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沙連社骨宗事件與出草習俗族群與語言
「水沙連社骨宗事件與出草習俗族群與語言」於資料集「文化部國家文化記憶庫-族群與語言類」由單位「文化部」的林千筠 小姐所提供,聯繫電話是02-85126685,最近更新時間為:2022-01-07 18:29:39。 欄位MOC_Id的內容是Culture_Place511071 , 欄位Id的內容是511071 , 欄位Title的內容是水沙連社骨宗事件與出草習俗 , 欄位Description的內容是
骨宗事件,又作「水沙連事件」或「水沙連之亂」,康熙年間,水沙連諸社就有與漢人接觸設立「通事」,服從清朝的統治繳納番餉,後來1721年爆發朱一貴事件,水沙連諸社趁亂殺掉橫征暴斂的通事,順勢脫離漢人掌握,從「熟番」復歸不受清國管理的「生番」。
雍正年間的臺灣,鹿皮產量大量減少,年產量只剩9,000張,遠不及荷蘭、明鄭時代3萬張的年產量,鹿皮再也無法成為國際出口商品的主力。故雍正年間大量引渡閩粵等漢人來臺,致力將荒原開闢成農田阡陌,原本棲息梅花鹿的林場遭到破壞,臺灣經濟、族群、產業結構面臨劇烈轉捩。
雍正3年(1725),大量移民往內山區域侵墾伐木(軍艦製作所需),水沙連諸社感到生存空間遭到威脅,以及課徵賦稅過重的問題,遂以首領骨宗為首,他和兒子麻思弄、水里萬領導邵族其他壯丁向平地區域(今臺中縣市、彰化縣一帶)的漢人發動長達一年獵首行動。
雍正4年(1726)清國朝廷決定武力征討,結果清廷動員官兵、從廈門調兵、民壯及熟番共2,120人,熟番即佔930人,攻進蛤仔難社(今埔里)及水裡社(今日月潭),找到首級85顆。終結骨宗事件,擒獲水裡社頭目骨宗父子及其同黨,最後骨宗等為首份子被斬首或終身監禁,結束此一事件。
骨宗事件對邵族而言是由盛轉衰的關鍵,後清國設立「水沙連堡」,以武力禁絕邵族「出草」割取頭顱的習俗;在清國政府運作下,此後漢人的墾拓活動較順利,邵族反而成為拓墾漢人的保鑣,即隘勇線的「隘丁」,也使其漸漸地漢化,致其人數越來越少,其在今日不到1,000多人。
, 欄位Keyword_Des_Rights_2的內容是CC0 , , , 欄位MOC_Url的內容是https://memory.culture.tw/Home/Detail?Id=511071&IndexCode=Culture_Place , 欄位Original_Url的內容是https://cmsdb.culture.tw/place/05D00132-DA68-4C2A-A4B2-15C5B4373FF8 , 欄位Keyword_Format的內容是圖像 , 欄位LastUpdateTime的內容是2020-11-25T11:31:10 , 欄位Keyword_Subject_1的內容是族群與語言 。
MOC_Id
Culture_Place511071
Id
511071
Title
水沙連社骨宗事件與出草習俗
Description
骨宗事件,又作「水沙連事件」或「水沙連之亂」,康熙年間,水沙連諸社就有與漢人接觸設立「通事」,服從清朝的統治繳納番餉,後來1721年爆發朱一貴事件,水沙連諸社趁亂殺掉橫征暴斂的通事,順勢脫離漢人掌握,從「熟番」復歸不受清國管理的「生番」。 雍正年間的臺灣,鹿皮產量大量減少,年產量只剩9,000張,遠不及荷蘭、明鄭時代3萬張的年產量,鹿皮再也無法成為國際出口商品的主力。故雍正年間大量引渡閩粵等漢人來臺,致力將荒原開闢成農田阡陌,原本棲息梅花鹿的林場遭到破壞,臺灣經濟、族群、產業結構面臨劇烈轉捩。 雍正3年(1725),大量移民往內山區域侵墾伐木(軍艦製作所需),水沙連諸社感到生存空間遭到威脅,以及課徵賦稅過重的問題,遂以首領骨宗為首,他和兒子麻思弄、水里萬領導邵族其他壯丁向平地區域(今臺中縣市、彰化縣一帶)的漢人發動長達一年獵首行動。 雍正4年(1726)清國朝廷決定武力征討,結果清廷動員官兵、從廈門調兵、民壯及熟番共2,120人,熟番即佔930人,攻進蛤仔難社(今埔里)及水裡社(今日月潭),找到首級85顆。終結骨宗事件,擒獲水裡社頭目骨宗父子及其同黨,最後骨宗等為首份子被斬首或終身監禁,結束此一事件。 骨宗事件對邵族而言是由盛轉衰的關鍵,後清國設立「水沙連堡」,以武力禁絕邵族「出草」割取頭顱的習俗;在清國政府運作下,此後漢人的墾拓活動較順利,邵族反而成為拓墾漢人的保鑣,即隘勇線的「隘丁」,也使其漸漸地漢化,致其人數越來越少,其在今日不到1,000多人。
