY_

  16. 15
    _CC BY_

  17. 16
    _CC BY_

Keyword_Format

圖像@#@圖像@#@圖像@#@圖像@#@圖像@#@圖像@#@圖像@#@圖像@#@圖像@#@圖像@#@圖像@#@圖像@#@圖像@#@圖像@#@圖像@#@圖像@#@圖像

LastUpdateTime

2023-04-14T10:44:46

Keyword_Subject_1

民俗與宗教

「蘇厝長興宮金籙王醮_王船-王船建造與下水儀式民俗與宗教」所屬的資料集:「文化部國家文化記憶庫-民俗與宗教類」的其他資料

MOC_Id: Culture_Object599341
Id: 599341
Title: 鹿谷鄉蕃薯寮出殯隊伍
Description: 照片為鹿谷鄉蕃薯寮出殯隊伍的實景,由德裔美籍神父謝省躬(Robert Russell Sprinkle)於1960年代所拍攝。鹿谷鄉廣興村的蕃薯寮位於廣興村外,是鹿谷鄉的第三示範公墓,圖中可見十多

MOC_Id: Culture_Invisible153120
Id: 153120
Title: 冬至 (冬節)
Description: 冬至是寒暑交替的轉捩點,常被用來作為推算曆法中節氣的依據。在中國,人們從冬至開始數九,以九天為一九,九九八十一天,寒冬就會過去,稱為九九數盡。福州地方也發展出俗諺:「冬節在月頭(指農曆十一月初),棉被

MOC_Id: Culture_Object562894
Id: 562894
Title: 雲林四湖參天宮關聖帝君藥籤眼科第五號
Description: 益氣聰明效萬京,理雲撥霧蒙花能。祛風去毒姜風治,菊花决草目可明。 萬京錢半、金蟬八分、石决錢半、白菊錢二、芒花錢二、姜活八分、防風錢半、荊芥錢二、白芷一錢、甘草八分。水碗八煎九分、渣碗六煎八分。

MOC_Id: Culture_Object564953
Id: 564953
Title: 學甲慈濟宮保生大帝小兒藥簽第卅一首
Description: 防風、荊芥、元參、升麻各壹錢、大力七分、甘草七分。水八分煎四分。 防風,荊芥,一般感冒常用藥物,用來袪除風邪,故名防風,感冒兼有身體疼痛的尤其適合使用。元參(玄參),滋陰藥物,另外可以清熱解毒,

MOC_Id: Culture_Object563889
Id: 563889
Title: 高雄道德院大人科第九三號
Description: 吉餅四粒、沉香一錢、木香八分、木瓜四分。水碗二煎六分。 吉餅(金桔),可以調理氣機,兼化痰止咳,喉嚨不舒服常常會用金桔泡茶來喝。沉香,行氣止痛藥物,其氣芳香,通過調理全身氣機來舒緩傷口的疼痛。木

MOC_Id: Culture_Event284429
Id: 284429
Title: 王天君
Description: 龜山島拱蘭宮的主神是媽祖,但一年最大的節慶卻是王天君生日的時候。王天君是道教護法三十六天君之首,又有豁落靈官、雷聲應化天尊、玉樞雷神等名號。   一般民間祭拜媽祖多是在農曆3月23(媽祖生),因為

MOC_Id: Culture_Object487854
Id: 487854
Title: 興濟宮保生大帝外科第十四首
Description: 川連一錢、大丁癀四分、白芷四分、錦紋一錢、黃柏六分、南香三分。共為末和米醋。 大丁癀、南香(管南香)為民間使用於跌打損傷的草藥,均有涼血止血、消腫退癀的作用,「錦文」指的就是常用中藥材「大黃」,

MOC_Id: Culture_Object598541
Id: 598541
Title: 虎尾德興宮池府千歲藥籤第拾叄首
Description: 淡竹一錢、知母七分、金英肉一錢、黃柏七分、朴消五分、射干五分、梔子七分、白芷五分。水煎服之。 這是雲林縣虎尾鎮德興宮的第13首藥籤。金英肉,收澀藥物,可以收斂腎臟精氣,解決腎虛導致的遺精或尿頻。

MOC_Id: Culture_Object278478
Id: 278478
Title: 吳真人精岐黃術,以藥方濟人,里人建廟祭祀之 重修臺灣縣志卷六 台灣文獻史料叢刊
Description: 吳真人廟:在西定坊新街(神名本同安縣白礁人,母夢吞白龜而娠。生於宋太平興國四年,不茹葷,不受室,精岐黃術,以藥方濟人,廉恕不苟取。景祐二年卒,里人祠之,有禱輒應。部使者請廟額,敕賜「慈濟」。慶元間