Keyword_Des_Rights_2
CC0
ImageUrl
-
0
Keyword_Rights_2
-
0PDM
Keyword_Format
圖像
LastUpdateTime
2020-11-25T11:31:10
Keyword_Subject_1
族群與語言
「水沙連社骨宗事件與出草習俗族群與語言」所屬的資料集:「文化部國家文化記憶庫-族群與語言類」的其他資料
MOC_Id:
Culture_Event630009
Id:
630009
Title:
蘭大弼全家與岳母前往屏東四重溪溫泉區旅遊
Description:
蘭大弼有空閒時,經常帶領高仁愛醫生與子女外出踏青、登山、旅遊,除了上山外,也常到海邊、或是日月潭遊玩。這張照片是蘭大弼一家人於1960年代中期,適逢高仁愛的母親第二次前來台灣探望女兒,全家前往屏東
MOC_Id:
Culture_Object732308
Id:
732308
Title:
2013探視太魯閣族文身耆老方阿妹
Description:
2013年1月10日前往探視花蓮縣秀林鄉秀林村民享部落的Siqi Umin(漢名為方阿妹)文面耆老,在文史工作者田貴實老師的帶領下前往探視生病中的耆老,花蓮縣為照顧保有文面傳統的耆老,Siqi U
MOC_Id:
Culture_Object272094
Id:
272094
Title:
大埔部落(Kalokapuk)
Description:
大埔部落位於日治時期所規劃出的池上新市街西南側邊陲,東側鄰近大坡池,東南方則以197縣道(富源路)與舊市街「新開園」聚落(今錦園村)相連結,南側則是新興村,北側為新市街所在的福原村,現今為臺東縣池上鄉
MOC_Id:
Culture_Object272247
Id:
272247
Title:
卡阿魯彎部落(Kaaluan)
Description:
卡阿魯彎部落為嘉蘭八部落之一,位於臺東縣金峰鄉嘉蘭村東端,太麻里山南側山麓,太麻里溪北岸、多利溪東岸高地,原稱為「布魯布魯深」(buliblosan),意為「多霧窪地」。舊社原址位於嘉蘭西方,太麻里溪
MOC_Id:
Culture_Object195283
Id:
195283
Title:
光榮部落七腳川系阿美族少年與少女族服照
Description:
光榮部落七腳川系阿美族族服照。照片提供者為鄭阿玉,也是照片中右側的女子,照片的拍攝日期約為1950年,當年15歲的鄭阿玉是花蓮縣壽豐鄉光榮部落七腳川系的阿美族人,其父親為光榮部落的頭目,政府為了重
MOC_Id:
Culture_Object670752
Id:
670752
Title:
精忠四村工作隊訊
Description:
〈分會通訊〉,黃淑玲作,收錄在《中華婦女》,第十八卷第五期(1968)頁3至頁5。
中華婦女反共聯合會(簡稱婦聯會)精忠四村工作隊辦理之軍眷縫紉訓練班第一期已滿,於1967(民國56)年十二月廿
MOC_Id:
Culture_Object665154
Id:
665154
Title:
貿易七村落成典禮
Description:
此影像收錄刊登在《中華婦女》,第十二卷第二期(1961)頁尾婦聯影輯,拍攝時間8月26日,拍攝地點桃園龍岡。
是日早上位於長沙街一段27號的中華婦女反共抗俄聯合會(簡稱婦聯會)總會便集合了婦聯會
MOC_Id:
Culture_People296251
Id:
296251
Title:
邱鳳妹
Description:
採訪日期:2009年
受訪者:邱鳳妹
採訪者:高敏瑛、呂月丹
採訪地點:受訪者自宅
本篇受訪者為邱鳳妹,採訪其生命經驗,有相關的災難經歷、遷徙經歷、教育經歷,以及工作經驗。
我在19
MOC_Id:
Culture_Object670715
Id:
670715
Title:
陸總分會訊
Description:
〈分會通訊〉,張廉卿作,收錄在《中華婦女》,第十九卷第十期(1969)頁5到頁7。
貿商二村於1969(民國58)年5月1日上午新建落成醫務所,並請中華婦女反共聯合會(簡稱婦聯會)陸軍總部分會主
MOC_Id:
Culture_Place589430
Id:
589430
Title:
森榮部落內顯著建築標的物-森坂步道入口處
Description:
Cilo’ohay部落,漢語稱做森榮部落,位在花蓮縣鳳林鎮森榮里,居民以阿美族居多。照片中的教堂森榮部落的天主堂,就位在森坂步道的入口。森榮里在日治時期是林業開發興盛地區,吸引福佬人、客家人與阿美