MOC_Id: Culture_Object606618
Id: 606618
Title: 內媽祖廟大人科第九號
Description: 竹茹五分、麥文一錢、金蟬三個、麥芽四分。水一碗煎五分。 這是新竹市北區內媽祖廟大人科的第9首藥籤。竹茹,清熱藥物,兼可化痰,袪除煩悶,又可止嘔。麥文冬,補陰藥物,可以用於肺胃陰虛的病人,又可以清

MOC_Id: Culture_Place284601
Id: 284601
Title: 永安寺
Description: 永安寺為五結鄉季新村社尾地區信仰中心,主祀三平祖師與清水祖師,據廟中沿革碑記記載三平祖師原奉祀於福建省平和縣文峰鄉三平寺,清水祖師則奉祀於福建安溪蓬萊山上的清水岩。嘉慶25年(1820)東南沿海的

MOC_Id: Culture_Object303668
Id: 303668
Title: 南寮村趙氏祖廟
Description: 南寮趙氏祖廟,位在澎湖縣湖西鄉南寮村94號。始建年代不知何時,日治昭和12年(1937)重建,民國67年(1978)新建,至民國108年(2019)尚未改建。趙氏為南寮較早遷徙定居的住民,現今仍有

MOC_Id: Culture_Object244143
Id: 244143
Title: 南竿金板境天后宮籤詩─金板境威武陳將軍第十七籤
Description: 位於連江縣南竿鄉仁愛村的金板境天后宮為當地鐵板社區重要的信仰中心,並於2009年登錄為歷史建築。廟內籤詩是由當地仕紳陳郡利所贈印,值得注意的是,廟中主祀神雖為媽祖,然籤詩上卻以「金板境威武陳將軍」

MOC_Id: Culture_Object565238
Id: 565238
Title: 大甲鎮瀾宮大人科第六十五號
Description: 使君子三粒、油虫沙一分、柿蒂四個。 本首內容出自於圖片中右方第一張藥籤。使君子,殺蟲藥物,可以消除肚子裡的寄生蟲,或用於小兒營養不良。油虫沙指的是蟑螂的大便,民間用於小兒脾胃脹氣,現今較少用了。

MOC_Id: Culture_Object306854
Id: 306854
Title: 烏崁里葉氏家廟
Description: 葉氏宗祠位於烏崁里烏崁5號,其附近有204號縣道經過宗祠西緣,前方則有一條社區道路和縣道相接,據蔡光庭老師調查葉氏先祖進入澎湖開發甚早,約在明萬曆晚期,多由金門浯江徙至澎湖烏崁定居。葉姓為該村第二

MOC_Id: Culture_Event276208
Id: 276208
Title: 新營鐵線橋通濟宮普度
Description: 鐵線橋位處新營的西南端,是新營最古老的聚落之一,村庄東南邊被急水溪環抱,是昔日倒風內海的河港,位於往府城官道的交通要道,也是鐵線橋堡堡頭所在之地,開發甚早號稱「新營第一街」。 通濟宮主祀天上聖母

MOC_Id: Culture_Object561611
Id: 561611
Title: 雲林北港朝天宮眼科第一八號
Description: 石斛八分、知母八分、黃柏八分、連召八分、歸全八分、車前八分、元參八分、支子八分、白菊五分、甘草五分、生地一錢。水碗一煎五分。 生地、元參(玄參)、知母、黃柏、連召(連翹)、支子(梔子)能清熱,其

MOC_Id: Culture_Object283378
Id: 283378
Title: 燕尾一條龍
Description: 燕尾一條龍,創作者俞啟升,長:33cm、寬:15cm、高:19.5 cm;製造於2013年,材質為迷你紅磚,目前存放於宜蘭縣冬山鄉美和路一段675巷16號之紅磚文化工作坊。 本件「燕尾一條龍」作品

MOC_Id: Culture_Object565210
Id: 565210
Title: 大甲鎮瀾宮大人科第三十八號
Description: 黑姜一錢、白菓子四分、烏棗四分、胡椒七粒、紅棗七粒。 本首內容出自於圖片中右方第二張藥籤。黑姜(炮薑),溫性比較強的藥物,可以溫暖脾胃來止血,也能溫通經絡、驅散寒邪。白菓子(白果),可以止咳,止