MOC_Id:
Culture_Object732211
Id:
732211
Title:
日治泰雅族臺灣生蕃(大嵙崁群)
Description:
此照片為翻拍日治時期出版的明信片。圖中為泰雅族家庭,內有夫妻以及三為子女。子女已著平地服飾,為蕃童教育所的制服,顯示部落內已經有日治學校。女子纏頭巾為北部泰雅族形式、男子方巾披布採平織形式,也屬北
MOC_Id:
Culture_Event648435
Id:
648435
Title:
【日文文獻解讀-5-3】1935年5月1日〈深不見底的布農文化〉
Description:
標題:深不見底的布農文化
內文:(接續)新高郡Katoguran社的祭司Ibi Isikakabusu(推測約五十五、五十六歲)父親叫Hadoru 、祖父叫 Hisoru、曾祖父叫Hadoru。
MOC_Id:
Culture_Object660688
Id:
660688
Title:
新修霧峰鄉志-沿革篇
Description:
民國82年曾委請陳炎正先生編纂《霧峰鄉志》,以緬懷先賢「篳路藍縷,以啟山林」,後於民國97年編修成為《新修霧峰鄉志》,乃秉承繼往開來之編纂精神,廣徵眾議,蒐集史料,充實篇幅,力求真實。爰以原志為張
荳蘭社公館與頭目族群與語言
MOC_Id:
Culture_Object514607
Id:
514607
Title:
荳蘭社公館與頭目
Description:
圖為荳蘭社公館卜頭目,從照片中可見頭目戴上日警的帽子,並著漢人的服飾,阿美族的一些傳統已經與漢民族、日本融合。此繪葉書由「愛國婦人會」臺灣支部發行。「荳蘭」在荷蘭時代的文獻中被稱「Tallerom
MOC_Id:
Culture_Place589407
Id:
589407
Title:
娜魯灣部落內顯著建築標的物-瑞美社區活動中心
Description:
照片中的建物為位於娜魯灣部落的顯著標的物:瑞美社區活動中心。Narowan部落,漢語稱做娜魯灣部落,位於花蓮縣瑞穗鄉瑞美村,居民以阿美族居多。Narowan部落為晚近成立的部落,根據林修澈主編的《
MOC_Id:
Culture_Event734066
Id:
734066
Title:
臺灣拍刺文身復振之路演講
Description:
「拿麼厲害」是當代原住民對有能力或及辛勤者的讚語,「Macaqu/ Malmananu/ Matamasaz」則是排灣族與布農族對有能力或辛勤族人的族語讚詞。2020年教育部、原住民族委員會、文化
MOC_Id:
Culture_Object272081
Id:
272081
Title:
查拉密部落(Calavi)
Description:
查拉密(Calavi)部落位於臺東縣太麻里鄉多良村,該地又有一地名為「瀧」。針對部落名稱有許多說法,一說是因部落入口處有許多如盾形的巨石,堅硬不易碎,故以盾為部落名,西元1937年(昭和12年)取日語
MOC_Id:
Culture_Event630002
Id:
630002
Title:
蘭大弼記錄阿里山森林鐵路奮起湖車站小販叫賣情境
Description:
蘭大弼有空閒時,經常帶領高仁愛醫生與子女外出踏青、登山、旅遊,這是他們1960年代初期往阿里山旅遊時,搭乘阿里山森林鐵路於中途奮起湖停車,蘭大弼從窗戶看出去拍攝小販沿鐵軌叫賣的記錄。
阿里山森林
MOC_Id:
Culture_Object514623
Id:
514623
Title:
臺灣花蓮港阿美族蕃人的女孩
Description:
此張繪葉書(明信片)為片山寫真館所發行,從婦女們所穿著的服飾可知,相片中的婦人們應該為花蓮奇萊平原的南勢阿美群。在阿美族的文化中,不同年齡階層必須穿不同的服飾。花蓮平原地區的阿美族主要以紅黑白三色
MOC_Id:
Culture_Object756551
Id:
756551
Title:
象徵三官大帝的三界爐輪祀
Description:
此為桃園土牛溝的相關歷史與文化的故事,詳細記錄土牛溝的歷史背景以及周邊的客家文化與信仰,本篇故事為「庇護與生存」下的「象徵三官大帝的三界爐輪祀」,此故事為桃園三界爐的信仰故事,相傳一場大火燒掉三官
MOC_Id:
Culture_Object665247
Id:
665247
Title:
婦聯空軍分會婦社屏東凌雲三村幼稚園第九屆畢業留念
Description:
這是婦聯空軍分會附設屏東凌雲三村幼稚園畢業紀念照,拍攝時間1975(民國64)年7月20日。
1965(民國54年)前後,為了因應現代科技進步及機逐漸的大型化,屏東機場南機場基地擴大建設,開始辦
影劇六村閱覽室開幕族群與語言
MOC_Id:
Culture_Object665163
Id:
665163
Title:
影劇六村閱覽室開幕
Description:
這張照片刊登在《中華婦女》,第十四卷第一期(1963)頁尾各分會工作活動影輯。
影劇六村工作隊改選於1963(民國52)年五月底完畢,吳迎南被選為隊長,吳隊長接任後召集了一次擴大座談會,出席全村
新城部落街景族群與語言
MOC_Id:
Culture_Place589529
Id:
589529
Title:
新城部落街景
Description:
此照片為新城部落街景。Sudadatan部落,漢語稱做新城部落,位在花蓮縣新城鄉新城村。根據林修澈主編的《臺灣原住民部落事典》中的說法,此地早期為海陸交通重要門戶,為交易重鎮,漢人在此地建村之後,
納骨碑族群與語言
MOC_Id:
Culture_Object505990
Id:
505990
Title:
納骨碑
Description:
過去在部落社會中,部落的存亡通常會訴諸武力,來解決各式各樣的紛擾。不論是太巴塱還是馬太鞍阿美族的習俗,都是將出草獵來的人頭帶回部落,頭骨放置於「首棚」上,認為此舉能夠榮耀自己的蕃社,也能增強蕃社實
貓公派出所族群與語言
MOC_Id:
Culture_Object506431
Id:
506431
Title:
貓公派出所
Description:
貓公位於今花蓮縣豐濱鄉,此照片是日治時期的貓公派出所。地處丁仔漏、八里灣兩溪交會處的豐濱村,因為各種歷史因素,使其成為族群高度多元的聚落區。位居兩溪交會處南岸河階地的豐濱部落,是豐濱鄉內人口最多且
MOC_Id:
Culture_Object732232
Id:
732232
Title:
日治泰雅族女子(大嵙崁群)
Description:
此照片為翻拍日治時期出版的明信片。色彩為攝影後上色。像中女子文面清晰,額紋細長,頰紋窄並且角度小,為北部泰雅族的文面形式,配合身上所穿服飾的圖紋,應屬屈尺群泰雅族。披巾肩頭裝飾帶以顯緯、挑花、浮織
拉加善部落集會所一景族群與語言
MOC_Id:
Culture_Place589414
Id:
589414
Title:
拉加善部落集會所一景
Description:
此照片中所拍攝的拉加善聚會所的門口。Langas部落,漢語稱做拉加善部落,位在花蓮縣瑞穗鄉富民村,居民以阿美族居多。在《臺東洲採訪冊》中所記載的「人山仔社」就是今日的拉加善部落。根據林修澈主編的《
MOC_Id:
Culture_Event630034
Id:
630034
Title:
高仁愛在家裡與蘭大弼、高仁愛畫像合照
Description:
此照片為高仁愛醫生(Jean Murray Landsborough,婚前姓Connan)1993年初在英國家裡與畫像的合照。
高仁愛醫生與蘭大弼醫生自1947年在倫敦結婚後,夫妻相濡以沫,彼此
MOC_Id:
Culture_Object601206
Id:
601206
Title:
志願兵制實施白川阿美族壯丁感激的"日之丸"血書
Description:
本篇為東臺灣新報1941年(昭和16年)6月25日地方版新聞報導,文中提及1942年(昭和17年)將實施志願兵制,昨天24日來自鳳林郡白川的阿美族壯丁團山下四郎以鮮血畫成日之丸(按:日本國旗)的血
MOC_Id:
Culture_Object671931
Id:
671931
Title:
空軍分會訊
Description:
〈分會通訊〉,務敏作,收錄在《中華婦女》,第二十一卷第七期(1971)頁14至頁16。
中華婦女反共聯合會(簡稱婦聯會)總會皮以書(1904-1974)總幹事及慰勞組劉組長在婦聯會空軍分會陳常委
文化部 的其他資料集
蒙藏最新出版品一覽表
每年更新,15張德媛 小姐 | 02-2341-1105 | 2018-08-16 16:05:50
文化部查詢單一活動詳細資料
每1日更新,15謝致潁 先生 | 02-85126683 | 2023-07-27 16:41:38
文化部文化部施政計畫
每年更新,15黃建文 先生 | 02-85126684 | 2022-01-07 18:39:07
文化部蒙藏培訓援外志工統計表