MOC_Id: Culture_Object486489
Id: 486489
Title: 慈生宮幼科第二方
Description: 此患是痰滯。順氣要為先。 行痰當次用。回春在目前。 防黨一錢、雲苓錢半、春砂花七分、白朮一錢、法夏錢半、炙甘草七分。煎服。 此為痰凝氣滯的治療用藥,首先需疏通增益體內氣機,防黨(黨參)為一味

MOC_Id: Culture_Event151213
Id: 151213
Title: 北竿芹壁境天后宮擺暝祭典
Description: 芹壁境天后宮位於連江縣北竿鄉芹壁村53號。正中神龕供奉主神天后聖母,龍邊左一神龕供奉鐵甲元帥,龍邊左二神龕供奉通天府二郎神君,虎邊右一神龕供奉臨水三夫人,虎邊右二神龕供奉威武陳將軍,大殿龕前兩側另

MOC_Id: Culture_Object486730
Id: 486730
Title: 慈生宮男科第二十六方
Description: 銀花叁錢。黃蓍十分。 當歸倍用。其效如神。 銀花(金銀花)清熱解毒、消散癰膿腫痛;黃蓍(黃耆)補氣,托裏生肌,把癰膿向外脫出,幫助組織恢復;當歸活血補血,加強修復。本方用於因為氣血不足、血行不

MOC_Id: Culture_Object487122
Id: 487122
Title: 聖帝廟男科第65首
Description: 固脾益腎養元神,腰膝調痊力自伸。陽失夢遺飲食少,添精鎮髓曰奇珍。 山茱一錢、牛膝一錢、遠志一錢、杜仲錢半、菖蒲一錢、菖蓉錢半、枳實錢半、舊元錢半、巴戟錢半、大棗三粒、枸杞錢半、淮山三錢、小茴七分

MOC_Id: Culture_Object599231
Id: 599231
Title: 砂崙腳巡天府小兒科第40首
Description: 蝦石羔、甘草、川連、大黃各五分、犀角、青黛各六分、元參、柴胡各八分、知母七分、支子二分、生地九分、棗、生姜各一。便軟去大黃。水八分煎四分。 這是雲林縣四湖鄉砂崙腳巡天府小兒科的第40首藥籤。蝦石

MOC_Id: Culture_Object562929
Id: 562929
Title: 雲林四湖參天宮關聖帝君藥籤眼科第四十號
Description: 熱發肺經疾已成,雲遮瞳子翳遮精。大黃双白瀉肝火,一服能教眼轉明。 双白二錢、姜活錢二、金蟬錢二十個、木賊錢半、川連二錢、防風錢半、石羔二錢、大連錢二、白芷錢二、白菊錢半、蔓京錢二、甘草八分。水碗

MOC_Id: Culture_Place602943
Id: 602943
Title: 過嶺集安宮
Description:   「集安宮」位於壯圍鄉過嶺村,台二線濱海公路旁,主祀太上老君(又稱道德天尊,通稱老子)。清治時代由先輩李宏春後裔抱著神牌(現保存宮內之太上感應明鏡),移墾宜蘭郡過嶺庄安居後,始建祠堂供奉神牌。

MOC_Id: Culture_Place282383
Id: 282383
Title: 宜蘭員山新城「禁止踐踏塚地乞食祭餘及捐題碑」
Description: 「禁止踐踏塚地乞食祭餘及捐題碑」立於員山新城埔大眾廟前臨永同路邊,為1866(同治5)年6月甫接任噶瑪蘭通判的章覲文所設。碑文主要內容提到,噶瑪蘭城仕紳李春波、林國翰、楊士芳、黃纘緒、李逢時、黃鏘

MOC_Id: Culture_Object231982
Id: 231982
Title: 大王獅(公)─南竿金板境天后宮
Description: 本物件為南竿金板境天后宮內的重要文物─大王獅(公),一公一母為一對。依據廟方副主委口述,早期的大王獅沒有步伐,是由前人自創後傳給後人。後馬祖引進廣東獅,由基隆師傅前來授課。 外型兇猛,橫眉豎目,

MOC_Id: Culture_Object566609
Id: 566609
Title: 學甲慈福寺觀音佛祖眼科藥簽第五十首
Description: 金蟬、姜活、當歸、川芎、草決、防風、茯苓各五分、炙草、蒼朮、乙厘各八分。水一碗煎五分。 金蟬(蟬蛻)有發散風熱,明目退翳的功效。姜活(羌活)、防風可以祛風勝濕。蒼朮、茯苓健脾祛濕。當歸、川芎用來