每1年更新,12黃靖智 先生 | 02-2356-6447 | 2023-07-28 14:43:46
文化部文化部及所屬有限取用資料清單
每年更新,16黃建文 先生 | 02-85126684 | 2022-01-07 18:33:01
文化部
典藏目錄-原住民類
每年更新,12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0-02-18 15:12:01
文化部文化部國家文化資料庫-文學
每周更新,14黃思維 先生 | 02-85126683 | 2018-07-13 12:14:35
文化部典藏目錄-觀念藝術類
每年更新,13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0-02-19 17:26:36
文化部典藏目錄-交通運輸與通訊類
每1年更新,23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19:59
文化部典藏目錄-兩棲類
每1年更新,17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28:26
文化部
藝術村
不定期更新更新,13謝致潁 先生 | 02-85126683 | 2023-07-27 17:54:16
文化部蒙古法官司法研習班統計表
每1年更新,16紀英豪 先生 | 02-2356-6445 | 2023-07-28 14:48:05
文化部綜藝活動
每1日更新,14謝致潁 先生 | 02-85126683 | 2023-07-27 15:03:19
文化部兒童文化館-繪本花園動畫書目
每年更新,53呂學榮 先生 | 02-85126470 | 2021-04-07 17:05:10
文化部文化部人民申請提供政府資訊案件統計
每年更新,12黃建文 先生 | 02-85126684 | 2022-01-07 18:32:22
文化部
文化部單位決算
每1年更新,14吳 小姐 | (02)8512-6611 | 2023-07-19 20:58:32
文化部典藏目錄-生活衣飾與用品類
每年更新,19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0-02-18 18:08:36
文化部蒙藏人才之培育及工作績效統計表
每年更新,16林雅萍 小姐 | 02-2356-6453 | 2018-08-10 15:54:21
文化部蒙藏委員會內部各委員會、任務編組及財團法人之性別統計表
不定期更新更新,19林雅萍 小姐 | 02-2356-6453 | 2023-07-28 14:44:50
文化部大陸藏僧來台弘法人次統計表
每1年更新,16黃靖智 先生 | 02-2356-6447 | 2023-07-28 14:43:29
文化部
典藏目錄-木材類
每1年更新,11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6:43:05
文化部西藏資訊查詢網址一覽表
每年更新,18黃靖智 先生 | 02-2356-6447 | 2018-08-16 16:12:45
文化部競賽活動
每1日更新,30謝致潁 先生 | 02-85126683 | 2023-07-27 15:00:43
文化部文化事務財團法人名錄
每1年更新,15范益綜 先生 | 02-85126787 | 2023-07-28 14:54:28
文化部典藏目錄-中國西南少數民族類
每1年更新,15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27:10
文化部
藝文活動-主題推薦
每月更新,18黃建文 先生 | 02-85126684 | 2022-01-07 18:36:39
文化部蒙藏性別主流化訓練統計表
每1年更新,18林雅萍 小姐 | 02-2356-6453 | 2023-07-28 14:48:30
文化部文化部國家文化資料庫-美術
每周更新,21黃思維 先生 | 02-85126683 | 2018-07-13 12:11:25
文化部在台蒙胞人數統計表
每半年更新,17紀英豪 先生 | 02-2356-6445 | 2018-08-16 16:03:31
文化部文化部國家文化資料庫-戲劇
每周更新,19黃思維 先生 | 02-85126683 | 2018-07-13 11:49:13
文化部