MOC_Id: Culture_Object304378
Id: 304378
Title: 疊菜宅工法(一)
Description: 本文為深耕文化工作坊所撰,是為一深入地方、重視在地文化、根植社區之單位。 菜宅,俗稱「宅仔牆」,澎湖農民最常用來抵抗強風的方式,這些硓古石組成的菜宅成為澎湖美麗又具特色的人文景觀。菜宅所使用的硓

文化部 的其他資料集

文化部國家文化資料庫-舞蹈

每周更新,26

黃思維 先生 | 02-85126683 | 2018-07-13 11:44:40

文化部

蒙藏培訓援外志工統計表

每1年更新,12

黃靖智 先生 | 02-2356-6447 | 2023-07-28 14:43:46

文化部

典藏目錄-交通運輸與通訊類

每1年更新,23

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19:59

文化部

文化部研習課程

每日更新,97

黃建文 先生 | 02-85126684 | 2022-01-07 18:37:06

文化部

蒙藏籍學生蒙藏語文班上課人數統計表

每6月更新,17

張德媛 小姐 | 02-2341-1105 | 2023-07-28 14:47:19

文化部

西藏資訊查詢網址一覽表

每年更新,18

黃靖智 先生 | 02-2356-6447 | 2018-08-16 16:12:45

文化部

蒙藏文物展覽參觀人數統計表

每半年更新,13

張德媛 小姐 | 02-2341-1105 | 2018-08-09 14:06:51

文化部

典藏目錄-貝類

每1年更新,13

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29:03

文化部

其他藝文資訊

每1日更新,18

謝致潁 先生 | 02-85126683 | 2023-07-27 17:33:29

文化部

文化部國家文化資料庫-文學

每周更新,14

黃思維 先生 | 02-85126683 | 2018-07-13 12:14:35

文化部

文化部施政計畫

每年更新,15

黃建文 先生 | 02-85126684 | 2022-01-07 18:39:07

文化部

競賽活動

每1日更新,30

謝致潁 先生 | 02-85126683 | 2023-07-27 15:00:43

文化部

藝文活動-主題推薦

每月更新,18

黃建文 先生 | 02-85126684 | 2022-01-07 18:36:39

文化部

藏族節慶簡表

每1年更新,20

黃靖智 先生 | 02-2356-6447 | 2023-07-28 14:40:54

文化部

典藏目錄-樹脂類

每年更新,18

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0-02-19 17:50:59

文化部

兒童文化館-繪本花園動畫書目

每年更新,53

呂學榮 先生 | 02-85126470 | 2021-04-07 17:05:10

文化部

蒙古法官司法研習班統計表

每1年更新,16

紀英豪 先生 | 02-2356-6445 | 2023-07-28 14:48:05

文化部

文化部附屬單位半年結算-特別收入基金

每6月更新,10

李 小姐 | 02-85126634 | 2023-08-01 10:09:36

文化部

典藏目錄-圖像書籍類

每1年更新,16

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25:25

文化部

文化部國家文化記憶庫-社會與政治類

每日更新,207

林千筠 小姐 | 02-85126685 | 2022-01-07 18:31:36

文化部

文化部附屬單位預算-作業基金

每1年更新,20

林楷衛 先生 | 02-85126632 | 2023-07-26 17:35:29

文化部

典藏目錄-紙材類

每1年更新,20

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6:46:00

文化部

蒙藏ㄧ般文物統計表

每1年更新,16

張德媛 小姐 | 02-2341-1105 | 2023-07-28 14:46:24

文化部

文化部人民申請提供政府資訊案件統計

每年更新,13

黃建文 先生 | 02-85126684 | 2022-01-07 18:32:22

文化部

文化部國家文化資料庫-民俗

每周更新,23

黃思維 先生 | 02-85126683 | 2018-07-13 12:19:39

文化部

文化部國家文化記憶庫-藝術與人文類

每日更新,72

林千筠 小姐 | 02-85126685 | 2022-01-07 18:31:21

文化部

查詢單一類別未過期活動資料

每1日更新,98

謝致潁 先生 | 02-85126683 | 2023-07-27 16:42:21

文化部

蒙藏委員會員工人數統計表

不更新更新,13

林雅萍 小姐 | 02-2356-6453 | 2018-08-10 16:04:24

文化部

文化部研究報告

每年更新,10

黃建文 先生 | 02-85126684 | 2022-01-07 18:35:19

文化部

典藏目錄-考古類

每1年更新,13

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28:50

文化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